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微表情心理学+儿童微行为心理学(套装2册)❤ 风影 ,单婷婷 古吴轩出版社9787554612385✔正版全新图书籍Book❤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儿童微表情心理学+儿童微行为心理学(套装2册)❤ 风影 ,单婷婷 古吴轩出版社9787554612385✔正版全新图书籍Book❤

正版全新图书✔7天无理由退换 ❤本店非常支持新广告法,但为了不影响书友正常购买,页面明显区域本店已在排查修改,对于不明显区域也将会逐步排查并修改。 ❤我们在此郑重声明:本店所有页面上的绝对化用词与功能性用词在此声明全部失效,不作为赔付理由。 涉及“教育部”等的商品,均不代表教育部指定、推荐的具体版本,仅代表该书的内容为指定、推荐书目。 ❤希望书友理解并欢迎联系客服帮助完善。

43.45 5.2折 84 全新

库存8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风影 ,单婷婷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ISBN9787554612385

出版时间2018-10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纸张轻型纸

定价84元

货号916806

上书时间2023-04-17

享受生活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儿童微表情心理学+儿童微行为心理学(套装2册)
【书    号】 9787554612385
【出 版 社】 古吴轩出版社
【作    者】 风影 ,单婷婷
【出版日期】 2018-10-01
【开    本】 32开
【定    价】 84.00元

【编辑推荐】 
《儿童微表情心理学》

  1.了解孩子,让亲子关系变和谐,应从读懂孩子的微表情开始。
  2.没有一位家长不为孩子的消极表情担忧,可是他们总是感觉孩子就像一本难懂的书,怎么也读不懂。其实,研究孩子的微表情,掌握其背后潜藏的深层次心理原因,你也可以成为儿童微表情“读心术”专家。
  3.父母总是希望看到孩子脸上积极的微表情,运用本书中丰富的儿童心理学相关知识,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规避对孩子积极微表情不利的言行,让孩子变得自信、乐观、开心!
  4.孩子的肢体动作、坐卧立行,同样藏着他们内心的小秘密。读懂这些细节,可以让亲子关系再近一步。
  5.不同的说话方式放映了孩子不同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想知道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父母可以从孩子的话语中找到答案。
  6.撒谎是孩子特有的现象,该不该戳穿孩子的小谎言?如何改变孩子撒谎的坏习惯?这本《儿童微表情心理学》会告诉你答案。
《儿童微行为心理学》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让我们父母“头疼”的行为。心理学家认为,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懂得”的父母。孩子的心理和思维与成人存在差异,很多时候,其实是父母误解了孩子的行为,甚至会把一些正常行为当作异常情况去处理,以致让孩子觉得父母不懂自己,从而引起他们的不满和反感。  
  《儿童微行为心理学》就像一把带领父母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它让父母学会如何去分辨孩子的需求,给予孩子童年更多的爱。它帮助家长理解孩子日常的细微行为,培养孩子阳光健全的人格。

【内容简介】 
《儿童微表情心理学》
  书中结合丰富的儿童心理学专业知识,及典型的儿童家教案例,帮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读懂自己的孩子。与成人一样,儿童的微表情也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表情和语言声调微表情等多个方面,书中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分别详尽地加以阐述,并精选了儿童的几种典型微表情,将其分为积极微表情和消极微表情,在对孩子的微表情进行阐释的时候,教给家长鼓励孩子正向情绪、规避负面情绪的方法。书的结尾,向家长介绍了一些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及消除孩子消极微表情的方法。
  总之,这是一本内容丰富、专业性和实用性并存的家庭教育枕边书,为父母解读孩子微表情背后的心理密码。
《儿童微行为心理学》

