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与童
  • 花与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花与童

正版全新

35.4 5.2折 68 全新

库存1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曦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56118052

出版时间2018-03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68元

货号1360198

上书时间2024-05-10

就是爱看书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花与童
【书    号】 9787556118052
【出 版 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    者】 林曦
【出版日期】 2018-03-01
【版    次】 1
【开    本】 32开
【定    价】 68.00元

【编辑推荐】 
在花间寻天真,于童心得热忱

水墨画家林曦的精选画作合集

★小驻,在花间,一览四季芳华;游戏,水墨间,一如童子初心

“人无癖不可与交, 以其无深情也。”热爱花的林曦用水墨画下了许多种花的不同时刻的美好姿态,如芍药、栀子、牡丹、水仙、桃花、荷花、梅花……她也特别喜欢画小朋友,“他们那种完全无伤大雅不会造成痛苦的小悲哀特别特别可爱”。那些画面里有甜蜜,有忧愁,但都是珍贵而且不易再来的时刻。

画的是各类清雅之花、惹人喜爱的小孩,笔尖流露出的是柔软的情意与对万物的深情,可以窥见的是一个画家真诚的性情。

★笔墨写意,赋万物以深情;永葆童心,于细微见乐趣

不论是画花,还是画小朋友,林曦画的题材都小。“画的是打动我的东西。可能都是细节,落在微小之处。小杯小盘,小肉小酒,小花小山,小人小兽。”
这些小画,本真、质朴、可爱、有趣,能触动每个人内心温柔的一角,发现自己失落已久的天真和热忱。在这个小世界里,有着大大的乐趣。

★用画一张画的态度对待生活,随书附赠别册《谈艺录》

“艺术真正的基础在于每时每刻,美育的意义不在于画出一张画,而是说你能够用画一张画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更多关于艺术美育的深层讨论、画家林曦的创作历程、文人画的鉴赏等内容,收录在内。

★知名作家庆山、冯唐作序推荐

★精选170余幅画作,全彩印刷,双封设计,裸脊锁线装帧,清新呈现水墨画的空灵意境

写字打拳,读书作画,看流水绕庭,四季都可打扫,四季都好观花,壁上有画,案上有茶,窗外有云气,心里有世界,手中有玩具。且学且玩儿,很自足。——林曦

【内容简介】 
《花与童》是水墨画家林曦的精选画作合集,庆山、冯唐作序推荐。

林曦的画作朴拙天真、细腻灵动,尤其喜画花朵、孩童、案头玩意等美好小景。画集是林曦对自然、艺术、生活等的一份内心独白,以“花”和“童”为主题来反观日常生活中细微的美好、感动的瞬间、烂漫的时刻。在花间寻天真,重拾宁静美好的天然本性;于童心得热忱,找回生命中珍贵的持有。

全书共分为“花间集”“童心说”“问答录”三辑,并随书附赠别册《谈艺录》。

“花间集”——芍药、栀子、牡丹、水仙、桃花、荷花、梅花……60幅清雅之花,一览四季芳华,诠释何为“供养自己的插花之道”;

“童心说”——天真、可爱、甜蜜、忧愁……88幅童子绘图,水墨游戏间,珍视“用尽力量过好当下生活”的童心。

“问答录”——以“窗台上的一片青苔”为喻,解读中式文人审美及其标准;从“断舍离”出发,论古人的待物之道等。

《谈艺录》——分享学画之路、创作经历,深入谈论笔墨修养、蒙养生活、文人的轻盈和扎实、好作品的标准、艺术品的收藏等话题。

【目录】 
辑一 花间集

供养自己的插花之道

辑二 童心说

天然的郑重与天然的不忽略

童子

辑三 问答录

我想要留一片青苔

后记

虚舟有超越

【文摘】 
供养自己的插花之道有一年冬天在上海,我去参加一个演讲活动,一位在上海的姐姐来接我。那天下着雨,特别冷,上车之后我就闻到了一股幽香,后来发现是车上放杯子的位置上放了一个玻璃瓶,瓶里插了一枝小小的腊梅。看到那枝花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另外一年,是更早的时候,在北京,我在一辆出租车上,忽然听到蝈蝈的叫声,而且声音就在车厢里面。我就问师傅是什么在叫。那师傅就边说着“你看!”,边把衣服撩开,里面有四个蝈蝈笼。他手上还戴了好多各种各样的橄榄核和不同质地的手串。当时我就坐在车上感慨,觉得他过得很开心。可见一个人想要过得快乐,想要哄自己开心,其实和物质条件关系不大。晚明有一个很有名的文人叫袁宏道,他写了一本《瓶史》,是插花界的经典著作。他在里面说,自己很想在岩石和流水间归隐,却又被俗世间的事物羁绊,于是把花朵插在瓶中供养自己,也算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了。我想,《瓶史》到如今依然是一部经典之作,是因为当下的人也是一样的想法。我们每天都有很多的俗事和对世界的无可奈何,但是如果可以把花朵这种自然中好看丽的生命放在自己身边,
其实是对我们这个功利的、缺失了一点美好的世界的一种平衡和补充。我有本喜欢的书叫《新世界》,它里面说,花朵有可能是人所珍视的事物当中,靠前件与生存无关又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东西。庄子其实也是这么认为的,人对天地之间所保有的无为的爱与生存的功利性,应该是平衡的。像清代的生活美学家沈复,他在《浮生六记》里就写了一段生活里的故事。他写道,在和太太去扫墓的时候,他们捡了一些石头回来,想用这些石头做漂亮的假山盆景。两个人费了很多工夫来商量,怎么能够把这个盆景做漂亮。他们俩人很陶醉,好像在山水间策划自己的生活一样,哪里可以修亭子,哪里可以登高远眺,哪里可以钓鱼,以及自己住在哪儿。他们在石头上种了红色的茑萝,在旁边铺河泥的地方种了白苹。到了秋天的时候,茑萝一片红,白苹一片白,很好美。结果有两只小猫打架,不小心就把这个假山给打碎了,他们就哭了。我觉得他们生活得特别认真。宋代有很多花痴,比如苏东坡,他给自己的海棠写诗,说“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花开的时候,他也说“每岁开时,必为置酒”。对他来说,花开就像一个节日,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为它专门置酒吟诗,然后来赏花。他们的生活态度,是对生活富有情意的,而且是对当下特别郑重的。这让我想起张岱说的那一句,“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其实人有癖好的时候,有符合自己天性的深情。当一个人面对自己真正所爱的时候,他的性情是显露的,不是被外界的价值体系牵引着走的。所以当能够看到彼此真心的时候,才可以与之交往啊,不然如果都奔着目的往来的话,人会活得好累。春天的时候,往往都比较忙,因为要赶着各地的花期去赏花。樱花、桃花、牡丹花、油菜花……这些花都看一遍,整个春天就过去了。虽然跑来跑去很辛苦,但依然觉得很值,毕竟人一辈子能看到春花的次数是有限的,我们一生不会看到无限量的春天开的花朵。袁宏道在《瓶史》里面也说,案头的花是在有条件限制的时候可以选择的小快乐,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天地之间春花开遍的大快乐。当下随便打开手机,点开一个买花的App,就能看到好多漂亮的花的图片,并且可以把它们带回家。现代人很幸福,我们很轻易便捷就能得到那些我们喜欢的美好事物。“得到”的勇气和“珍赏”的能力,是两个很重要的品质,这样的获取和欣赏才是一个完满的过程,而且它们之间是彼此成就的。花道的起源很早都说是被用来供神佛或者取悦,但我觉得求人不如求己,我们在用花来供佛之前,不如先供供自己,其实供供自己就好开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