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雷探长:秘境诅咒
正版全新
¥
20.52
4.3折
¥
48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陈雷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ISBN9787503198120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48元
货号1294759
上书时间2024-05-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书 名】 冒险雷探长:秘境诅咒
【书 号】 9787503198120
【出 版 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作 者】 陈雷
【出版日期】 2017-04-01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定 价】 48.00元
【编辑推荐】
1)《冒险雷探长》同名图书,本书集中呈现纪录片无法记录的精彩内容,冒险雷探长的开山力作
一台摄像机,一个背包,一个人,走过70多个国家,有过无数惊险刺激的经历。一人身兼制片人、摄像、出镜主持人和编导数职,拍出全网播放量破亿的纪录片《冒险雷探长》。《冒险雷探长:秘境诅咒》为雷探长的开山之作。
2)庞洪、杨伟东、陈罡、刘飞、王尼玛、张昕宇、梁红、马晓晖、洪宇宙、李伟淳等各界名人诚意推荐《冒险雷探长:秘境诅咒》
知名制片人庞洪,大优酷CEO杨伟东,蚂蜂窝创始人陈罡,何仙姑夫刘飞,暴走大事件王尼玛,环球探险家张昕宇、梁红,二胡演奏家马晓晖,表演艺术家洪宇宙,台湾舞蹈王子李伟淳等人联合诚意推荐
3)随《冒险雷探长:秘境诅咒》,附赠签字版、冒险雷探长精美海报
随书附赠570×420mm、铜版纸印刷、签字版、冒险雷探长精美海报。
【内容简介】
截至2017年2月,《冒险雷探长》全网播放量已破亿。同名图书《冒险雷探长:秘境诅咒》,以雷探长的旅行线路为主线,突出探索和冒险的主题,以国家和地区为界限,讲述旅行所经埃及、土耳其、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印度、朝鲜、日本、墨西哥、古巴等国家所发生的冒险故事,挖掘纪录片背后未讲述的冒险经历,呈现纪录片无法记录的精彩故事。作者简介
【目录】
《冒险雷探长:秘境诅咒》目录
序
埃及
金字塔的瘸腿看门人
神秘地宫的高科技预言
沙漠美女木乃伊的诅咒
水下的宫殿的阿努比斯
土耳其
美杜莎诡异的微笑
特洛伊遗址的文物贩子
热气球遇险记
远古基督教的地下墓穴
巴基斯坦
三闯巴基斯坦大使馆
亲临炸弹袭击的卡拉奇
公安局的四个小时
妖娆的变性人与狐妖
犍陀罗废墟的野导游
白沙瓦的公车扒手
阿富汗
戒备森严的喀布尔
机枪和我对话的城市
乱葬岗虚掩的墓门
乔装波尔卡闯入巴米扬
被追杀的哈扎拉人与孤儿
尼泊尔
大地震中挖文物
库玛丽女神克夫传闻
献给神灵的十万颗头颅
霍克什卖肾村惨剧
印度
烧尸场的打劫
与恒河浮尸共同沐浴
黑公交轮奸案后纪实
性爱寺庙的高难度体位
拉贾斯坦沙漠的鬼火
朝鲜
火车边检惊魂记
世界*深的地铁
的10万人阿里郎表演
独自走上平壤街头
日本
歌舞伎町的案内人
稻草人村招魂的婆婆
长角的女鬼干尸
犬鸣隧道消失的影像
青木原树海自杀者的遗骸
墨西哥
鬼娃娃岛的咒怨
橱窗里的僵尸新娘
索诺拉女巫的迷魂散
印第安金字塔的未解之谜
古巴
哈瓦那的老人
寻找切·格瓦拉的英灵
雪茄黑市险象环生
【文摘】
乔装波尔卡闯入巴米扬
我第*次听说巴米扬这个地方,是在2001年3月12日这一天,新闻里爆出了巴米扬大佛被极端组织残酷炸毁的消息,也让我永远记住了这个地方。因为这是世界上*高的大佛,但是它不复存在了。可是我又多了一份期待,有生之年去巴米扬一探究竟。
