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脉络与走向——荣宝斋齐鲁水墨十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脉络与走向——荣宝斋齐鲁水墨十家

正版全新

249.97 5.2折 480 全新

库存8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范存刚 王次忠 主编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47421420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精装

开本8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480元

货号2029429

上书时间2023-10-08

就是爱看书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脉络与走向——荣宝斋齐鲁水墨十家
【书    号】 9787547421420
【出 版 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    者】 范存刚 王次忠  主编
【出版日期】 2017-01-01
【版    次】 1
【开    本】 8开
【定    价】 480.00元

【编辑推荐】 
《脉络与走向——荣宝斋 齐鲁水墨十家》是荣宝斋、山东出版集团、山东齐鲁美术研究院共同出品的重要合作项目。书中十位画家受到山东不同地域的滋养,风格各异,以自己的作品绵延了齐鲁文化。本书从风物、先贤、故园、显隐、家园、境遇、语言、写意、书香、逸致十个方面,以及每位画家的十幅代表作品呈现画家的艺术状态、艺术倾向。更具学术价值的是,作者全面梳理了山东美术的艺术脉络和走向,显示了山东地域本土艺术的自觉内视;而以百年老店荣宝斋的视角审视齐鲁本土艺术,又体现了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桎梏的突破,为当代齐鲁地域美术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同时也为齐鲁地域美术概念的形成与深化产生了新的推动力。

【内容简介】 
《脉络与走向——荣宝斋
齐鲁水墨十家》是荣宝斋、山东出版集团、山东齐鲁美术研究院共同出品的重要合作项目。书中十位画家受到山东不同地域的滋养,风格各异,以自己的作品绵延了齐鲁文化。本书从风物、先贤、故园、显隐、家园、境遇、语言、写意、书香、逸致十个方面,以及每位画家的十幅代表作品呈现画家的艺术状态、艺术倾向。更具学术价值的是,作者全面梳理了山东美术的艺术脉络和走向,显示了山东地域本土艺术的自觉内视;而以百年老店荣宝斋的视角审视齐鲁本土艺术,又体现了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桎梏的突破,为当代齐鲁地域美术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同时也为齐鲁地域美术概念的形成与深化产生了新的推动力。

【目录】 
正文

【文摘】 
样章

张志民    

风物

您生于山东,在齐鲁文化的浸润中长大,家乡的风物对于您的绘画有怎样的影响?而以儒家为正统的思想,又对您的性格气质与艺术取向有怎样的塑造与渗透?

我老家尽管没有石头,但是中国人有个特点,越没有的越渴望,是找一种互补。我们老家是谁家里盖房子,打地槽以后,底下为了防碱,底下那一层谁家里要是能用石头,就是大富人家了,所以说一直对石头崇尚。我喜欢石头,又画石头,与乡情有关。

    我们那个地方一片平原,能看到地平线,太阳的升起、太阳的降落我们看得很清楚,在坡里面就能看到地平线,人的视平线和地平线完全吻合在一块儿,非常辽阔。这种辽阔、博大锻炼人的心胸,包容大的东西,就像见大海一样,平原尽管不是海,它更温和。平原和大海一样辽阔,没有大海的波浪,反而更温和,把人培养得更雄厚,厚德载物的这种土给人一种滋养。它的博大也不下于大海,身处其间没有恐惧感,更自信。大海边上闹海啸或者有大浪,让人们有恐惧感,平原里头培养的人没有恐惧感,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从小是一种潜意识,它向来没有对大自然的恐惧。

先贤

齐鲁大地曾经出现梁楷、李成等绘画大家,近现代的黑伯龙、关友声等画家也享有盛誉,您的绘画是否受到齐鲁先贤的影响与启发,请举例说明。

家乡的地域和整个生活的地域对一个艺术家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甚至潜移默化的,等于家教、教养、励志等等全都在一块儿了。山东这个地域往大处说,从哲学的层面是孔孟之乡,讲究秩序、讲究责任、讲究修身齐家平天下,讲究担当。山东画家每一张画都考虑得比有些地域的画家要多,有些地域可能玩玩而已,就是玩水、笔、墨、汤,就是有汤有水的那种感觉,很好玩。山东的画家有可能这一笔下去讲究一种雄强和一种正宗、一种正统,或者是一种浩然正气,这是儒家文化带来的。浩然正气讲究一种正气、正脉、正宗,这几个正对我们影响很大。这一点非常重要。当然,这种地域文化有的时候也对一个人有一定的约束,他不愿意太多地出格,甚至某些方面偏向于保守,重传统而不大敢破格。这是当代艺术家特别是受孔孟文化影响的艺术家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谈到文化的个性,有的时候是一对矛盾,创新和继承有的时候是一对矛盾。我的观点就是在继承雄厚的基础上,包括时代的变迁,也可以吸取一些西方的传统。党的十八大之后,习总书记对中国文化的振兴提得很明确,我认为这个基因不能变。创新是必须的,我很提倡创新,但是不能转基因。一转基因,就让人感觉有点断档,它不厚了。

故园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地域特色渐渐淡薄,城市、乡村的面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趋向一致,我们都失去了记忆中的故乡,能谈谈你对故乡与家园的体验吗?如今写生,也是努力向故园的回归,能谈谈你心目中的乡土吗?

我这些年关心政治、为政治服务,不是说从画面上去拍马、去歌功颂德,我认为要从对社会的关注和担当精神上去理解。我近几年创作《北山后洼》,虚构一个家乡的情怀,这是对家乡、对环保、对人类生存的环境的觉醒也好、呐喊也好,不安、焦虑也好,我是想提倡人们一种环保精神,一种怀旧、怀乡的情怀,人民对生活的环境往往看得很重,而且很亲切。我喜欢我老家的那种“水落坡”“下洼”“下沟”等等这样的名字,它完全以一些自然的风貌或者特点取的,非常质朴。

我突然想到“北山后洼”,北方的山,我是北方人,而且喜欢北方的山,北山后洼就是老百姓生存的地方,我觉得这个更符合总书记文艺座谈会精神提倡的下基层、接地气,为劳苦大众、为人民创作为中心。“后洼”很亲切,我一直将它作为一种符号。我这个北山后洼,比如说北山后洼的人们、北山后洼的大戏、北山后洼的轰鸣声,北山后洼的轰鸣声带着鞭策和呐喊的意思,机器的轰鸣有的时候对乡村也是个破坏。我是这种心态,我这个选题好像挺有个性了,我想作为一个课题。我带着我的学生搞画展也是北山云起,老是创作一种整体的课题。围绕着这个中心也算一个艺术创作的一种意境,去亲民、去乡土。尽管是画山水,我对选的这个点自己比较满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