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思文库·道德哲学
  • 新思文库·道德哲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思文库·道德哲学

正版全新

40.49 7.0折 58 全新

库存1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 乔纳森?沃尔夫(Jonathan Wolff)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03832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其他

开本大32开

纸张纯质纸

定价58元

货号1061565

上书时间2024-05-23

享阅心理学书城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新思文库·道德哲学
【书    号】 9787521703832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
【作    者】 [英] 乔纳森?沃尔夫(Jonathan Wolff)
【出版日期】 2019-07-01
【版    次】 1
【开    本】 大32开
【定    价】 58.00元

【编辑推荐】 
1. 牛津大学重量级哲学家,广受期待的通识新作。

牛津大学哲学家乔纳森•沃尔夫治学30多年来著述丰厚,他始终留意将哲学带出书斋,看重思想对现实的改变。他此前的通识经典《政治哲学》已成为标杆之作,而这本《道德哲学》则是他全新出版的通识作品,用他一贯明晰晓畅的语言风格,为以追寻良好生活为重要目的的道德哲学,贡献了一部新的通识经典。

2. 整合2500年思想资源,梳理三大流派,解答当下道德困境。

对于“怎么做才对?”“什么样的生活才算好?”这两个关系到人生幸福抉择的核心问题,我们每个人都会做出不同的回答,而从亚里士多德到边沁、康德,再到当代的罗尔斯、安斯康姆等等,2500年来的哲学家也有极为不同的洞察。在《道德哲学》中,沃尔夫梳理功利主义、道义论、德性伦理三大流派,从结果、动机、品格各个方面讨论我们如今面临的道德难题。

3. 分章回顾、延伸阅读、术语解释、关键词索引,把握道德哲学的关键问题。

《道德哲学》从哲学思考、道德推理的基本开始,整合大量思想资源,回应种种当下议题。为了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有方向感,沃尔夫在每一章的末尾设置了回顾和延伸,在附录提供了简明的术语解释和丰富的关键词索引,希望了解道德哲学、关注伦理议题、做出进深研究的读者,都可以从中获益。

4. 哲学推理、思维实验、生活案例,借助哲学工具告别盲从,重塑道德人生观。

道德哲学不仅仅是一项学术事业,而是对于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过的省察。追寻良好生活,意味着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智,去思索至关重要的问题,而不是想都不想就接受别人给出的答案。沃尔夫希望读者能够获得独立运用理性的工具,因此,他详述了哲学推理的基本方法,回顾了2500年来道德思考及实践在质疑、挑战中完善的过程,用思维实验、生活案例等方式,启发我们告别盲从盲信,运用哲学的工具过好自己的人生。

【内容简介】 
怎么做才对?什么样的生活才算好?这些我们日日面对的问题,追问下去,就会触达道德的本质。

因此,道德哲学不仅仅是一项学术事业,而是对于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过的省察。追寻良好生活,意味着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智,去思索至关重要的问题,而不是想都不想就接受别人给出的答案。

为了这样的道德启蒙,牛津大学哲学家乔纳森•沃尔夫结合几十年的哲学思考与道德实践,为每个愿意探索人生幸福根基的人,写下了这部明晰晓畅的通识著作。他从头梳理2500年的道德探究,使功利主义、道义论、德性伦理三大流派在交锋中相互阐明,让众多大思想家的洞见成为我们时代的道德资源。从古典时代到21世纪,道德哲学追问至为根本的问题,也不断回应每个时代中至为切近的问题。理性的思考加上共情的理解,在质疑、挑战中完善思考与实践,这是形塑道德人生观的途径,也是道德进步的动力。

【目录】 
前言 

第*章 道德哲学与道德推理 

道德哲学的意义 

道德探究的本质 

道德推理 

本书的安排 

本章回顾 

第二章 文化相对主义 

道德实践的种类 

是客观主义,还是文化相对主义? 

相对主义与伪相对主义 

适度的相对主义 

本章回顾 

第三章 怀疑主义与主观主义 

道德虚无主义 

道德与习俗 

个人主观主义 

客观的道德概念 

伦理、语言、形而上学与认识论 

对虚无主义、主观主义与错误论的回应 

本章回顾 

第四章 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 

自由意志 

决定论与道德责任 

本章回顾 

第五章 宗教与自然法 

宗教作为道德的一种根据 

神命与游叙弗伦困境 

宗教与自然法 

本章回顾 

第六章 利己主义 

为什么要道德? 

