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复制维德著名诗画本鲁拜集 编号本【书面书脊烫金 书顶刷金 礼盒外包装 原版维德签名本的赠品】
【美】伊莱休·维德Elihu Vedder 创作的最著名鲁拜集第一插图本 波特Potter版本书目#201 马丁鲁拜集艺术介绍#2
¥
966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英]爱德华·菲茨杰拉德
出版社波士顿霍顿·米夫林Houghton Mifflin - 海豚出版社
出版时间1884
版次1
出版地美国波士顿 - 中国上海
印刷时间2015
印次1
装帧精装
纸张胶版纸
页数132页
正文语种英语
上书时间2024-08-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书顶刷金书脊书名烫金镶刻
海豚精品书内完好整书崭新
编号本郭沫若汉译详见书影
购买维德原版书的赠予此书
单独购买此书的赠原版书页
- 商品描述
-
海豚复制维德著名诗画本鲁拜集 编号本【书面书脊烫金 书顶刷金 礼盒外包装 原版维德签名本的赠品】
【美】Elihu Vedder 伊莱休·维德创作最著名的鲁拜集插图本
波特Potter版本书目#201 马丁鲁拜集插画艺术介绍#2
伊莱休·维德(1836年2月26日-1923年1月29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市。维德是一位象征主义、现实主义前拉斐尔派画家、插画家和诗人,擅长油画和壁画。最出名的是他为爱德华·菲茨杰拉德英译的《欧玛尔·海亚姆的鲁拜集》作的56幅插图(由波士顿霍顿米夫林Houghton Mifflin出版的豪华版)。伊莱休·维德是以利户博士维德老和伊丽莎白·维德的儿子。他的父母是表兄妹。他的父亲是一名牙医,曾在古巴决定尝试他的运气,这对小维德的童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维德的童年,大部分时间是在他的外祖父亚历山大·维德处(斯克内克塔迪)度过的,在那里他上了一所寄宿学校。他的母亲支持他成为一个艺术家,而他的父亲却勉强同意,父亲愿他的儿子尝试其它职业。他的兄弟亚历山大·麦迪逊·维德,是一位海军外科医生,驻扎在日本,感染了日本文化,并看到日本成为一个先进国家的进程。维德在纽约接受过汤普金斯H.马特森的指导。在巴黎接受过弗朗索瓦·爱德华·皮科特的训练。最后在意大利,他完成了他的艺术研究。在意大利期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对他影响强烈,同时受到了时代画家Macchiaioli的影响。他饱尝了意大利的人文景观。1858年到1860年间,他周游意大利,并成为画家乔瓦尼·科斯塔的朋友。维德享受了意大利乡村的田园诗般的生活。然后,因为父亲催促,停止生活补贴,他只能匆匆回国。维德回到美国,身无分文,他只能做些商业插图之类的工作,那时正值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之后,他参与了波希米亚艺术团体,画一些东方色彩的富有浪漫意象画作。后来他结交了沃尔特·惠特曼、赫尔曼·梅尔维尔和威廉·莫里斯亨特等艺术家。1865年,维德成为美国艺术学院会员。内战结束后,他离开美国前往意大利。1869年7月13日与罗琳结婚。伊莱休·维德育有四个子女,只有两个存活。1884年,出版了维德作画的《鲁拜集》,深受读者欢迎,大获成功,巩固了他的艺术家地位。这也使他改善了经济条件。维德多次到过英国,和前拉斐尔派西蒙·所罗门成为朋友,并受到西蒙的影响颇多。在爱尔兰时,又受到了神秘主义的威廉·布莱克和威廉·巴特勒·叶芝影响。1890年,维德在意大利建立了画廊(普艺利波塔斯)。受委托(蒂芙尼)他开始设计创作玻璃器皿图案、镶嵌画和雕塑等。他的壁画作品可以在华盛顿国会图书馆阅览室的走廊中看到。维德偶尔回美国。从1906年直到1923年1月29日他去世,他一直生活在意大利,死后被安葬在罗马的基督教墓场。
谈伊莱休·维德的绘画本《鲁拜集》
老 鸽
若要考查为爱德华·菲茨杰拉德英译《欧玛尔·海亚姆的鲁拜集》这本诗集作画、插图及装帧的历史,真的可以说“源远流长”。据国外专题研究者的统计,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始至今,至少有150多位知名艺术家,用了各种各样的画法与技法为菲氏《鲁拜集》作过插图绘画以及设计装饰。早在130多年前的1884年,美国波士顿霍顿·米夫林[Houghton Mifflin]出版了伊莱休·维德[Elihu Vedder]绘编的诗画本《鲁拜集》,我们认定这就是完整的《鲁拜集》插画艺术的流脉源头。毫无疑问,维德开创了《鲁拜集》绘画艺术史的先河,成了《鲁拜集》插图艺术家的开山鼻祖。然而,确切地说,维德的《鲁拜集》是独具一格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诗画并茂的“诗画本”,没有比这个“诗画本”的诗与画更紧密融合浑然于一体的了,恰似钢琴和小提琴的合作能够奏出非常协调的合奏共鸣曲一样。