  本书从儿童哭泣、说谎、依赖、叛逆、不合群等一系列让父母感到头疼又极度关心的行为问题入手,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心理学原因总结、心理专家的建议,不仅解析了孩子每一个行为背后暗含的心理学秘密,同时还做了细致的分析和具体的指导,针对家长应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与易操作的方法,适合关心儿童成长的父母阅读。通过本书的学习,让您成为懂孩子的家长,陪伴孩子度过健康、快乐的童年。

【目录】 
第*章儿童的微表情——读懂孩子的N个心理暗示 
 儿童都是“小戏精”002 
 别忽略孩子的“小心情”006 
 准确解读婴儿的面部微表情012 
 不要制止孩子的哭泣017 
 测测你对孩子的了解程度023   
第二章积极微表情——孩子的正能量,父母造 
 愉悦微表情:常常是内心愉悦的象征028 
 杜根定律:让孩子脸上露出自信的表情032 
 不要用负面标签伤害孩子036 
 父母心态好,孩子更快乐041 
 南风效应:打好“温情教育”这张牌046   
第三章消极微表情——破译“宝宝心里苦”的心理密码 
 悲伤微表情:哭泣是其主要表现052 
 恐惧微表情:本质是儿童安全感缺失058 
 愤怒微表情:孩子在表达心理需求062 
 羞怯微表情:可能是社交恐惧症的表现066 
 霍桑效应:帮助孩子正确地宣泄消极情绪070   
第四章肢体动作——“看”出孩子内心的小秘密 
 孩子吮手——口腔敏感期到来了074 
 孩子张开双臂扑向熟人——表示欢迎的常见动作078 
 扔东西游戏——自我意识开始萌芽082 
 随口咬人——并非是恶意攻击086   
第五章坐卧立行告诉你孩子的心理 
 喜欢走高低不平的路——处于行走敏感期090 
 挺直身体——表示反抗 094 
 爱跺脚——表达自己的不满 098 
 坐不住——并不都是多动症102 
 不同睡姿——流露出孩子的内心世界106 
第六章从孩子的言语中听出心里话 
 声音:准确反映儿童性格特征112 
 自言自语: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过渡116 
 放狠话:体验“诅咒”语言的威力120 
 顶嘴:儿童独立意识的觉醒124 
 插话:显示儿童强烈的表现欲128   
第七章识别说谎微表情,帮助孩子“戒掉”谎言 
 说谎:儿童成长路上的正常现象134 
 小小微表情,戳穿孩子的小谎言138 
 不说谎,做言行一致的父母142 
 要不要揭穿孩子的谎言146 
 克服说谎其实很容易151   
第八章读懂孩子——满足孩子的四大心理需求 
 爱:孩子*好的精神食粮156 
 鼓励:让孩子有自我认同感160 
 自由:孩子渴望拥有独立的心灵世界165 
 尊重:换位思考很重要169 
第九章做高情商的父母——儿童的心理雷区不要踩 
 心理偏盲:横向比较带来伤害174 
 侵犯隐私:心灵的隔阂难以避免179 
 人前教子:孩子也要面子184 
 不当惩罚:孩子用更强烈的反抗来回应 189 
 过于唠叨:孩子会“油盐不进”194 
 第十名效应:不要总盯着孩子的成绩 198 
 踢猫效应:孩子不是大人的出气筒203   
后 记209

