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艺术
  • 建筑艺术
  • 建筑艺术
  • 建筑艺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建筑艺术

10 2.6折 39 九品

仅1件

山西晋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托 著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托 著
  •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2
  • 版次 1
  • ISBN 9787544009751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5页
  • 字数 33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艺术丛书
【内容简介】
《建筑艺术》从微观上引领您进入建筑艺术的广阔天地中邀游、驰骋,在建筑艺术的殿堂里浏览、徜徉。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一部石头的史书,是社会历史演进的里程表,是人类各个时期和世界各族人民聪明睿智和艺术创造的丰碑。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既是造型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同时也是时间的艺术。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那些经人类双手创造的雄伟、瑰丽、令人叹为观止的古今建筑艺术精品矗立在世界五大洲的土地上,熠熠生辉,它们是人类文化的标记和璀璨无比的瑰宝。
《建筑艺术》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似熟悉又陌生、似平淡又神奇的世界。书中既介绍了自古希腊、古罗马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古代经典建筑,又介绍了古埃及、古西亚、古印度、古代美洲、古代东亚的建筑文化和艺术,同时,对近、现代建筑和后现代建筑艺术的形成与发展也作了精到的阐述。
全书以建筑的艺术风格为线索,将建筑艺术作品置于当时当地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环境中进行剖析和诠释。读者在欣赏全世界各民族伟大的建筑艺术奇迹,赞叹人类智慧的同时,还能通过对建筑艺术史的了解,对建筑艺术的总体轮廓和发展历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全书图文并茂,配有大量鉴赏价值的彩色图版及黑白线描插图,把一个色彩斑斓、琳琅满目的建筑世界充分展示出来。
《建筑艺术》为艺术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刘托,1957年生于北京,研究员。1983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全国农民住宅义务设计推广中心副主任,《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副主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长期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工作,出版了多种专业著作,发表了数十篇有关建筑文化、建筑艺术、建筑历史的专业论文,并参与多项文物建筑保护、文化艺术工程、景观园林工程的策划与设计工作。出版著作主要有:《外国建筑艺术欣赏》(山西教育出版社)、《园林艺术欣赏》(山西教育出版社)、《世界建筑史话》(翻译,《建筑师》杂志连载)、《中国古代园林风景图汇》(学苑出版社)、《建筑评论》(翻译,知识产权出版社)、《濠镜风韵——澳门建筑》(文化艺术出版社)、《颐和园》(水利水电出版社),以及《中国美术史》(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两宋卷建筑艺术部分),《中国建筑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宋代卷部分章节),《建筑美学》(合著,科普出版社),《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合著,世界知识出版社)。曾主编和参与数种辞书的编写工作,已出版的有:《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叩击华夏古文明》、《清殿版画汇刊》、《美学百科全书》、《古代艺术词典》、《自然科学年鉴》、《中外建筑艺术鉴赏词典》等。另在《美术》、《美术研究》、《建筑史论文集》、《新建筑》、《美术史论》、《古建与园林技术》、《美术观察》、《中华文化画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内容涉及园林艺术、建筑艺术、历史研究、文物保护等。主要篇目有:《中国古代园林风格的暗转与流转》、《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建筑史学研究的再审视》、《深圳南庆街文物建筑老街保护初探》、《论文人园林的兴起及早期文人园林》、《万县三峡淹没区文物建筑的保护》、《留住成府历史的根》、《澳门教堂与寺庙觅踪》、《中国传统建筑的和谐美》等。主持和参与的设计工作主要有:“长江三峡淹没区万州文物建筑保护规划”、“深圳老街保护规划设计”、“北戴河碧螺塔”、“中央电视台涿州外景基地铜雀台与汉宫院设计”、“深圳锦绣中华圆明园景区设计”等。
【目录】

导言
一大漠丰碑——古埃及建筑
二回眸伊甸园——古代西亚建筑
三雕琢而成的建筑——古代印度和南亚建筑
四万年一系——中国古代建筑
五日出之国——日本古典建筑
六血染的祭礼——古代美洲建筑
七缤纷的世界——伊斯兰建筑
八完美的和谐——古代希腊建筑
九权力与荣耀——古罗马建筑
十再铸辉煌——拜占庭建筑
十一盛世回响——罗马风建筑
十二神秘之光——哥特建筑
十三人是万物的尺度——文艺复兴建筑
十四历史的戏剧——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
十五回归典雅——近代古典复兴建筑
十六世纪曙光——转折期的建筑
十七创造新纪元——现代主义建筑
十八走向多元——当代建筑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