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孝文化研究集成3 历代孝亲敬老诏令律例:先秦至隋唐卷(儒学研究专家骆承烈主编)
  • 中华孝文化研究集成3 历代孝亲敬老诏令律例:先秦至隋唐卷(儒学研究专家骆承烈主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华孝文化研究集成3 历代孝亲敬老诏令律例:先秦至隋唐卷(儒学研究专家骆承烈主编)

正版全新

31.35 6.5折 48 全新

库存5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骆明,王淑臣 主编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244468

出版时间2000-01

装帧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1652287

上书时间2024-03-13

历史迷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中华孝文化研究集成3 历代孝亲敬老诏令律例:先秦至隋唐卷(儒学研究专家骆承烈主编)
【书    号】 9787511244468
【出 版 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    者】 骆明,王淑臣  主编
【出版日期】 0000-00-00
【定    价】 48.00元

【编辑推荐】 
**部完整的孝文化文献资料汇编

【内容简介】 
【中华孝文化研究集成】项目是编者从约18000余册中国历代典籍中搜集有关孝文化的内容,将分散零碎的资料从不同角度汇编成12卷,全方位地展示中华孝文化的创立、传承及各种表现方式和发展趋势,是第*部将历代国家法令,历代各家孝论、孝行、养老礼法等汇集成卷的孝文献集成性著作。
本书为第三卷。为了倡导孝亲敬老,历代朝廷相继颁布许多诏令律例。此部分内容共两卷,选取了我国先秦至中世纪前期的诏令律例,依时间分类分段选录、注释。本书为先秦至隋唐部分。

【目录】 
总序/李宝库
前言/骆承烈
凡例
第*卷 两汉 1
一、孝亲养老诏令 3
二、举孝廉 24
三、法令条文(附:周丧服制度) 34
四、养老礼与乡饮酒礼(附:三代养老礼) 42
第二卷 三国两晋 47
一、孝亲养老诏令 49
二、荐举孝廉 56
三、法令条文 60
四、养老与乡饮酒礼 65
第三卷 南朝 67
一、孝亲敬老诏令 69
二、荐举孝贤 92
三、法令条文 95
第四卷 北朝 103
一、孝亲敬老诏令 105
二、高年尊享 111
三、荐举孝贤 117
四、法令条文 119
五、税役优恤 125
六、致仕终养 129
七、太学养老礼及乡饮酒礼 131
第五卷 隋唐五代(上) 141
一、孝亲敬老诏令 143
二、高年尊享 176
三、孝贤、科举 189
第六卷 隋唐五代(中) 201
一、法令条文 203
二、税役优恤 233
第七卷 隋唐五代(下) 239
一、致仕终养 241
二、丧葬孝思 243
三、太学养老礼及乡饮酒礼 253
附录 277
附录一:历代帝王及名臣与“孝”有关的谥号 279
附录二:本书参引书目及作者简介 290
附录三:试析中国历代养老制度 304
后记 321

