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生活”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
  • “日常生活”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日常生活”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

少量画线或笔记

24.65 八五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贞 著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790221017467162625

上书时间2024-05-14

极地图书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A-510118001-020-2-3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贞 著
  •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4
  • 版次 1
  • ISBN 9787562236702
  • 定价 1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4页
  • 字数 2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文学理论批评建设丛书
【内容简介】
“日常生活”范畴溯源;西方大众文化理论中的“日常生活”;中国大众文化之“日常生活”研究;世俗日常生活的意义——“日常生活”在大众文化中的表现形态之一等。
【作者简介】
张贞,1979年生,河南洛阳人。1996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先后获得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学士、文艺学硕士、文艺学博士学位。现为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西方文论、大众文化和文学批评研究。曾在《思想战线》、《厦门大学学报》、《黑龙江社会科学》、《理论月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篇。
【目录】
新版总序
总序
大众文化人文内涵的追问(代序)
导论
第一章“日常生活”范畴溯源
第一节“日常生活”的本体性地位
一、作为本体存在的“日常生活”——马克思、恩格斯论日常生活
二、原初性的“日常生活”——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眼中的日常生活
三、“日常生活”与异化——卢卡奇和列菲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
第二节“日常生活”的意义
一、人类历史的基础
二、个体再生产的家园
第三节“日常生活”的特性
一、重复性思维
二、安全需要
三、模仿、模拟与规范性符号系统
四、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原则
五、日常满足与过分一般化

第二章西方大众文化理论中的“日常生活”
第一节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背景下的大众文化与“日常生活”
一、在文化工业理论中被疏远的日常生活
二、在艺术世俗化理论中被接近的日常生活
第二节英美文化唯物主义:大众文化中丰富、能动的“日常生活”
一、日常生活的丰富性
二、日常生活的能动性
第三节消费社会理论:大众文化消费中的“日常生活”
一、被消费意识解放的日常生活
二、被消费意识制约的日常生活

第三章中国大众文化之“日常生活”研究
第一节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日常生活”
一、精英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悬置
二、主流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改造
三、大众文化对“日常生活”的肯定
第二节“日常生活”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
一、从彼岸到此岸:精英被大众改写
二、从对抗到交融:主流与大众汇合
三、从农村到城市:民间向都市转移
第三节不同阶层的“日常生活”与大众文化分类
一、大众文化区分的日常生活根源
二、当代中国社会分层
三、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类

第四章世俗日常生活的意义——“日常生活”在大众文化中的表现形态之一
第一节寻找“世俗日常生活”
一、中国通俗文学传统中的“日常生活”
二、中国当代市民阶层大众文化中的“日常生活”
第二节从“世俗日常生活”看市民阶层大众文化的社会得失
一、“作为老百姓讲话”与“‘寓教于乐’的当代变体”:大众文化的双刃剑
二、模式化与肤浅化:重复性思维的矛盾体
第三节从“世俗日常生活”看大众文化的精神特质
一、娱乐性与“消遣人生”的话语类型
二、商品性与“倚重市场”的运作模式
三、平民性与“回归此岸”的文化观念

第五章日常生活审美化——“日常生活”在大众文化中的表现形态之二
第一节消费社会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一、从传统美学到重构美学:消费社会中审美范围的扩展
二、从距离审美到即时审美:消费社会中审美心理的转变
第二节“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身体力行者
一、作为一种生活观的唯美主义
二、作为一种生活姿态的新感觉派
三、作为一种生活理念的中产阶层大众文化
第三节“日常生活审美化”与中产阶层大众文化得失辨
一、“身体”观与日常生活的当下存在
二、日常生活的文化符号意义与差异表征作用
三、中产阶层大众文化之社会反思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