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关系心理学
  • 公共关系心理学
  • 公共关系心理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公共关系心理学

6 3.5折 17 九五品

仅1件

安徽马鞍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希庭、秦启文 编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0-04-2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希庭、秦启文 编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2-12
  • 版次 1
  • ISBN 9787561731123
  • 定价 17.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4页
  • 字数 33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这套应用心理学专业系列教材既包含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也包含该专业不同方向的主干课。在编写这套系列教材时我们力求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与实际相结合,从而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服务。这套教材,无论是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方向主干课,都是导论性质的课程。为此我们这套教材在编写上力求体现以下特:
  1、科学性力求系统地阐述本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做到概念准确,原理清楚,技能培养切实可行。对概念、原理和理论的阐述,力求以事实为依据。
  2、前沿性力求反映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出本学科最新的发展趋向,回答当代社会生活实践中所提出的某些应用心理学问题。
  3、启发性力求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可读性力求做到文字通达,易懂,可读性强。
【目录】
绪论/1
第一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简史/1
一、公共关系学、心理学与公共关系心理学/1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特征/3
三、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5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8
五、公共关系心理学在我国的研究简史/10
第二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价值/11
一、提高社会组织对组织形象的认识和管理水平/11
二、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12
三、提升公共关系工作的水平与效果/12
四、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体系/13

第三节研究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13
一、研究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原则/14
二、研究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方法/15

第一篇社会组织篇
第一章组织成员关于组织形象的心理/21
第一节组织成员关于组织的观念/2l
一、组织成员的主体观念概述/21
二、角色观念/22
三、形象观念/23
四、质量观念/26
五、责任观念/28
六、服务观念/29
七、团队观念/31
第二节组织成员的公众观念/32
一、组织成员的公众观念概述/32
二、公众观念/33
三、社会整体观念/35
四、公众利益合理性观念/36
五、差异观念/38
第三节组织成员的组织与公众关系观念/39
一、组织成员的组织与公众关系观念概述/40
二、舆论观念/41
三、双赢观念/43
四、沟通观念/44
五、组织与公众关系不断变化发展的观念/46

第二章组织领导心理/50
第一节组织领导的心理基础/50
一、对领导与领导者的界定/50
二、领导方式与领导能力/52
三、领导者的个性与领导风格/59
第二节组织领导的形象心理/62
一、组织领导者形象心理的价值/63
二、领导者的个体形象心理/64
第三节组织领导的形象决策与管理心理/69
一、组织领导的形象决策心理/69
二、组织领导的形象管理心理/74

第三章社会组织群体心理/81
第一节组织群体概述/81
一、群体的定义与分类/81
二、组织群体对组织形象的影响/86
第二节群体成员心理与组织形象建设/93
一、组织成员的群体效应与组织形象建设/93
二、群体的沟通、交往、决策与组织形象建设/102

第二篇公众篇
第四章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和其他社会心理特征/113
第一节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113
一、性别角色特征/113
二、年龄角色心理特征/115
三、职业角色心理特征/119
四、其他因素导致的心理差异/122
五、公众角色与公共关系/125
第二节公众的其他社会心理特征/125
一、社会认知/126
二、社会感情/130
三、社会态度/135
四、利他行为/140
五、侵犯行为/143

第五章公众心理变化的基本动因/148
第一节公众的需要/148
一、需要的含义与分类/148
二、需要的层次与变化/152
三、对公众需要的满足/156
第二节公众的动机/160
一、动机的含义/161
二、动机的作用/162
三、对公众动机的了解与把握/164
第三节公众的价值观/169
一、价值观的含义与人的价值取向/169
二、对公众价值观的尊重和引导/173

第六章公众的心理效应/178
第一节几种常见的心理效应/178
一、心理效应概述/178
二、首因效应/187
三、晕轮效应/190
四、经验效应/191
五、移情效应/193
第二节影响公众心理效应的因素/194
一、公众的自我意识/195
二、公众的刻板印象/197
三、公众的地域文化心理/201
四、公众的民族心理/204
五、公众的时尚心理/206

第七章对公众的认知/212
第一节对公众的认知/212
一、公众的分类/212
二、对内部公众的认知/214
三、对社区公众的认知/216
四、对消费者公众的认知/217
五、对政府公众的认知/220
六、对媒介公众的认知/222
第二节认知公众的方法/224
一、观察法/225
二、实验法/227
三、心理换位法/228
四、参与实践法/229
五、调查统计法/230

第三篇传播沟通篇
第八章传播心理的几种主要范式/241
第一节人本主义传播论/241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241
二、人本主义传播论的基本观点/243
三、人本主义传播论的公共关系价值/247
第二节精神分析传播论/249
一、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249
二、精神分析传播论的基本观点/253
三、精神分析传播论的公共关系价值/259
第三节认知理论传播论/260
一、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260
二、认知心理学传播论的基本观点/262
三、认知心理学传播论的公共关系价值/266
第四节行为主义传播论/266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266
二、行为主义传播论的基本观点/270
三、行为主义传播论的公共关系价值/272

第九章传受关系与传播策略/276
第一节传受者心理互动/276
一、传受者的心理互动/276
二、传播者的功能互动/280
三、传受者间的人格互动/281
第二节传播策略/285
一、人际传播策略/286
二、组织传播策略/290
三、大众传播策略/294

第十章对公众行为的影响与沟通/310
第一节影响公众心理的常用方法/310
一、浸润法/310
二、劝导法/318
三、榜样法/321
第二节与公众沟通的几种方式/325
一、沟通公众关系的基本任务/325
二、导引式沟通/330
三、疏浚式沟通/335

第十一章不同传播类型的心理基础/341
第一节人际传播心理/341
一、人际传播的特点/341
二、人际传播中传受者问的心理关系/344
三、组织形象的人际传播心理技巧/350
第二节组织传播心理/352
一、组织传播的含义及特点/352
二、组织传播中传受者间的心理关系/354
三、组织形象的组织传播心理技巧/358
第三节大众传播心理/360
一、大众传播的含义与特点/360
二、大众传播中传受者间的心理关系/363
三、组织形象的大众传播心理技巧/368
参考文献/372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