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氏璧解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和氏璧解谜

正版全新

28.12 5.7折 49 全新

库存9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戴铸明 编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24016

出版时间2019-02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50页

定价49元

货号1561327

上书时间2023-10-16

历史迷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和氏璧解谜
【书    号】 9787122324016
【出 版 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    者】 戴铸明  编著
【出版日期】 2019-02-01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页    码】 150
【定    价】 49.00元

【编辑推荐】 
荆山抱玉的凄苦、和璧问世的辉煌、价值连城的显赫、完璧归赵的惊险,关于和氏璧的种种纷争、故事和传说,留下了中国历史上有关和氏璧的一个不解之谜。

和氏璧是什么玉制成的?

和氏璧被改制成了传国玉玺吗?

和氏璧失踪了还是去了哪里?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具体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已有的关于和氏璧的文献史料,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外交、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的综合研究分析,结合玉璧的类型和特征、功用和寓意、形制演变、纹饰及含义、材质和产地等综合考证,推论和氏璧的材质以及归落何处。

【目录】 
第*章 中国历史上一个尚未解开的谜 / 1

第二章 惊心动魄的记载和扑朔迷离的传说 / 5

第三章 璧 的结构和几何尺寸特征 / 11

一、什么是璧? / 11

二、璧的形状特征/ 12

三、璧的尺寸范围 / 12

四、与璧有关联的古代玉器 / 13

1. 圭璧 / 13

2. 璧琮 / 15

3. 玉琮 / 15

4. 玉圭 / 16

5. 玉环 / 18

6. 玉瑗 / 19

7. 玉璜 / 19

第四章 玉璧的类型 / 21

一、按玉璧的功能和用途分类 / 21

1. 礼仪用璧(礼器、礼玉) / 21

2. 装饰用璧(佩玉、系璧) / 22

3. 陪葬用璧(葬器) / 23

二、按表面特征及制作工艺分类 / 23

1. 素面璧 / 23

2. 饰纹璧/ 25

3. 镂雕璧 / 28

三、按璧的几何形状特征分类 / 28

1. 常规圆形玉璧 / 28

2. 特形玉璧 / 28

第五章 古代璧的功用和寓意 / 31

一、璧是礼器 / 31

二、璧是礼品、礼物 / 33

三、璧是佩饰 / 34

四、璧是重要的葬器 / 34

五、璧是财富的象征 / 36

六、璧的其他功能和寓意 / 37

第六章 璧的形制演变 / 38

一、新石器时期玉璧形制及其特征 / 40

1. 良渚文化玉璧形制特征/ 41

2. 红山文化玉璧形制特征 / 42

3. 卑南文化玉璧形制特征 / 43

二、夏、商、周时期玉璧形制及其特征 / 44

三、春秋早期玉璧形制及其特征 / 48

四、春秋后期和战国时期玉璧形制及特征 / 50

五、秦、汉时期玉璧的形制及其特征 / 54

1. 秦代玉璧概述 / 54

2. 汉代玉璧概述 / 55

六、魏晋南北朝时期玉璧的形制及特征 / 59

七、隋唐五代时期玉璧的形制及特征 / 60

1. 隋代玉器及玉璧 / 60

2. 唐代玉器及玉璧 / 61

3. 五代玉器及玉璧 / 62

八、宋、元时期玉璧的形制及特征 / 62

1. 宋代玉璧 / 63

2. 元代玉器及玉璧 / 65

九、明、清时期玉璧的形制及特征 / 68

1. 明代玉器及玉璧 / 68

2. 清代玉器及玉璧 / 71

十、近代玉璧及与玉璧相似的玉器 / 76

十一、发扬光大的当代玉璧 / 77

1. 珠宝业的作用 / 78

2. 珠宝业的发展概况 / 78

3. 珠宝玉石产业的内涵 / 79

4. 珠宝玉石的角色转变 / 79

5. 珠宝产业基地 / 80

6. 不断涌现出国宝级玉雕作品/ 81

7. 北京奥运会奖牌(玉璧),使玉文化发扬光大/ 83

8. 大型翡翠雕件“九龙拱璧”问世 / 87

第七章 玉璧上纹饰的含义 / 88

一、谷纹 / 89

二、乳丁纹 / 90

三、蒲纹 / 90

四、云纹 / 91

五、雷纹 / 91

六、绳纹 / 91

七、兽纹 / 92

八、龙纹 / 92 

九、螭龙纹 / 93

十、夔龙纹 / 94

十一、凤鸟纹 / 94

十二、龙凤纹 / 95

十三、鸟纹 / 95

十四、鱼纹 / 96

十五、蝌蚪纹 / 96

十六、涡纹 / 96

第八章 和氏璧玉料的材质、产地 / 97

一、关于变彩、变色等特殊现象 / 97

二、具有玉璞且有变彩效应的宝玉石 / 99

1. 具有玉璞的宝玉石 / 99

2. 具有变彩效应的宝玉石 / 100

三、和氏璧用什么玉料制成? / 101

1. 充分考虑和氏璧的宝石学、工艺学特征 / 101

2. 了解玉文化发展史上的重大变迁 / 102

3.充分考虑卞和所处时代的玉观念 / 105

4. 充分了解卞和所处时代的用玉规定、用玉习惯 / 106

5.充分考虑楚国宫廷玉工的相玉水平 / 107

6. 对和氏璧是何种玉料的技术分析 / 108

7. 对和氏璧的综合分析结果 / 113

四、“荆山抱玉”的荆山在何地? / 114

1. 湖北省荆山 / 115

2. 陕西省荆山 / 115

3. 河南省荆山 / 115

4. 安徽省荆山 / 115

五、关于和氏璧的价值评估 / 116

第九章 和氏璧不可能改制成秦玺——传国玉玺 / 119

一、璧的结构和尺寸不可能改制成玺 / 119

二、秦玺的尺寸与形状 / 123

