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漱溟和他眼中的中国(2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梁漱溟和他眼中的中国(2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保正版 出版社正版新书发货放心订购支持团购】

65.8 7.0折 94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艾恺(Guy S.Alitto),梁漱溟 著 王综昱,冀建中 译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9900414032

出版时间2018-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599页

定价94元

货号1201928365

上书时间2023-12-18

书山有路图书专营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我们从何处来?:梁漱溟晚年口述》:

 该书是有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梁漱溟先生与美国芝加哥大学艾恺教授的对话实录。二人1980年的访谈已结集为《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获得广泛好评和关注。在此次1984年的访谈中,艾恺先生设计的问题侧重于梁漱溟在20世纪上半叶重要历史人物的交往,当时已逾90高龄的梁漱溟先生思维清晰、娓娓道来,畅谈民国风云,自述行止交往;品评、、陈独秀、蔡元培、章士钊、梁启超、陶行知、李济深、阎锡山、黄炎培、等风流人物;讲述他投身乡村建设、发起民主同盟、创办《光明报》期间的种种趣闻逸事,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时也是中西交流的独特文本。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

 该书是海内外第一部研究梁漱溟思想和社会活动的专著。作者艾恺考察了梁漱溟思想发展的轨迹、他受到的家庭影响和社会联系,讨论了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并以之与等人加以比较,指出了梁漱溟思想与世界性反现代思潮在客观上的联系。他对梁漱溟早年精神危机作了心理学分析,对梁漱溟的反都市主义作出了独特评价。

目录
《我们从何处来?:梁漱溟晚年口述》

 演戏也是一种有教育意义的事儿“

 我做司法总长机要秘书的时候

 谈佛论哲:任教北大的前前后后

 总角之交:与张申府为友的七十余年

 “延安欢迎我去”:跟毛主席正式见面

 少年意气:参加同盟会地下工作

 他不是一个能够为苦难的局面尽心尽力的人:我眼中的章士钊

 与毛主席的阶级观辩论

 亲历“五四”:“我没有一种很激昂的情绪”

 结识梁启超:“我们父子都崇拜梁任公”

 “别忘了你是陶行知的学生”

 是个看似温和实则激烈的人

 同盟会往事:刺杀良弼、袁世凯

 退居桂林:民主同盟成立前后

 东北之行:高岗印象

 心不离乎其身而有创造:卫西琴的教育实践

 北游所见:与阎锡山的结识和交往

 回忆毛主席的中医岳大夫

 哲学家轶事:章太炎、贺麟、金岳霖琐忆

 民主同盟对和平的贡献

 毛主席建议我参观、比较新老解放区

 骄兵必败:蒋介石逼人太甚

 访日随感:日本的乡村工作和日本人的宗教观

 乡村建设与县政实验

 途经四川:主张改良征兵制

 香港夹缝中:办《光明报》的曲折经历

 从香港到桂林:战时杂忆

 话邹平“朝话”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

 中文版序言

 导论

 第一章父与子

 第二章精神异常、自杀、成圣

 第三章北京大学的孔夫子和文化

 第四章中西文化(一)

 第五章《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社会反应

 第六章梁漱溟的上下求索,1922-1926

 第七章广东与河南:乡村重建的开端,1927-1931

 第八章中西文化(二)

 第九章乡村重建:儒家的现代化

 第十章“南京十年”时期之乡村建设:一个政治和社会的分析

 第十一章山东的乡村建设

 第十二章抗战时期和战后:政治和论战

 第十三章回到北京

 第十四章1986年跋

 参考书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