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的年代,1865-1871 Dostoevsky:The Miraculous Years,1865-1871
  • 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的年代,1865-1871 Dostoevsky:The Miraculous Years,1865-187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的年代,1865-1871 Dostoevsky:The Miraculous Years,1865-1871

正版全新

80.91 5.1折 158 全新

库存1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约瑟夫·弗兰克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26213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158元

货号1856079

上书时间2024-05-12

历史迷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的年代,1865-1871 Dostoevsky:The Miraculous Years,1865-1871
【书    号】 9787559826213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    者】 (美)约瑟夫·弗兰克 著
【出版日期】 2020-07-01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定    价】 158.00元

【编辑推荐】 
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性的作品,都诞生于流亡时期,也是一段十分贫穷、痛苦的艰难时期。陀思妥耶夫斯基因负债而不敢回国,和新婚妻子安娜流亡欧洲,他染上了赌博,而刚出生的小女儿又不幸夭折……恰恰是在这段令人崩溃的时光,他接连写下了《罪与罚》《群魔》《白痴》等永垂不朽的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是约瑟夫·弗兰克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的第四卷,融合传记、文学批评和社会文化史的光辉典范。本书聚焦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半期陀思妥耶夫斯基辉煌的创作喷发期,这一时期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世界文坛贡献了三部伟大的长篇小说:《罪与罚》《白痴》《群魔》。弗兰克依然探讨了文本的生成过程与社会、文学内涵,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活嵌入到对作品的分析之中。

【目录】 
插图目录
音译和版本

前言............ ⅰ

第*部分某些“‘不成熟’的离奇思想”

第*章引言............ 3
第二章“*不幸福的人”............ 10
第三章威斯巴登的赫列斯塔科夫............ 32
第四章“我们可怜无助的小伙子和姑娘们”............ 56
第五章《罪与罚》的由来............ 80
第六章从中篇小说到长篇小说............ 107
第七章解读《罪与罚》............ 127

第二部分再婚

第八章“一颗小钻石”............ 203
第九章《赌徒》............ 231
第十章出走与流亡............ 253
第十一章屠格涅夫与巴登巴登............ 282
第十二章日内瓦: 生活在流亡者当中............ 309

第三部分俄罗斯理想

第十三章寻找一部小说............ 335
第十四章“一个完*的人”............ 356
第十五章一位极度沮丧的父亲............ 383
第十六章翻越阿尔卑斯山............ 408
第十七章《白痴》............ 442
第十八章历史观察............ 480

第四部分小册子与诗

第十九章《大罪人传》............ 513
第二十章《永远的丈夫》............ 536
第二十一章父辈、子辈与斯塔夫罗金............ 554
第二十二章流亡归来............ 578
第二十三章《群魔》中的史实与神话(一)............ 613
第二十四章《群魔》中的史实与神话(二)............ 641
第二十五章骗子之书............ 667
第二十六章结束语............ 705
参考资料............ 711
索引............ 719

