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胜抑郁:走出抑郁症的30 天自我康复训练
  • 战胜抑郁:走出抑郁症的30 天自我康复训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战胜抑郁:走出抑郁症的30 天自我康复训练

正版全新

20.8 5.2折 39.8 全新

仅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宏夫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21604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39.8元

货号1002192

上书时间2024-05-27

享阅心理学书城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战胜抑郁:走出抑郁症的30 天自我康复训练
【书    号】 9787218121604
【出 版 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    者】 李宏夫
【出版日期】 2018-01-01
【版    次】 1
【开    本】 32开
【定    价】 39.80元

【编辑推荐】 
1、重塑心灵心理康复中心首席指导老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心理咨询师李宏夫倾情巨著。
2、催眠再生法、誓言法、观息法,传统心理学和现代医学自然疗法的结合与互补,安全、快速、有效、直接化解患者的身心疾病。
3、只要30天,“心灵重塑疗法”让你战胜抑郁,从抑郁到重生。

【内容简介】 
《战胜抑郁(走出抑郁症的30天自我康复训练)》不是一本没有营养拾人牙慧的心灵鸡汤书,而是有着纯粹实操价值的心灵康复指导书。作者李宏夫结合积极心理学、催眠、自然医学、精神动力学等,并经过1000多名临床案例验证,创立了这样一套科学且有针对性的消除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失眠等神经症的心灵重塑疗法。本书的价值在于实践,在于持续不断的练习。只要坚定、精进地用心去练习,你一定能从中获益,过上和谐、健康的生活。

【目录】 
导读 如何使用本书

01 关于抑郁症,你*想知道的事

第*节 抑郁症朋友*在乎哪些事?

第二节 面对这些,医生也难以回答

第三节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抑郁症朋友

02 关于自我训练,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第*节 自我训练介绍

第二节 自我训练的具体内容

第三节 训练期间的效果问题

第四节 适用人群及禁忌

第五节 药物与心理治疗

03简快 深度=疗愈

第*节 30天疗愈抑郁症的简快计划

第二节 深度疗愈抑郁症的行动计划

03 疗愈 静养=康复

第*节 生活中随时让心平静的调节方法

第二节 远离失眠的静卧观息法

05 曾经和你同样的人

第*节 破茧成蝶——我抑郁重生的故事

第二节 重度抑郁使我学会了“爱”和“感恩”

第三节 我从抑郁焦虑中走来,十年风雨终见彩虹

第四节 用爱心与坚韧面对命运的洗礼

第五节 我已经掌握了打败抑郁焦虑的方法

结语

【文摘】 
第*节  抑郁症朋友*在乎哪些事?

1. 抑郁症能治愈吗?

从事抑郁症心理辅导多年,我听到学员问*多的就是这句话了。也许这也是你想问的,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什么程度的抑郁症,无论抑郁症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都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西方及国内有太多的临床及研究数据证明这一事实。我就是一个*好的抑郁症康复的例证,并且多年来,我也帮助了很多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朋友走出抑郁。所以,只要是在正确方法的治疗下,抑郁症是一定可以治愈的。

2. 抑郁症的康复标准是什么,好了之后还会像以前一样吗?

在我的个案辅导中,我从不会对抑郁症的康复做某种标准或界定;相反,我认为任何对抑郁症的所谓“康复标准”,都是一种限制、划分和屏障。好了就是好了,你自然会知道,会身有体验,这不需要任何的界定。一个食品好不好吃,你的体验自然会清楚,难道我们还要去对照某种标准吗?

当我们去界定一种“好”的概念标准时,我们就会陷入“标准”的对照、评判,而对照、评判就会容易造成焦虑、沮丧、失落等厌恶情绪。那么,我们会怎样呢?平静的心变得不平静,不平静的心会变得更不平静。心就是这样,一旦我们界定一种“好”的标准或概念,心就会派生出与之相反的“坏”,因为我们在制造分别、对立。我们会以一颗喜好、厌恶的心去思量审视。当我们的言行举止、身心状态、所作所为或是所遭境遇,不符合我们所认为的“好”“标准”或“正常”时,心就会变得厌恶,厌恶的心又会不断地制造排斥、对抗,结果是越陷越深,恶性循环。犹如一潭泛起涟漪的池水,我们一边期望池水恢复平静,一边却又在不断地搅动池水,这就是很多人一直在做的。

在我的身边,就有很多的学员,起初陷入这种所谓“好”的标准,由此增添很多烦恼。君茹就是其中一位,她总是同抑郁前做对比,不断地寻找过去的感觉,或是拿网上一些“专业读本”上所描述的“好”“康复”的标准来检验自己,结果会怎样呢?