三、诈术、迷术及概念模糊等原因造就了千古迷阵 / 124

四、历代封建统治者散布历史迷雾的用心所在 / 128

五、国之重宝——玉玺 / 129

1. 玺印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 129

2. 各个时期玺印概况 / 130

3. 玉玺的功用及象征意义 / 131

4. 宝、玺、印、章的区分 / 132

5. 历史上著名的玺印 / 134

六、制作秦玺——传国玉玺的材料 / 139

第十章 和氏璧归落何处 / 140

一、推理依据 / 140

二、推论 / 143

三、结论 / 143

四、建议 / 143

后记/ 146

参考文献 / 149

【前言】 
序一
中国玉文化是华夏民族在一万多年的生存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源于玉石玉器,并通过玉石玉器的特殊属性,寄托和展现中国人思想意识、社会伦理、价值观念和艺术表现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广义的中国玉文化,是玉器(神玉、礼玉、民玉)思想——神玉观、礼玉制度、儒家的玉德观及百姓的民俗观,是对玉的审美观、价值观、雕琢艺术和形制应用的提炼与表达。玉文化不仅包括与玉石玉器有关的设计艺术、制作工艺、文字词语等直接内容,而且是具有博大精深内涵的美学、哲学、礼仪、道德、宗教、装饰功能的综合的人文思想艺术体系。
和氏璧,是中国玉文化历史上受到普遍关注的一个亮点和疑点。我认识戴铸明先生,是在2011年举办的杭州千岛湖亚洲珠宝高端论坛上。当时他提交的《在探研、扬弃和运用中发展中国玉文化》一文,被列为会议研讨的重要论文进行交流。文中以正确的思维方式、科学简练的方法、严密的逻辑推理、扎实的宝玉石专业功底、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为基础,提出并论证了和氏璧不可能制成传国玉玺的鲜明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的认同,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近代以来,研究和氏璧的专家、学者及各类有识之士不乏其人,但大多仅关注材质、产地及和氏璧的归落,相关研究成果和探寻结论也各不相同。*近,我看了《和氏璧解谜》的书稿后,进一步为作者研究问题、探寻真知、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精神及作为现代专家学者所具有的责任意识所深深触动。我认为,书中的内容及观点,有参考价值,值得人们了解和关注。
和氏璧的材质、产地及和氏璧的归落,在其问世以来的两千七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一个谜;和氏璧被制成传国玉玺的观点,一直流传至今并为不少人所津津乐道。在《和氏璧解谜》中,作者抓住了玉文化历史中的这一典型案例为切入点,用科学的归纳、推理和论证方法,分析了有关和氏璧、传国玉玺的记载和历史传说,证明了璧不可能改制成玺的道理,意在拨开流传两千多年的历史迷雾,解开历史留给后人的“和氏璧之谜”;作者推断了和氏璧的材质、和氏璧归落的两种可能性,得出了解谜“和氏璧——传国玉玺”这一历史谜案的三条结论,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五条有意义的建议,这是书中的重点;作者在综合运用中国玉文化、宝玉石学知识,综合考虑民俗民风的沿革,重点分析与和氏璧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等因素以解谜和氏璧的过程中,介绍了玉璧的类型、璧的功用和寓意、形制演变、与璧有关联的古代玉器及近代玉器,介绍了中国的礼玉文化;必须一提的还有,作者以批判历史上形成的和氏璧被改为了传国玉玺的错误观点为出发点,通过梳理、归纳作为礼器、传统玉器精髓的玉璧在形制、寓意、功能等方面的变迁,阐述了有意义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宣传普及了中国玉文化。
二十多年前,作者由理工专业转入珠宝界从事珠宝玉器的鉴定检验工作,继而进一步关注研究玉文化发展史和玉文化的相关问题。因此,作者研究和氏璧的目的、切入点、关注面、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与考古界、文博界及珠宝界等不完全相同。我觉得,作者是以更宽阔的思维,更具逻辑推理的方法来思考、归纳问题并得出结论;作者不但应用专业知识剖析问题、解读历史,而且从对传统社会文化传承、扬弃、优化和发展的广阔角度,观察、解释了玉器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并深入研究其发展过程、演变形式及其玉文化与其他社会文化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揭示了历史、现实及未来的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样的眼光和思维可谓难能可贵。
从《和氏璧解谜》的后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写这样一本书的原因、动力、过程和目的,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几十年来探索、坚持的不易。我所了解的作者,淡泊、真诚、简单、低调,并不求取个人的名与利——他长期致力于珠宝玉石等产品质量的鉴定检验工作,致力于中国玉文化与现实社会发展相融合的研究,致力于珠宝行业的公益事业,在促进珠宝科技进步、促进市场良性发展、促进珠宝经济繁荣、普及珠宝科技文化知识等方面,扎扎实实地做了许多事,勤勤恳恳地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玉器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玉文化早已深入到社会各阶层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领域,反映出各个社会时代的风貌。玉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之一。《和氏璧解谜》一书的出版,是一件为中华文化、中国玉文化大厦增砖添瓦的好事。阅读之余,乐以为序,愿作者今后为行业做出更多的奉献!

