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瑜:赤壁英雄美少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周瑜:赤壁英雄美少年

正版全新

27 4.7折 58 全新

库存1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素平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ISBN9787517115717

出版时间2017-02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58元

货号3737361

上书时间2024-05-17

军迷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周瑜:赤壁英雄美少年
【书    号】 9787517115717
【出 版 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作    者】 刘素平
【出版日期】 2017-02-01
【开    本】 16开
【定    价】 58.00元

【编辑推荐】 
1.还原历史人物本来面目,颠覆历史的惯性印象:真实的历史中周瑜是怎样一个人,我们所了解的周瑜是来自戏曲还是小说,本书特为此进行解读。

2.通俗谈话式语录,历史随笔式写作:不是正襟危坐的讲述刻板枯燥的历史,而是在轻松愉快的叙述中再现历史上那个英俊威武多情浪漫的周郎。

【内容简介】 
汉灵帝熹平四年,即公元175年,秋,庐江郡治舒县,周家大宅,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周瑜出生了。从公元190年开始,汉献帝刘协这位傀儡皇帝,身不由己地也多次变换年号。在这期间,各路人物纷纷出场,而周瑜,正是在这段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部《三国演义》,让周瑜成了一个没风度、没雅量的反派人物。又因为周瑜临终前的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这个年轻有为、功勋卓著的军事家,就成了比他小六岁的诸葛亮的垫背。同样的“羽扇纶巾”和“雄姿英发”,人们只记住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登坛借风”的谋略智慧,却遗忘了周瑜在谈笑之间,使“樯橹灰飞烟灭”的俊逸风采。周瑜指挥三万水师独自面对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大军的胆识,人们早已经淡忘了;却深深地将《三国志》中本没有任何记载的“周瑜忌恨孔明”“孔明三气周瑜”等桥段,演绎得越发惟妙惟肖。本书为你展现一个本色英雄周瑜的本来面目。

【目录】 
引 言

第*章 总角之好,温暖一辈子

居巢湖奇遇

冶父山抚琴

独自攀欧峰

伏虎洞取宝

两少年结义

仨土墩鼎足

南大宅拜母

与孙策分别

第二章 顾曲江淮,揉不进音律的沙子

汉朝官二代

顾曲误拂琴

戴冠成人礼

吾得卿谐也

打仗两兄弟

与策再分别

求做居巢长

偶然识鲁肃

第三章 风流俊逸,痴情只因恋小乔

俊逸美周郎

帷幄牛渚矶

雅量春谷长

睿智中护军

乔宅寻佳缘

小乔出嫁了

轻摇鹅毛扇

巴丘的天空

第四章 托孤重臣,这才是哥们儿

兄弟永分别

托孤之重臣

举贤荐鲁肃

反对送人质

讨麻保二屯

九柳八卦阵

第五章 聪慧如他,安邦有希望了

矛盾巧化解

艨艟自在行

西征报家仇

竭诚而尽智

荆州的战事

联蜀以抗曹

孙权誓斩案

慧眼识诸葛

第六章 火烧赤壁,这是儒将的大爆发

瑜知备枭雄

赤壁初对垒

对阵计连环

黄盖诈降计

烈火破楼船

儒将显神威

南郡中毒箭

巴丘空留憾

第七章 雅量高致,攘臂谁人不为将

孤非瑾不帝

鲁肃以为友

程普若饮醇

吕蒙意相投

甘宁愿跟随

蒋干言高致

刘备称量广

第八章 既生瑜,且生亮,又怎么了

【文摘】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body{font-size:1.28em}
                img {max-width:100%;}

            周瑜登上了点将台。他凭栏放目,吴天如洗,鄱水苍茫。

这是位于江西九江庐山南景的一个点将台,是周瑜为了阅兵固垒所筑的。

周瑜很享受站在点将台上羽扇纶巾,谈笑自若,指挥千军万马的感觉!

回想前事,纵然是一路顺风顺水,仕途得意的周瑜,也是感慨良多……

周瑜回想自幼与义兄孙策交好,后来,又助其扫荡江东,那是何等的豪迈啊!

可惜的是,义兄孙策遇害,英年早逝。托付他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幼弟孙权。他感谢义兄的信任,也深感肩上的担子太重,太重了。

自与义兄永别之后,深受孙权的信任。不仅让他执掌军政大事,而且,每当有要事发生,必先征求他的意见。他也竭诚而尽智,不敢有半点的松懈之心。他深感自己任重而道远。

此刻,在周瑜的面前,静静的。没有金戈铁马,没有震天的喊杀声,也没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周瑜就是想在这个时候,走上点将台来,让自己的头脑冷静一下,以便更好,更仔细地分析当前的形势。

这一路走来,周瑜很少遇到挫折,更找不出一点重大的缺失,平步青云的际遇不仅让别人钦羡,就连他自己,有时都觉得有些不真实。“我何德何能,让东吴臣民引以为傲和崇拜呢?”

