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文化卷
  •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文化卷
  •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文化卷
  •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文化卷
  •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文化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文化卷

实图拍摄,正版现货,当天下单当天发货。

36 4.0折 89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承德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方勇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1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B-1

上书时间2024-05-27

墨韵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方勇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11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76297
  • 定价 8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文化卷》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专项《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课题的系列成果之一。民族地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往,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或将要成为很多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本卷通过对民族地区不同县域的实地深入调查,针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旅游业的结合模式、现实问题和挑战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判等,尝试从理论层面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对民族地区县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文化卷》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专项《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课题的系列成果之一。民族地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往,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或将要成为很多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本卷通过对民族地区不同县域的实地深入调查,针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旅游业的结合模式、现实问题和挑战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判等,尝试从理论层面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对民族地区县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
【目录】
章 湖南湘西凤凰县文旅产业发展报告 (1)

一 文化旅游产业总体概况 (2)

(一) 政策支持 (2)

(二) 文化资源 (3)

(三) 经营模式 (4)

(四) 经济效益 (6)

二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亮点 (9)

(一) 特色演艺 (9)

(二) 特色节庆 (10)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 (11)

(四) 地方文博 (12)

(五) 特色村镇 (13)

(六) 特色文化创意产业 (14)

三 文旅产业发展的成效 (15)

(一) 文旅产业使凤凰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5)

(二) 文旅产业促使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6)

四 文旅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8)

第二章 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文旅融合发展报告 (21)

一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现状 (21)

二 旅游产业的现状和问题 (26)

(一) 旅游资源丰富与发展不足并存 (26)

(二) 旅游市场分析 (27)

(三) 旅游产业成就与经验 (29)

(四) 寒地冰雪经济发展战略 (32)

三 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议 (35)

第三章 香格里拉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报告 (40)

一 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赋存状况 (42)

(一) 民族文化资源__________ (42)

(二) 旅游资源赋存状况 (45)

二 政府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 (48)

三 文旅融合发展现状与典型案例 (50)

(一) 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50)

(二) 香格里拉市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典型案例 (54)

四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启示 (61)

(一) 现存问题 (61)

(二) 相关对策 (62)

第四章 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文旅产业发展报告 (64)

一 文旅游资源概况 (64)

(一) 自然旅游资源概况 (65)

(二) 人文旅游资源概况 (67)

二 文旅资源的开发 (71)

(一) 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 (72)

(二) 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 (74)

三 文旅产业的发展现状 (76)

(一) 旅游餐饮住宿业 (77)

(二) 旅游交通运输业 (80)

(三) 旅游景区业 (81)

(四) 旅游购物业 (83)

(五) 其他民族文化产业 (84)

四 文旅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87)

(一) 文化旅游资源问题分析 (87)

(二) 文化旅游产业问题分析 (89)

2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文化卷

(三) 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对策 (92)

(四)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93)

第五章 四川平武县文旅产业发展中的文化保护调研报告 (97)

一 问题的提出: 来自工作中的思索 (97)

二 从官方行为到公益力量: 交互性存在 (103)

三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非遗” 呈现 (104)

第六章 广西五县文旅产业助力脱贫案例分析报告 (108)

一 隆安县打铁技艺助力扶贫 (108)

(一) 打铁技艺的传承 (108)

(二) 打铁技艺的新发展及助力减贫 (109)

二 南丹县瑶族服饰技艺助力扶贫 (111)

三 三江县木结构建筑营造和刺绣技艺助力扶贫 (114)

(一) 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助力扶贫 (114)

(二) 侗族刺绣技艺助力脱贫 (117)

四 靖西县壮族织锦和绣球制作助力扶贫 (120)

(一) 壮族织锦技艺助力扶贫 (120)

(二) 壮族绣球制作技艺助力脱贫 (123)

五 梧州苍梧六堡茶制作技艺助力扶贫 (126)

六 经验、对策与建议 (129)

第七章 民族地区县域文旅产业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分析 (132)

一 问题的提出 (133)

