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新闻学关键概念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特色新闻学关键概念研究

正版全新

24.8 4.3折 58 全新

库存1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海波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53292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58元

货号3675727

上书时间2024-05-17

就是爱看书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中国特色新闻学关键概念研究
【书    号】 9787507853292
【出 版 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作    者】 李海波
【出版日期】 2024-05-01
【开    本】 16开
【定    价】 58.00元

【编辑推荐】 
从关键概念入手,展开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理论源流研究,推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内容简介】 
概念是理论研究和话语建构的基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中国人文社科研究的主体意识日渐增强,摆脱对舶来概念的依附、建构中国特色的概念体系成为研究者的理论自觉,“概念研究与建构”逐渐成为人文社科研究的基本主题。针对既往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宏观有余,细腻不足”的学术格局,本书认为,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理论大厦可以从关键
  概念入手,进行精细化的学术建构,打造若干具有原创性和解释力的中国特色新闻学“标识性概念”。
  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理论资源应当涵盖中国共产党的新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新闻传播思想、西方新闻理论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前沿成果等多种源流。其中,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成果*为关键,本书选取“延安范式”、“集体组织者”、“新闻大众化”、“群众路线”、“全党办报”、“典型报道”、“新型记者”和“新闻通讯员”这八个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中的关键概念,作为研究的主攻方向。
  在研究取向上,本书力图增进相关知识而非汇集已有知识,即不以概念的基础性介绍和系统性综述为目标,而是注重在学术脉络中推进特定概念的研究,因此本书的呈现方式为一系列关键概念的专题性研究论文,而不是全面系统的、科普性的词典或教科书模式。

【目录】 
绪 论 关键概念: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的路径选择 / 001

一、题解“中国特色新闻学” / 002

二、从“标识性概念”着手 / 009

三、概念选取、方法与结构 / 017

 第*章 延安范式:党报“理想型”的概念建构 / 025

一、党报的两种“范式” / 026

二、先锋队与群众的交往互动 / 030

三、作为交往中介的党报 / 034

四、党报的一种“理想型” / 039

第二章 集体组织者:报刊流通网络与组织传播 / 041

一、经典理念的当代延续 / 042

二、报刊发行与组织创建 / 044

三、组织传播的常规化手段 / 049

四、作为“方法”的新闻传统 / 053  第三章 新闻大众化:重建新闻公共性的思想资源 / 055

一、新闻公共性及其当代挑战 / 056

二、专业主义的“结构性偏向” / 061

三、延安时期的新闻大众化实践 / 065

四、想象另一个新闻图景的可能性 / 071

第四章 群众路线:党报根本理念的逻辑与实践 / 075

一、学术版图中的“群众”身影 / 076

二、《解放日报》改版的党性和群众性 / 078

三、群众路线的运作机理及党报角色 / 085

四、新闻领域群众路线的多重蕴涵 / 090

第五章 全党办报:概念起源与早期实践新考释 / 099

一、重探经典概念的文本源头 / 100

二、集体组织者与全党办报的兴起 / 105

三、全党办报的短暂曲折与展开 / 110

四、全党办报与领导方法的革新 / 114

五、重思媒介技术的进步主义叙事 / 119

第六章 典型报道:社会主义“新人”及其主体性 / 123

一、社会主义运动“特有”的新闻样式 / 124

二、国际共运历史脉络中的典型报道 / 127

三、形塑“新人”:典型报道的内在理路 / 132            四、社会主义“新人”与文化领导权 / 137

五、典型报道与人民群众的主体性 / 139

六、“吴满有报道”的主体性呈现 / 143

第七章 新型记者:作为政党—群众“中介”的新闻工作者 / 149

一、当代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意识 / 150

二、“作一个新的新闻事业工作者” / 152

三、“新型记者”的内涵及培育方式 / 158

四、新闻知识的重建与新闻学的想象力 / 166

第八章 新闻通讯员:社会化新闻生产的历史经验 / 169

一、作为新闻生产者的基层干部 / 170

二、党报平台化与通讯员运动的肇端 / 174

三、干部教育与工农写作运动的勃兴 / 180

四、新闻工作与现代政党的自我锻造 / 187

结 语 / 193

参考文献 / 201

后 记 / 239

【前言】 
李海波的新著《中国特色新闻学关键概念研究》,作为“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丛书”重头书目即将付梓。为此,遵嘱写点“多余的话”,忝列书序。
这部别具一格的新闻理论专著,以一组关键概念,穿针引线揭示并建构了中国新闻学的理论骨架与思想脉络,包括“集体组织者”“新型记者”“全党办报”“典型报道”“新闻通讯员”等。20 年前,新华出版社副总编辑黄春峰策划了一套新闻传播学译丛,委托我翻译其中的《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Key Concepts i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Studies),我对这一独出心裁的著述印象深刻。此类著述,堪比帕维奇的《哈扎尔辞典》与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看似一鳞一爪,东鳞西爪,或是一截生活片段,或是一个历史场景,串联起来却构成生动立体的真切人生。拿《马桥词典》来说,书中集录马桥的115 个日常用语,乍一看,杂花生树,各不相属,但经过作者精心编织,却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清明上河图”。其中,词目与词目之间俨然构成应答、对话、呼应的多重关系,就像被喻为“院士中院士”的苏联学者巴赫金论述的“复调小说”。如果说传统小说可见起承转合的单一线索,犹如音乐的独奏与绘画的焦点透视,那么这类貌似辞典的著述则如交响乐队参差错落的协奏,或绘画的散点透视——读者可从任何一点介入,向前后左右随意延伸,移步换形均为鲜活的社会人生。
海波的新作,就属这样一部别出机杼而别开生面的著述。第*时间拿到书稿时,我感到既新奇又诧异,新奇的是书稿,诧异的是一种立足大地而仰望星空的学术想象力。他求学时就显示了严谨凝重、思维绵密、文笔灵动等特点,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即被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吕新雨教授以人才引入。几年来,眼见他学术日进、气象日开,特别是
始终紧贴着中国的新闻实践以及新闻史,遵循着“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恩格斯),精耕细作,不断发掘具有普遍意义与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规律及其学术资源。如今,又拿出这样一部专著,让人不由得亦惊亦喜。本来,这一新颖成果已经列入我们主编的“中国新闻学丛书”(河南大学出版社),由于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策划的“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丛书”同样特别看重这部书稿,于是忍痛割爱。1918 年,毛泽东为湖南第*师范学校礼堂题写楹联“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我们也希望更多力量汇入新时代新闻学研究。韩少功在《马桥词典》*后写道:“这当然只是我个人的一部词典,对于他人来说,不具有任何规范的意义。”同样,《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前言也强调:“它们不是定义,而是下一步理论与实践工作的起点。”照此说来,海波这部既像辞典又不是辞典的著作,也可谓新闻学“下一步理论”的起点。
狗尾续貂是为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