【文摘】 
        章  引言
    陀思妥耶夫斯基年轻时因涉嫌政治谋反被捕入狱并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本系列专著的第二卷《受难的年代》述及的就是这一时期,他在那些年受到一连串出人意料、轰动一时的事件的冲击。与那些年相比,本卷记录论述的这七年相当平静,不够刺激。他再次结婚,为了躲避纠缠不休的债主和伸手要钱的被赡养人而逃离俄国,隐居在德国和瑞士直到一八七一年回国。在不懈地进行文学创作的隐居期间,只有他新娶的年轻妻子陪伴着他,她为他生了两个孩子;除了偶尔出入各种赌场之外,他单调的辛劳生活没什么变化,赌博他也总是输钱。他在赌场体验到令人兴奋的宣泄的快感,这种快感使轮盘赌成为一种让他无法抗拒的嗜好,于是,他希望赢得足够的钱使他可以返回祖国但徒劳无果。
    不过,尽管表面看上去相对平淡,这六年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生涯中很非凡的时期之一,而且标志着十九世纪文学目前的一个高峰。因为,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创作了他的三部伟大的长篇小说《罪与罚》《白痴》和《群魔》以及他优选的两篇中篇小说《赌徒》和《永远的丈夫》。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造奇迹的六年;人们对他的生活状况知道得越多,就越觉得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创作出这么多杰作不可思议。因为他不仅要适应难以忍受的贫困生活和不断变化的居住条件,而且还要对付反复发作的癫痫,癫痫发作使他一连几天什么事情也不能做。
    大约就在本卷开头的这一段时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尽管当时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他并不灰心丧气,他感到自己具有“猫一样的生命力”。他的作品经常重申的题旨之一就是对于生活发自本能、不可遏制的爱,盲目、热情地相信生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任何不幸的经历也无法动摇或者破坏这种信念。“生命是一个礼物,生活就是幸福,每时每刻都可能产生无尽的快乐。”他曾在经历假处决之后不久所写的一封深刻反省的信中对哥哥米哈伊尔这样说。‘。’有一段令人极其痛苦的短暂时间,他相信他将在二十分钟之内被枪毙——后来他对此终生难忘(并在《白痴》中予以铭记)。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苦难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从很严重的打击和失望中反弹恢复的能力肯定与他发现生活本身的美好无与伦比有关,当他被死亡的阴影笼罩时,这一发现控制了他。不过,即使是在这一重大事件发生前,我们也能察觉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中的坚忍和韧性,对于一位作家的创作生涯来说,这种坚忍和韧性是个好兆头,因为创作要求作家克服各种令人生畏的障碍。
    陀思妥耶夫斯基想要成为作家的决心从青春期之初就已显露,而且受到由父母培养的文学兴趣的激励。他还在私立学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然后又在军事工程专科学校经历了对未来的俄国军官和绅士所进行的文化熏陶。他小时候就热衷于阅读卡拉姆津、茹科夫斯基、杰尔查文、安.拉德克利夫、沃尔特·司各特和席勒的作品,他还因为父母偏爱比较感伤的茹科夫斯基而坚定地为普希金辩护。当普希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母亲去世的同一年去世时,他说,如果不是正在为母亲服丧,他将为诗人举哀——他为痛失自己的文学偶像很好悲伤!尽管服从父亲的决定准备从军,他和哥哥米哈伊尔仍然决心成为作家;因此,当他觉得具备了这样做的经济能力时,他从军队退役了。他期待未来以写作谋生,并将其当作一生主要的收入来源。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自己写作才能的信心因其处女作长篇小说《穷人》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得到引人注目的证实,这部小说在一八四五年的俄国文坛轰动一时,后来被亚历山大·赫尔岑誉为俄国文学中的部社会主义小说。《穷人》立即受到当时很重要的进步批评家维萨里昂·别林斯基的称赞,认为这是对他发出的下述呼吁的一个不同凡响的响应:文学作品应当从社会慈善主题中寻找灵感。不过,别林斯基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下一部作品《双重人格》就他的审美标准而言过于专注心理描写;随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很后几年继续尝试各种形式和风格而没有显著地强调社会主题,他的声誉迅速衰落。此外,同时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羞怯个性和文学虚荣心使他成为文学圈子里的笑料,结果,他成了许多可笑的逸闻和讽刺诗嘲弄的目标。但他不屈不挠我行我素,即使面对影响力巨大的别林斯基也决不卑躬屈膝,在文学和意识形态(即宗教)两个方面均与后者发生了争论。
    P3-5