【文摘】 
一、孝亲养老诏令
《汉书》十九则
汉孝文帝二年春三月诏
(文帝二年三月)诏曰:“方春和时,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而吾百
姓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或阽于死亡,而莫之省忧。为民父母将何如?其议所以振
贷之。”
又曰:“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①。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
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今闻吏禀当受鬻者,或以陈粟,
岂称养老之意哉!具为令。”有司请令县道,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
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赐物及当禀鬻米者,
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啬夫②、令史致。二千石③遣都吏循行,不称
者督之。刑者及罪有耐④以上,不用此令。
《汉书?帝纪第四?文帝》
【简注】①非肉不饱:语出《孟子?尽心上》“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
不饱。” ②啬夫:汉制,县之下乡一级行政官员,汉代一般来说人口较少的
乡,设啬夫一人,负责一乡的管理。 ③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
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 ④罪有耐:《汉书》注中
说:“苏林曰:‘一岁为罚作,二岁刑以上为耐之。耐,能任其罪也。’”这
里的耐,即指长久地受到刑罚。
【译文】(汉文帝二年三月)下诏说:“当春风和畅时,草木及万物生灵
都有快乐的情绪,可是现在百姓中鳏寡孤独穷困的人,有的却处在生死的边
缘,得不到关怀与温暖。为民父母的地方官员怎么能忍心?应讨论如何对这样
的人进行赈济。”
皇帝又下诏说:“老年人没有帛制的衣服穿,身体就不会感到温暖;没有
肉食果腹,就不会有吃饱的感觉。现在又到了一年的开始,国家如果不按时派
官员去存问那些年长的老人,又没有布、帛、酒、肉的赏赐,又怎能帮助天下
为人子孙的人孝养自己的老人呢?现在听说有的官员在发放养老的粮食时,竟
发给陈粟烂米,这岂能体现出国家敬养老人的意愿!以上这些都要按国家的
法令去行事,不得怠忽。”(诏令下达后)主管部门据法令颁布了国家规定:
年八十以上的人,每月赐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的人加赐帛二
匹、絮三斤。以上所赐的鬻米等物品,地方长官要派吏员去检视,并且要亲自
过问。对于不满九十的老人,要由当地的吏员或令史去慰问。食禄二千石的官
员去做这件事情时朝廷要派官吏随行,对那些不按要求去做的官员,随行官员
要去督查他。服刑与受刑未满的人,不适用这条法令。

【前言】 
总 序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多的国家,占亚洲的一半,占世界的五分之一。
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大关。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
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养老问题成为政府
与人民共同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公德、职
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伦
理道德与“孝”密切相关。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孟
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是说,孝是一切伦理道德的基础,教育应
当从孝开始;一个人只有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更好地爱国家、爱人民。因此,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应当从孝开始。我国的养老格局是:
“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目前,我国城镇
98%以上的老年人在家中养老,农村则几乎百分之百。试想,如果子女不孝,
老年人如何能安享晚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大批孔孟之道、
市场经济下一些人重利轻义和“四二一”家庭对子女的娇惯等原因,我国孝道
的传承出了问题。一些人不懂得孝道和感恩,家庭中不敬老、不养老甚至虐待
老人的现象屡有发生。孝道,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除发展经济、完善制度之
外,必不可少的道德保障。
近年来,按照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在多位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
和大力支持下,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
金会,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孝道,编辑孝道书籍,创作孝道戏
剧歌曲,举办世界华人孝道论坛,评选“中华孝亲敬老楷模”和“孝亲敬老之
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欢迎,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很多中小学校
把孝文化引入课堂;很多企业把孝道作为企业文化;很多学术研究单位把传统
孝道和时代特点的结合作为重要研究课题。弘扬传统美德孝道,在中华大地上
渐成风气。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著名儒学专家骆承烈教授,
带领一批年轻人,不辞辛苦,经过七年认真细致的工作,从古代经、史、子、集
中,收集了近千万字的资料,本着“去粗存精”的原则,编成了这部《中华孝文
化研究集成》的大书。这批从古籍中广泛撷取的孝文化资料,按照《历代〈孝
经〉序跋题识》《历代孝亲敬老诏令律例辑释》《历代孝论辑释》《历代孝
行辑释》《历代养老文献辑释》《历代童蒙、家训、学规中的孝亲敬老资料》
的序列进行编排,并以《天经地义论孝道》的今人文章为开篇,共十二册,约
三百六十万字,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此书的编成,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件盛事,为学习、研究、传承中华孝
道,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在这些资料中,难免有一些过时的、今天不再适
用的内容,但那正是当年历史的真实写照。人们通过这些历史资料,可以看到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秀传统是怎样传承的,许多具体事例对今人
也会有启发和借鉴。总之,通过批判地继承,沙里淘金,从传统文化中找出孝
文化的合理内容,我想,对当今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定会
起到积极作用。
李宝库
2013年4月10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