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与乡村——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1949-1957(以湖南省醴陵县为个案)
  • 革命与乡村——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1949-1957(以湖南省醴陵县为个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革命与乡村——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1949-1957(以湖南省醴陵县为个案)

【自然老旧(泛黄)】标题显示多册均为一本,无赠品附件,书籍册号以图片为准,如图发货(8T5IJ1)

89.6 八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益元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863809076724600834

上书时间2024-12-03

极地图书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A-510118001-038-3-7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益元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6
  • 版次 1
  • ISBN 9787806818336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5页
  • 字数 287千字
【内容简介】
民国时期:醴陵国民党的政权建设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要解决长期军阀战争所带来的财政压力;二是要应付1920年代兴起的共产党苏维埃运动。为此,国民党企图通过两条渠道来达到国家权力的下移。在制度层面上,它构建了区的组织、乡的建制。同时,为加强对农村基层的层层控制,又建立了形式多样的防匪组织。清乡队、团防队、保安团、守望队、常备队等组织,都是想在区、乡建制基础上进一步使基层控制的野心。困扰国民党的是,它无法解决保甲制与乡民自治两者之间的紧张。

  1949年醴陵和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新政权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为了对农民进行充分的社会动员,就需要进行乡村社会的动员和重建工作。开始,通过征粮支前、双减反霸、减租退押等运动,打破了旧有乡村中的传统势,保甲制衰亡了。之后,党进行了民主建政和划乡建政。这样,处在社会最底层的贫雇农分子发动起来了,乡村社会旧有的宗族、家庭社会文化网络被瓦解,国家权力下移到了乡村。

  “组织起来”,是要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来引导、组织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在互助运动发展进程中,国家实际已面临着上级政策如何同基层相结合的问题。醴陵县互助运动较为清晰具体地呈现了地主基层干部和农民对国家力量下移的不同思量。从它的实际发展看,国家通过党员规模的扩大、党支部的监控、基层干部工作队等渠道,逐渐在宣传的话语优势、互助组长人选的择定、互助组织的功能定位、互助运动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取得了领导权。
【目录】
《革命与乡村》总序

本书摘要

导言

第1章 政权下移:国民党目标的落空

 第一节 民国初年醴陵乡村政权建设的混杂图景

 第二节 中共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初步展示:醴陵暴动与苏维埃运动

 第三节 制度和实践的脱节:国民党基层政权建设的“内卷”

第2章 基层政权的新格局:社会——政治结构的重建

 第一节 政权的变更:接管建政与干部队伍

 第二节 支前委员会与保甲制:过渡组织的双重功能

 第三节 乡村:社会政治结构的重建

第3章 民主建政的难局  农民协会的权力

 第一节 农民权利的行使:理论建构与现实语境的紧张

 第二节 肃清敌对势力的“镇反”与农民视野中的乡村政治

 第三节 乡村权势力量的转换:旧有格局的打破和农民协会的权力

第4章 重组乡村权力结构  构建新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第一节 四步走策略:土改工作队的权力建构

 第二节 农民权力和国家意识的建构:诉苦、阶级的划分、新的政治精英的模塑

 第三节 土改、土改复查和查田定产: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厘定

第5章 互助运动:基层政权建设的转向

 第一节 新的话语:组织起来

 第二节 组互运动:政权力量的助推和农民的反应

第6章 合作化中的党、政府与农民

 第一节 统购统销:触及农民生产、生活的国家权力

 第二节 支部办社、阶级政策:根除“资本主义”因素

 第三节 农业社的权力:管理委员会和评工记分的推行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