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正版!现代通信技术(第3版)/魏东兴9787111479697机械工业出版社魏东兴//冯锡钰//邢慧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保正版!现代通信技术(第3版)/魏东兴9787111479697机械工业出版社魏东兴//冯锡钰//邢慧玲

1.7天无理由退换货,2.当日16点前订单基本当日发出,最迟隔天,3.天津仓、成都仓、无锡仓、北京仓、广东仓、泰安仓、杭州仓、武汉仓就近发货。4.韵达、中国邮政、圆通、中通随机安排!无法指定快递敬请谅解!5.开票联系客服.

25.5 6.1折 42 全新

库存3件

天津河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魏东兴//冯锡钰//邢慧玲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79697

出版时间2014-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1201015387

上书时间2023-09-25

博文明智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版前言

绪论

01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基本概念

011通信技术的发展

012通信系统及分类

013通信方式

014传输技术

015性能指标

02现代通信的主要技术

021光纤通信

022卫星通信

023移动通信

03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031通信技术数字化

032通信业务综合化

033网络互通融合化

034通信网络宽带化

035网络管理智能化

036通信服务个人化

篇光 纤 通 信

章光纤通信概论

11光纤通信的发展

111光纤通信的发展历程

112光纤通信的发展方向和新技术

12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

121光纤线路

122光发射机

123光接收机

13光纤通信的特点和应用

131光纤通信的特点

132光纤通信的应用

现代通信技术
目录

第2章光纤和光缆

21光纤的结构和类型

211光纤结构

212光纤类型

22光纤的几何光学分析

221射线理论要点

222光在多模阶跃光纤中的传输

223光在多模渐变光纤中的传输

23光纤的波动光学分析

231波动方程

232光纤中的模式

233单模光纤的模式特性

24光纤的传输特性

241光纤的损耗特性

242光纤的色散特性

25光纤中的非线性光学效应

251受激光散射

252非线性折射

253四波混频

26光缆及连接技术

261光缆及其结构

262光纤及光缆的连接

第3章光源和光发射机

31光发射机的基本组成

32半导体光源的发光机理

321光辐射和粒子数反转分布

322PN结的能带和电子分布

33半导体激光器

331形成激光振荡的条件

332FP腔半导体激光器

333分布反馈激光器

334半导体激光器的主要特性

34发光二极管

341发光二极管的结构

342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特性

35光源的调制及驱动电路

351光源的调制方式

352直接调制及驱动电路

36激光器的控制电路

361自动温度控制

362自动功率控制

第4章光接收机

41数字光接收机的基本组成

42光检测器

421光敏二极管工作原理

422PIN光敏二极管

423雪崩光敏二极管

43光接收机的前端及噪声

431等效电路

432光接收机的噪声与信噪比

433前置放大器的设计

44光接收机的灵敏度

441误码率

442灵敏度

443理想光接收机的灵敏度

45光接收机的线性通道及数据恢复

451自动增益控制和动态范围

452码间干扰与均衡滤波

453数据恢复

第5章光纤通信系统及新技术

51系统结构与类型

511光纤通信系统的结构

512光纤通信系统的类型

52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521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