【前言】 
本书是我一直在写的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活与作品的系列专著的第四卷。接下来的*后一卷将要论及他人生的*后十年。在本卷覆盖的这几年间,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和两篇中篇小说;这些小说不仅被认为是其*佳作品的一部分,而且跻身整个俄罗斯文学和世界文学*伟大的作品之列。让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活值得大书特书的正是这些杰作的创作,因此,就像本书前三卷一样,我的目的是使它们始终处于突出的地位,而不是把它们当作生活本身的附属品。我认为,文学家传记的目的在于,根据作家的个人生活,同时根据作家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文学以及哲学环境和氛围,为读者提供一个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家的作品的背景。至少在我看来,如果没有对作品本身专心之至的研究,文学家传记就失去了其主要的(即使不是全部)应有之义。因此,我在叙述过程中对这些著名小说进行了大段大段的分析;这导致本卷的篇幅大大超过了前三卷——前三卷讨论的作品比较少,需要充分阐释的作品也不多。然而,我发现,只要我坚持不懈地争取达到这一目的,我就不得不使读者承受这种额外的负担。

实际上,正是由于第四卷所论述的这些作品的文学水平,对于我的整部系列专著来说,它是至关重要的一卷。多年以前我开始产生这种想法: 与通常采取的方法相比,详尽无遗地仔细研究俄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将为更深刻地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带来额外的丰硕成果,在西方批评界尤其是这样。西方批评界主要通过狭义上的个人生平或是采用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或是受到俄国流亡者以及注重宗教和理论的象征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俄国本土的批评比较关注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环境,但是,他所处的时代对其作品的反应自然而然地受到当时强烈的政治敌意的污染,以此为出发点不可能对它们做出任何相对客观的评价。后来,到了苏联时期并贯穿始终,俄国的此类批评只是不断重申陀思妥耶夫斯基那个时代左派和右派提出的观点。要不然就像那些决心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得到应得的公正评价的象征主义者和形式主义者一样,认为社会文化环境(除了其文学成分之外)无关紧要因而完全不予考虑,象征主义者甚至还贬低陀思妥耶夫斯基主题范围的普遍性及其对人类所处永恒困境的富于灵感的探索。我决不希望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天赋的这种欣赏有丝毫减弱!但我仍然认为,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正是由于很久以前在十九世纪四十、六十和七十年代的极少数俄国知识分子当中产生了那些现在看来陈腐荒谬的主张,他才创作出如此伟大的作品。如果我们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其他作家文人所记录的激烈争论以及它们的*后结果——这些争论注定要在全世界引起回响,直到我们这个时代仍不绝于耳;它们的结果如今正在随着那个制度的土崩瓦解而化为乌有——缺乏一定了解的话,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他的灵感或激情以及他那些忧虑的来源。这种灵感或激情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文学天赋结合起来,产生了他*伟大的作品。

这就是我的出发点,我也清楚地记得我深深怀念的已故好友欧文·豪——我欣赏他的著作并且非常珍视他的赞扬——在本书第三卷出版后不久与我聊起第四卷时他所说的那些话。总而言之,他告诉我,我在第四卷必须面对三座文学里程碑,这将是对我的信念的严峻考验: 通过深入细致地研究创作这些作品的社会文化起因,可以对它们做出充满新意、极具价值的阐释。在写作本卷的近十年间,这些话始终回响在我的耳边,成为一种鼓舞人心的鞭策;我还期待着呈送一份书稿给他的快乐,让他看看他的鞭策是否得到了回报——唉,这种期待现在已落空。欧文·豪(Irving Howe),美国犹太裔文学批评家和公共知识分子,一九二〇年出生于纽约布朗克斯区。在本书作者撰写这篇前言的前一年,欧文·豪于一九九三年五月五日因心血管疾病在纽约去世。其他读者将会得出自己的结论,我只能希望他们的结论一如既往地令人振奋。

