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捉儿童敏感期孙瑞雪 著中国妇女出版社
  • 捕捉儿童敏感期孙瑞雪 著中国妇女出版社
  • 捕捉儿童敏感期孙瑞雪 著中国妇女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捕捉儿童敏感期孙瑞雪 著中国妇女出版社

5 1.3折 38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河源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瑞雪 著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05739

出版时间2013-04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920-9787512705739

上书时间2024-05-21

小雨晨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本土原创早教经典,累计销量突破60万册;中外教育史上,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地、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千万个父母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每一个敏感期,并释放出内在的生命力!
了解孩子内心的早教经典,解除育儿焦虑的灵丹妙药。《捕捉儿童敏感期(珍藏版)》由著名蒙氏教育专家孙瑞雪告诉你:真正的教育,真正的爱!

商品简介

 有多少父母知道,孩子为什么爱吃手;为什么总是抓住什么都往嘴里塞;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为什么总爱玩水,经常浑身上下都湿透了;为什么总是把桶呀、瓢啊往头上套;为什么总是往桌子下衣柜里钻……吃手、扔东西、钻洞洞、“打”人、说“不”……你是帮助了他,还是遏制了他?
孩子以上的行为其实都是在学习——由生命的内在驱动的对与外界环境和生命本身的学习!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孙瑞雪点评。中外教育史上,这是*次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



作者简介
孙瑞雪,中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与心理学专家;“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教育精神的发起者和倡导者;中国宁夏科学启蒙研究会创办人。孙瑞雪发展和延伸了一套完整的儿童发展的爱和自由理论和敏感期理论,其贡献在于帮助成人了解儿童的心智发展过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其创作的社会科学专著《爱和自由》与科学教育专著《捕捉儿童敏感期》开创了中国幼儿教育界的新纪元。

目录
  第一章: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妞妞(0岁-4岁)
  畅畅(0岁-4岁)
  贝贝(1岁-3岁)
  缇缇(2岁半-5岁)
第二章:0岁—2岁半
  视觉——刚生下来,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
  口——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触觉过程,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 ,不断练习使用牙齿、使用舌头。
  听觉——喜欢处在有声音的环境中。
  手——喜欢抓东西,用手探索环境 、认识世界。
  空间——喜欢探索空间,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等。
  细小事物——对极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
  秩序——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准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模仿——最早表现 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
  自我意识——表现为咬人、打人、说不等。
  玩水、玩沙——水、沙对儿童的吸引力可长达12年,在生命的头6年表现不错烈。
  审美——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
  1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沙和孩子们的成长(孙瑞雪)
第三章:2岁半—3岁
  建立概念——开始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
  自我意识产生——私有意识产生,明确指明:“这是我的。”
  2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自我的诞生(孙瑞雪)
第四章:3岁—4岁
  执拗——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
  垒高——喜欢把物体垒高,然后推倒,再重垒,以此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
  色彩——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颜色。
  语言——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
  诅咒——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是诅咒。成人反应越强烈,儿童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追求完美——从审美发展到了对事物完美的追求。执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总是手拉手一起走来。
  剪、贴、涂——真正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
  藏、占有欲——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物品的交换从此开始,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逻辑思维——不断追问“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
  ……
第五章:4岁—5岁
第六章:5岁—6岁
第七章:6岁以上
第八章:看看身边的孩子
第九章:孩子应该怎样学习——孙瑞雪和薛梅的对谈
我要感谢(孙瑞雪)

内容摘要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孙瑞雪点评。中外教育目前,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

主编推荐
    21世纪拥有影响力的本土原创早教经典,累计销量突破60万册    中外教育目前,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地、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    引领千万个父母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每一个敏感期,并释放出内在的生命力捕捉儿童敏感期(全新增订第二版)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726502

