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
  •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
  •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
  •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
  •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
  •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
  •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
  •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
  •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
  •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

有盖印章介意勿拍

90 八五品

仅1件

福建厦门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迪克·赫伯迪格 著;陆道夫、胡疆锋 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5-3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迪克·赫伯迪格 著;陆道夫、胡疆锋 译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3
  • 版次 1
  • ISBN 9787301145531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6页
  • 字数 18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Subculture : the meaning of style
【内容简介】
  亚文化,特别是青少年亚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引起社会的关注,成为文化热点。如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说:“在任何时期,青少年首先意味着各民族喧闹的和更为引人注目的部分。”二战至今,从欧美的无赖青年、光头仔、摩登派、朋克、嬉皮士、雅皮士、摇滚的一代、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烂掉的一代到国内的知青亚文化、流行歌曲、摇滚乐、美女写作、棉棉等另类作家、春树等80写作、戏仿经典、小资、漫画迷、网络文化(木子美现象、芙蓉姐姐)、超女追星族(玉米、凉粉、笔迷等)、恶搞文化、山寨文化,一代代青年亚文化让人眼花缭乱。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是亚文化研究的经典著作,文笔优美,雅俗共赏。该书出版后受到了高度重视,是文化研究著作中接受最广泛的作品和影响最大的作品。仅英文版就重印近30次;截至2005年,该书被翻译为9种文字出版发行。
【作者简介】
  迪克·赫伯迪格(DickHebdige)(1951-),著名当代文化批评家和理论家,早年在文化研究的发源地——伯明翰大学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攻读硕士学位,师从伯明翰学派的灵魂人物——斯图亚特.霍尔。目前,赫伯迪格担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电影研究与美术工作室的教授与跨学科人文研究中心主任。除《亚文化:风格的意义》一书外,他的著作还有《切割与混合:文化、认同和加勒比海音乐》(Cut’nIMix:Culture,IdentityandCaribbeanMusic)(Methuen,1987),《躲在亮中:形象和物品的研究》(HidingintheLight:OnImagesandThings)(Routledge,Methuen,1988)等。
  译者简介:
  陆道夫:文学博士,南方医科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胡疆锋: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博士后。
【目录】
中译本序
导论:亚文化与风格
第一章
从文化到霸权
第一部分 个案研究
第二章
阳光下的假日:罗顿先生一举成名
巴比伦的沉闷
第三章
返回非洲
拉斯特法里的解决方案
雷鬼乐与拉斯特法教义
出埃及记:双重挫折
第四章
嬉皮士、垮掉的一代和无赖青年
土生土长的酷:摩登族的风格
白皮肤,黑面具
华丽摇滚、白化病者的搔首弄姿和其他转向
漂白的根源:朋克和白人的“种族特征”
第二部分 文化解读
第五章
 亚文化的功能
具体特性:无赖青年的两种类型
风格的来源
第六章
 亚文化:反常的断裂
两种收编形式
第七章
 风格:有意图的沟通
作为拼贴的风格
反叛的风格:令人厌恶的风格
第八章
 作为同构的风格
作为表意实践的风格
第九章
 就算亚文化是文化,但它算艺术吗?
结语
参考文献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亚文化理论
青年文化
音乐
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
无赖青年
摩登族
光头仔
嬉皮士
雷鬼乐、拉斯特法里与粗野男孩
朋克
索引
译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