我是幸运的,如今我就在阿富汗的土地上,尽管每周都有外国人被炸死的消息,但我依然决定前往巴米扬。我在喀布尔这几天局势动荡,广场爆炸炸死上班人,飞机被击落等等,我无法买到前往巴米扬的机票。就在我一筹莫展之际,一些当地的买卖人建议我乘坐汽车前往,这也太疯狂了,听说只要汽车开出了喀布尔,就是塔利班的控制范围,塔利班会对旅客进行残酷的抢劫绑架,或是对汽车进行严重轰炸,这不是让我送死吗?我当时果断放弃了。
过了几天,在一次会餐上,有人直接质问我:“巴米扬大佛都炸了,你不知道吗。”我告诉他:“虽然大佛不存在了,但是故事还在,虽然被炸了,但是这里依然是文物遗址,尽管这里很危险,但我还是来了。”那次会餐上我还见到一位老人身穿阿富汗的长袍坎肩,头戴“煎饼帽”,我以为这是个阿富汗老人,没想到他一开口居然是个美国人,由此可见美国人是多么担心暴露身份,他得知我有通过陆路前往巴米扬的想法,连连说:“NO! NO!”他说这样做太危险了,现在早就没有人敢乘车前往巴米扬了,从这个美国人的眼神中能看出对这件事的恐惧。
听了这么多人的意见,我也开始动摇。我认为,作为一个纪录片创作者,本身就是将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真实还原,呈现给大家。这条路固然危险,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条路上的秘密呢,于是我*终决定选择陆路前往巴米扬。
巴米扬位于喀布尔的西北部,所有资料对它的介绍都只停留于大佛和古迹,所以这一趟旅程注定充满未知。
为了一路上不引起塔利班的注意,我决定乔装打扮,披上阿富汗妇女的“波尔卡”,低调前往。这看起来貌似安全些,其实也充满危险。如果不乔装打扮,我的“外国人”身份会很容易被塔利班发现;如果我盖着“波尔卡”然后被发现,那情节会更严重。但时间紧迫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就这样我只能匆匆上路了。
我雇了一辆面包车,加上一名向导,凌晨3点起来,整理好背包和电池。上车前,在门卫的房子里,我看到司机正对着真主叩拜,提前在做祷告,祈求一路平安。看到这一幕,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我去巴米扬是为了向世人展现那里的真实,而司机和向导纯粹是为了养家糊口而铤而走险。我假装没看到这一切,转身上了车。
夜色中的喀布尔很少有人见过,因为没人敢出来,一片死寂,只有电视山上的天线发出的强光点缀的这座城市,透露出几分耀眼和希望,街道两边紧闭的商店防盗拉门更加烘托出他们对于外面世界的恐惧。就这样,恍恍惚惚之中我睡着了,当我醒来的时候天色已经稍许明亮,汽车行驶在一片坑坑洼洼的路上,大坑里面还充满了积水,汽车上下颠簸,让人根本无法入睡。
渐渐地,我们进入一片村子,这村子从外观看和我国北方的农村有几分相像,土坯平房,沿着山坡而立,由于村子里的人还没醒来,路上见不到人,我赶紧掏出手机想拍个照。可是向导一把拦住我。他告诉我,这可不是一般的村子,而是塔利班人的范围,一旦你拍到了女人或者塔利班人,他们会以此为借口把你抓住。听上去实在可怕,我只好收起照相机,乖乖坐定。只见庄稼地里甚至路边,都停放着一些被烧毁的汽车,从外观看,有的是被炸得稀巴烂,有的是烧得面目全非,看着会让人联想到塔利班对过往车辆实施的攻击,简直像汽车公墓一样恐怖。向导和司机看到这一幕也不由得发出嘘声,谴责车匪路霸的恶劣行径。但是我更关心这些车里的人是死是活。
汽车继续行驶,我透过盖头看到马路对面有个碉堡防御墙,这个墙全部由沙袋堆砌,周围还放了木桩铁丝网。我仔细看这些沙袋,上面全是抢眼儿,就连瞭望台的玻璃也已破碎,感觉一定是经历了交火。尽管布局如此专业,但是我没有看到一个大兵。就在这时,有个人从沙袋后面露出了头,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的车。原来这是一名士兵,只见他的迷彩服都被太阳晒褪了色,看上去他们的生活极其艰苦。司机出于礼貌向士兵挥了挥手,士兵也点了点头。为了不招惹麻烦,我和士兵对视后就再也不去看他,因为在这样混乱的局面下你很难判断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