精彩内容
 自畅畅出生以来,我经常对身边的人说:“这孩子太令我惊讶了!”真的,他的成长是如此迅速,发生的一切都像是早已安排好了。
畅畅9个月的时候,有一天,在幼儿园工作的大姐来我家陪他玩。过了一会儿,我突然意识到好一阵子没听到儿子的声音,奔过去一看,畅畅正练习盖瓶盖呢,大姐在旁边扶着奶瓶。看上去他使了很大的劲儿才拔起瓶盖,又想努力盖回去,盖偏了就重盖,反反复复。我当时看了一下时间,这个过程居然持续了20分钟!
从这天起,畅畅开始喜欢盖奶瓶盖,还学会了把笔插进笔帽里。当时正值夏天,各种各样的饮料盒、
吸管成了他最钟爱的玩具。有些饮料盒的吸管孔非常细小,他的小手怎么也对不准那个小孔,插好几次才能成功一次,以至于一插进去他就要长长地呼一口气,似乎刚才一直是屏住呼吸的。
中秋节过后,家里有了一个圆形的月饼盒,畅畅又把那个月饼盒玩了半个月。接着他又开始玩锅盖。
我给他一大一小两个锅盖,他一手拿大的,一手拿小的,一会儿把大盖盖上,一会儿把小盖盖上。但小盖一盖就掉进锅里,他伸手取出来,很奇怪地看着。过一会儿看明白了,把小盖扔到锅里,又把大盖盖上。
有趣的是,他的手始终拿着锅盖顶部的那个圆疙瘩,绝不会拿着锅盖边。
从盖奶瓶到盖锅盖大约持续了两个多月。后来,我给畅畅买了一小瓶AD钙奶,畅畅居然把吸管扔掉,直接对口喝。回想起那段把吸管当宝贝的时期,真是不可思议。
那个敏感期已经过去了。接下来畅畅会有什么令人惊讶的进步呢?(李晓晶畅畅妈妈)孙瑞雪:蒙特梭利的“圆柱体插座”就是为儿童的“对接”游戏设计的。在盖、插、拧……这些基本动作的重复中,儿童在建构手的组装能力,还在发展着最早的空间感觉(后面的章节会谈到)。
在这里,我要特别解释一下手的重要性。
在蒙特梭利看来,有两样东西和人的智慧紧密相关:口与手(在谈语言敏感期时会详细谈口)。当一
个儿童能自由使用他的手时,手就成了智慧的工具。
首先,人通过手来占有环境。婴儿出生时第一个能运动的器官就是口,婴儿就用这个他仅能支配的器官唤醒了手——他不停地吃手,从而发现自己有手。
可以想象,当婴儿第一次将他的小手放入口中时,肯定会有“开天辟地”般的惊喜。当幼儿第一次有意识地向外界物体伸出他的手时,他对世界的探索就开始了。
在真正使用手时,幼儿几乎是见圆的就拧,见方的就按,见线就拽,音响、电视机、洗衣机……都成为他探索的对象。随着空间敏感期的到来,幼儿在使用手的同时,还在建立空间的概念:他喜欢把外面的插进去,里面的抖出来;将磁带插入,关上带盒;抽屉打开,拿出东西……如此反复进行。
宝贝,你的玩具呢畅畅3岁半了,越来越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以前每晚睡觉时他会要求我讲故事、读书给他听,现在,他要给我讲他的朋友,讲老师,讲幼儿园。看着畅畅的笑脸,我感慨孩子的成长是如此之快。
一天,畅畅兴高采烈地从幼儿园回来,手里拿着
一张“王牌”:“妈妈,看!王牌。”我蹲下来接过那张王牌,显然是一张玩了很久的王牌,不是畅畅的。“是谁的王牌?”“我的好朋友和我换的,就是用那个金箍棒换的嘛!”畅畅大声回答,一副得意的模样。这时我才发现昨天小姑给他买的那根金箍棒没带回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开始遇到一些烦恼。每天早晨上幼儿园,畅畅都要带上好几个玩具。晚上回来时,有的玩具“失踪”了,有的变“陌生”了,不用问,要么送人了,要么和好朋友交换了。
一天清晨,畅畅决定把那套玩沙子的工具带到幼
儿园。下午接他时,我料定那套玩具拿不回来。果不其然,畅畅用它们换了一支破损的毛笔,还快乐地说:“妈妈,这是我好朋友换给我的,我好朋友说这个毛笔不但可以写字、画画,还能玩沙子,看!”然后用那支毛笔极认真地刷刷脚趾缝里的细沙:“妈妈看!它真好用。”我只好点头表示赞同,但心里有些不安,担心他在这个“交换”的过程中吃亏。
