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罪心理学(第9版)
  • 犯罪心理学(第9版)
  • 犯罪心理学(第9版)
  • 犯罪心理学(第9版)
  • 犯罪心理学(第9版)
  • 犯罪心理学(第9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犯罪心理学(第9版)

13 1.3折 9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安妮·M.巴特尔著 王毅 译;[美]考特·R.巴特尔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6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13

上书时间2024-11-15

至信书屋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安妮·M.巴特尔著 王毅 译;[美]考特·R.巴特尔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6
  • 版次 1
  • ISBN 9787208147577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25页
  • 字数 923千字
【内容简介】
《犯罪心理学》是一本从社会心理角度研究犯罪的教科书。更具体地说,将犯罪者视为出自社会心理环境中的多重系统并持续受其影响,本书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本书是研究与犯罪相关的心理学著作中*完整、基础的,是学习、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必读的书。
【作者简介】
考特·R.巴特尔博士 曾在大学从教30余年,教授过生物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司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心理学与法律等课程。他曾于美国卡斯尔顿州立大学创办司法心理学研究生项目并担任研究生院院长。作为注册临床心理学家,他在地方、市级、州级和联邦执法机关担任警方顾问已超过25年。他的著作包括《司法心理学》(Forensic Psychology)、《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反社会行为:一种发展的观点》(Juvenile Delinquency and AntisocialBehavior: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犯罪和犯罪心理画像》(Criminal and Behavioral Profiling)及《心理学与法律》(Psychology and Law)等。
【目录】
序言001