522系统的性能

53光同步数字传输网

531SDH的产生

532SDH的特点

533SDH的帧结构

534SDH的复用映射结构

535SDH传输网

54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

541总体考虑

542中继距离的计算

55模拟光纤通信系统

551调制方式

552副载波复用光纤传输系统

56光纤接入网

561接入网概述

562光纤接入网的基本结构和应用类型

563无源光网络

564有源光网络

565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

57光放大技术

571掺铒光纤放大器工作原理

572掺铒光纤放大器的优点和应用

58光波分复用技术

581光波分复用概述

582WDM系统的构成及特点

583光波分复用器与解复用器

59相干光通信技术

591相干光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592相干光通信的优点和关键技术

510光孤子通信

5101光孤子的形成与传输特点

5102光孤子通信系统的构成

511全光通信网

5111光传送网的概念

5112光传送网的分层结构

5113光分插复用器

5114光交叉连接器

5115WDM光网络示例

512光时分复用技术

参考文献

第2篇卫 星 通 信

第6章卫星通信概论

61卫星通信的概念

611基本概念

612卫星通信的特点

613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62卫星通信的发展

621国际卫星通信的发展

622中国卫星通信的发展

623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7章卫星通信系统组成原理

71通信卫星

711卫星的分类

712卫星的轨道

713静止卫星的发射

714通信卫星的基本技术参数

715通信卫星的组成

72地球站系统

721地球站的类型和基本要求

722地球站的主要性能指标

723地球站的组成

724地球站的站址选择及布局

73传输线路的计算

731基本概念

732传输损耗

733噪声与干扰

734卫星通信链路的计算

第8章卫星通信系统信号传输技术

81概述

82多址技术

821频分多址方式

822时分多址方式

823扩频多址方式

824空分多址方式

825随机多址方式

83信道分配

831信道分配的含义

832预分配方式

833按需分配(按申请分配)方式

84差错控制技术

841差错类型

842差错控制方法

843信道编码技术

844交织技术

85数字调制技术

851概述

852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

853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数字调制技术

86卫星电视传输技术

861概述

862数字电视编码标准

863数字卫星电视传输标准

第9章卫星通信网

91卫星广播电视网

911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

912数字卫星电视网

92VSAT网

921概述

922VSAT网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923VSAT小站设备简介

93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931概述

932GLONASS

933Galileo系统

934GPS

94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

941概述

942TDRSS工作原理

943TDRSS应用业务

95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951概述

952卫星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953铱(Iridium)系统

954全球星(Globalstar)系统

955Orbcomm系统

956亚洲蜂窝卫星通信系统

957Thuraya系统

96高空平台站通信系统

961概述

962HAP系统工作原理

963HAP系统特点

参考文献

第3篇移 动 通 信

0章移动通信概论

101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与发展

1011基本概念

1012移动通信的演变与发展

102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

1021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

1022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1023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要求

103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特点

1章无线信道的特性与电波传播

111概述

112无线信号的传播——大尺度路径损耗

1121自由空间无线信号的传播

1122反射、衍射与散射

113路径损耗模型

1131地面反射(双射线)模型

1132室外传播模型

1133室内传播模型

1134其他信道的损耗特性

114无线信道的特性——小尺度衰落与多径

1141多径传播

1142慢衰落与快衰落

1143选择性衰落

115无线信道中的干扰

2章移动通信基本技术

121数字调制解调技术

1211移动通信对数字调制的要求

1212恒包络调制技术

122扩频技术

1221基本原理

1222直接序列扩频

1223跳频扩频

123组网技术

1231概述

1232区域覆盖方式

1233蜂窝网组网

1234多信道共用技术

124双工技术

1241频分双工

1242时分双工

125抗衰落技术

1251分集技术

1252自适应均衡技术

126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1261OFDM基本原理

1262OFDM的特点

127语音编码技术

1271概述

1272波形编码

1273参量编码——线性预测编码

1274混合编码

128网络安全技术

3章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

131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1311概述

1312GSM系统

1313向3G过渡——GPRS与EDGE

1314CDMA系统(IS95)

13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1321概述

1322WCDMA系统

1323CDMA2000系统

1324TDSCDMA系统

4章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141引言

142长期演进计划

1421概述

1422LTE的技术性能

1423LTE的网络结构

1424LTE FDD与TDLTE的比较

1425LTE典型业务

143LTEAdvanced

1431概述

1432LTEAdvanced关键技术

1433LTEAdvanced面临的问题

附录英文缩写词汇对照表

参考文献

〖=(〗111233344556667777111111121414141515151718181818191920212222232526272832323334343435363636373739393941424545454747474949505151515253555656

575961616364656566676868687071717273737575767779798083838487878789909192939495959596100101102103103106107107108108111112113115119119119119121

123123125126127127127127129130131135135136137144145145147147150152152153153156157158159161161161162162162162164166167167168170176176176179181181181183185185

187190191191191192193196196196197198198199200202203203203204204204205207211211211211214214214215215217217217217218222222224226227228228229231232234234234234237237238239240240240241244246246247247247248249249250251251252

255256258260260260261274275286286289294298302302303303304305305307308308308309310318〖=〗

内容摘要
本书共分三篇14章,以通信系统中很基本的三种通信技术: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为主要内容,全面介绍了这三种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近期新发展动向。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关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相近专业学习通信技术的选修课教材,同时可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