在我写作本书期间,我的努力有幸得到身边的朋友和同事的支持,他们的知识和兴趣帮助了我。我从斯坦福大学斯拉夫语言文学系的拉扎尔·弗莱施曼和格雷戈里·弗赖丁那里得到非常宝贵的鼓励和富有远见卓识的启发,我可以依靠他们得天独厚的俄罗斯文化知识加强我自己的认识。普林斯顿大学的西奥多和勒妮·韦斯夫妇与斯坦福大学的伊恩和露丝·瓦特夫妇也是我可以向其寻求文学灵感和洞察力的朋友。西北大学的加里·索尔·莫森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卡里尔·埃默森是慷慨地与我交流的斯拉夫学者,他们令人愉快地保证我不误入歧途。哈佛大学的唐纳德·范杰本人是一位重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者,其经典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浪漫现实主义》三十年间学术价值丝毫不减,因此他为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阅读了本书。他的赞赏有加的评论令人相当愉快并且一如既往地颇有价值。巴黎大学斯拉夫研究所的雅克·卡托是另一位杰出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者,我在巴黎逗留期间,他依靠夫人雅克利娜的帮助使我在个人生活愉快的同时学术研究亦大有收获;除了利用他主持的斯拉夫研究所的资源之外,我从他本人的著作以及与他进行的富有启发意义的交谈中也受益匪浅。

在我写这篇前言时,传来了我珍重的另一位朋友拉尔夫·埃利森去世的噩耗,因此,我想藉此表示多年来我对他的无尽感激: 就在我打算动笔写一本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的时候,我们谈论起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对这一计划的热情支持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至今我还保存着他从自己的书架上抽出来当作礼物送给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我们在罗格斯大学使用相邻的办公室)。每当拿起这本书我就想起他温馨的友谊及其师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辉煌,这种辉煌既体现在他的杰作《看不见的人》当中,也体现在他的评论文章里。

我还想起另一些朋友,可以说,他们的反应总是让我心情愉快,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在艰难地写作第四卷时,E.M.乔兰和已故的让·埃利翁写给我的几封关于第三卷的热情的来信振奋了我时而萎靡的精神。现已去世的巴黎的朋友勒内·舍农是一位眼光独到的忠实读者,他广博的文化修养使他的评论在我看来特别重要,因此,我认为他对*后两卷的期待是一种超乎寻常的赞赏。我也不应忘记向普通的读者表示感谢,他们经常来信询问何时可以看到下一卷,有时来信只是为了祝我好运。没有比收到这样的来信让我更高兴的事情了,这证实了我长期以来的信念: 美国到处都有希望(甚至渴望)阅读为了让人理解而不是为了炫耀专业学识而用*新学术术语撰写的学术著作的非专业读者。

卡尔文·拉德尔面带微笑耐心地打出了我不断修改的厚厚的书稿。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格蕾琴·奥伯弗兰克以欣赏的态度仔细阅读了原文,同时敏锐地查找问题和疏漏。我还要感谢出版社以前的文学编辑罗伯特·布朗对我善意的督促,他的督促让我决不可能忘记他和公众都在等待我的下一卷出版。

我要感谢国家人文基金会,它为我写作本书这一卷提供了一九九〇至一九九一年度的研究基金;我还要感谢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中心,它提供旅行xiv津贴使我得以访问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完成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朝圣之旅。我愉快地感谢斯坦福大学艺术与科学部、斯坦福人文研究中心、斯坦福俄罗斯与东欧研究中心和玛格丽特·艾尔·威尔伯基金会(特别是拉塞尔·柯克)提供的资助,它们为准备出版这部厚厚的书稿支付费用。我还想向巴黎的东方语言图书馆和斯拉夫研究所图书馆表示感谢,它们的资料使我为本卷以及前几卷所做的研究工作变得相当轻松。

我的妻子玛格丽特总是从她自己(在数学领域)的专业研究工作中抽出时间向我提供有益的意见、建议和评论,我只能再次向她表示*衷心的感谢。她的建议极大地改善了第十九章和第二十章的结构;另外,作为我的第*个读者和编辑,她具有辨别力的严谨思维及其对于文体的敏感总是促使我对我的书稿精益求精。

约瑟夫·弗兰克

美国加州斯坦福—法国巴黎,一九九四年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