天终于亮了,我们的肚子也被颠饿了,车停到了一个小村子的路边,向导和司机下车去买馕,我一个人留在车上。这时突然从车前面走过来一群蒙着面的男人,这些男人陆陆续续把脸凑过来,看向我这边。虽然我在车里,可是我扮的是个女人,为什么他们对我如此好奇,我这时可是吓坏了,希望向导早点回来,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可咋办啊!我越是这么想,越是出现了状况,有个蒙面男人在窗外冲着我叽里呱啦说话,我一句也听不懂,更不敢作答。我也不知道司机他们人在哪里,所以只能装聋作哑,必须忍着。我呆坐着目视前方,忍受着透不过气来的盖头。这男人提高了嗓门用很气愤的语气问我,从语气判断这就不是什么好人,还蒙着面。听男人在外面嚷嚷,我手心攥了一把汗,捏得紧紧地。
这时我内心深处千呼万唤的向导和司机终于赶到,当看到这些蒙面男子,他们也吓坏了,赶紧上前应付。原来这群男人走累了,希望搭车载他们一程,向导介绍说车里的是他老婆,他们新婚不久所以不能坐太多人,几经周折总算把这群人给推辞了。可这些男人好像很不甘心,走了还一个劲地回头看,司机也提前上了车,一旦出现危险,他会立刻发动汽车。
向导上车把馕饼扔给了我,喘着气,擦着汗,我对他说:“你可真厉害啊,就跟你们认识一样。”他说:“才不认识呢,我怎么会认识乡下人。”我说:“这些人看起来也没什么好怕的。”他说:“你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吗?他们就是塔利班。”听完这话,我嘴都软了,吃了一半的馕挂在嘴上都没力气咽下去了。司机也说:“这次算是命大,这些人不顾法律,他们如果知道你是外国人,我们也会跟着遭殃。”
过了塔利班的地盘,我们进入了一片开阔地,远处是巍峨的雪山,山下是连绵起伏的绿色草原,草原上还有古城遗址,真的是一派丝路西域美景。我披着“波尔卡”下车方便,那一刻我有些凌乱,其他两位也被这一幕惊呆,此情此景他们也是第*次见到。汽车就这样通畅地开了一段,不知不觉地驶入了巴米扬县城。
来到巴米扬,这里完全就是一个传统的县城,道路两边是集市一样的商店,大街上见不到一个外国人。为了掩人耳目低调行事,我换上了阿富汗男装,白色长袍是向导送给我的衣服,是她老婆洗的,而且熨烫得非常整齐,可见阿富汗妇女的家庭生活是多么本分到位。
一下车,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我是外国人,于是回头看我,我也意识到我拿的像机和这里贫穷落后的小村庄格格不入。我慢慢发现有些路人不怀好意地看着我。向导说还是小心谨慎点,坏人就潜伏在人群里,也许是卖西瓜的,也许是商店老板。向导所言极是,阿富汗人之间也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引发矛盾和血案,他们也害怕本地人。
紧接着,我跟着司机去看望他在巴米扬卖衣服的朋友,他的朋友有一间20平方米的店面,墙上挂满二手衣服。开始我以为这些衣服都是回收的,但是我发现一件童装上居然写着一个日本孩子的班级和名字,我又在另一个帽子上看到了韩文。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衣服都是来自东亚国家的捐赠,但是不知为何却沦为了售卖品。老板说:“这家店本来位于巴米扬大佛脚下,他曾经每天抬头都能看到大佛,自从那里不安全了,整个集市就搬到1公里之外的此地了。”他说了这些的故事令我更想早点前往巴米扬大佛处。
我们向集市后面大佛的方向走去,眼前出现了一座大山,远远望去,只见一座巨大的佛龛出现在眼前,我激动地说:“看!巴米扬大佛!”虽然我也是第*次看到这尊大佛的佛龛,但是我早已在各种图片里见过。虽然靠近大佛但我依然不能乱走,司机和向导四处看看有没有闲人,因为惹麻烦的往往是当地一些不快乐的闲人,就是因为无事可做,所以找茬穷开心,说不定还能捞一笔。
他们去大佛附近勘察,我留在大佛下,大佛前面是一个广场空地,孩子们在这里踢着足球,显然这里早已被踩成了足球场。但是这里的孩子倒是比印度的穷孩子礼貌,见了外国人不卑不亢,我和他们照相,他们也积极配合。
当地对于大佛的保护真是一塌糊涂,曾经的大佛根本无人问津,洞窟里住满了穷人,后来大佛被炸了,现在反而收起了门票,简直就是本末倒置。抬头望向巴米扬大佛的佛龛,巨大的穹顶撑起一片天,虽然大佛已经荡然无存,但是从被炸的墙壁来看,还能看到大佛的轮廓,大佛的脚部还是都保存了下来。