第1章犯罪行为导论001

关于犯罪的理论002

关于人性的理论思考004

不同角度的犯罪学透视006

社会学角度的犯罪学007

心理学角度的犯罪学007

精神病学角度的犯罪学 009

精神分析的传统009

犯罪的定义与测量010

统一犯罪报告系统011

统一犯罪报告的问题014

全国犯罪案件报告系统014

仇恨犯罪016

自陈报告研究018

药物滥用自陈报告调查020

受害调查021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023

要点重述:界定犯罪与违法024

关键概念026

本章复习题026

第2章犯罪行为的起源:发展的风险因素027

社会风险因素028

贫困028

同伴排拒和与反社会同伴交友029

学龄前经历032

放学后的照料033

学业失败033

父母和家庭风险因素034

单亲家庭034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实践035

父母教养风格的4种类型035

父母监管038

兄弟姊妹的影响039

父母的精神问题039

缺乏依恋039

心理学上的风险因素041

缺乏同情041

认知和语言上的缺陷042

智力与违法犯罪043

多动症(ADHD)046

多动症与犯罪行为047

品行障碍048

总结与结论049

关键概念050

本章复习题050

第3章犯罪行为的起源:生物学因素051

遗传与反社会行为052

孪生子研究053

孪生子研究与犯罪行为:近期研究056

收养研究057

精神生理性因素059

性情060

界定性情的三件事061

环境风险因素062

生产并发症063

尼古丁、酒和药物影响064

脑发育064

神经心理学因素066

荷尔蒙和神经递质 066

遗传与XYY染色体067

癫痫与暴力069

艾森克的人格与犯罪理论069

艾森克理论的测量071

外倾性071

外倾性—内倾性的生理基础072

神经质074

神经质—稳定的神经生理学基础074

精神质076

犯罪与条件作用076

艾森克理论的根据079

总结与结论081

关键概念083

本章复习题083

第4章犯罪行为的起源:学习和情境因素084

行为主义085

斯金纳的行为理论086

社会学习090

期望理论091

社会学习的模仿方面091

差别联系—强化理论093

挫折引发的犯罪095

社会化的犯罪者和个人型犯罪者095

挫折引发的骚乱096

挫折与犯罪097

情境煽动者与犯罪行为的调整者097

权威作为犯罪行为的煽动者098

去个体化101

斯坦福监狱实验103

道德分离105

去个体化与群体暴力105

总结与结论106

关键概念108

本章复习题108

第5章人的攻击与暴力109

界定攻击110

敌意和工具性攻击111

受害者的解释112

关于攻击的理论思路112

精神分析/精神动力的观点113

动物行为学的观点113

挫折—攻击假设115

认知—新联想模式117

激发迁移理论117

攻击置换理论118

攻击性驾驶与路怒118

攻击与暴力中的社会学习因素120

榜样作用121

榜样类型121

观察榜样作用122

攻击的认知模式123x

认知脚本模式123

敌意归因偏见124

攻击行为:简单和易用125

外显的攻击行为和隐蔽的攻击行为126

攻击的反应和主动形式128

攻击上的性别差异129

媒体上的暴力的效应130

传染效应133

总结与结论134

关键概念135

本章复习题135

第6章青少年违法犯罪137

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法律界定138

儿童违法犯罪者139

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界定139

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学界定140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性质和程度140

