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往奴役之路(精装珍藏版)
  • 通往奴役之路(精装珍藏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通往奴役之路(精装珍藏版)

正版全新

23.46 5.6折 42 全新

库存1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著;王明毅 等 译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21368

出版时间2016-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1893883

上书时间2024-09-28

社科书专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通往奴役之路(精装珍藏版)
【书    号】 9787500421368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    者】 (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著;王明毅 等 译
【出版日期】 2016-06-01
【版    次】 1
【开    本】 32开
【定    价】 42.00元

【编辑推荐】 
本书写于本世纪40年代初,当时欧洲正值民族社会主义盛行,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义作为济世良方风靡一时,受到追捧。针对此情形,作者力图系统全面分析论证所谓“计划经济”乃是“伪知识”,是西方思想文化的核心精髓自由主义的“天敌”,是所谓“通往奴役之路”。

【内容简介】 
《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在哈耶克的
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本书为他赢得了广泛的注意,其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他在这本书中论证道,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不是为个人自由
的战斗在和平时期的继续,倒是朝着专制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因此,他认为追求计划经济,其无意识后果必然是极权主义。为了反对这种计划经济,哈耶克有力地重
申了他一贯坚持的古典自由主义观点,同时,也允许适度的政府活动,但这仅限于符合他的法治概念的那些活动形式。应该强调的是,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包括对许多
有用的社会制度的赞赏,但这些制度只能是人的自发行动的后果,而不能是人设计的结果。这一论点是从休谟、亚当?斯密和苏格兰历史学派那里继承过来的,它在
哈耶克的著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由此出发,哈耶克认为,良好的社会不是简单地依赖于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内追求私利,相反,它应依赖于一套复杂的法律、
道义传统和行为规则的框架,这套框架的特点应该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理解和认同。

【目录】 
良序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通往奴役之路》中文修订版导言
导言
序言
引言
章被离弃的道路
人类意志形成世界的现状——现代文明的个人主义基础——自由主义不是静止不变的教条——但它不被容许得到发展还遭到离弃——德国成为新背离的领袖
第二章伟大的乌托邦
社会主义对新自由的承诺——自由一词含义的改变——复活的恐惧——民主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第三章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的含义——“计划”的含义——选择一种不是自由放任而是合理的竞争框架的指导型经济——集中管理和竞争的结合不如任何一种制度
第四章计划的“不可避免性”
技术上的变化使竞争不可能——垄断增长的原因——技术上的变化造成的新问题——竞争之不能实现的技术上的可能性——对计划的要求在很大程度是专家的狭隘看法
第五章民主与计划
对经济活动集中管理的一个包罗万象的共同价值准则为前提——个人的和社会的目标——方法上的一致和目标上的不一致——随着国家行为范围的扩展,一致的可能性减少——民主“控制”的幻梦——自由而非民主是终极价值
第六章计划与法治
法治——形式或实体的法规——法治的基本原理——形式的与实质的平等二者之间的矛盾——对法治的新威胁——法治与人权
第七章经济控制与极权主义
政治和经济的自由——对单纯经济的轻蔑——对生产的控制也造成对消费的控制——计划与职业选择——命令与禁令是价格体系的唯一选择——丰裕的神话——极权主义控制前所未有的程度
第八章谁跟谁?
自由与财产——计划与收入的分配——公正分配——“平等”——“公道的”价格和“合理的“工资”——关于应有地位的矛盾观念——社会主义准备了极权主义控制的工具——“中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竞争的各种社会主义冲突
第九章保障与自由
两种保障——在自由社会里不应承受的收入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对某种经济地位的保障只有在一个按军事方式组织起来的社会才有可能——经济保障日益造成另外一些人的无保障——对保障日益增长需求的意义所在
第十章为什么*坏者当政
集体主义的道德后果——*小的公分母产生优选的同类集团——社会主义固有的完全忠于的倾向——权力崇拜——社会赋予各种手段合理性——在极权主义国家公众中受鼓励的有用的习惯——领袖的选择
第十一章真理的终结
宣传的作用——人们不仅被迫必须接受价值观,也必须接受对作为计划根据事实的看法——通过以旧价值的名义将新价值引入,使其被人接受——没有任何知识领域不受到控制——真理与思想自由
第十二章纳粹主义的社会主义根源
在德国,社会主义的支持使反自由主义势力得胜——桑巴特——普伦吉——伦施——施本格勒和缪勒·范·登·布鲁克——社会主义作为反对自由主义西方的武器
第十三章我们中间的极权主义者
德国理想的传播——更德国化历史现实主义——科学家中的极权主义——垄断的资本组织——垄断的劳工组织
第十四章物质条件与理想目标
我们这代人的经济恐惧症——在自由社会里。没有一个单一的目标能被容许永久支配其他目标——甚至消除失业也不能——我们绝大多数的实现依靠迅速的经济进步——英国政治理想的衰落
第十五章国际秩序的展望
国家计划与国际秩序之间的冲突——在国际范围内指导经济活动产生了比在国内范围还要大的政治难题——这将造成仅能通过武力加以判定各种理想之间的冲突——国际当局不能局限于经济事务——对一个强大但政治权力有限的经济当局的需要——联邦制原则的优劣——国际范围的法治——野心过大的危险
结论
书目提要
译名对照表