心理利己主义 

自利与进化 

伦理利己主义 

本章回顾 

第七章 社会契约 

道德作为一种折中协议 

社会契约 

展开契约论点 

本章回顾 

第八章 功利主义:边沁和穆勒 

边沁道德哲学的背景 

澄清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与女性平等 

为功利主义辩护 

本章回顾 

第九章 对功利主义的质疑 

幸福是唯一的至善吗? 

幸福*大化 

对功利主义的修正 

偶然性问题:性别和种族 

本章回顾 

第十章 道义论:康德 

道德的*高原则 

善良意志 

绝对命令 

康德的例子 

本章回顾 

第十一章 对康德伦理学的质疑 

道德*高原则的表述公式 

运用康德的理论 

自由与道德 

康德与基督教 

道德原则、种族与性别 

本章回顾 

第十二章 德性伦理学: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处理道德的方法 

美好生活 

德性的习得 

德性、恶习与中庸 

德性论与中庸 

本章回顾 

第十三章 对德性伦理学的质疑 

对德性伦理学的批评 

德性论与堕胎 

你有品格吗? 

亚里士多德论性别与种族 

本章回顾 

第十四章 性别与种族的伦理学 

性别与种族:回顾 

关怀伦理学 

权力、特权、多样性 

种族伦理学 

采取行动 

本章回顾 

第十五章 道德观的培养 

道德理论 

从道德哲学中学习 

关键思想家 

术语表 

索引 

致谢

【文摘】 
第*章  道德哲学与道德推理(节选)

在求索智慧这件事上,愿每个人在年少时都不迟钝,在年老后都不倦怠。因为对于灵魂的健康而言,没有哪个年龄是太早或者太晚的。说研究哲学的时机还没到或者已经过去了,就像在说获得幸福的时机还没到或者现在已经过去了。因此无论长幼,每个人都应求索智慧,对前者而言,目的是随着年龄渐长,他或可承蒙过去的恩泽,在很多美好的事物中保持年轻,对后者而言,目的则是虽然他还年轻,但或可同时老成起来,因为他对未来之事已无畏惧。

—伊壁鸠鲁,《致墨诺叩斯的信》

道德哲学的意义

从“导论”这个词的一个意义上来说,读这本书的人中,没有谁需要我来指导一下什么是道德。甚至在牙牙学语前,我们就已经接受了道德的训练。我们被教导要学会与人分享,要遵守秩序。我们被告知不要咬人、掐人、挠人,也不要抢别人的玩具。我们会说话之后,又被叮嘱不要撒谎,不要言而无信。我们被示范该如何为他人的感受着想,而且发现,我们很轻易便能察觉自己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一些孩子可以轻松地适应这些规则,一些孩子需要被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而另一些孩子则永远都学不会。但是,道德以及道德问题从一开始就围绕在我们身边。

一个人知道有道德问题这回事是很早的,但对道德的思考和反思,也就是道德哲学,出现得就晚一些了,当然,前提是会出现的话。在开篇的引文中,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公元前341—公元前270)邀请所有人都早点儿对哲学产生兴趣,但在哲学有据可查的早期时代,另一个观点却认为道德哲学不适合年轻人。我们将在后面的内容中详细研究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写道:

因此,男孩子不太适合听取有关(道德哲学)的讲座,因为他对生活中发生的诸种行为并无经验,但对它的讨论皆始于此,也关乎此;而且进一步来说,男孩子通常随心所欲,所以他的学习会徒劳无益,竟,(道德哲学的)目标并非获取知识,而是指导行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卷一,iii)

亚里士多德的意思是,男孩缺乏人生阅历以及自控能力,因此还没有做好研究道德哲学的准备。而对于女孩子,亚里士多德似乎认为她们根本不会遇到这个问题,这反映了古代希腊人对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所持有的普遍看法(我们还会在后面的章节中再次提及)。不过,亚里士多德又补充道,年轻不年轻,并不是用年龄来衡量的:你或许岁数很大,但要是不成熟的话,道德哲学的价值也会与你擦肩而过(卷一,iii)。就本书而言,我会先假设亚里士多德说得对,研究道德哲学需要人生阅历,而诸位读者,无论男女,都已经在观念和行为上趋于成熟,对道德本质的深刻思考,也就是研究道德哲学,可以让你有所获益。

