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构新闻社群:新记《大公报》与中国新闻业
  • 重构新闻社群:新记《大公报》与中国新闻业
  • 重构新闻社群:新记《大公报》与中国新闻业
  • 重构新闻社群:新记《大公报》与中国新闻业
  • 重构新闻社群:新记《大公报》与中国新闻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重构新闻社群:新记《大公报》与中国新闻业

重构新闻社群:新记《大公报》与中国新闻业

40 九品

仅1件

上海杨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恩强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9-24

上海振旦图书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请看图片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郭恩强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11
  • 版次 1
  • ISBN 9787208117709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7页
  • 字数 218千字
【内容简介】
《重构新闻社群(新记大公报与中国新闻业)/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社科文库》编著者郭恩强。 本书从新闻职业共同体角度切入,在考察中国近现代新闻业的复杂关系中探究了新记《大公报》的职业意识表现手段及其形式。具体而言,本书主要关注《大公报》及新闻同行一直以来所讲述的有关该报的职业故事,以及这些故事被讲述的具体方式。通过一系列新闻实践和话语展示,《大公报》在重塑自身及新闻共同体职业形象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新闻职业意识(职业理念、职业形象、职业权威感、职业角色和身份认知)成功地进行了“符号”化并转化为职业群体共享的象征性符号及中国新闻职业的“集体记忆”。正是通过考察新闻共同体与职业意识的互动关系,本书为从职业意识层面研究《大公报》提供了新的分析角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该报与现当代中国新闻界及各方的复杂关系,是换一个视角研究《大公报》的有益尝试。
【作者简介】
  郭恩强,男,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获新闻学博士学位。目前主持在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其他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在《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新闻与传播评论》等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编委会名单

总序

前言



序二

绪论 作为政治、社会文化表征的《大公报》现象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路径及章 节 安排

第一章 现实中的期许: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新闻业

  第一节 被视为文化教育领域的新闻业

  第二节 职业角色冲突下的“津贴”与“生意经”

  第三节 记者职业角色的自我期许与困惑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形象的重塑:确立“第三种”办报模式

  第一节 重树标准:“四不”社训里的职业定位

  第二节 话题与运动:建立负责任的职业形象

  第三节 中国与外国:“全国报”眼中的现实与新闻真实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权威的维护:“现实”与“历史”之间的话语论述

  第一节 “善意”批评与消极抵抗:“敢言”传统的现实重塑

  第二节 历史事件中的“缺席”与“在场”:纪念日的历史回溯

  第三节 定调与转折:1941年热点事件中的权威地位获得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同行的谈论:面对各方挑战的“言论老生”

  第一节 被调侃的“言论老生”:小报刊物眼中的“大报”

  第二节 普遍与独享:世界“新闻自由”潮流中的言论空间

  第三节 宣传战的卷入:来自党报同业的指责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生”后的旧梦:一份中国报纸的“历史三调”

  第一节 “招魂”与“阴魂”:作为个人职业经历的《大公报》

  第二节 断裂中的重构:作为新闻社群共同记忆的《大公报》

  第三节 变换的面孔:被重新叙事与书写的《大公报》

  本章小结

结语 符号、文化与新闻社群:《大公报》与中国新闻业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