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估衣街/郭长久 百花文艺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话说估衣街/郭长久 百花文艺出版社

【保正版 出版社正版新书发货放心订购 支持团购】

12 7.5折 16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长久 著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629895

出版时间2000-01

印刷时间2009-09

装帧平装

开本

定价16元

货号11304313

上书时间2024-05-17

书山有路图书专营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

老街的意义

估衣街的兴衰起伏

滓沽商业第一街――估衣街

估衣街鳞爪录

商业街之最

老街无价

“银子窝”估衣街

估衣街杂谈

早年估衣街的“晓市”

话说估衣街的西口儿和东口儿

书页里的估衣街

听歌估衣街

从估衣街出来的商界奇才

估衣街上学买卖

日本人记估衣街一带商业漫谈

估衣街的壬子劫难

话说瑞蚨祥

谦祥益和八大祥

元隆绸布庄与胡树屏

估衣街上的老店――敦庆隆

敦庆隆载入天津史册的三件事

刘锡三与盛锡福

同升和帽店

估衣街与“乐家老铺”

王占元与估衣街上的“万隆栈”

估衣街的仿古瓷店

物华金店漫话

估衣街书坊素描

林耀华和化贞女子商店

同升号泥人庄

义善源票号倒闭始末

津菜的发祥地

早年津门素菜馆――真素楼

估衣街一带的会馆

从估衣街山西会馆说起

万寿宫江西会馆

什衣街与北京大栅栏

估衣街的文化韵味

估衣街厂告文化旧影

抗日药品秘密供应站――中西大药房

天津总商会的爱国行动

娄凝先在山西中学

 显示全部>>
 隐藏全部>>

 精彩内容

     城市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结识了一个城市之后,总会问一问这城市的由来。有的城市没有留下童年的痕迹,它的历史仅存于空洞的文字记载中;有的却活生生地遗存至今一这便是城中的老街。

    有时徜徉在村镇中,会觉得它很像一个城市的雏形。如同一只羽翼未丰的雏鸡那样,说不定百年之后会壮大和发福,长成一个膀大腰圆的城市来。村镇都是这样,一大片房子,中间有一条街,街上有店铺和作坊,有东西买,有吃有喝,这条街很重要,供应这镇上住民一切生活之必需,自然也就是为这个群落的成长而输送能源的血脉了。我这话的意思是,城市的源头是一条街。很早的街,过后都叫做老街。

    天津这城市,受益于海河水系。这无疑以码头为起点。那时四方货物都凭借着河水的运载进行流畅地交换。码头便是转运站,或称枢纽。码头首先都是吃喝不愁,东西充足,各地运来的物品全是利润极低的“源头货”。这一来,人就都聚到这儿来了。而且人聚一起,需要用品多,买卖店铺也就应运而生。店铺愈多,活计愈多。供和需互动,买和卖相生,码头便孕育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城市的胚胎。

    由码头演变为城市,要比由村镇发展为城市快得多。

    这胚胎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生活性的街道的出现。而且这生活性渐渐又质变为社会性。待社会形成,才好说城市开始成形。

    码头靠着河,所以天津很古老的街道都在河边,与河平行。主要是两条,分列在三岔河口的一东一西。东边一条是占文化街,以前称做宫前街,由于天津先民的民间崇拜妈祖的庙宇在那里,所以那条街更多文化色彩。

    西边一条是估衣街。估衣街虽然不长,但在此地百姓的生活中至关重要。在天津城市的孕育时期,它的作用就像前边说的村镇中的那条大街一样。

    这条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明时期,当时叫做码头东街。顾名思义,表明天津远在码头阶段即已成形这么一条古街;时间距今超过六个世纪,应在天津建成之前。对于城市史来说,街道两旁的建筑会不断推陈出新,街道本身却总是老样子。倘若没有发生地区覆灭性的天灾人祸,谁也不会把一座新房子盖在街道中央的位置上来。现在,估衣街两边的建筑多是本世纪初商业大发展时期涌现出来的,但也是一座一座新楼屋渐渐插进来的,街道的模样却不改初衷,依然故我。它狭窄细长,略略弯曲,典型地属于那种自然形成的原始形态的老街。

    很初,这条街只是码头上居住群落中间的一条干线,兼有购物的作用。但并无“估衣”的功能,估衣街的大名也没有出现。

    一条老街总是历尽沧桑。但估衣街还算幸运。它与早期的天津共同经历了数百年的繁华。1900年以前,天津的重心在城市的东面和北面,亦即二岔河口的两边。富商大贾一半居住在城中,一半居住在北城与东城外,尤其南运河边。估衣街正好从中穿过。商埠的特征是贫富之间风云多变。一夜间的暴发和转瞬问的破败全是此地世间的波澜。于是,当铺和那种将死当的衣服贱卖给平民的估衣铺,成了天津的热门买卖。这条老街由于估衣铺集中而得名“衣街”。但是,估衣街决不仪仅做估衣买卖。此地品牌的名店伞都云集这里。如绸缎庄之谦祥益和瑞蚨祥,药店之达仁堂和乐仁章,鞋帽店之盛聚福和同升和,瓷器店之瑞昌祥和同泰祥,糖果店之瑞鑫号,南纸局之文美斋,以及皮货、香烛、眼镜、广货、银号、颜料等等,还有饭店、戏园、澡堂、理发店掺杂其问,几乎浓缩了整个天津的商业。在它的极盛时期,大约有一二百家名店夹峙在这仅有一里长的老街上。

    估衣街的繁华经历了两个高潮,一是清代中期(1800年)至庚子事变(1900年),一是从1900年至1930年。应该说第二个高潮期达到了历目前的很好。此时天津正由本士的商埠,急速转变为中国现代大都市。估衣街上应时出现了一批大型商店。建筑上将本地的磨砖对缝等传统技术与西式楼房结构相结合,将本地古色古香的刻砖艺术与舶来洋味十足的铁花护栏相融合,创造了很好独特又优美的民初时期的商业建筑。大概是临街的外墙高耸,装饰华美,形成一道卜分新奇又气派的店面;店内两层楼,经营空间比老式的店铺大了一倍以上。应该说,这是我国本土很早的一种大型商厦。其中代表作如谦祥益保记和瑞蚨祥等,至今风姿绰约伫立在估衣街头。除去估衣街,不仅在津门一即便走遍全国也很难找到同类风格的历史精品了。

    1930年以后,一个现代的商业区一劝业场商业区在天津崛起。它将一种外来的极其便利综合性的商业形式,即集购物、娱乐、餐饮和旅店为一体的商业大楼生机勃勃地带给人们。津门的商业中心遂由西北,迁至东南,也就是原法租界地区,即今滨江道一带。估衣街上的一些老店,也迁营拔寨,前来加入新的一轮竞争。这一来,估衣街便一步步移出商埠的中心位置,走向边缘,并一点点有了历史文化的价值。P5-9

 显示全部>>
 隐藏全部>>

 内容简介

 郭长久先生的《话说估衣街(纪念天津建卫600年)》讲述了估衣街的故事。    《话说估衣街(纪念天津建卫600年)》收录了《早年估衣街的“晓市”》、《话说估衣街的西口儿和东口儿》、《书页里的估衣街》、《听歌估衣街》、《从估衣街出来的商界奇才》、《估衣街上学买卖》、《日本人记估衣街一带商业漫谈》、《估衣街的壬子劫难》、《话说瑞蚨祥》、《谦祥益和八大祥》、《元隆绸布庄与胡树屏》等文章。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