【文摘】 
在《通往奴役之路》第*章,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FriedrichAugustvonHayek)说:“观念的转变和人类意志的力量,塑造了今天的世界。”见本书英文原
版,F?A?Hayek,TheRoadtoSerfdom,
(TheCollectedWorksofF?A?Hayek,Vol?II),ed?byBruceCaldwell,Chicago:TheChicagoUniversityPress,1944/2007,p?66。
这句话寓意甚深,实际上道出了哈耶克本人写作这本书的初旨。
  从人类社会近现代思想史来看,19世纪之前,曾出现了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部
伟大政治经济学著作:一部是1776年出版的亚当·斯密(AdamSmith)的《国富论》,另一部是1867年出版的卡尔·马克思(KarlMarx)
的《资本论》(第*卷)。前者揭示了人类社会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法则和国家富裕之道,而后者则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其他著作一起,构成了20世纪世界范围的
中央计划经济的巨大社会工程试验的主要思想来源。进入20世纪以后,也曾有两部著作对现当代人类社会产生了至深和至远的影响:一是1936年出版的约翰·
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是1944年出版的哈耶克的这本《通往奴役之路》。凯恩斯的《通
论》曾主导并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政府的宏观政策多年,以至在西方当代历史上曾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近40年“凯恩斯革命”的经济繁荣之说。尽管
凯恩斯的《通论》“二战”后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巨大,且每当世界性的商业周期和经济萧条发生时,凯恩斯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总是被各国政府重拾起来并不断地加以
应用,但凯恩斯的分析方法和经济理论指向却是短期的,甚至连他本人也公开承认这一点在1924年出版的《货币改革论》中,凯恩斯就明确地说:“……讲长期
是对处理当前事务的误导。在长期,我们都死了。如果在暴风雨的季节,经济学家们告诉人们,暴风雨在长期中会过去,海洋将恢复平静,这未免把他们自己的任务
定得太过容易和无用了。”
(JohnMaynardKeynes,ATractonMonetaryReform,Amherst,NY:PrometheusBooks,1924
—2000,p?80?)。与凯恩斯的理论相反,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所关注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期问题。这部著作1944年一出版,在英美国家乃至
世界范围内即产生了巨大反响。尽管在短期内,对哈耶克的这本书所宣讲的理念和观点有赞同之声,但同时也有很多负面的评论、批评意见乃至带有情绪的理论攻
击。然而,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和东欧国家经济体制的巨变和中国经济改革的巨大成就,已经在一定程
度上证明了哈耶克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及其所讲述的一些经济、政治与社会理念,有许多基本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方向。
  这部《通往奴役之路》
1944年由英国的老牌出版社罗德里奇(Routledge)出版社出版。按照哈耶克本人在197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讲演中的说法和他晚年的回忆,他于
1940年至1943年在英国剑桥期间写作了这部书,而主要成稿于1941—1942年,且“整本书花了他数年的工夫”,“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和推
敲”StephenKresge&LeifWeinar(eds?),HayekonHayek:AnAutobiographicalDialogue,Indianapolis:LibertyFund,1994,p?101?。
这说明,哈耶克本人十分重视这本书。
  这本书也是哈耶克本人在参与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40年代两次世界性经济理论大论战后写出来的。这两
场世界性的理论论战,一场是由以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E?vonMises)和哈耶克为一方、以奥斯卡·兰格(OskarR?Lange)
与阿巴·勒纳(AbbaP?Lerner)等为另一方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计算可行性的大论战;另一场是哈耶克与凯恩斯就货币、利息和商业周期理论的论争。
这本《通往奴役之路》,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第*场理论论战的结果,又是在第二场理论论战的后期哈耶克所开始撰写出的。在开始写作《通往奴役之路》时,哈耶
克刚刚花数年时间殚思竭虑地撰写了他与凯恩斯理论论战的一本巨著《资本纯理论》。《资本纯理论》这本中间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磨难而写出来的450多页
的煌煌巨著,几乎耗费了哈耶克近十年的艰苦思考和四年多的关门写作,但*后仍然是一个“未完成交响曲”。哈耶克本人在该书“前言”中就直率地承认,对现实
中的许多重要的问题,他的这部纯理论著作并没有提供多少答案,因而在资本理论的研究领域中对工业波动的理论解释,“依然是一项须待努力完成的任务”(见
Hayek,ThePureTheoryofCapital,Norwich,England:JarrolandSonsLtd,1941,p?vii)。
从哈耶克的传记和思想发展历程来看,几乎那边还未结束《资本纯理论》的写作,并且在他感到十分疲劳甚至有点厌倦了关于货币、资本与商业周期的纯经济学理论
的思考和推理时,就开始构思和写作这本《通往奴役之路》了。这两场世界性的理论论战,乍看起来互不相关,但在如何看待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上,又密切关联
着。从写作这本书开始,哈耶克也改变了他本人学术研究的兴趣和理论著述的方向,即从对货币与商业周期的纯经济学理论研究,走向了更多地关注和写作经济、政
治、法学和社会方面的著作,以至到后来逐渐形成了其横跨经济学、哲学、法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一个宏大理论世界。
  