身份违法142

严重违法犯罪143

青少年违法犯罪上的性别差异144

身份违法的一点深入探讨145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展理论146

莫菲特的发展理论147

强制发展理论151

其他发展理论152

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阻止、干预和矫正153

矫正和修复策略153

成功项目的特点153

它们在早期开始154

它们遵循发展原理154

它们关注多重背景和系统155

它们承认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155

它们首先关注家庭156

阻止和干预项目的分类156

基本预防158

恢复力的强化和发展158

选择预防160

“快轨实验”160

矫正途径161

传统的收容矫正163

非传统的收容矫正164

社区矫正:对严重违法犯罪者的多系统疗法(MST)166

总结与结论168

关键概念170

本章复习题170

第7章犯罪型精神变态者171

什么是精神变态?171

精神变态者的一个例证173

行为描述174

迷人和能说会道175

心理测试上的不同175

精神变态者与精神病患者175

精神变态者会自杀吗?176

其他主要特征176

犯罪型精神变态者178

犯罪型精神变态者的比例179

犯罪型精神变态者的犯罪模式179

精神变态者的心理测量180

精神变态者的核心因子181

再犯183

女性精神变态者184

种族/民族上的差异185

青少年精神变态186

青少年精神变态能否辨识?186

伦理上的考虑187

青少年违法犯罪者的精神变态特征188

青少年精神变态的测量188

生物学因素与精神变态189

遗传因素190

神经生理学与精神变态者190

基本的神经生理学概念和术语190

中枢神经系统的差异191

大脑半球不对称与缺陷191

额叶神经心理学研究192

杏仁核功能障碍193

刺激寻求193

大脑皮层的最佳唤起194

周围神经系统(PNS)研究196

自主神经系统研究197

精神变态者的童年201

精神变态者的治疗202

有精神变态特征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治疗203

总结与结论205

关键概念207

本章复习题207

第8章犯罪与精神障碍208

界定精神疾病210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211

精神分裂性障碍212

妄想性障碍213

抑郁障碍214

反社会人格障碍214

能力与刑事责任216

无能力受审216

刑事责任220

精神错乱的标准222

迈克纳顿规则223

布朗规则和美国法律协会规则223

达勒姆规则:结果测试224

精神错乱辩护改革法225

有罪但有精神病226

独特的辩护226

创伤后应激障碍226

病态赌徒综合征229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229

记忆缺失232

精神障碍与暴力233

对精神障碍者暴力犯罪的研究233

麦克阿瑟研究网络235

警方与精神障碍者236

精神障碍者犯人237

精神障碍者犯人的诊断238

危险与风险评估239

风险评估239

塔拉索夫案例240

危险行为的预测243

现在的各种风险评估测量243

总结与结论245

关键概念247

本章复习题247

第9章杀人、伤害和家庭暴力248

界定250

犯罪杀人250

重伤害251

杀人的人口统计学因素252

种族/民族252

性别差异253

年龄253

社会经济阶层253

杀人情境253

暴力中使用的武器254

青少年武器拥有254

武器与暴力255

狙杀255

杀人的心理学层面257

一般的争执杀人258

重罪过程中杀人259

青少年杀人260

青少年杀人的人口统计学和心理学特点261

动态瀑布模式263

对杀人青少年的矫正264

家庭暴力264

比例265

种族/民族少数族裔差异265

受害者265

家庭暴力现代阶段简史267

被虐待和忽视儿童的发生率和人口统计学资料268

失踪、被拐、出走和被抛弃儿童269

代理孟乔森综合征270

摇晃婴儿综合征271

杀婴272

杀新生儿273

杀子女273

伴侣和其他家庭虐待275

亲密伴侣虐待:比例、发生率和性质275

受虐妇女综合征276

同性家庭暴力276

虐待者的心理学和人口统计学特点277

老年人虐待:比例、发生率和性质278

兄弟姐妹之间的暴力280

孩子对父母的暴力281

多重攻击家庭282

暴力循环283

家庭暴力对儿童的影响283

家庭暴力的性质与理论285

阻止家庭暴力286

总结与结论288

关键概念289

本章复习题289

第10章多重杀人、学校暴力和工作场所暴力290

侦查心理学290

犯罪现场侦查方法291

心理画像294

犯罪心理画像295

对犯罪心理画像的研究296

地理画像298

心理解剖299

种族画像299

多重杀人301

界定302

连环杀手303

心理动机与原因304

背景研究305

女性连环杀手306

从受害者角度看连环杀手306

系列杀人的地理位置307

民族和种族特点308

青少年连环杀手308

连环杀手的类型309

大肆杀戮者309

传统的大肆杀戮310

大肆杀戮类型311

产品篡改312

学校暴力313

校园枪击案314