所以,维德自己就从来不认为他的“诗画本”只是“插图”(illustrations),而是“配图”(accompaniments)——的确,理由很明显:菲茨杰拉德的鲁拜诗被镶嵌在维德画作的画内,菲诗看上去简直就像是画作的“旁白”。维德为这本书(史称“豪华版”)的制作倾注了精力和心机,贡献了智慧和创意。菲氏《鲁拜集》第一次受到了艺术家如此专注和如此倾情的“款待”。当时出版的限量版100册,指的是维德的签名本。签名本的售价100美元,书内诗文用的是手写体;未签名本的只要25美元,书内诗文用的是印刷体。一周之内销售一空。维德因他的“诗画本”《鲁拜集》深受读者的欢迎而盛享声名。50多幅整版画的创作周期为1883年5月至1884年3月,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当维德开始创作这些画的1883年6月,菲茨杰拉德离世。有人认为,维德的“诗画本”《鲁拜集》的设计与画作,具有基督教欧美格调,缺乏波斯东方色彩,散发出奇特的古色古香风味。殊不知,维德的这些画是否饱含着对菲氏的怀念之情与纪念意义。好在当时的维德远离着美国的社会功利——那种“物质主义盛行的时代”,因而在他的画作之中保持了画家的创作纯情和艺术的安谧纯粹,像纯洁的白云那样清灵,像纯净的绿水那样清澈。美国南北战争以后,维德离开了美国,一直生活在意大利。维德多次到过英国,和前拉斐尔派西蒙·所罗门成为朋友,并受到西蒙的很多影响。在爱尔兰时,又受到了神秘主义的威廉·布莱克和威廉·巴特勒·叶芝的影响。维德偶尔才回美国。他喜欢生活在“艺术的殿堂和文艺复兴的故乡”意大利,直到死后被安葬在罗马的基督教墓场。给维德享誉盛名的这个《鲁拜集》豪华版诗画本,自1884年出版后,英美两国连续在1886年、1894年、1912年相继再版过多次,可想而知印量可观。1884年初版的开本规格,大概为了彰显其高贵豪华的气度,采用的是硕大的对开本。“对开本”可谓书中之王“书大大”了。以后出版的各版都小于1884年版的。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随“泰坦尼克号”沉没的书之瑰宝,那本由英国十九世纪末著名的S&S豪华书籍手工装帧作坊于1912年制作完成的,被誉为“伟大的奥玛”的最豪华装帧版《鲁拜集》,它的内芯就是维德初版对开本。S&S公司掌门人之一的桑格斯基,非常的赏识和倾慕1884年美国的豪华版维德本,而菲氏《鲁拜集》则是英国人自己的诗集作品,作为英国人的桑格斯基他的装帧制作,就自然应是极为用心、更为超越了。他整整化了两年的光阴,竭尽S&S公司的所有技术力量,诞生了世界上与书史上最为珍贵奢侈、最为富丽堂皇的一本书——被誉名为“伟大的奥玛”的《鲁拜集》。但可惜的是“伟大的奥玛”出世不久,就随同“泰坦尼克号”的沉船而消失,实在是昙花一现。而这个珍品的悲厄命运的故事,却成了书事津津乐道的一段扼腕佳话。另外,笔者有点不解的是,既然桑格斯基十分推崇维德本,但为什么桑格斯基在书装图案的整体构思上丝毫未采用维德本的设计意象呢?因而使得我们见到的“伟大的奥玛”与维德本的装饰风格看上去毫不相干。虽然我们现在没有理由怀疑“伟大的奥玛”的书芯用了维德本的绘画,但是我们现在无从知晓的是“伟大的奥玛”的构思创意是怎么与这个“书芯”的原作理念配套的?怎能产生交相辉映而相得益彰的效果?1884年版维德本的印刷工艺,号称用了当时“新的照相制版法”(网目凸版复制而成),据说是一种“运用类似拓印的方式”来“实现石版画原作的本态”。再谈谈维德本的内容,即菲氏《鲁拜集》的版本问题。菲茨杰拉德创译的《鲁拜集》,经他自己亲自校订改定的共有五个版本,分别在1859年、1868年、1872年、1879年和1889年出版发行。1884年的维德本出版时,应该说1879年的“第四版”已经出版了多年,维德不会不知道。而且,“第四版”是菲氏生前出版的最后一个“定版”。那么,为什么维德没用“第四版”而用了一般不大被重印再版的1872年的“第三版”呢?这实在是个难解之迷。维德不仅出乎意料地用了“第三版”,更出乎意料的是维德打乱了菲氏诗集编排的原顺序,或用一首、二首,或用三首、四首,如此不等的几首为一组的方法,把101首诗重新排列组合。或许他认为内容或意义相似的被归同类,编成五十几个小节,绘制了相应的五十几幅整版图画。每小节被标注了一个分标题。在一些小节中还写下了一些充满诗意的说明文字。这样,维德把诗集完成了三大部分的整合,也就是表现了人生的三个阶段:生命甜美而及时行乐;面对烦恼、残酷与苦难而唯有杜康;生命本无常而对人生的无意义只能持认同与信奉的态度。——由此可见,我们不能不把维德的绘画本看作为“奥玛-菲氏-维德”之间,既是各自具有独创性的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精典!三者“个性”的灵魂关切熔铸了“共性”的艺术极致。正像维德深有感触地说的:“无疑,三种相近的精神在这里交汇了;……”我们倘若细细地品味,总能感知“奥玛-菲氏-维德”反映的主题思想一脉相承,即:追寻人生的意义。如维德的题为“象征”的那幅画,描绘了这样的形象:一只歌唱的夜莺,象征生命;夜莺脚下的骷髅,象征死亡;宇宙漩涡中飘零的玫瑰花瓣,象征人生的无常。——显然,这些意象与意境是“奥玛-菲氏-维德”的共同主旋律。体现维德画意的诗意本质,我们可以从他的“散文诗”般的为一些图画作的注解——那些“说明词”中找到对应和答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