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纳米材料学基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纳米材料学基础

18 6.4折 28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松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翌庆、石瑛、黄伯云 编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5

郭健的旧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翌庆、石瑛、黄伯云 编
  • 出版社 中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1
  • 版次 1
  • ISBN 9787811057058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3页
  • 字数 31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纳米材料学基础》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
《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纳米材料学基础》除绪论外,共分6章,第1章为纳米材料的物理学基础,第2章为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第3章为零维纳米材料,第4章为一维纳米材料,第5章为有序纳米结构及其应用,第6章为纳米固体及其制备。
《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纳米材料学基础》特色在于对当今迅猛发展的纳米材料科学技术的知识点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凝练,从教材的编写特点和要求出发,以“维度”作为教学线索,力图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纳米材料奇异性能的本质和基本原理,掌握纳米材料合成、制备方法的内在规律和一些共性原理。使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纳米材料学基础》条理清晰,深入浅出,便于教学,可作为高校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陈翌庆,合肥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教授、博导。1984年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金属材料系,1987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工艺系获硕士学位,2003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安徽省“十五”优秀人才计划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教育部高校材料物理和材料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功能一维纳米结构及其物性。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遗传晶界图形催化生长无机半导体纳米线阵列图形的研究”(20671027)、“自催化VLS法选择定位生长GaN纳米线阵列及其发光特性”的研究工作(20471019),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自催化VLS生长制备多元氧化物透明导电一维纳米材料”的研究工作(项目批准号050440904)、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等项目的研究,完成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8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多篇。主讲《纳米材料学》、《固体物理》等课程。
【目录】
绪论
0.1纳米科技的内涵和发展
0.2纳米材料的概念
0.3纳米材料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0.3.1纳米“基本单元”
0.3.2纳米结构和纳米块体

第1章纳米材料的物理学基础
1.1周期纳米结构的物理学
1.1.1理想周期结构的能带
1.1.2能带中电子的准经典运动和有效质量
1.1.3有效质量方程
1.1.4量子束缚与能态密度

1.2零维纳米颗粒的基本物理效应
1.2.1量子尺寸效应和久保理论
1.2.2久保理论的修正与完善
思考题

第2章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
2.1量子尺寸效应
2.2小尺寸效应
2.3表面效应
2.4库仑堵塞效应
2.5量子隧穿效应
思考题

第3章零维纳米材料
3.1零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
3.1.1气相法制备
3.1.2液相法制备
3.1.3固相法制备

3.2零维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3.2.1热学性质
3.2.2光学性质
3.2.3磁学性质
3.2.4化学性质
思考题

第4章一维纳米材料
4.1一维纳米材料的合成制备
4.1.1气相法制备
4.1.2液相法制备
4.1.3模板法制备

4.2一维半导体纳米线的物性
4.2.1单根纳米线的电学传输
4.2.2单根纳米线的光学性质

4.3碳纳米管
4.3.1碳纳米管的结构
4.3.2碳纳米管的制备
4.3.3碳纳米管的性质
4.3.4碳纳米管的应用
思考题

第5章有序纳米结构及其应用
5.1纳米刻蚀技术
5.1.1极紫外光刻(EUVL)和X射线光刻(XRL)
5.1.2电子束刻蚀(EBL)和离子束刻蚀(IBL)
5.1.3纳米压印技术(NIL)
5.1.4其他几种纳米刻蚀技术

5.2自组装技术
5.2.1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能
5.2.2表面活性剂分子的自组装
5.2.3微乳液法自组装
5.2.4利用范德瓦尔斯力自组装
5.2.5利用静电力自组装
5.2.6模板法自组装
5.2.7气相催化自组装
5.2.8利用表面张力和毛细管力自组装
5.2.9取向搭接自组装

5.3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制备有序纳米结构
5.3.1模板诱导自组装
5.3.2刻蚀辅助的LB膜自组装
5.3.3刻蚀催化图形自组装

5.4有序纳米结构的应用
5.4.1电子器件研究领域的应用
5.4.2光学器件研究领域的应用
5.4.3磁学器件研究领域的应用
5.4.4环境检测研究领域的应用
5.4.5高效能量转化研究领域的应用
5.4.6催化研究领域的应用
5.4.7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思考题

第6章纳米固体及其制备
6.1纳米金属与合金材料的制备
6.2纳米相陶瓷的制备
6.3纳米固体材料的性能
6.3.1力学性能
6.3.2热学性能
6.3.3光学性能
6.3.4电学性能
6.3.5磁学性能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