道德观的培养

但是具体而言,到底什么是道德哲学,又为什么要研究它呢?人们时常会求助于道德哲学,是因为他们在人生中遇到某种严重的道德困境后,想要解决它,或者至少想通过了解那些大哲人的著作,让问题有所缓解。怀抱这类希望的人面对哲学家时的心态有点儿像某些人对待宗教领袖的态度:视之为道德智慧和慰藉的源泉。但事实是,鲜有哪个道德哲学家受过此类训练或者有能力以如此直接的方式提供帮助。

不过,道德哲学虽然包含了诸多重大、重要的理论要素,但它依然是一门实用性的学问。运用得好,道德哲学能帮助你建立起自己的人生道德观。我的意思是,它可以帮助你更敏锐地搞清楚从道德的角度来看,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它可以帮助你认识到哪些考虑需要或不需要严肃对待,以及我们该如何培养自身的论证能力、注意力及情感。*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你彻底地思考你与他人、与其他有价值的事物,例如动物世界和自然环境之间该具有怎样的关系。它可以帮助你思考如何将你的才能和精力*优化,以及你该有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它还可以启发你该如何试着去影响并在合适的时候去教化你周围的人。不过,正如我们会看到的,虽然很多哲学家会就一些具体情境提出有益的引导,但通常情况下,*好的哲学家能做的,也只是启发你找到一种看待世界以及其中每个个体的方法。

拿我们会在书里讨论的一些大哲学家来举例子吧。比如,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9 ?—公元前347)那里,我们可以学到要想拒斥“客观的道德真理事实上存在”这个观点,到底有多难。比如,从我前面提过的亚里士多德那里,我们可以学到道德既和一个人的品格有关,也和他的行动有关。从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那里,我们会理解尊重他人到底有多重要。从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1748—1832)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那里,我们可以想想自己是否认同“人类与其他有感知能力的生物的幸福才是重中之重”。而从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那里,我们可以学到,真正的道德不应与我们恰好在历史上的这个时刻赞同或者不赞同的东西混为一谈。所有这些思想家都非常深入地阐述了他们的见解,而且通常在他们自己*关心的问题上,抱持着十分复杂的道德立场。但是他们都有东西可以传授给我们,而且不光具有思想性,还具有实用性。无论你是否赞同他们观点中的细节,他们的见解都可以影响和启发你的人生道德观。

我说了,这些大思想家不光有思想性的东西,还有实用性的东西,可以教给我们。但是,正如其中的很多哲学家会拒斥另一些哲学家的思想一样,很多读者会拒斥我刚刚概括的某些思想。举一个例子来说,边沁和穆勒坚持认为人类(或者动物)的幸福感是所有道德的基础。康德却觉得这犯了本质上的错误,他主张,道德的基础应当是尊重其他理性生物的意志,而非关心其幸福。尼采甚至更不屑,他令人印象深刻地称,只有英国人才会在乎幸福感。不过,还是有很多人会支持边沁和穆勒,反对康德和尼采。在这本书中,我不会试着论证在思考道德问题时,哪种特定的方式是正确的,虽然我赞同哪种观念或许会显而易见。我的目的是介绍一些有关道德问题的*优秀的哲学作品,提供一些可能的选择来引导我们的思考。

道德哲学的传统

在思考道德问题时,尽管有些人会出于实用性的考量,拒斥上述某些或者全部观点,但这些思想家的观点仍然非常重要,值得任何希望严肃思考道德问题的人去研究。首先,在试图评价某个观点时,理解它的微妙与复杂之处很重要,不能没理解清楚就否定它。但同样重要的是,这些观点在西方世界的思想传承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西方思想的传播,且不论结果好坏,都意味着它们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因此,如果我们想要理解世界历史、文学或者文化,甚至想参与到有关战争与和平、生与死以及很多其他话题的讨论中,就必须了解西方道德哲学的主要传统。

不过,我不想让别人觉得,好像在我眼中,西方的道德理论是唯一值得检视的思想。中国、印度、阿拉伯、非洲和其他伦理传统也充满了智慧和见地,很值得深究。它们中的一些,尤其是印度的传统,就曾影响本书中讨论的一些思想家。(在本章末尾的“延伸阅读”部分,我罗列了介绍这些传统的参考书目。)然而,单靠一本书无法详尽地介绍所有内容,所以我选择把关注点集中在西方的伦理思想传统上,而不是为了视野更宏大,粗浅地一扫而过。虽然我有时候会提及别的传统(尤其是在第二章“文化相对主义”中),但它们在这里只扮演了一个很小的角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