亚洲宝玉石文化研究会会长
中国宝玉石杂志社  原社长
2018年8月2日 于深圳

序二
中国玉文化是中国文明史上*久远、*具特色、传播时间*长的文化之一,它映射着古代政治、经济、哲学、美学、宗教和社会关系,凝结着人们对自然、对人生的朴素理解。玉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的见证和结晶,还是中华文明的源流之一。
但是,在中国玉文化历史的长河中,真实与虚假、精华与糟粕并存。一个典型的事例,就是关于和氏璧与传国玉玺之间的记载和传说。和氏璧是中国玉文化中的一个亮点。关于和氏璧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人们赞叹卞和的慧眼和坚贞,赞颂和氏璧的美丽和珍贵。有文献记载,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和氏璧却被改制成了传国玉玺……这样的传说值得质疑!然而,这样的观点经常出现在古代、现代乃至当代的很多书籍和文献中,困惑了世人两千多年。
本书作者关注玉璧四十余年,对玉文化、宝石学、中国社会及传统文化进行了持续不懈的研究。历史上,尤其是近代,对和氏璧进行探索辨析的文章不少,但更多的是从地质学、宝石学的角度,探讨和氏璧是什么玉料、出产在哪里,而作者从玉器、玉文化的发展史,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来论述和氏璧,通过梳理其历史脉络,把八千多年来玉璧的类型、寓意、结构、几何尺寸、纹饰特征、功能和用途、形制演变等,系统地向世人展示,运用宝石学、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判断和氏璧是什么材料?下落何处?——这样的思维、眼光、角度和推理论证方法,显得尤为难得。
虽然璧不能改为玺的道理很简单,但璧被改玺的传说,居然还是谣传了2000多年。这样错误的观点,居然还在一些教科书、百科全书等书籍里出现。看了书稿后,不难理解出作者的写作用意:通过对各种玉璧的归纳和总结,用数据和事实证明和氏璧不可能改制成传国玉玺,从而证明流传了2000 多年的璧改玺论调的荒谬性,进而对传统文化中的谬误进行有意义的揭示,并引导人们探寻事物真相——我想,这才是作者编著这本书的根本目的,亦是该书的主要价值之一。
《和氏璧解谜》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作者探索研究问题既有大局意识,又能从细微处着眼。对中国玉文化发展、对璧不能改玺、璧的材质与产地等问题的分析,逻辑性强,论证有深度,论据有力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清晰明了,引人思考,具有可信度。作者经过分析后得出的推论、结论和五条建议,是对社会有价值的奉献;体现在书中的客观、科学、探索求真、推理求准的精神,令人欣赏,也使人耳目一新。
近30多年来,在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对中国玉器、古玉文化的普遍关注与收藏热。文物是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载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财富,是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因此,对古玉器等古文物做好研究发掘,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氏璧解谜》以新的方法,解读了考古内容。作者肯吃苦、善钻研,坚持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对中国玉璧的源流和现状做了梳理,对中国玉文化做了普及,这是一件具有积极意义的事。阅读之余,乐以为序。
希望这本书可以得到人们的关注,也希望作者不断努力,为行业、为社会多做贡献。祝《和氏璧解谜》的出版发行获得成功。
云南省收藏家协会原会长 李德昆
2018年5月1日 于昆明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