校园枪击者的心理特征316

校园欺凌317

工作场所暴力318

界定工作场所暴力318

工作场所暴力的例证319

工作场所暴力的行凶者321

总结与结论322

关键概念324

本章复习题324

第11章恐怖主义的心理研究325

界定与例证326

恐怖主义群体分类329

恐怖主义者分类331

追随者和领袖:谁参加和谁领导332

他们为什么加入?332

变成了恐怖主义者:一个激进化过程334

防止后退程序335

恐怖主义者领袖335

独狼恐怖主义者336

恐怖主义的社会心理背景338

恐怖主义者的心理和正当性论证339

其他一些解脱的做法340

恐怖主义的心理性质340

认知重建341

道德发展343

总结与结论345

关键概念346

本章复习题347

0犯罪心理学目录0

第12章性侵犯348

什么人性犯罪?349

阻止性侵犯者的立法350

强奸:界定与统计数字352

约会或熟人强奸354

强奸的发生率和流行率354

对受害者的影响356

对受害者的心理影响356

情境特点与受害特点357

强奸犯罪者特点358xvi

年龄358

犯罪史358

人口统计学资料359

关于男性强奸原因的一些推测359

否认者与承认者361

关于性侵犯的自陈原因361

强奸模式分类362

马萨诸塞矫正中心分类体系362

马萨诸塞矫正中心新的分类体系365

格罗斯分类367

致病源或强奸原因368

对待强奸的态度369

强奸神话371

性侵犯与色情描写372

(非)精神障碍强奸犯罪者374

总结与结论376

关键概念377

本章复习题377

第13章对儿童和青年的性侵犯及其他性犯罪378

恋童癖的比例和流行率379

情境特点和受害特点381

性接触的类型381

儿童性受害的心理效应382

犯罪者特点383

犯罪者性别383

年龄384

对受害者的态度384

认知机能385

职业和社会经济地位385

人际和社会交往技能385

儿童侵犯者模式的分类386

马萨诸塞矫正中心新的分类体系388

格罗斯分类模式390

女性性犯罪者类型学391

青少年性犯罪者392

青少年女性性犯罪者393

恋童癖者的再犯率393

青少年性犯罪者的再犯率394

关于潜在原因的理论探讨395

裸露癖397

情境特点398

犯罪者特点399

窥阴癖和恋物癖400

对性犯罪者的治疗402

对青少年性犯罪者的治疗405

总结与结论406

关键概念408

本章复习题408

第14章侵财和治安犯罪409

入室盗窃411

入室盗窃的特点411

谁入室盗窃?412

入室盗窃的线索和选择目标412

入室盗窃者的认知过程413

入室盗窃者的作案范围415

入室盗窃者通常独自作案吗?415

作案方法和模式上的性别差异415

饮酒和使用其他药物416

财产的拿走与处理416

动机417

入室盗窃者分类418

入室盗窃的心理影响418

偷盗和机动车偷盗419

机动车偷盗419

劫车420

欺诈和身份欺骗421

入店行窃422

谁入店行窃423

动机426

代理者的入店行窃426

入店行窃的方式427

入店行窃者类型427

盗窃癖:事实或虚构?428

盗窃软件429

白领和职业犯罪430

格林对职业犯罪的四种分类431

职业犯罪的流行率和比例432

公司犯罪432

合理化和中性化433

个人职业犯罪434

卖淫436

动机438

性贩卖440

总结与结论440

关键概念442

本章复习题442

第15章暴力经济犯罪和恐吓犯罪443

抢劫444

银行抢劫445

商业抢劫446

街头抢劫447

职业抢劫者447

动机和文化影响因素448

团伙抢劫450

网络犯罪450

跟踪452

跟踪的分类454

网络跟踪454

网络欺凌455

绑架人质犯罪456

工具性与表现性的绑架人质456

联邦调查局对绑架人质的分类456

应对人质绑架者的策略457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458

人质应遵守的几条规则459

纵火460

比例与流行率460

放火的发展阶段461

成年人中的顽固性和重复性放火463

纵火者的动机464

青少年的纵火动机465

女性纵火者465

纵火者的行为分类466

纵火癖466

炸弹和爆炸468

动机468

总结与结论470

关键概念472

本章复习题472

第16章药物滥用、酗酒与犯罪473

青少年药物滥用474

青少年药物滥用的程度474

谁把药物卖给青少年?476

青少年药物滥用上的性别差异476

违法药物滥用的6个研究发现477

三重概念模式480

药物主要分类481

耐受与依赖482

致幻剂483

大麻的提取与效果484

大麻与犯罪486

总结487

苯环利定(PCP)487

苯环利定与犯罪488

兴奋剂488

苯丙胺488

甲基苯丙胺488

可卡因及衍生物490

心理影响492

不利的身体影响492

兴奋剂、可卡因与犯罪493

霹雳可卡因494

霹雳可卡因与犯罪494

迷狂剂(摇头丸)495

兴奋剂与犯罪496

麻醉类药物496

海洛因497

海洛因与犯罪499

芬太尼500

其他麻醉类药物500

奥斯康定500

奥斯康定与犯罪501

夜总会药物:镇定催眠类药物501

氯氨酮501

羟基丁酸(GHB)502

罗眠乐503

酗酒504

心理影响506

酒、犯罪与违法506

药物滥用或酗酒是否直接导致暴力?508

吸入剂508

总结与结论509

关键概念511

本章复习题511

术语表512

 