一天下午去接畅畅,远远看见他正在和明明交谈,神情非常认真。走近了,听到明明问:“你同意了吗?你说呀!”畅畅答:“同意,都说好了嘛!”看到我,畅畅说:“妈妈,我把我的枪和明明的碟交换。”明明问:“阿姨,你同意吗?”“畅畅的玩具,他说了算呀。”说完我就后悔了。那把玩具枪是一个朋友专门在上海给畅畅买的,价格昂贵。我知道不可以干涉孩子,但还是忍不住给他讲了一些道理。听了我的话,畅畅说他有个好主意,先互相交换两天,然后再换回来,我很高兴。第二天晚上我提醒畅畅,他说:“妈妈,我就想把枪换给明明。”我又讲了些道理,最后说:“这些都是妈妈的意见,枪是你的,你自己做决定吧。”畅畅沉默了一会儿,懊恼地说:“妈妈,你烦人,你不给我自由。”我愕然。
第二天,畅畅把枪带回来了。接下来的几天,他总会问家里的用品比如衣服架、电脑、杯子是不是他的,可不可以拿它们去交换。我认真地告诉儿子:“宝贝,这个家里,你的玩具、书、衣服都是你自己的,电脑、电视等用品是属于我们三个人共有的,你的东西由你支配,共有的东西我们共同支配。比如说你要把枪换给明明,妈妈应该尊重你的意见,由你来决定,以后妈妈会努力做到,好吗?”我希望儿子能恢复他自由的心智。
一个晚上,家人正在看武侠电视剧,畅畅突然说:“我的宝剑送给好朋友了,我没有了,我想要回来。”老公说:“儿子,说话要算数,送给别人就不能再要回来了,你说呢?”“那我想个好办法,明天我给他拿个玩具把宝剑换回来。”我和老公相视而笑。(李晓晶畅畅妈妈)孙瑞雪:我们学校有个规则:孩子们遇到问题解决不了时,教师才能出面。因为价值观念的不同,常有家长来学校讲理。比如,一个孩子用一颗话梅换走了另外一
个孩子的电子宠物,一个孩子用一颗掉了的牙换走了一辆遥控车。在成人看来交换的东西价额差距很大,常担心自己孩子吃亏受骗。成人用社会系统的价值观
念来评判生命系统的价值取向,就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在成长的生命阶段,儿童需要的是交换背后的秘密和感觉。这是最早儿童对物质世界物与物交换的发现,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够判断出此物与彼
物之间的各种差别,那是利益的关系。
大人有大人的得失标准,孩子有孩子的取舍理由。孩子只是在发现物与物原来可以交换,发现交换过来的物原来可以有其他的使用功能,这是通过交换获得的喜悦。老师常要安抚家长,要尽可能保护孩子之间的这种交易关系,直到他们的敏感期顺利度过。实际上,青春期到来前,孩子已经创造和建构好了自己,开始用已经创造好的自己面向社会,这时候自然就会领悟社会系统的规则了。
幼年如歌畅畅就要4岁了。常有朋友对我说:“早着呢,慢慢熬吧。”可我从来没有“熬”的感觉,怀着对孩子的爱、对生命的感激和对蒙氏教育的崇拜,时间飞一样过去了,畅畅在飞速成长。
在宽松的环境中,畅畅的一些敏感期度过得很快,比如玩水、玩沙、语言、走路等。但也有几个敏感
期过得很费劲。
我家住在3楼,每天回家都要经历这样一个程序:畅畅按亮每一盏楼层灯。我打开门,他再为我按亮家里的灯。有时忘了这个程序,畅畅会大哭,一定要
我关了灯,等几秒钟,再由他重新按亮。喝牛奶更是如此:上床,脱衣服,坐进被子里,拿过瓶装牛奶,撕去外包装,在瓶盖上扎一个小眼,用手把小眼抠成小洞,插入吸管,开始喝!每个步骤都不能变,不能漏,否则不仅仅是哭喊,还要重新拿一瓶奶。
P3-7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