• 保正版!国际视角下的天赋科学教育:关键问题和挑战9787030770868科学出版社廖成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保正版!国际视角下的天赋科学教育:关键问题和挑战9787030770868科学出版社廖成东

1.7天无理由退换货,2.当日16点前订单基本当日发出,最迟隔天,3.天津仓、成都仓、无锡仓、北京仓、广东仓、泰安仓、杭州仓、武汉仓就近发货。4.韵达、中国邮政、圆通、中通随机安排!无法指定快递敬请谅解!5.开票联系客服.

88.06 6.9折 128 全新

库存12件

天津河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廖成东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70868

出版时间2024-03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B5

定价128元

货号1203232171

上书时间2024-04-02

博文明智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目录
第1章 天赋、智力、创造力和科学课程中的知识构建 1 
1.1 术语的问题:谁是有天赋或才能的人? 1 
1.2 天赋从何而来? 2 
1.3 如何识别天赋? 3 
1.4 建构主义的天赋观 4 
1.5 建构主义观点的启示 5 
1.6 科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6 
1.7 科学教育中的天赋教育观 7 
1.8 满足天赋学生的需求是一个包容性的问题 9 
参考文献 10
第2章 天赋学生的创造力和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启示 13 
2.1 创造性人格的特征 14 
2.2 科学与创造力 16 
2.3 培养具有科学创造力学生的心理学启示 21 
2.4 结论 22 
参考文献 23
第3章 科学教学和天赋学生:在学科中使用深度、复杂性和真实的探究 27 
3.1 差异化的概念框架 28 
3.2 深度和复杂性模型的起源和发展 29 
3.3 深度和复杂性的启发性提示语 30 
3.4 启发性提示语的应用 33 
3.5 教学实践中的深度和复杂性:探究式教学与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 34 
3.6 探究式教学与科学教育 35 
3.7 像真实的学科专家一样思考 35 
3.8 科学展览会、科研比赛和真实的科学活动 36 
3.9 结语 38 
参考文献 38
第4章 科学研究学徒制下有能力的高中生参与理论建模研究 41 
4.1 引入软物质现象的科学建模 42 
4.2 为项目中的理论模型重建提供脚手架 44 
4.3 调查学生在项目中的学习情况 45 
4.4 研究结果 45 
4.5 学生对自己研究经历的回顾性评价 48 
4.6 讨论 51 
参考文献 52 
第5章 普通课堂中科学教师与天赋学生的互动:“对不起,老师,但是 你犯了一个错误……” 54 
5.1 引言 54 
5.2 天赋学生 55 
5.3 科学课堂上的天赋学生 56 
5.4 师生互动 57 
5.5 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58 
5.6 研究方法: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58 
5.7 研究结果 60 
5.8 讨论 62 
5.9 结论与课堂实践 64 
参考文献 65 
第6章 运用充实三合模型开发科学中的混合型知识:探究式学习模型的 应用实践 68 
6.1 天赋科学学习者的特质和需求 68 
6.2 混合型知识 69 
6.3 真实性学习 71 
6.4 充实三合模型 71 
6.5 全校性充实课程模式(SEM) 73 
6.6 内容整合 74 
6.7 不同的情境总结 75 
6.8 总结 77 
6.9 结论 78 
参考文献 78
第7章 让学生参与科学文献分析:提高天赋学生对科学兴趣的实践策略 80 
7.1 研究目的 81 
7.2 样本和研究设计 82 
7.3 统计模型 83 
7.4 研究结果 83 
7.5 讨论 85 
参考文献 87
第8章 科学的本质与天赋学生的教学 89 
8.1 我们应该如何规划科学课程? 89 
8.2 什么是科学本质? 91 
8.3 所有学生都需要了解科学本质 92 
8.4 将科学本质教学作为满足天赋学生需求的策略 94 
8.5 在学校科学课上教授科学本质的方法 96 
8.6 结论 97 
参考文献 98
第9章 有科学天赋的女性 101 
9.1 解释天赋学生性别差异的模型 103 
9.2 造成天赋学生群体中性别差异的因素 105 
9.3 结论:有科学天赋的女性的未来 112 
参考文献 114
第10章 日本社会中的科学天赋 122 
10.1 引言 122 
10.2 科学天赋以及它在人一生中的发展 123 
10.3 方法论 125 
10.4 调查结果 126 
10.5 讨论 131 
参考文献 133
第11章 为来自多元背景的不同学生创造空间和位置 136 
11.1 发展中国家天赋学生的科学教育 137 
11.2 历史、时间和背景的重要性 138 
11.3 参与式的草根培养与科学教育 140 
11.4 在全球范围内回应有科学天赋的学生的不同需求 142 
11.5 结论以及对天赋学生科学教育实践的启示 144 
参考文献 146 
第12章 培养更多有科学天赋的学生:在基于问题探究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需要做什么 149 
12.1 引言 149 
12.2 理论模型的背景信息 150 
12.3 课堂数据的背景信息 151 
12.4 揭示过渡阶段的教学模型 152 
12.5 结论 158 
参考文献 158
第13章 美国科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经验:竞争与合作的互动 160 
13.1 引言 160 
13.2 什么是科学奥林匹克竞赛? 161 
13.3 竞争与合作的相互作用 162 
13.4 研究内容 163 
13.5 结果 164 
13.6 建议 170 
参考文献 170
第14章 奖学金得主的经验:新西兰物理科学奖学金获得者的感悟. 172 
14.1 针对有天赋和才能的学生的加速和充实学习项目 173 
14.2 学生对成功获得奖学金的看法 175 
14.3 理科生的感悟 175 
14.4 案例研究:安德鲁和萨拉的故事 180 
参考文献 184
第15章 对有科学天赋学生的神经科学研究 186 
15.1 引言 186 
15.2 研究参与者 187 
15.3 研究工具 187 
15.4 结果与讨论 189 
15.5 结论 195 
参考文献 196
第16章 如何在科学课堂上满足双重特殊儿童的需求 201 
16.1 引言 201 
16.2 科学教育中的“双重特殊”现象 202 
16.3 双重特殊儿童在科学方面的现实情况 204 
16.4 2E 儿童的科学教学实践 206 
16.5 讨论 208 
参考文献 209

内容摘要
如何理解、识别和培养科学天赋学习者,这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家庭和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不同于传统观念对于天赋的本质主义理解,本书诸位作者主张以建构主义观点理解科学天赋,指出拥有科学天赋的学习者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才能兑现其科学天赋,并详细介绍了满足这些教育需求的一系列策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