目录

序言001

第1章犯罪行为导论001

关于犯罪的理论002

关于人性的理论思考004

不同角度的犯罪学透视006

社会学角度的犯罪学007

心理学角度的犯罪学007

精神病学角度的犯罪学 009

精神分析的传统009

犯罪的定义与测量010

统一犯罪报告系统011

统一犯罪报告的问题014

全国犯罪案件报告系统014

仇恨犯罪016

自陈报告研究018

药物滥用自陈报告调查020

受害调查021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023

要点重述:界定犯罪与违法024

关键概念026

本章复习题026

第2章犯罪行为的起源:发展的风险因素027

社会风险因素028

贫困028

同伴排拒和与反社会同伴交友029

学龄前经历032

放学后的照料033

学业失败033

父母和家庭风险因素034

单亲家庭034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实践035

父母教养风格的4种类型035

父母监管038

兄弟姊妹的影响039

父母的精神问题039

缺乏依恋039

心理学上的风险因素041

缺乏同情041

认知和语言上的缺陷042

智力与违法犯罪043

多动症(ADHD)046

多动症与犯罪行为047

品行障碍048

总结与结论049

关键概念050

本章复习题050

第3章犯罪行为的起源:生物学因素051

遗传与反社会行为052

孪生子研究053

孪生子研究与犯罪行为:近期研究056

收养研究057

精神生理性因素059

性情060

界定性情的三件事061

环境风险因素062

生产并发症063

尼古丁、酒和药物影响064

脑发育064

神经心理学因素066

荷尔蒙和神经递质 066

遗传与XYY染色体067

癫痫与暴力069

艾森克的人格与犯罪理论069

艾森克理论的测量071

外倾性071

外倾性—内倾性的生理基础072

神经质074

神经质—稳定的神经生理学基础074

精神质076

犯罪与条件作用076

艾森克理论的根据079

总结与结论081

关键概念083

本章复习题083

第4章犯罪行为的起源:学习和情境因素084

行为主义085

斯金纳的行为理论086

社会学习090

期望理论091

社会学习的模仿方面091

差别联系—强化理论093

挫折引发的犯罪095

社会化的犯罪者和个人型犯罪者095

挫折引发的骚乱096

挫折与犯罪097

情境煽动者与犯罪行为的调整者097

权威作为犯罪行为的煽动者098

去个体化101

斯坦福监狱实验103

道德分离105

去个体化与群体暴力105

总结与结论106

关键概念108

本章复习题108

第5章人的攻击与暴力109

界定攻击110

敌意和工具性攻击111

受害者的解释112

关于攻击的理论思路112

精神分析/精神动力的观点113

动物行为学的观点113

挫折—攻击假设115

认知—新联想模式117

激发迁移理论117

攻击置换理论118

攻击性驾驶与路怒118

攻击与暴力中的社会学习因素120

榜样作用121

榜样类型121

观察榜样作用122

攻击的认知模式123x

认知脚本模式123

敌意归因偏见124

攻击行为:简单和易用125

外显的攻击行为和隐蔽的攻击行为126

攻击的反应和主动形式128

攻击上的性别差异129

媒体上的暴力的效应130

传染效应133

总结与结论134

关键概念135

本章复习题135

第6章青少年违法犯罪137

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法律界定138

儿童违法犯罪者139

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界定139

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学界定140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性质和程度140