周瑜心中清醒:携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命令主公孙权遣子入朝随驾。因为自己及多人的劝阻,曹操的这一人质要挟之计没有得逞,肯定是引起了曹操的不满。在打败袁绍之后,北方战事一了,一定会将矛头对准东吴的。

而此前,东吴一直将江夏黄祖做为主攻目标,分身无术,再者兵少力薄,还不足以与曹操抗衡,因此,只能受制于曹。

突然一个念头在周瑜头脑中渐渐形成,并且越来越强,越来越清晰。二分天下,和曹操南北对立——这是周瑜经过冷静思考和分析之后,为东吴策划的战略思想!

大丈夫岂能永远受制于人,是应该鼓励主公与曹操分庭抗礼的时候了。

烟雨更浓密了,对东吴未来的构想,使周瑜激动不已。他裹紧衣服走出这阵烟雨,走下了点将台。他知道,前路一定不会是平坦的,但是,只是观望和等待,就永远也不会实现。

不试试,怎么会知道呢?

然而,世间事,时刻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任你再机智,再料事如神,也终有难预料之事……

此时,已是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东汉末期军阀混战的局面,渐渐趋于明朗化了。留存下来的每股势力,都在为下一步进行着殚精竭虑的谋划。

在北面,曹操携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随着袁绍的兵败,已经变成了曹操的一枝独秀。曹操彻底废除汉献帝,取而代之只是时间的问题。曹操谋划的是一统天下之计。

在南面,尽得长江下游江东肥沃之地的东吴,名义上虽然还依附于曹操,但等江夏事一了,东吴是要进一步取荆州,夺西蜀,占据南面半壁江山,依长江天险,与北面的曹操做二分天下计。

在西南方,失去了黄祖的荆州刘表,已经处于了风雨飘摇之中。荆州这一肥沃之地,便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争夺焦点。

【前言】 
周瑜:赤壁英雄美少年
引言

中国的历史,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有汉一代,历史学家们也分作了两阙,号为前后汉,也称东西汉,这是因为汉朝四百年来,中间经历了王莽篡国,而且居然僭位十八年。所以王莽以前叫作前汉,王莽以后,叫作后汉。且前汉建都陕西,所以叫西汉,后汉建都洛阳,洛阳在关陕东面,所以叫东汉。

不论是东西汉,还是前后汉的说法,都是后世史家们的学说称谓。

从西汉文帝开始,那时的君王们,都是用年号以纪年,并定义自己的领地与国土的。而且,每当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如果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则会被认为藩属、臣服的标志之一。

再有,即便是同一个皇帝,因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也会就此更改年号。

东汉自光武皇帝刘秀开始,共经历十三位君主,共计一百九十六年。

东汉中央政府下辖十三州,州下设郡、县。

时间推进到了公元168年,汉灵帝刘宏即位。灵帝是东汉的第十一位皇帝。此时的东汉,因为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十常侍横行朝野,土地兼并恶化,人民饱受此苦,加上天灾瘟疫的双重打击,百姓纷纷揭竿而起。著名的就是黄巾起义。

时局的动荡不安,使地方豪强有了崛起的机会。一开始,他们是靠着自己的财力组织自己的武装军队保卫家园,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拥有私人武力的军阀。

这时,汉灵帝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接受刘焉的建议,将中央派助监督各州的刺史改称州牧,本意是想借助各州的力量来治理混乱的局面。没想到,掌握了一州军政大权的刺史们,成为了朝廷的正式官员,却纷纷利用天下大乱之机,明正言顺地在地方发展起了自己的势力。

这样,以刺史制度的改变为主因,以土地兼并现象为诱因,东汉中央政府的实质统治力已经名存实亡了。

汉灵帝熹平四年,即公元175年,秋,庐江郡治舒县,周家大宅,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周瑜出生了。

到了周瑜十五岁那一年,即公元189年,更是多事之秋的一年。

公元189年3月,即中平六年3月,汉灵帝逝世。

灵帝薨,东汉第十二位皇帝少帝刘辩即位,4月,改年号为光熹元年。

这时,外戚何进密谋诛杀宦官失败被杀,汉少帝和陈留王(未来的汉献帝)被部分宦官挟持到洛阳市郊,其他宦官被袁绍等将领带领的士兵杀死。8月,汉少帝又改年号为昭宁。

然而,少帝这个第二个年号昭宁,仅仅使用了两个月,即昭宁元年9月,董卓入洛阳,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皇帝。

被废的汉少帝只有死路一条。少帝逝世,汉献帝刘协即位,改元为永汉元年。

永汉元年12月,汉献帝下诏废除了光熹、昭宁、永汉这三个年号,又恢复称公元189年为中平六年。

这样,从公元190年开始,汉献帝刘协这位傀儡皇帝,身不由己地也多次变换年号。如:初平(190—193),兴平(194—195),建安(196—220),延康(220—220)。

在这期间,各路人物纷纷出场,而周瑜,正是在这段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