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架构与法律:互联网的控制与生产机制 胡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数字架构与法律:互联网的控制与生产机制 胡凌

正版全新

27.46 4.7折 59 全新

库存1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凌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47058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59元

货号3958713

上书时间2024-05-26

法律专业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数字架构与法律:互联网的控制与生产机制 胡凌
【书    号】 9787301347058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    者】 胡凌 著
【出版日期】 2024-03-01
【开    本】 16开
【定    价】 59.00元

【编辑推荐】 
作者借助对中国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实践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将“架构”这一概念阐发为具有丰满内涵和强劲解释力的理论。概念自有其渊源,但本书的理论原创性扑面而来。

——戴昕(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副院长)

胡凌向我们深刻揭示了数字时代的"你我都深深嵌在架构之中”。无处不在、万物互联的数字设施构建的架构,不仅形成了数字社会中的生产机制与生活方式,同时塑造了对行为和决策的控制机制,因此也就成为法律必须面对的基本背景。从架构与法律互动的视角,这本书深入分析了当代中国数字社会治理的基础逻辑,并且从中国立场提供了关于网络与人工智能法理论的独创性思考。无论我们关心当下还是未来,这都是一本的著作。

——李晟(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

互联网无疑已经进入了转折时代,治理乱象的沉重过往与数字化转型的激荡未来需要一个理论上的“桥梁”将二者联系起来,以使我们走出转折时代的盲目与慌张。《数字架构与法律》完*地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从规制到生产的发展视角不仅奠定了本书不同于莱辛格的创新基础,更为下一阶段赛博空间的演化提供了反思起点。

——贾开(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长聘副教授)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架构”这一网络法原初概念的重新理解,解释数字生产方式的出现如何推动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和政策调整,
  “架构”不仅是规制性手段,也是生产性空间,集中代表了数字生产方式需要法律保护的核心利益,围绕这一利益诉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经济生产过程和控制过程的一体两面,以及互联网从开放走向封闭的内在逻辑。

【目录】 
导论/00

一、 “马的法律”/00

二、 网络规制思想的“左、中、右”/00

三、 沙漏架构与分层控制/00

四、 重新理解架构问题/0

五、 本书的结构/0

第*部分架构与生产

第*章互联网架构的非法兴起/0

一、 引子/0

二、 互联网“非法兴起”的过程与实质/0

三、 浮现中的法律问题与后果/0

四、 框架的扩展适用/0

五、 结语/0

第二章赛博空间架构的构成及其法律/0

一、 引子/0

二、 架构演进的逻辑/0

三、 架构横向与纵向的基本维度/0

四、 架构的衍生维度/0

五、 结语/0

第三章当架构变得智能/0

一、 引子/0

二、 架构理论中的人工智能/0

三、 人工智能与我们:从游乐场/商场到工厂/0

四、 人工智能如何(不正当)竞争/0

五、 智能架构的生长与法律保障/0

六、 结语/0

第四章主权如何塑造网络架构/0

一、 主权与信息基础权力/0

二、 电信基础设施发展简史/0

三、 域名与IP地址备案/0

第二部分架构的微观结构

第五章架构中的微观控制/生产机制/0

一、 引子/0

二、 连接点:账户、认证与识别/

三、 作为生产资料的数据:生产与利用/

四、 作为黑箱的算法/

五、 规训:行为评分机制/

六、 围绕四要素开展的控制权博弈/

七、 结语/

第六章塑造数字身份:通过账户的认证与识别/

一、 引子/

二、 数字账户的多重性质/

三、 基础身份认证的政治逻辑/

四、 商业导向的数字身份识别/

五、 结语/

第七章商业模式视角下的“信息/数据”产权/

一、 引子/

二、 “信息/数据”所有权与商业模式的关系/

三、 形式法治:两权分离如何发生/

四、 新经济如何要求对传统信息保护模式进行改造/

五、 两类数据资源池/

六、 结语/

第八章从“治理软件”到“通过软件的治理”/

一、 引子/

二、 软件架构与互联网架构/

三、 软件保护的政治经济学/

四、 计算机病毒与信息安全:创生性的后果/

五、 结语/

第九章作为规则的算法/

一、 引子/

二、 生产方式对算法责任形态变化的影响/

三、 算法如何变成规则/

四、 平台发包制下的算法规则/

五、 结语/

第十章数字社会权力的来源:评分、算法与规范的再生产/

一、 引子/

二、 理论分析框架:架构理论/

三、 评分的商业起源:从市场到平台/

四、 社会信用建设:作为平台的政府/

五、 评分对其他权力机制的整合性影响/

六、 结语/

第十一章在线声誉系统:演进与问题/

一、 引子/

二、 在线声誉机制的演进/

三、 声誉系统的失灵:炒信与歧视/

四、 结语/

第十二章架构理论下的脑机接口技术/

一、 引子/

二、 从单一技术到生产方式变革/

三、 脑机接口架构的微观机制 /

四、 反思技术规制的研究路径/

五、 结语/

第三部分架构的未来

第十三章网络安全、隐私与互联网的未来/

一、 引子/

二、 谁保护赛博空间?/

三、 谁保护用户桌面?/

四、 主要的法律争议/

五、 互联网“入口”与新经济的商业模式/

六、 互联网的两种未来/

七、 结语/

第十四章“3Q大战”的遗产/

一、 引子/

二、 空间与数字圈地运动/

三、 干扰、不兼容与竞争秩序/

四、 用户主体性的削弱与重建/

五、 结语/

第十五章架构的开放与封闭及其法律回应/

一、 引子/

二、 互联网架构的生成和转变/

三、 法律如何回应架构的开放—封闭/

四、 架构之间的互联互通/

五、 结语/

后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