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内容 “无地王”约翰:一个并非不想成就伟业的倒霉国王一、写作时间和剧作版本1. 写作时间现已公认,《约翰王》写于16世纪90年代中期的1594—1597年间,五大理由如下:第一,1598年9月7日,作家弗朗西斯·米尔斯(Francis Meres, 1565—1647)牧师在伦敦的书业公会(Stationers’ Company)登记印行的《智慧的宝库》(Palladis Tamia)一书中,提到《约翰王》。第二,许多莎学家认为,从诗体风格来看,《约翰王》应与《理查二世》写于同一时段,再从后者戏剧结构的相对合理、剧中人物刻画的相对丰满,以及诗风抒情的相对强化来看,前者写作在前。诚然,拿作家写作这件事来说,并非晚作一定好于早作。牛津版《莎士比亚全集》的编者们,由剧中稀有词汇的发生率、诗体中的俗语运用、停顿模式、罕见的韵诗等几方面断定,《约翰王》1596年完稿,比写于1597年的《亨利四世》(上)早,比写于1595年的《理查二世》晚。不过,这个事实十分清楚,即在全部莎剧中只有两部是全诗体,一部是《约翰王》,另一部是《理查二世》。第三,戏剧家托马斯·基德(Thomas Kyd,1558—1594)写于1582—1592年间的《西班牙的悲剧》(The Spanish Tragedy)对莎剧《约翰王》有直接影响。比如,《西班牙的悲剧》第一幕第一场的三行诗句——“他专擅狩猎死狮子,/ 剥下狮皮做衣裳,/ 好比兔子敢揪死狮子的胡子”,几乎被莎士比亚原封不动植入《约翰王》第二幕第一场私生子(福康布里奇)与布兰奇公主嘲弄奥地利大公的对话中,当私生子挖苦奥地利大公“你就是俗语里说的那只兔子,勇气大得敢扯死狮子的胡子”之后,布兰奇随声附和:“啊,剥狮皮之人,身披狮皮最合体!”《西班牙的悲剧》常被认为是伊丽莎白时代第一部成熟的剧作。除此之外,被认为八成出自基德之手、写于1593年的另一部剧作《索丽曼与珀西达》(Soliman and Perseda),也对莎士比亚编写《约翰王》有影响。第四,1591年出版、可能出自戏剧家乔治·皮尔(George Peele,1556—1596)之手的《骚乱不断的英格兰约翰王朝》(The Troublesome Reign of John,King of England,以下简称《约翰王朝》),是莎剧《约翰王》的重要素材来源,两剧剧情十分接近。然而,英国当代莎学家恩斯特·霍尼格曼(Ernst Honigmann,1927—2011)在其为1954年阿登版《莎士比亚全集·约翰王》第二版所写序言,及其1982年出版的专著《莎士比亚对同时代人的影响》(Shakespeare’s Impact on His Contemporaries)中,坚持认为,莎剧《约翰王》早于《约翰王朝》,因写作上并非前者借鉴后者,而是后者效仿前者。若此,《约翰王》的写作则要提早至1589年之前。霍尼格曼的学术前辈、著名莎学家多佛·威尔逊(Dover Wilson,1881—1969)持相同观点。不过对此,莎学家们多不赞同。第五,一些文学史家认定,莎剧《约翰王》中康丝坦斯痛失亚瑟之伤悲绝望,分明是莎士比亚丧子之痛的真实写照。1596年8月11日,莎士比亚的独子哈姆尼特(Hamnet,1585—1596)因病夭折,莎士比亚痛不欲生。何处寄哀思?设计《约翰王》剧情时,莎士比亚安排康丝坦斯在第三幕第四场,以为儿子亚瑟已死,心烦意乱,披头散发,悲从中来,向宽慰她的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慨叹:“若悲愁能填补我没了儿子的空缺:睡在他的床上,和我一起走来走去,装出他可爱的模样,重复他说过的话,令我想起他身上一切可爱之处,以他的形体把他空落落的衣裳填满;那我就有理由溺爱悲愁。……主啊!我的孩子,我的亚瑟,我的漂亮儿子,我的命根子,我的喜乐,我的食粮,我的整个世界!我孀居中的安慰,我悲愁里的良药!”或许有理由相信,莎士比亚在借康丝坦斯哀悼亚瑟,来浇丧子后的胸中块垒!若此,《约翰王》的写作时间几乎可精确到1596年夏秋。除了以上,另有莎学家认为,《约翰王》的写作早在1587年告竣,因为史学家拉斐尔·霍林斯赫德(Raphael Holinshed,1525—1580?)所著《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编年史》(Chronicles of England,Scotland and Ireland)第二版在这一年出版,该版《编年史》第三卷是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主要素材来源之一。显然,这个理由不充分,虽说莎士比亚历史剧中有许多情节都是照霍林斯赫德《编年史》里的葫芦画的瓢,但并无任何证据表明,莎士比亚刚一看完新版《编年史》,便摇着鹅毛笔写起了《约翰王》。另外,早在《约翰王朝》和莎剧《约翰王》之前,舞台上还上演过一部名为《约翰王》(Kynge Johan,约1538年)的“插剧”(the interlude),作者是新教辩护士约翰·贝尔(John Bale,1495—1563)牧师,这部插剧是英国戏剧由旧道德剧向历史剧过渡的标志。但并无直接证据显示,它对莎剧《约翰王》有丝毫影响。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