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文化基因”解码(全2卷)上下卷
  • 中日“文化基因”解码(全2卷)上下卷
  • 中日“文化基因”解码(全2卷)上下卷
  • 中日“文化基因”解码(全2卷)上下卷
  • 中日“文化基因”解码(全2卷)上下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日“文化基因”解码(全2卷)上下卷

70 5.5折 12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尚会鹏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东081

上书时间2024-12-31

文桦书苑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尚会鹏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2
  • 版次 1
  • ISBN 9787520110228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596页
  • 字数 60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使用基本人际状态、心理社会均衡(PSH)等心理文化学工具,剖析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内核,解释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行为原理,进行中日文化的比较研究。作者将中国与日本的基本人际状态分别称为“伦人”和“缘人”,探讨了中日在个人、家庭、集团、宗教、两性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和差异。这种“文化基因”的解码工作,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日本社会、日本文化及日本人,也能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身和自己的文化,有助于避免中日交往中的文化冲突。
【作者简介】
尚会鹏,男,1953年12月生于河南省开封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1981年北京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留北大任教至今。主要从事日本、印度社会文化、心理文化学、比较文化研究以及文化与国际关系研究。
【目录】
上册目录
上 编 “文化基因”解码
第一章 解码“文化基因”的工具:心理文化学的若干核心概念/3
  一 心理社会均衡、基本人际状态:研究大规模文明社会的两个新范式/3
  二 基本人际状态的类型/7
  三 滨口惠俊的“间人”概念/10
  四 基本人际状态的四个维度/12
第二章 “缘人”: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17
  一 探讨日本人行为模式的努力/17
  二 “间人社会”人际关系的特点:“缘”/20
  三 “间人社会”中“缘”的宗教意义/23
  四 “伦人”与“缘人”/26
第三章 “缘人”的自我认知模式/34
  一 对日本人文化心理特征的探索/34
  二 “缘人”自我认知的群体特征/39
  三 “缘人”自我认知的文化机理/42
  四 “缘人”自我认知模式的优点与缺点/45
第四章 “缘人”的情感模式/49
  一 基本人际状态的情感控制维度/49
  二 情感配置模式/50
  三 情感控制机制/54
  四 情感控制机制的两个表征:“耻感意识”与“情境中心型”行为/59
  五 “缘人”的性与文化/62
第五章 “缘人”的交换模式/68
  一 现代交换理论的不足与心理社会均衡理论的应用/68
  二 互酬式交换的两种类型:“信用借贷型”和“好意优先型”/72
  三 日本人交换关系的三个圈子及其法则/75
第六章 全球化形势下的“缘人”与“伦人”:从人与集团的角度考察/82
  一 “文化基因”的变化/82
  二 亚洲金融危机与亚洲式资本主义/83
  三 个人与群体/85
  四 契约与“缘”/89
  五 “无缘化”:东亚社会的变化趋势/92
第七章 日本社会的“个人化”:心理文化视角的考察/97
  一 对“个人化”的研究及视角/97
  二 “个人化”的两个阶段及表现/102
  三 “个人化”:日本人基本人际状态的变化及其特点/105

下 编 事例分析
第八章 日常生活层面:文化冲击与跨文化理解/115
  一 文化冲击与文化适应/115
  二 文化的相对性原则与不同文化群体的“共生”/116
  三 为中日相互理解而努力/118
  四 事例分析/119
第九章 个人行为层面:道德与行为模式/144
  一 “情境中心”:中国人和日本人道德与行为方式的共同点/144
  二 中国人和日本人道德与行为方式差异及其原因/145
  三 中国国民素质提高之途径/148
  四 事例分析/150
第十章 人际关系层面:“个人主义”与“间人主义”/179
  一 “个人主义”与“集团主义”:跨文化研究/179
  二 “间人主义”:中日人际关系的共同点/182
  三 中国和日本人际关系的差异/183
  四 事例分析/184
第十一章 社会集团层面:中日企业组织的特点/220
  一 文化传统与企业组织/220
  二 企业组织的参与方式/221
  三 企业组织的统合方式/223
  四 个人的权利和责任模式/225
  五 “关系主义”的“待遇”:中国企业改革的课题/225
  六 事例分析/227

下册目录
绪 论/1
  一 目的/1
  二 民族性、民族行为方式和深层结构研究/2
  三 比较的方法/8
  四 若干原则/11
  五 材料与分析逻辑/14
第一章 “家”中的中国人与日本人/18
  一 居住方式:四合院与榻榻米/19
  二 家庭制度/28
  三 中日育儿方式/41
第二章 “族”中的中国人与日本人/57
  一 族人集团的构造特点/57
  二 族人集团的变化/72
  三 族人集团与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方式/80
第三章 非亲属集团中的中国人与日本人/88
  一 日本的家元制度及其特征/88
  二 家元制度产生的社会和文化心理基础/93
  三 中国人、日本人缔结非亲属集团的原则/100
  四 亲属集团、家元组织与日本一般社团的特点/106
  五 个案分析:CS会和“奥姆真理教”/114
第四章 中日社会的现代化:从人与集团的层面考察/121
  一 家元组织与日本社会的现代化/121
  二 日本社会现代化模式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128
第五章 信仰宗教的中国人与日本人/141
  一 传统宗教和宗教观的特点/141
  二 日本新兴宗教的特点和原因——以“奥姆真理教”为中心/155
  三 中国新宗教热的特点和原因——以中原地区基督教的传播为例/166
第六章 两性之间/182
  一 性文化的基本差异/182
  二 《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中的情爱主题/195
  三 当代日本人的性观念与性意识/206
  四 男人眼中的女人/211
第七章 民族性格的若干倾向/220
  一 “小集团本位”与“家族本位”/222
  二 序列意识与平均意识/228
  三 “义理人情”与“人情世故”/236
  四 “名”与“耻”/246
  五 其他一些倾向/251
第八章 关于日本人与中日比较的若干理论/261
  一 R.本尼迪克特的理论/261
  二 土居健郎的“娇宠”理论/273
  三 中根千枝的“纵式社会”理论/285
  四 许烺光的日本人理论及对中日心理文化的比较/296
附 录/305
  首版序言【严绍璗】/305
  再版序言【徐隆德】/308
  再版自序/312
  首版后记/314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