从这本著作写作和出版的时代背景来看,其出现也可谓是适逢其时。在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之后,整个世界陷入了惨烈的战争杀戮和剧烈的经济动荡。在经历了共
有上亿人伤亡的1914—1918年的第*次世界大战和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中间发生的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之后,尤
其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出现了第*个社会主义国家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英国——的一些政治家、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尤其是经济学家们均相信中
央计划经济可能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正是在那样一种世界格局和流行的思潮中,哈耶克出版了这部《通往奴役之路》,向世人和世界大声疾呼:大
家先不忙努力走向计划经济之路,那是一条通向奴役之路!
  这声音一发出,立即震惊了全世界。当时,英国还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罗德里奇出
版社出版这部书之后,几千册立即销售一空,战时的伦敦一时“洛阳纸贵”。这部书于1944年9月在美国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印行后,尽管开始受到了一些左翼
人士的抵制甚至压制,但也很快成了畅销书。结果,几乎一夜之间,哈耶克被西方政界、企业界乃至一些专业人士奉为先知,随即被邀请到美国做巡回讲演。正如西
方一位当代自由主义者阿瑟·塞尔登(ArthurSeldon)后来所评价的那样:在1944年出版《通往奴役之路》之后,“哈耶克已经成为伦敦经济学院
——乃至在全世界——中*坚定地捍卫古典自由主义的人
了”AlanEbenstein,2001,FriedrichHayek:ABiography,NeyYork:StMartin?sPress?,ch?7,note18?。
甚至连哈耶克经济理论的宿敌凯恩斯在去布雷顿森林会议的途中读过这本书后,1944年6月28日也写信给哈耶克,高度赞扬这部著作说:“亲爱的哈耶克,我
在旅行途中拜读了大作。在我看来,这本书是一部宏伟、动人的著作!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感谢你这么精彩地说出了我们想说的话。”见
JohnMaynardKeynes,TheCollectiveWritingsofJohnMaynardKeynes,London:Macmillanvol?XXVII,1971
—1989,p?385。但是其中自然也不乏凯恩斯对哈耶克的观点的商榷与批评。
  《通往奴役之路》自1944年出版近七十年来,世界上已经有
很多人读过或者或多或少地知道这部书了。然而,包括许多读过这本书的人或许都没有注意到,在这本书原版的内页上,哈耶克写明:本书“献给所有党派的社会主
义者”。然而,书中一些尖锐、鲜明和深刻的观点,却摆脱不了被一些左翼人士商榷、批判乃至攻击的命运。譬如,这本书在美国刚一出版,哈耶克就被美国民主派
《新共和》杂志的一篇题为《可怜的哈耶克》的社论斥责为“*重要的反动思想
家”“PoorHayek”,NewRepublic,April23,1945,p?543?,之后,哈耶克在苏联和其他实行中央计划经济国家中多年被
视为“马克思主义的敌人”。在计划经济时期,哈耶克理论在中国的命运相对而言要好一些。在“文化大革命”前,国内只有时任南开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学家滕维
藻先生和朱宗风一个译本,由商务印书馆作为“**”出版。译者在“译序”中明确说,他们“把这本充满毒素的书翻译出来,目的也是想供学术界了解和批判
现代资产阶级反动经济理论时作为参考”(见哈耶克《通向奴役的道路》,滕维藻、朱宗风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6页)。由于这个中译本只是“内部发
行”,大约只能在处级以上干部中传阅,且只印了3500册,国内学界知道哈耶克和真正了解这本书中思想的人并不多,这也使得哈耶克在中国“文化大革命”前
和“文化大革命”中所遭到的“大批判”相对而言还比较少。即使在英国和美国这些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哈耶克多年来也一直被视为右翼的思想家,不时受到一些左
翼人士的批评和攻击。据这本书1991年再版“导言”的作者德特马·多林(DetmarDoering)博士所言,尽管带领英国人民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胜
利的首相丘吉尔(SirWinstonL?S?Churchill)对英国来说是国家的英雄,但却因其在1946年的竞选讲演中引用了哈耶克这本书的一些
话,成为导致他所领导的保守党在英国大选中惨败的原因之一。见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冯兴元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
 
