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史诗歌手研究
正版现货,实图拍摄,看好下单,当天下单当天发货。
¥
135
九品
仅1件
作者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著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V-1
上书时间2025-01-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著
-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10
-
版次
1
-
ISBN
9787105080083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6页
-
字数
310千字
- 【内容简介】
-
《玛纳斯》史诗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众多史诗当中规模最大、篇幅最长的史诗作品之一。仅在20世纪内从一些著名玛纳斯奇口中记录的史诗文本均在数十万行以上。它长期以来,都是以口头形式流传于柯尔克孜族民间,在世代史诗歌手一玛纳斯奇的反复演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变异。这种发展和变异无疑都是在传统的限定之内,在特定的语境和听众一歌手的现场交流和互动当中发生的。口头史诗的演唱、创作、接受、传播、文本的产生都是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是同一事件和过程的不同侧面。本文正是通过对这样一部活形态口头史诗传统及其携带者一玛纳斯奇史诗演唱活动的细致调查,并对其中的代表性重点人物进行深入访谈和跟踪调查,从民俗学、口头诗学和民族志诗学的角度,对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依然保持着自己鲜活的口头性传播特征的《玛纳斯》的演唱传播规律进行了学理上的探讨和总结,以期对我国大型口头史诗作品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讨论空间和借鉴的角度,同时回应世界口头诗学研究的浪潮。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尽量突破以往只关注史诗记录文本,并通过记录文本解读史诗的学术规则,将口头史诗植入到活形态表演语境当中,将史诗演唱视为民俗活动的一部分,从歌手与听众在表演现场的互动关系当中,从他们共同参与文本创作的视角来审视和观察口头史诗演唱这一综合性艺术。也就是说,把口头史诗置入到它生存发展的原如土壤中,在歌手“表演中的创作”中,多侧面、立体式地审视口头史诗文本的生成和策略,对史诗《玛纳斯》研究来说,应该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 【作者简介】
-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柯尔克孜族,1964年2月25日出生于新疆阿合奇县。1986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4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文学博士学位。曾在新疆工学院、新疆文联工作,并担任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三届、第四届副主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第五届、第六届副主席。1998年9月晋升为副研究员。为政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九届委员会常委。
- 【目录】
-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目的和方法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三、资料来源、范围及使用的原则
四、本文使用的主要概念和术语简释
五、文本的使用和柯尔克孜文拉丁转写规则
第一章玛纳斯奇的身份和集体性特征
第一节玛纳斯奇的身份
第二节玛纳斯奇的集体性特征
第三节萨满兼歌手的身份
第四节玛纳斯奇的地位及民众的认同
第二章与《玛纳斯》史诗表演相关的因素
第一节《玛纳斯》史诗表演的空间限定
第二节《玛纳斯》史诗表演的时间限定
第三节语境对歌手及史诗文本的影响
第四节表演的目的和歌手的功利性
第三章史诗表演的民俗约束和禁忌
第一节演唱规模和内容的规定
第二节史诗演唱时的服装和道具问题
第三节对歌手演唱的限制和禁忌
第四节听众对玛纳斯奇奖励和对史诗演唱活动的影响
第四章学习与演唱
第一节玛纳斯奇的学习
第二节玛纳斯奇的表演和史诗的戏剧化特征
第三节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第五章表演与创作
第一节《玛纳斯》史诗的程式系统和形态
第二节《玛纳斯》史诗的语言程式
第三节《玛纳斯》史诗的程式句法
结论
附录
附录一:20世纪以来我国玛纳斯奇一览表(120人)
附录二:居素普·玛玛依的史诗观
附录三:《北方诸突厥语民族民间文学典范》第五卷前言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