身份违法142

严重违法犯罪143

青少年违法犯罪上的性别差异144

身份违法的一点深入探讨145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展理论146

莫菲特的发展理论147

强制发展理论151

其他发展理论152

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阻止、干预和矫正153

矫正和修复策略153

成功项目的特点153

它们在早期开始154

它们遵循发展原理154

它们关注多重背景和系统155

它们承认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155

它们首先关注家庭156

阻止和干预项目的分类156

基本预防158

恢复力的强化和发展158

选择预防160

“快轨实验”160

矫正途径161

传统的收容矫正163

非传统的收容矫正164

社区矫正:对严重违法犯罪者的多系统疗法(MST)166

总结与结论168

关键概念170

本章复习题170

第7章犯罪型精神变态者171

什么是精神变态?171

精神变态者的一个例证173

行为描述174

迷人和能说会道175

心理测试上的不同175

精神变态者与精神病患者175

精神变态者会自杀吗?176

其他主要特征176

犯罪型精神变态者178

犯罪型精神变态者的比例179

犯罪型精神变态者的犯罪模式179

精神变态者的心理测量180

精神变态者的核心因子181

再犯183

女性精神变态者184

种族/民族上的差异185

青少年精神变态186

青少年精神变态能否辨识?186

伦理上的考虑187

青少年违法犯罪者的精神变态特征188

青少年精神变态的测量188

生物学因素与精神变态189

遗传因素190

神经生理学与精神变态者190

基本的神经生理学概念和术语190

中枢神经系统的差异191

大脑半球不对称与缺陷191

额叶神经心理学研究192

杏仁核功能障碍193

刺激寻求193

大脑皮层的最佳唤起194

周围神经系统(PNS)研究196

自主神经系统研究197

精神变态者的童年201

精神变态者的治疗202

有精神变态特征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治疗203

总结与结论205

关键概念207

本章复习题207

第8章犯罪与精神障碍208

界定精神疾病210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211

精神分裂性障碍212

妄想性障碍213

抑郁障碍214

反社会人格障碍214

能力与刑事责任216

无能力受审216

刑事责任220

精神错乱的标准222

迈克纳顿规则223

布朗规则和美国法律协会规则223

达勒姆规则:结果测试224

精神错乱辩护改革法225

有罪但有精神病226

独特的辩护226

创伤后应激障碍226

病态赌徒综合征229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229

记忆缺失232

精神障碍与暴力233

对精神障碍者暴力犯罪的研究233

麦克阿瑟研究网络235

警方与精神障碍者236

精神障碍者犯人237

精神障碍者犯人的诊断238

危险与风险评估239

风险评估239

塔拉索夫案例240

危险行为的预测243

现在的各种风险评估测量243

总结与结论245

关键概念247

本章复习题247

第9章杀人、伤害和家庭暴力248

界定250

犯罪杀人250

重伤害251

杀人的人口统计学因素252

种族/民族252

性别差异253

年龄253

社会经济阶层253

杀人情境253

暴力中使用的武器254

青少年武器拥有254

武器与暴力255

狙杀255

杀人的心理学层面257

一般的争执杀人258

重罪过程中杀人259

青少年杀人260

青少年杀人的人口统计学和心理学特点261

动态瀑布模式263

对杀人青少年的矫正264

家庭暴力264

比例265

种族/民族少数族裔差异265

受害者265

家庭暴力现代阶段简史267

被虐待和忽视儿童的发生率和人口统计学资料268

失踪、被拐、出走和被抛弃儿童269

代理孟乔森综合征270

摇晃婴儿综合征271

杀婴272

杀新生儿273

杀子女273

伴侣和其他家庭虐待275

亲密伴侣虐待:比例、发生率和性质275

受虐妇女综合征276

同性家庭暴力276

虐待者的心理学和人口统计学特点277

老年人虐待:比例、发生率和性质278

兄弟姐妹之间的暴力280

孩子对父母的暴力281

多重攻击家庭282

暴力循环283

家庭暴力对儿童的影响283

家庭暴力的性质与理论285

阻止家庭暴力286

总结与结论288

关键概念289

本章复习题289

第10章多重杀人、学校暴力和工作场所暴力290

侦查心理学290

犯罪现场侦查方法291

心理画像294

犯罪心理画像295

对犯罪心理画像的研究296

地理画像298

心理解剖299

种族画像299

多重杀人301

界定302

连环杀手303

心理动机与原因304

背景研究305

女性连环杀手306

从受害者角度看连环杀手306

系列杀人的地理位置307

民族和种族特点308

青少年连环杀手308

连环杀手的类型309

大肆杀戮者309

传统的大肆杀戮310

大肆杀戮类型311

产品篡改312

学校暴力313

校园枪击案314

校园枪击者的心理特征316

校园欺凌317