 尽管这本书的观点在短期内遭受了一些左翼人士的批评和攻击,出版后许多年也遭受到一些西方专业经济学家的“冷处理”和冷眼对待,以至一段时期内世界上许
多经济学家当时把哈耶克视为一个“(行)外人”(outsider),在晚年回答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系的JackHigh的访谈中,哈耶克说:“在我
写出《通往奴役之路》后,这本书是如此不受欢迎,以致大多数同行经济学家都不再信任我了。结果,不但我的理论影响下降了,许多大学的经济系也不欢迎我了,
一直到现在我都感到这一点。很多经济学家倾向于把我看成是一个(行)外人,认为竟然有人降格写出像《通往奴役之路》这样的完全属于政治学的书。”
(StephenKresge&LeifWeinar(eds?),HayekonHayek:AnAutobiographicalDialogue,Indianapolis:LibertyFund,1994,p?143?)
但是,20世纪整个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后却验证了哈耶克的一些观点和预言。尤其是在1973年“石油危机”的冲击下西方各国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后,
哈耶克的思想和学说开始在西方乃至全世界被人们重新关注起来。在1973年的经济衰退中,西方各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宏观经济现象,即“滞涨”(经济增长下滑
和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随之宣告了西方国家政府所奉行多年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破产。随之,以弗里德曼(MiltonFreedman)为领袖的货币主
义和哈耶克所倡导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在世界各国大行其道。随之,哈耶克、弗里德曼所坚持和弘扬的自由市场经济理念也随即占领了世界经济理论和思想阵地中的
“制高点”,成了美国里根(RonaldW?Reagan)政府和英国撒切尔夫人(MargaretH?Thatcher)保守主义政府执政和施政的基本
理念。在1989年哈耶克90岁生日时,撒切尔夫人曾写信给哈耶克,称赞他:“您的著作和思考所给予我们的指导和启迪,是极其重要的,您对我们功勋卓
著。”转引自RichardCockett,ThinkingtheUnthinkalbe:Think-
TanksandEconomicCounter-
Revolution,1931-1983,GreatBritain:HarperCollins,1994,p?1975?美国的里根总统,不仅公开
承认受哈耶克和米塞斯思想的影响,而且在里根政府六大部门所聘任的74位经济学家中,有二十多位是哈耶克所发起创办的蒙佩尔兰学社
(MontPelerinSociety)“MontPelerinSociety”曾被国内学界译为“朝圣山学社”或“飘零山学社”。可能因为法语中的
“pèlerine”有“朝圣者”、“旅行者”的意思,“MontPelerinSociety”被国内学人翻译为“朝圣山学社”。但从欧洲地图上查找,
这个MontPelerin是位于瑞士日内瓦湖东北岸和洛桑东南面的一个度假区的地名,附近*高山峰也只有800米高,没有任何朝圣的地方和意思,故在旅