君茹:“当我一旦和过去比较、对照的时候,我总是能找出当下和过去的不同,然后,就会很难受、很沮丧。在我看来,现在和过去的不同都是抑郁的症状表现,一想这些,心理就是一连串的发愁、抱怨,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什么时候才能像过去那样? 我怎么会摊上这种病?这些想法全都冒出来了,整个人一下子就变得特别忧虑、烦躁。”

我:“是的,一旦你同过去所认为‘好’的时候对比,你就会变得痛苦,因为,你首先就已经带着一颗评判的心、一颗‘好’与‘坏’的心去验证,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安、不满的心理表现。当你说我要过去的那种“好”,那么你就是在拒绝你的当下,这一刻你就已经制造了烦恼。就内心的圆满而言,验证、对比是分别心的过程,而分别心就会造成冲突、对立、批判,那么心如何能平静呢?你总是会对当下感到不满意,感到失望、沮丧……你无法找到自我,虽然你不断得找自我,但却背道而驰。相反,当你不再继续这个寻找、对照的过程,和谐、快乐的天性自会显现。”

君茹:“是的,我已经有多少次的体会了,正如您所说,我在努力地接受当下,不去和过去对比,不去寻找过去‘好’的感觉,我感到心渐渐的都变得清晰了。以前,我也老是会去拿网上或一些心理学书上‘好’的指标来检验自己,只要我的状态与了解到的指标不一样,我就变得很不安,认为自己还没好。顿时,人就消沉下来了,因为,我实在是太怕抑郁症了,接下来,就会不断地甚至是不自觉的关注自己的内心变化和想法,搞得自己一团乱麻,都分不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了……”

我:“我理解,我也曾被抑郁症‘吓破了胆’……因此,我非常了解你的内心感受,很多人被抑郁症压得透不过气来,更有人因对抑郁症的恐惧,而深陷泥潭无法自拔。看来,有一种痛苦可以叫“被定义”的痛苦了……”对于抑郁症来说,好了,就是好了。因此,我们不必去验证、去对照、去同过去比较,一切你自会清楚。

3. 抑郁症可以自愈吗,一定要接受专业治疗吗?

从根本上讲,所有抑郁症的治愈,都是自我的疗愈,专业老师的帮助及方法,都只是给你一个正确的引领,协助你找到自己内在本就具有的能力。确切地说,所有的心理疗愈,都是自我的疗愈过程。当然,如果你不对心理做一个正确、正当的梳理,进行改变,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去看待生活和事物,那么,自愈是很难的。对于抑郁症的疗愈,我认为,如果你已尝试多种努力调节,没有取得改善,那么,很可能你的方式或方法存在问题,对此,寻求专业的帮助或一种正确的方法将是非常必要的。

4. 抑郁症不治疗会不会很严重?

我们首先要清楚,我们的抑郁症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如果是处在轻度的,并且自身还能进行一定的调节,那么,我鼓励你先尝试自我调整。经历痛苦是必然的,这是你人生的功课,是你心灵的修炼,你无法逃避,即便你选择专业的心理治疗或帮助,也同样要经历类似的心灵历练。

但如果你的抑郁症已经发展到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及社会功能,出现了明显的躯体症状,且无法自拔,那么,寻求专业的帮助或治疗是需要的。忍受和逃避只会令自己的抑郁情况变得更糟,并会导致症状的泛化。

5. 抑郁症与环境有关吗,是不是换个环境会好?

环境对人的心理会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但绝大多数爆发的抑郁症,并非纯属环境的影响,其主要原因还是患者本人的不健康心理因素。很多被患者视为重要的环境问题,在他人而言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那么,所谓的环境问题就很可能是患者自身问题的一种表象,一个投射的点,也许没有这个问题,还会遇到另一个问题。我辅导过很多抑郁症学员,也有一部分学员抱怨当下所处环境的烦恼和痛苦,除一些极端的环境外,多数所谓的环境问题都非现实、客观的问题,即使改变了环境,但烦恼、痛苦又会“转移”在另一种问题上。

