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史研究之跨世纪历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经济史研究之跨世纪历程

正版全新

291.65 7.3折 398 全新

库存6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魏明孔 高超群 王小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98164

出版时间2016-10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398元

货号2181320

上书时间2023-09-07

就爱经管书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经济史研究之跨世纪历程
【书    号】 9787509798164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    者】 魏明孔 高超群 王小嘉
【出版日期】 2016-10-01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定    价】 39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经济史研究》创刊30周年的纪念文选,包括丁长清《从开滦看中国近代企业经济活动和中外经济关系》《清代江南农民的消费》《浅谈晚清苏州商会与行会的区别及其联系》等几十篇文章,并附自1986年建刊以来的文章总目录。

【目录】 
论文精选

·经济总论及国民经济·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议【王毓铨】
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运转和发展【宁 可】
规律性判断研究和价值性研究——关于历史评价的问题的构思【严中平】
中国小农经济的起源及其早期形态【李根蟠】
秦汉的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林甘泉】
战国秦汉商品经济及其与社会生产、社会结构变迁的关系【何兹全】
春秋战国时期的度量衡【吴 慧】
明代宗族制的体现形式及其基层政权作用
  ——论封建所有制是宗法宗族制发展变化的*终根源【李文治】
明清江南与外地经济联系的加强及其对江南经济发展的影响【李伯重】
近代国内市场商品量的估计【吴承明】
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加深分解与解体的过程【徐新吾】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一些问题的再思考【〔日〕滨下武志】
两种思路的碰撞与历史的沉思
  ——1950~1952年关于农业合作化目标模式的选择【赵德馨 苏少之】
投资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变迁的回顾与展望
  ——兼及增长方式转变(1950—2010)【董志凯】
从事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 
50 
年漫谈【张仲礼】
忆梁方仲教授【罗尔纲】
《先秦手工业史》序【李学勤】
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
  ——读严中平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上、下卷书后【陈翰笙】
与时俱进,老当益壮——深切怀念吴承明先生【萧国亮】
怀念汪老【蔡美彪】

·农 业·
也谈“自田”兼论与唐代田制有关的一些问题【胡如雷】
明清时期土地股份所有制萌生及其对地权的分割【江太新】
清代押租制度新探【魏金玉】
清代江南农民的消费【方 行】
清代前期的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估计【史志宏】
自然灾害、生产收成与清代台湾米价的变动(1738—1850)【谢美娥】
近代中国人口和耕地的再估计【章有义】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清末民初华北平原冀鲁豫三省的农村【从翰香】
封建社会的“关中模式”——土改前关中农村经济研析之一【秦 晖】
论长江三角洲的商品化进程与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营式农业【〔美〕黄宗智】

·工商业·
中国古代青铜生产工具刍议【陈振中】
战时经济统制下的台湾煤矿业(1937~1945)【陈慈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蒋福亚】
明清山西商人概论【张正明】
清代北京的山西商人——根据136 
宗个人样本所作的分析【郭松义】
清代闽西四堡族商研究【陈支平 郑振满】
试析1895~1930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陈争平】
厦门15种重要商品批发物价指数的编制与辨析(1929—1935)【刘兰兮】
中国对外贸易65年的基本线索:变革与增长【裴长洪】

·金融和服务业·
前近代中国社会的高利贷与社会再生产【张忠民】
清代前期的钱庄和票号【张国辉】
19世纪80年代世界银价的下跌和汇丰银行在中国的优势地位【汪敬虞】
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史上民间创业活动【宓汝成】
近代农村地区钱庄业的起源和兴衰——近代农村钱庄业探索之一【刘克祥】
近代中外金融制度变迁比较【杜恂诚】

·财政及政府经济管理·
中国古代的纸币管理思想【叶世昌】
秦汉的徭役制度【高 敏】
魏晋南北朝的官俸【朱大渭】
明清赋役改革与官绅地主阶层的逆流【彭雨新】
清代关于民间经济的立法【经君健】
十九世纪中叶中国领水主权的破坏及外国在华轮运势力的扩张【聂宝璋】

·企业与其他社会经济组织·
从开滦看中国近代企业经济活动和中外经济关系【丁长清】
浅谈晚清苏州商会与行会的区别及其联系【马 敏 朱 英】
论晚清新式工商企业对政府的报效【朱荫贵】
民国时期北京的手工业和工商同业公会【彭泽益】
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垄断活动述评【吴太昌】

·经济思想史·
论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研究主要方面及其意义【巫宝三】
义利思想辨正【朱家桢】
唐宋之际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及其对文化思想领域所产生的影响【漆 侠】
宋代浙东实学经济思想研究——以叶适为中心【叶 坦】

附录:30年总目录(1986年第1期~2015年第6期)