【文摘】 
悲伤微表情:哭泣是其主要表现     
  悲伤的微表情与哭泣直接关联。但是,婴儿哭泣并非一定是在表达悲伤,还可能是在表达愤怒、厌恶、恐惧等负面情绪。 
  哭是悲伤情绪*直接的反应。当小朋友摔倒时,我们可以看到,他会皱起眉头,紧闭双眼,鼻翼张开,大咧着嘴巴,哇哇大哭,这就是悲伤情绪中大哭的微表情特征。其*显著的特征在于眉毛,人们在悲伤时眉头处上扬,但整体眉毛保持下压。 
  一般来说,孩子哭泣反映了两个不同方面的需求,一个是生理性需求,另一个是心理性需求。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两个需求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1.生理性需求 
  对于生理性需求,表现*为明显的是婴儿,由于孩子太小,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只能通过哭来与父母交流。渴了、饿了、困了、热了、冷了、尿布脏了或湿了、周围太吵了、光线太亮了、被蚊虫叮咬了……这些外在的因素都会导致孩子感觉身体不舒服,于是他会通过哭泣来呼唤父母帮助自己做出调整。   
  2.心理性需求 
  心理性需求主要是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父母可以通过孩子的微表情来找出孩子的心理性需求,并及时回应。 
  (1)“我害怕”——表达恐惧 
  害怕是人的本能,孩子害怕时的哭声具有求救的意义。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会对高分贝的噪声、身体忽然失去平衡、一定的高度、与熟悉的人分离、见到陌生人、身处陌生环境等现象产生害怕情绪而哭泣。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及时安抚孩子,让孩子不至于受到过度惊吓。 
  (2)“注意我”——表达关注 
  当孩子的身体没有不舒服的时候,他的哭可能是在表达“快注意我”。比如孩子睡觉前哭闹一番,就是想让妈妈多抱一会儿;当孩子在小床上独自躺了一会儿时,就开始用哭声喊妈妈……这些哭都是为了吸引妈妈的注意,特征是声调平稳,具有试探性,而且哭声的高低、长短和间歇会随着妈妈是否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有所变化。 
  (3)“没人懂我”——表达不耐烦 
  妈妈对于孩子的“心语”常常会判断错误或者回应较迟,这会让孩子感到不耐烦,从而引发孩子哭泣。比如,被角盖住了孩子的眼睛,妈妈没有发现;孩子衣服穿着不舒服,妈妈不知道;奶嘴孔太小,孩子吃奶费力……孩子因此感到失望、生气而哭泣。这种哭泣的特征是哭声不大却显得不耐烦,通常会配合后背弓起,头部不耐烦地来回转动等来表示抗议。如果妈妈能够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帮助孩子解决,孩子的哭声很快就会停止。 
  (4)“我只爱你”——表达依恋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的哭声开始有目的性和指向性。具有目的性和指向性的哭泣意味着孩子的依恋水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般来说,孩子的依恋分为3个阶段:0~3个月的孩子处于无差别的依恋阶段,就是对每个人的反应都一样,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偏爱;3~6个月的孩子处于有差别的依恋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够分出熟人和陌生人,对熟人表现得比较积极,对陌生人则比较排斥;6~24个月的孩子处于依恋对象单一化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够将妈妈从熟人群中辨别出来,并产生强烈的依恋。   
  当然,需要排除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孩子因生病引起的哭泣。如果孩子的哭声比较尖锐、短促,持续时间较长,并伴有握拳蹬腿、烦躁不安等状况,父母给予细心照顾和心理慰藉都不能使他安静下来,那么孩子可能是生病了,孩子是在用哭声来提醒妈妈自己身体不舒服了。 
  针对孩子哭闹的原因,父母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一般来说,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方式来安抚孩子。首先父母要对孩子进行观察判断,找出孩子哭闹的原因。在孩子哭闹的原因中,除了病理性状况外,生理性需求和心理性需求都不需要父母立即应答,父母只需要积极应答即可。积极应答的步骤依次为声音慰藉、依恋慰藉和身体慰藉。   
  1.声音慰藉 
  爸爸(妈妈)可以先远远地回应孩子一声,让孩子知道父母就在他可以求助的安全地带,接着父母通过“踏踏”的脚步声让孩子在希望中等待几秒。然后父母来到孩子面前,用轻柔的话语和孩子聊聊天,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来喽。就这样,通过简单的几步,孩子的承受力在一点点提升,自我镇静的信心也在一点点加强。   
  2.依恋慰藉 
  声音慰藉已经让孩子等待了将近1分钟,这时父母依然不能着急抱起孩子,但可以在孩子面前晃动一个小玩具或者带有父母味道的物品,这样孩子又能在积极的状态下多等待几秒了。慢慢地,孩子会对这些物品产生依恋,当父母不在孩子身边的时候,这些物品可以暂时代替父母对孩子产生安慰作用,于是孩子就将对父母的直接依赖转化为对物的依赖。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也在逐步加强。   
  3.身体慰藉 
  经过声音慰藉、依恋慰藉之后,父母要抱起孩子满足他的生理或心理需求,并且,这时的孩子已经变得足够坚强、自信和乐观了。   
  4.舒适自慰 
  舒适自慰指父母等孩子平静下来后,把孩子放回小床上,让孩子独自快乐地玩耍一会儿。舒适自慰这一步骤很关键,父母不要轻易省略,这有助于孩子摆脱依赖,形成良好的心理与性格。