小研就是典型的一位,在她看来只要不和婆婆生活在一起,自己就不会有抑郁等烦恼了。她想尽办法,*后她如愿以偿,然而,没过多少日子,她又陷入烦恼,心想:“找一份工作上班,就会有价值感……”百转千回,她找到一份还不错的工作,但对她而言,似乎好景总是不长,新的烦恼又产生了。她感觉坐在对面的同事总是针对自己,在言语上,经常对自己冷嘲热讽,不怀好意……她竭尽全力尝试改变各种可以让自己感到疏解、轻松的环境,从辞职、旅游,到回娘家,再到换新工作……遗憾的是,她总还是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烦恼,令其无法自拔。

我们要对自己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看似环境问题造成的抑郁等烦恼,往往都只是一种问题的表象,都只是内在那颗动荡不安的心的投射,都只是我们这颗习性心理的一种问题的“包装”。

6. 得了抑郁症要和家人说吗?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我们的康复是有一定帮助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我们的心理压力。为此,我们需要在合适的情况下将自己的症状告诉家人,而不该默默忍受和羞于表达。

当然,有一种很有可能的情况是,家人无法理解我们的痛苦,也并不认为自己的情况是一种症状,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吃饱撑的,胡思乱想,钻牛角尖,庸人自扰,不去瞎想不就没事了”等各种大道理。对此,你也不要感到失望,不要难过,要了解,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无法体会其中感受的,就像我在辅导中常常对学员说:“没有吃过苦瓜的人,是没有办法体会和理解苦瓜的滋味的。”

当然,我们的治疗是必须要家人某种支持的,我们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让其了解。除此之外,不去强求,而是积极地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7. 抑郁症与性格有关系吗?得了抑郁症是不是说明这个人心眼小、没有宽容心、心胸狭窄?

简单来说,性格就是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的特点。

通俗地说,我们如何看待事物,对事物产生情绪及行为的一种习惯性反应就是我们的性格。心理决定行为,心理决定情绪。我们反复强调,抑郁症是一种长期负面情绪积累的爆发,造成这种情绪积累的原因,是我们这种不健康的心理模式,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性格的一种缺陷。虽然抑郁症已不是一个陌生的“疾病”,但在认识上,很多人存在一定的偏见。有些人认为,抑郁症就是“心眼小、心胸狭窄……”造成的,并且,往往是抑郁症的家属经常这样说的。这实在是一种狭义的认识。我们如何去界定这种“心眼小”呢?有很多抑郁症朋友在生活中,被公认是一个大方、好施的人,为人谦和、替人着想,相反,被认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的人,反倒“好好的”,这又如何判定呢?从我们熟知的国内影星张国荣,到美国喜剧影星罗宾·威廉姆斯,生前都有无数人的敬佩和称赞。我想一个“心眼小”的人,是不可能获得如此美誉的。

“心眼小或是心胸狭窄……”,只能是一种牵强的描述。有的人炒股赔了很多钱,可以做到无所谓,但却可能因为一句话雷霆大发、彻夜难眠;有的人毫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自己,但却因丢了几十元钱无限自责,同样彻夜难眠;有的人面对歹徒可以镇定果敢,但看到老鼠反倒吓得心惊肉跳。

用“心眼大小……”来衡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衡量抑郁症,实在是太片面了。无论是“心眼大小”的人都有他的执着,内心都有敏感、脆弱的角落,所以,人的心理局限不应被看成是一种心眼小,一种心胸狭窄。

8. 为什么我的性格很好、很开朗也会得抑郁症呢?

我们通常说的性格好,也只是反映在某些方面,这并不能代表全面。无论一个人的性格是多么开朗、外向,也都会有他的某种执着。过度的执着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就会不断地造成情绪。情绪无法排解,就会产生情绪的连锁反应,进而泛化。当情绪的积累超出了心理负荷,就会产生种种心理问题,抑郁症、焦虑症往往就是如此。

9. 是不是性格内向的人才会得抑郁症,外向的人就不会得抑郁症呢?

用我们通常的这种所谓性格的内向与外向,来判断抑郁症是不全面的。事实上,所谓内外向性格也只是一种相对的表现。真正衡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是一个人的负面情绪积累有多少,“执着心”(贪求、厌恶、敏感、多虑、多疑、急躁、完*主义……)程度的大小,而不是单纯的内向或外向性格的衡量。简单讲,一个人的情绪积累越少,执着越小,他的心理就越健康,如此,也就越会远离抑郁症。

我所辅导的抑郁症学员,有相当多的人在此之前,都是被“公认”的外向性格,但事实是他们无法自拔地陷入了抑郁中。

内向与外向的人都有执着心,如果执着心的膨胀超出了一个人的心理负荷,那就会爆发抑郁、焦虑等症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