游出版物中根据法语发音一般被翻译为“蒙佩尔兰”。由此看来,把“MontPelerinSociety”翻译为“朝圣山学社”可能不甚合适,且有引导世
人错误理解该学社宗旨(表达意见自由、自由市场经济,开放社会的政治价值观)之嫌。另外,把它译为“飘零山”似乎也不合适。因为,当哈耶克、米塞斯、弗里
德曼、奈特(FrankKnight)、斯蒂格勒以及波普尔(KarlPopper)、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Polanyi)、阿隆·德雷克特
(AaronDirector)等39位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于1947年4月8日在风景如画的MontPelerin度假区开会并在4月
10日宣告成立这个学社时,个个参会学者均可谓是意气风发、如日中天,没有任何学者在当时有“飘零人”的境况。从该学社历史记录来看,本来在开始有学者想
把这个学社定名为“阿克顿—托克维尔学社”(theActon-TocquevilleSociety),但是芝加哥大学的德雷克特(一说弗兰科·奈特)
教授等提出反对意见,不同意用历史上这两位有罗马天主教背景的贵族思想家作学社的名字,米塞斯则认为阿克顿和托克维尔也有一些错误,并对当代社会产生了一
些不良影响,因而也持反对意见。*后,参会者把该学社按成立大会所在地定名为“MontPelerinSociety”。由于“MontPelerin”
实际上只是日内瓦湖畔的一个度假区,而不是像有海拔4810?9米的欧洲*高峰“MontBlanc”(一般翻译为“勃朗峰”)那样是一座山的名字,经反
复考虑,我还是觉得在中文中应按其法语比较近的发音把它译为“蒙佩尔兰学社”为好。的成员。
  1962年,在芝加哥为哈耶克夫妇举行的一次送别
宴会上,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也高度赞扬哈耶克在不同社会科学领域的巨大贡献和影响:“历史上不乏试图影响公共舆论的人,但很少有人能提出足以影响科学进程且
透彻、渊博而又深刻的学术思想。很少有人能像哈耶克一样不仅对美国而且对整个西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斯蒂格勒
(GeorgeJ?Stigler)也认为,哈耶克是“20世纪对其所处时代的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三四位学院派经济学家之一”。弗里德曼和斯蒂格勒的这
两段话,原见美国斯坦福大学收藏的《哈耶克档案》(HayekArchive,HooverInstitute,114?3,116?10),转引自
AlanO?Ebenstein,FriedrichHayek:ABiography,NewYork:St?Martin?sPress,2001,p?214。
在1994年出版《通往奴役之路》新英文版的“导言”中,弗里德曼一上来就高度赞扬该书:“这一著作已成为真正的经典:对于那些广义而超越党派意见、对政
治感兴趣的每一个人来说,这是必读书,因为这本书要传达的信息是无时限的,适用于各种具体的情况。”弗里德曼还认为,在当今世界,包括美国,哈耶克这本书
所表达的思想更为有用且更有意义。
Hayek,TheRoadtoSerfdom,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44/200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