【前言】 
俗话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每一个孩子都是“戏精”的化身,可能上一刻还在哈哈大笑,下一刻就晴转多云,接着可能就是梨花带泪了。孩子的微表情就像天气一样让人难以琢磨。 
  对于不了解儿童微表情的父母来说,孩子的喜怒哀乐就是一道道难解的试题。他们总是不明白: 
  为什么几个月的孩子有时咧着嘴笑得那么开心,有时又撇着嘴像受了很大的委屈? 
  为什么孩子对你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 
  孩子津津有味地吮吸着小手,这是怎么回事? 
  孩子总是握着拳头,就连睡觉也不松开,这正常吗? 
  孩子总是一个人待着,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他不会得了自闭症吧? 
  除了睡觉,孩子几乎没有一刻是安静的,这是不是儿童多动症呢? 
  …… 
  其实,读懂儿童微表情,了解儿童微表情背后的心理,父母的这些疑惑就都会迎刃而解,并能帮助他们找到相应的回应方式或者措施来解决。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任何人都无法保守他内心的秘密。即使他的嘴巴保持沉默,但他的指尖却喋喋不休,甚至他的每一个毛孔都会背叛他。”同理,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也会通过微表情表现出来。 
  说到儿童的微表情,父母通常会认为只是指孩子面部五官的微表情,例如眉开眼笑、做鬼脸、痛哭、嘟嘴等,它们反映了孩子眉毛、眼睛、嘴巴以及面部五官组合的细微变化,就是这些微小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孩子内心的情绪变化。如果父母能够及时捕捉到孩子的这些面部表情并准确解读,那么就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然而,儿童微表情不仅包括儿童的面部表情,还包括儿童的肢体动作和语言声调等,这些也属于儿童微表情的范畴。比如,特定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津津有味地吮吸手指,喜欢随口咬人,总是爱走高低不平的路,这些都是孩子特定年龄段的特定表现,背后都可能是心理因素在作祟。再比如,孩子放狠话、顶嘴、爱插话,既有孩子生理发育方面的原因,也有孩子心理方面的因素。听孩子的声音,观察孩子的睡姿,同样可以了解孩子的情绪,判断孩子的性格及未来成长趋向。 
  孩子的微表情是复杂多变的,很多时候父母总是不能捕捉到这些微表情,有的即使观察到了孩子的微表情,却常常误解了孩子的“心意”,无法读懂孩子的心灵语言。因此,父母需要通过孩子的微表情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以便对孩子的需求及时做出回应。 
  《儿童微表情心理学》一书就是基于这个理念而产生的。本书结合丰富的儿童心理学专业知识,以及典型的儿童家教案例,帮助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读懂自己的孩子。 
  书中精选了儿童的几十种典型微表情,并将其分为积极微表情和消极微表情,在对孩子的微表情进行阐释的时候,教给父母引导孩子表达正向情绪、规避负面情绪的方法。 
  总之,这是一本内容丰富、专业性和实用性兼具的家庭教育枕边书,为父母解读孩子微表情背后的心理密码提供了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