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列岛归属考:事实与法理
¥
40
3.1折
¥
129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刘江永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1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东085
上书时间2025-01-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江永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11
-
版次
1
-
ISBN
9787010160054
-
定价
129.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18页
- 【内容简介】
-
该项研究成果的目的是,通过实事求是的学术研究,澄清是非,正本清源,以正视听,促进人们对钓鱼岛问题的详细了解,为中日两国妥善处理和解决这一问奠定基础,为中日两国世代和平友好创造条件。该研究成果不仅为中国拥有钓鱼岛主权提供了重要的证据链,而且以详实的第一手文献资料揭露了日本伊藤博文内阁秘密窃占钓鱼岛、黄尾屿的事实,有力地驳斥了日方在历史和法理方面炮制的种种荒谬的欺人之谈。对一些关键问题拿出证据,进行考证,将有助于从历史事实的角度对钓鱼岛主权归属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有利于防止日本错误的决策者在钓鱼岛问题上进一步欺骗本国公众和世界舆论,煽动极端的民族主义,甚至依靠日美同盟和武力手段在钓鱼岛同中方展开较量,从走甲午战争的历史老路。
- 【作者简介】
-
刘江永,1953年生于南京,法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及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日本学会、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中日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日友好协会理事。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读博士课程(因公辍学,后获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重点研究方向为日本与东亚地区。独著及合著学术著作近40部,发表专业论文及文章500余篇。其中,《中国与日本:变化中的“政冷经热”关系》荣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日关系二十讲》被中国多所大学作为参考教材;新著《可持续安全论》为新安全观的形成提供了原创性理论。
- 【目录】
-
序
第一章 钓鱼岛列岛主权归属的历史与法理概述
第一节 钓鱼岛列岛概况
第二节 中日关于钓鱼岛问题研究的概述
第三节 中日两国钓鱼岛争议的来龙去脉
第四节 本书考证的主要问题和基本观点
第五节 钓鱼岛主权归属涉及的国际法问题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献及地图证明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
第一节 中国拥有钓鱼岛的历史最迟可追溯到 1372 年
第二节 《顺风相送》 并非钓鱼岛的最早记载
第三节 中国明朝关于钓鱼岛的官方记载
第四节 中国清朝关于钓鱼岛的文献记载
第五节 中国历史上钓鱼岛与台湾的关系
第三章 甲午战争前欧美地图文献证明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
第一节 法国古代了解钓鱼岛始于 《中山传信录》
第二节 英国古代地图及文献证明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
第三节 甲午战争前德语区涉及钓鱼岛归属地图的考证
第四章 古代琉球国与日本国文献等证明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
第一节 钓鱼岛航路由中国人最先发现并传授给琉球
第二节 中国和琉球国之间没有 “无主地” 或领土争议
第三节 1879 年之前日本尚无冲绳县而钓鱼岛在中国境内
第四节 1874 年至 1894 年日本海军曾承认钓鱼岛属于中国
第五节 日本吞并琉球至甲午战争期间其版图不含钓鱼岛
第六节 日本单方面篡改钓鱼岛列岛名称难掩真相
第五章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窃取钓鱼岛 、 黄尾屿的历史经纬
第一节 日本窃取钓鱼岛是吞并琉球后向外扩张的结果
第二节 日本在甲午战争前已知钓鱼岛属于中国
第三节 甲午战争前日本没找到任何钓鱼岛属于琉球的根据
第四节 伊藤博文内阁在甲午战争中窃占钓鱼岛始末
第五节 日本早期登岛人后代证言: 钓鱼岛属于中国
第六节 日本殖民开拓钓鱼岛缺乏法律依据难以维系
第六章 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及扮演的角色
第一节 近代台湾与琉球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第二节 战后初期美国关于琉球地理范围的界定
第三节 《旧金山和约》 与美国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立场
第四节 美国从未承认日本拥有钓鱼岛主权
第五节 美日的任何条约或协定均无权决定钓鱼岛归属
第六节 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偏袒日本的主要原因
第七节 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因素对日本的影响
第七章 解读并驳斥日本官方关于钓鱼岛的错误主张
第一节 二战后日本必须把钓鱼岛归还中国的国际法依据
第二节 所谓钓鱼岛 “历来是日本南西诸岛” 的说法纯属捏造
第三节 1885 年日本秘密调查钓鱼岛是企图窃占前的窥伺
第四节 战后钓鱼岛归属由 《波茨坦公告》 而非 《旧金山和约》决定
第五节 日本外务省围绕钓鱼岛编织的 “理由” 均无根据
第八章 破解日方质疑与探讨中日关系未来
第一节 日方宣扬“中方曾承认钓鱼岛属于日本” 不成立
第二节 日方诋毁中方证据亦难证明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
第三节 中日是否曾就搁置争议达成共识或政治默契
第四节 历史规律的探讨与中日关系的未来
参考文献
索引
跋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