二 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文旅产业发展指标体系的建构 (137)

三 指标体系测算方法与数据来源 (139)

(一) 指标体系测评的方法 (139)

(二) 指标权重的确定 (140)

(三) 数据来源 (141)

四 指标体系的分析 (141)

(一) 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文旅产业发展指数 (144)

(二) 经济发展指数 (145)

(三) 道__________路交通指数 (146)

(四) 文旅产业现状指数 (146)

(五) 文旅产业资源指数 (147)

(六) 县级政府扶持指数 (148)

五 结论与建议 (148)

第八章 苗疆腹地的节日文化———以台江县为例 (153)

一 姊妹节的地域性 (154)

二 姊妹节的田野书写 (154)

(一) 台拱镇拉开了姊妹节的序幕 (155)

(二) 老屯乡捕鱼捞虾的民俗展演 (155)

(三) 巴拉河村的狂欢之夜 (156)

(四) 踩鼓场上靓丽的苗家女性 (157)

三 姊妹节的内涵及性别角色分析 (158)

四 姊妹节的社会功能及文化变迁 (160)

(一) 参与对象由特定群体转为全民性 (160)

(二) 部分传统习俗消失 (160)

(三) 节日活动内容的多样化 (161)

(四) 从娱乐功能派生出经济功能 (161)

五 姊妹节保护与开发的整体观 (161)

六 结 语 (163)

第九章 辽宁岫岩满族皮影戏及其传承保护 (164)

一 问题的提出 (164)

二 岫岩皮影戏的历史传统与当下的式微 (165)

三 岫岩皮影戏在地方社会中的呈现 (167)

(一) 皮影戏是民间还愿娱神的工具 (167)

(二) 皮影戏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愿景 (168)

(三) 皮影戏体现着岫岩满族民众的民间信仰 (169)

四 民间愿影仪式的呈现 (170)

(一) 愿影仪式之前的许愿仪式和写影 (170)

(二) 作为一个完整仪式而存在的愿影 (171)

4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文化卷

(三) 愿影仪式中作为娱神的献祭品的皮影戏表演 (173)

五 岫岩皮影戏在当下的传承与保护 (174)

(一) 以娱神为主的民间传承及其困境 (174)

(二) 以娱人为主的官方传承及其困境 (175)

六 分析与讨论 (176)

第十章 鄂伦春族语言文化现状与保护对策 (178)

一 鄂伦春语概况与特点 (178)

二 鄂伦春语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现状 (180)

三 鄂伦春语的研究成果与语言保护措施 (181)

四 传承鄂伦春族语言文化的意义和建议 (184)

第十一章 云南丽江白沙古镇日常生活维度下的城市遗产保护 (188)

一 从静态到动态的城市遗产保护观念 (189)

二 日常生活———城市遗产保护的灵魂元素 (191)

三 日常生活中的城市遗产保护应用 (194)

四 结 语 (196)

第十二章 “第三意大利” 的发展模式及启示 (198)

一 “第三意大利”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 (198)

(一) “第三意大利” 所处地理空间特征 (198)

(二) “第三意大利” 的发展历程 (200)

(三) “第三意大利” 的民族文化资本 (201)

二 “第三意大利” 民族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征 (203)

(一) 中小企业为主体? 家族式企业为主要特征 (203)

(二) 分散的城镇化经营? 使得交易成本外部化 (203)

(三) 以传统民族手工业为主要发展行业 (204)

三 “第三意大利” 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成功的深层次原因 (206)

(一) 高度专业化的分工? 形成“第三意大利” 特色的

产业集聚模式 (206)

(二) “经纪人” 式的生产组织方式? 形成了具有自组织系统的

利益相关者网络 (208)

(三) 民族传统文化是“第三意大利” 兴起的关键因素 (209)

(四) 成功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结合 (211)

(五) 意大利政府对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 (212)

四 对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 (214)

(一) 当前中国民族地区发展的困境 (214)

(二) 应采取的措施 (215)

五 结 语 (218)

参考文献 (220)

名词索引 (226)

后记 (228)__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