【前言】 
编辑缘起

        《中国经济史研究》创刊于1986年,它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一路走来,见证了我国经济史研究的风风雨雨,现在已经成为学术界的重要刊物之一,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为我国经济史学科的发展和培养经济史学科人才,对引领经济史研究方向,均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经济史研究》荣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优秀期刊之一。
        编辑部一直在为适应学术界的需求不断努力工作,在人手少、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刊物于2006年进行扩版,以缓解经济史学术论文发文难的压力。2015年,在学术界的期盼中由季刊改为双月刊。从1986年的第1期至2015年的第122期,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文章信息约2395篇,其中农业332篇,工业237篇,商贸302篇,金融、财政24篇,交通、水利73篇,区域经济46篇,人口、人物95篇,理论318篇,思想史111篇,书评164篇,学术动态291篇,博士论文介绍62篇,其他约300多篇。或者古代681篇,近代544篇,现代273篇,通史443篇,外国经济史17篇,其他437篇。从发表的文章来看,可谓包括古今中外,大体反映了我国经济史研究的水准。
        除了以上在正刊发表的文章外,值得说明的是《中国经济史研究》还有三期增刊。1994年的增刊是“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论文专辑”,分别收录了刘克祥《中国近代的地主雇工经营和经营地主》、杜恂诚《中国近代资本主义金融业(1895-1927)》、沈祖炜《中国近代商业市场的三重结构(1985-1927)》、陈争平《民国初年的盐务改革》、汪敬虞《1927年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的去职》等5篇长篇论文,即《中国近代经济史》第二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1996-1997年联合增刊是400页的“纪念《中国经济史研究》创刊十周年”专号,分为上下篇。上篇:中国经济史研究二十年(1977-1996),内容包括叶茂《中国古代经济史综述》、明根《中国近代经济史综述》、之恺《中国现代经济史综述》。下篇:中国经济史论著索引(1986-1995),包括中国经济史书目、中国经济史论文索引(总论、古代、近代、现代)。1999年的增刊是“‘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暨庆贺李文治先生九十寿辰”专辑,刊登了吴承明、经君健、江太新、李文治、方行、杨国桢、栾成显、宋杰、魏金玉、史志宏、姜锡东、蒋福亚、黄今言、李根蟠、刘秋根等学者的16篇论文。编辑部在编辑增刊上花费的心血不比正刊少,其质量也得到学术界同仁的高度评价。
        《中国经济史研究》历任主编分别是魏金玉、李根蟠、刘兰兮、吴太昌先生及魏明孔。魏金玉先生已经作古,我们深切怀念他。我们也深切缅怀为杂志创刊和发展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已经仙逝的严中平、李文治、吴承明、汪敬虞、宓汝成、聂宝璋、陈振中、赵增延诸位先生。历任编辑部主任是李根蟠、刘兰兮、魏明孔、封越健诸先生,现任为高超群研究员,他们为刊物的创刊和发展殚精竭虑,令人感佩!还有在编辑部工作过的编辑或兼职编辑,他们为刊物做出的贡献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
        30年前,由经君健先生执笔的《中国经济史研究》发刊词中为杂志确定了用稿的“四新”原则:或者提出了新问题,或者阐述了新观点,或者运用了新方法,或者发掘了新资料。当然,不论是宏观论著还是微观研究,均应当具有一定的史实依据和理论深度。今天乃至将来,这仍然是我们办刊的圭臬。
        尽管一路走来多有曲折,经过几代办刊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经济史研究》已经成为经济史学术共同体、成为经济史学者发布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成为学术界动态的主要发布者,成为发现和培养青年才俊的重要场所,成为经济史学者的共同家园。当下,办刊的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遇到了更大的挑战。我相信继任者会秉承30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靠办刊人的智慧、执着、韧性和坚守,一定会披荆斩棘,为构建中国经济史话语体系做出积极贡献,使《中国经济史研究》更上层楼。
        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创刊30周年前夕,编辑部同仁原计划选30篇论文,以作为纪念,而在具体选编过程中为名家、名篇所吸引,*后扩展为60篇,即使如此仍然有遗珠之憾!
        我们在选编过程中,坚持一人一篇的原则,所选论文一仍其旧,保持原貌,以反映刊物编辑的一些足迹。论文集后面是《中国经济史研究》30年刊登的主要论文目录,便于学界检索利用。
        本论文集是编辑部同仁共同选编的,其中王小嘉同志付出努力尤多。
        真是机缘巧合,《中国经济史研究》30年的历程正好是跨世纪的30年:20世纪末15年,21世纪初15年。这就是这本论文集名称的缘由。世纪之交、跨世纪(或跨千年),是我们选编论文集时感触非常深的体味:前辈学者为繁荣中国经济史学科,在1986年创办《中国经济史研究》和成立中国经济史学会,这是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幸运,更是我们后辈的福气!中国经济史学科能够走到今天,我们不得不感恩改革开放的年代,不得不感恩前辈学者的胆识、执着和奉献精神!
        原计划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创刊30年之前出版本论文集,无奈囊中羞涩,再加上财务报销手续繁杂,不得不拖延至今,眼睁睁地到了本人“荣休”年月。我对论文集出版的一再拖延深感遗憾和自责。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裴长洪研究员多次协调争取,终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和《经济研究》杂志社慷慨解囊,落实了出版经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周丽、陈凤玲老师为本论文集的出版可谓不遗余力,对此,我们一并深表谢忱。

        魏明孔于北京三里河无书房斋
        2016年10月10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