工作场所暴力318

界定工作场所暴力318

工作场所暴力的例证319

工作场所暴力的行凶者321

总结与结论322

关键概念324

本章复习题324

第11章恐怖主义的心理研究325

界定与例证326

恐怖主义群体分类329

恐怖主义者分类331

追随者和领袖:谁参加和谁领导332

他们为什么加入?332

变成了恐怖主义者:一个激进化过程334

防止后退程序335

恐怖主义者领袖335

独狼恐怖主义者336

恐怖主义的社会心理背景338

恐怖主义者的心理和正当性论证339

其他一些解脱的做法340

恐怖主义的心理性质340

认知重建341

道德发展343

总结与结论345

关键概念346

本章复习题347

0犯罪心理学目录0

第12章性侵犯348

什么人性犯罪?349

阻止性侵犯者的立法350

强奸:界定与统计数字352

约会或熟人强奸354

强奸的发生率和流行率354

对受害者的影响356

对受害者的心理影响356

情境特点与受害特点357

强奸犯罪者特点358xvi

年龄358

犯罪史358

人口统计学资料359

关于男性强奸原因的一些推测359

否认者与承认者361

关于性侵犯的自陈原因361

强奸模式分类362

马萨诸塞矫正中心分类体系362

马萨诸塞矫正中心新的分类体系365

格罗斯分类367

致病源或强奸原因368

对待强奸的态度369

强奸神话371

性侵犯与色情描写372

(非)精神障碍强奸犯罪者374

总结与结论376

关键概念377

本章复习题377

第13章对儿童和青年的性侵犯及其他性犯罪378

恋童癖的比例和流行率379

情境特点和受害特点381

性接触的类型381

儿童性受害的心理效应382

犯罪者特点383

犯罪者性别383

年龄384

对受害者的态度384

认知机能385

职业和社会经济地位385

人际和社会交往技能385

儿童侵犯者模式的分类386

马萨诸塞矫正中心新的分类体系388

格罗斯分类模式390

女性性犯罪者类型学391

青少年性犯罪者392

青少年女性性犯罪者393

恋童癖者的再犯率393

青少年性犯罪者的再犯率394

关于潜在原因的理论探讨395

裸露癖397

情境特点398

犯罪者特点399

窥阴癖和恋物癖400

对性犯罪者的治疗402

对青少年性犯罪者的治疗405

总结与结论406

关键概念408

本章复习题408

第14章侵财和治安犯罪409

入室盗窃411

入室盗窃的特点411

谁入室盗窃?412

入室盗窃的线索和选择目标412

入室盗窃者的认知过程413

入室盗窃者的作案范围415

入室盗窃者通常独自作案吗?415

作案方法和模式上的性别差异415

饮酒和使用其他药物416

财产的拿走与处理416

动机417

入室盗窃者分类418

入室盗窃的心理影响418

偷盗和机动车偷盗419

机动车偷盗419

劫车420

欺诈和身份欺骗421

入店行窃422

谁入店行窃423

动机426

代理者的入店行窃426

入店行窃的方式427

入店行窃者类型427

盗窃癖:事实或虚构?428

盗窃软件429

白领和职业犯罪430

格林对职业犯罪的四种分类431

职业犯罪的流行率和比例432

公司犯罪432

合理化和中性化433

个人职业犯罪434

卖淫436

动机438

性贩卖440

总结与结论440

关键概念442

本章复习题442

第15章暴力经济犯罪和恐吓犯罪443

抢劫444

银行抢劫445

商业抢劫446

街头抢劫447

职业抢劫者447

动机和文化影响因素448

团伙抢劫450

网络犯罪450

跟踪452

跟踪的分类454

网络跟踪454

网络欺凌455

绑架人质犯罪456

工具性与表现性的绑架人质456

联邦调查局对绑架人质的分类456

应对人质绑架者的策略457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458

人质应遵守的几条规则459

纵火460

比例与流行率460

放火的发展阶段461

成年人中的顽固性和重复性放火463

纵火者的动机464

青少年的纵火动机465

女性纵火者465

纵火者的行为分类466

纵火癖466

炸弹和爆炸468

动机468

总结与结论470

关键概念472

本章复习题472

第16章药物滥用、酗酒与犯罪473

青少年药物滥用474

青少年药物滥用的程度474

谁把药物卖给青少年?476

青少年药物滥用上的性别差异476

违法药物滥用的6个研究发现477

三重概念模式480

药物主要分类481

耐受与依赖482

致幻剂483

大麻的提取与效果484

大麻与犯罪486

总结487

苯环利定(PCP)487

苯环利定与犯罪488

兴奋剂488

苯丙胺488

甲基苯丙胺488

可卡因及衍生物490

心理影响492

不利的身体影响492

兴奋剂、可卡因与犯罪493

霹雳可卡因494

霹雳可卡因与犯罪494

迷狂剂(摇头丸)495

兴奋剂与犯罪496

麻醉类药物496

海洛因497

海洛因与犯罪499

芬太尼500

其他麻醉类药物500

奥斯康定500

奥斯康定与犯罪501

夜总会药物:镇定催眠类药物501

氯氨酮501

羟基丁酸(GHB)502

罗眠乐503

酗酒504

心理影响506

酒、犯罪与违法506

药物滥用或酗酒是否直接导致暴力?508

吸入剂508

总结与结论509

关键概念511

本章复习题511

术语表512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