在大佛的脚下有很多的洞窟,曾经这里也是居民生活的家园,但是自从石窟一带成为危险区域后,居民们纷纷搬出了洞窟。现在这些洞窟里堆满了大佛被炸后留下来的石头,专家甚至在大佛的入口搭建了板房,里面堆积的石头更大些。其中*大一块要数大佛脚旁的,这几块石头上还能依稀看到大佛身上曾经穿的袈裟,一道道条文清晰可见,这些袈裟也算是大佛留给后人唯一的念想了。
我在大佛脚下徘徊,这里的一个工作人员在一旁监视着我,我开始猜测……后来,他趁没人的时候走过来,问我是不是佛教徒,我有点被问住了。在这种地方,这真的很难回答。紧接着,他拿着一块小石头给我使眼色,我开始不明白,后来反应过来,他好像是在暗示你可以带走这些小石头,我猜下文应该是要给他一些钱。我赶紧走出洞窟,我看他在背后笑着。我很同情这里的人民,我也知道这堆破石头也不能给他们带来什么财富。但是这些小石头是大佛的身体,只有留在巴米扬才有它的意义啊。
为了避免尴尬,我马上转移话题,我说:“这个大佛上面据说可以爬上去,我能上去看看吗?”他说:“由于被炸后里面的架构都不安全了,所以不能上去了。”虽然这是实话,但是此后这个工作人员似乎不欢迎我了,我拍照或者参观,他都显得不耐烦。世界上越是贫穷国家的文化遗产,越是这样被不专业地看管着,既是敛财的工具,又是出气的工具,游客也要经历各种商业考验。
尽管西大佛已经面临崩塌,无法爬上去,但是相比之下略小的东大佛却依然可以攀登。我和向导、司机决定一起上去看看。我们从东大佛脚下的侧门进入,顺着石梯往上走,小心翼翼地走着,这些石梯早已被走得缺损严重。我朝着阶梯的窗户往下看,简直不忍直视,窗户与地面完全90度的直角,而且楼梯的墙壁早已风化而变得单薄,感觉要是人们在楼梯里稍微运动过猛,整个山都会塌下来。费了好大的力气我终于爬上了大佛的顶部,这里本来是一处很棒的瞭望塔,但是也面临崩塌的危险,所以四周全是钢筋支架支撑着。站在这里眺望山下,整个巴米扬城尽收眼底。巴米扬河谷的风水真是绝好,背靠大山,下面是河流,巴米扬人在此地耕耘家园,大佛面朝整个村庄,仿佛看守着这片土地。可是如今变成这般光景,确实让人扼腕叹息。
虽然大佛没有了,但是还有很多石窟保存了精美的壁画,当我来到二层一间巨大的洞窟时,拱形结构,一些墙壁上还残留着菩萨和佛祖的形象,有些神像的风格类似希腊胜利女神,还长着翅膀,能看到这些壁画我暗自庆幸,因为包括中国莫高窟在内的石窟壁画随着时光的流逝都在逐渐变得模糊,甚至消失。而这里的洞窟壁画更是危在旦夕,很多洞窟墙壁都变成了黑色,因为这些石窟曾经住满了穷人,人们把这些洞窟当成厨房、卧室、羊圈,整个石窟群就是个大型的集体宿舍,有些壁画早已被当地人做饭而熏黑。我问了司机一个问题,你如何看待巴米扬大佛被炸?他说:“都是可恶的塔利班,让这些大佛不复存在,如果大佛在,可以增加很多旅游的机会,创造财富。”司机毕竟见多识广,但是随后我一路看到,司机和向导在洞窟里吐痰,这也让我也明白,大佛的损坏不完全怪那次爆炸。
离开巴米扬大佛后,我们又回到集市,我去买了很多馕,还有西瓜和蔬菜,准备晚上住在巴米扬河谷的一处老乡家里。汽车在落日的余晖中一路颠簸,街旁的坦克诉说着保卫巴米扬的战歌,但如今这些“勇士”早已成为孩子们的玩具。我也下去体验了一下这辆废弃的坦克,可是不幸被碰破额头,只好乖乖地赶路了。
老乡家住在巴米扬河谷的*高处,爬山花了很长时间。虽然有电,但这里的人们并不看电视,所以人们对外面的世界都比较好奇。看见我,就都围了上来。由于我拿着相机,也就变成了某些人“嚼舌根”的话题。向导让我藏好相机低调些,可还是被一位村里的长辈发现了,于是他要求我给他拍照,我只好答应了他。
晚上这位老乡家的老妈妈给全家人做馕,经过商量她接受了我的采访,当然,我也给她了一些生活费。我问老妈妈的第*个问题是您觉得巴米扬大佛好看吗?老妈妈不假思索地说:“不好看。”这有点出人意料。她在和面,我又接着问:“您是什么时候去看的?”她说:“曾经路过但是从来不去看一眼。”“如果大佛修复了,你会去看吗?”她说:“不会了,我老了,都走不动路了,我有头痛病,坐在车里会晕。”
曾经有很多关于巴米扬大佛重建的消息,但是我实地考察后认为,这可能是一条任重道远并且充满阻碍的道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