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学六经(道德经 文始经 通玄经 通虚经 南华经 洞灵经六部经典)
  • 老学六经(道德经 文始经 通玄经 通虚经 南华经 洞灵经六部经典)
  • 老学六经(道德经 文始经 通玄经 通虚经 南华经 洞灵经六部经典)
  • 老学六经(道德经 文始经 通玄经 通虚经 南华经 洞灵经六部经典)
  • 老学六经(道德经 文始经 通玄经 通虚经 南华经 洞灵经六部经典)
  • 老学六经(道德经 文始经 通玄经 通虚经 南华经 洞灵经六部经典)
  • 老学六经(道德经 文始经 通玄经 通虚经 南华经 洞灵经六部经典)
  • 老学六经(道德经 文始经 通玄经 通虚经 南华经 洞灵经六部经典)
  • 老学六经(道德经 文始经 通玄经 通虚经 南华经 洞灵经六部经典)
  • 老学六经(道德经 文始经 通玄经 通虚经 南华经 洞灵经六部经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老学六经(道德经 文始经 通玄经 通虚经 南华经 洞灵经六部经典)

50 8.6折 58 九五品

库存2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郁 著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9

版次1

印刷时间2017-09

印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0-22

北京紫云斋书店

十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老学六经》包括《老子·道德经》、《关尹子·文始经》、《文子·通玄经》、《列子·通虚经》、《庄子·南华经》、《庚桑子·洞灵经》。《老学六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老学”的核心和根基,“老学”是以“道”为核心的严密体系,包括两个支点“常道非常道、上德与下德”,四条原理“道生德畜、无中生有”的生成论,“道体德用、有无相生”的本体论,“知而不知、望无见有”的认识论,“下学上达、存无守有”的实践论,目标即“归根返本、物我同一”。从价值论的角度而言,“德”被中华文化传统的核心观点及“老学”分为“上德与下德”。“上德与下德”阐述的是“无善无恶”和“有是有非”的基本观点。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语)语)等。因此,近现代有不少所谓大学者直言不讳地说“老庄”反对仁义“毋庸置疑”。“老学”不反对“仁义”,这才是“毋庸置疑”。“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老子·道德经》语),“道散而为德,德溢而为仁义,仁义立而道德废矣”(《文子·通玄经》语)等,这些并非就说明老庄反对“仁义”,而恰恰证明“中华文化传统”的基本观点和“老学”的基本思想是高度契合的。
目录 :
凡例
第一卷 《老子·道德经》
道经
德经
第二卷 《关尹子·文始经》
第三卷 《文子·通玄经》
第一篇·道原
第二篇·精诚
第三篇·十守
第四篇·符言
第五篇·道德
第六篇·上德
第七篇·微明
第八篇·自然
第九篇·下德
第十篇·上仁
第十一篇·上义
第十二篇·上礼
第四卷 《列子·通虚经》
天瑞第一
黄帝第二
周穆王第三
仲尼第四
汤问第五
力命第六
杨朱第七
说符第八
第五卷 《庄子·南华经》
第一篇·逍遥游
第二篇·齐物论
第三篇·养生主
第四篇·人间世
第六篇·大宗师
第七篇·应帝王
第八篇·骈拇
第九篇·马蹄
第十篇·肱箧
第十一篇·在宥
第十二篇·天地
第十三篇·天道
第十四篇·天运
第十五篇·刻意
第十六篇·缮性
第十七篇·秋水
第十八篇·至乐
第十九篇·达生
第二十篇·山木
第二十一篇·田子方
第二十二篇·知北游
第二十三篇·庚桑楚
第二十四篇·徐无鬼
第二十五篇·则阳
第二十六篇·外物
第二十七篇·寓言
第二十八篇·让王
第二十九篇·盗跖
第三十篇·说剑
第三十一篇·渔父
第三十二篇·列御寇
第三十三篇·天下
第六卷 《庚桑子·洞灵经》
序言
全道第一
用道第二
政道第三
君道第四
臣道第五
贤道第六
训道第七
农道第八
兵道第九
附录
附录一 周敦颐《通书》《太极图说》
附录二 杨郁《天人国学书》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郁 著
  •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6864190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84页
  • 字数 3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老学六经》包括《老子·道德经》、《关尹子·文始经》、《文子·通玄经》、《列子·通虚经》、《庄子·南华经》、《庚桑子·洞灵经》。《老学六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老学”的核心和根基,“老学”是以“道”为核心的严密体系,包括两个支点“常道非常道、上德与下德”,四条原理“道生德畜、无中生有”的生成论,“道体德用、有无相生”的本体论,“知而不知、望无见有”的认识论,“下学上达、存无守有”的实践论,目标即“归根返本、物我同一”。从价值论的角度而言,“德”被中华文化传统的核心观点及“老学”分为“上德与下德”。“上德与下德”阐述的是“无善无恶”和“有是有非”的基本观点。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语)语)等。因此,近现代有不少所谓大学者直言不讳地说“老庄”反对仁义“毋庸置疑”。“老学”不反对“仁义”,这才是“毋庸置疑”。“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老子·道德经》语),“道散而为德,德溢而为仁义,仁义立而道德废矣”(《文子·通玄经》语)等,这些并非就说明老庄反对“仁义”,而恰恰证明“中华文化传统”的基本观点和“老学”的基本思想是高度契合的。

【作者简介】

杨郁,名凡用,研究生毕业,主修训诂学,北京文化学者,出版社编辑、编辑部主任、编审。主要著作《老子?道德经全集》、《庄子?南华经全集》、《王阳明?传习录全集》等各类若干种。黎荔,北京大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艺术导论》、《老子新学大全集》、《老子新学精选集》、《道德经注释》等。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