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至上
  • 国家至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家至上

正版全新

27.09 4.0折 68 全新

库存44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韦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4141849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68元

货号3419701

上书时间2024-09-20

文学书专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国家至上
【书    号】 9787224141849
【出 版 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作    者】 赵韦
【出版日期】 2021-06-01
【开    本】 16开
【定    价】 68.00元

【编辑推荐】 
《国家至上》通过对几代航天工作者人生经历的真实记录,通过对记录对象性格特征、精神高度的深度开掘,真实再现了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艰难曲折又成就辉煌的发展历程。作品成功塑造了一批不计私利、终生甚至几代献身国防的英雄楷模,并把个人的牺牲精神、奋斗精神、不断创新精神融入国家百年救亡图强史中,还原人物精神成长过程,使“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成为现实中国伟大崛起交响乐中强的声部,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内容简介】 
本作品以“漫写群像”的方式,以10多个典型人物的经历为主线,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国战略导弹动力事业60多年的发展历程。以航天四院固体火箭发动机起步、研制、三线建设、反复搬迁为脉络,以表现火箭研制人员舍家许国的牺牲奉献精神为主旨,使“国家至上”这一广大航天人不变的信仰,在书中得到很好体现。作品通过不少感人至深的故事和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跃然纸上,并将火箭固体动力的发展,放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大背景中,融入中国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把人的命运放在时代风云、历史事件、家庭关系的综合环境背景之下,具有整个国家、社会、民族精神的巨大的历史认识价值。

【目录】 


护国之盾001

 

第二章

此去终许国014

 

第三章

西向长安063

 

第四章

风雪塞上101

 

第五章

南赴襄阳138

 

第六章

入蓝关152

 

第七章

留守儿童162

 

第八章

牺牲170

 

第九章

碧海腾龙184

 

第十章

国之重器196

 

第十一章

砺刀锋220

 

第十二章

传承者250

 

第十三章

祖国知道我289

 

第十四章

大国工匠307

 

第十五章

跃龙门328

 

追记362

【前言】 
序言

中国航天的动力源

李炳银

有关中国航天领域活动的纪实作品,我这些年来读过不少,自以为对这个领域的人物有很多了解。可令我意外的是,读了赵韦的这部长篇纪实作品《国家至上》之后,才发现,中国航天领域中还有很多重要的方面、很多重要的人物精神及行动我并不是很了解。这次阅读,是又一次很大的感动与收获。

此前,读到的有关记录反映中国航天领域的作品,大多都是有关火箭发射场建设、使用,以及火箭发射、卫星运转、“神舟”升天等直观表现情景的作品,看到火箭成功发射,将导弹或卫星准确推送到位,就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和激动。看到这些情景中的科技内容与神秘存在,对于像我这样身处领域之外的人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满足了。但现在看来,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三呢!火箭发动机是至今所有航天活动的基础,没有火箭发动机的推送,任何导弹、卫星都无法离地升空。因此,火箭发动机是基础,燃料与发动机的有效结合,才是航天开始的地方。赵韦的这部作品,追踪寻访并动情描绘中国研究火箭固体燃料、固体燃料发动机并制造成功,终用强大动力将卫星和导弹推送到更高更远空间的人们的生活经历与事迹,内容神秘,目标坚定,经历曲折,成就巨大,大长国威,令人敬佩,是对中国航天领域事业、人物活动范围的文学新开发,是对航天人精神情感在又一个载体上真实形象的再次展示和热情礼赞。

这个激动人心的中国航天故事,是从不忘当年日寇蹂躏中国的仇恨,后来经艰辛学习,很早加入中国固体燃料使用研究,继而直接领导并参与火箭固体燃料发动机研制的邢球痕院士的人生和事业开始的。作品通过对杨南生、邢球痕为代表的中国批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开发经历、领导部署、难题攻关、伟大成功等事迹的记录,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固体动力火箭筚路蓝缕、艰难开拓、人才成长、成就显赫等方面的发展进程,人物故事生动,令人感慨和振奋。

开国之初,在国际封锁、国防科技压力巨大的环境中,中国的固体火箭技术科研人员,先后在北京云岗、四川泸州、内蒙古呼和浩特、陕西蓝田、湖北襄樊和陕西西安等地的搬迁过程中,定课题,立项目,搞试验,完成任务。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几乎总是在流动的过程中,既遭受着流离的艰辛,又承受着完成国家重大任务目标的压力,经历了重重磨难。在不少家庭人员分离各地,有的单位需要“下河挑水,上山砍柴”的原始山野般生活日子里,他们从不懈怠,矢志不渝。在国家和相关上级部门及领导的支持下,杨南生、邢球痕、叶定友、阮崇智、侯林法、祝一辰、田维平、侯晓、邓红兵、张小平、庞爱民、王健儒等几代科学研究团队,陈立学、陈红斌,王士宝、王庆利那样的父女兵,在危险时敢于上阵的陈明义、王广仁、王安民等“敢死队”队员,特别是在试验爆炸中不幸牺牲的戴学华、杜品芳等烈士,在“装药”“挖药”“脱黏”等许多稍不小心就会发生剧烈爆炸的工作中超凡表现的人,长久持续地刻苦攻关,牺牲奉献,从款实用型 300mm 直径固体发动机, 到1000mm、1400mm、2000mm 及以上直径的百多种发动机,供各类导弹使用,及时填补中国 8000 公里以上固体燃料洲际导弹发动机空白;在 1970年将中国颗“东方红卫星”送上天,此后又研究制造并实现国家重器——超远距离洲际导弹推送的成功,雄壮国威,增强威慑力量。这么多年默默存在于中国航天事业背后的人们,是优秀的人民子弟、国家栋梁,也是以强力推举中国真正走向世界大国、强国之列的英雄推手!

赵韦的作品,内容本身带有很强的揭秘性,对读者有极强的吸引力与诱惑力。可是,赵韦却不像有些此类作者,刻意着力于传奇渲染,而是在质朴平实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中,表现崇高无私和坚毅勇敢的人物性格形象,具有发人兴叹的力量。作品很善于在对比描绘中凸显价值,使真正的力点集中生力,使人受到触动。比如,这些从事固体燃料动力开发研制的人们,本是一些高精尖科研人物,是国宝,理应得到特殊的照顾,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 作条件。可是,因为各种原因,这些人却多是在各方面条件都非常艰难且动荡不安的状态下工作。再比如,这些人,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一些人甚至付出了生命,可他们的事迹和作为却很少为外人所知晓传扬,他们自己也都默默地认可了这样的现象。如张艳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戴学华就与另一个阿姨杜品芳在意外发生的爆炸事故中牺牲了,后来自己艰辛成长,结婚后丈夫又遭遇车祸,头部重伤,日子十分沉重。在全单位的人都知道妈妈事迹的情况下,张艳却说:“长大后很少再想妈妈。‘已经不在了,想也没有用’。”“必须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能让别人有看法。”这样的人生际遇,就非常使人感慨和感动。像徐立平、徐凡平弟兄,由普通工人努力成为“大国工匠”的过程,也都令人钦佩和尊敬。这样尊重生活事实并真实表现,采用在落差交叉比较中凸显视点的方法,有力地开掘和彰显了书写对象的精神高度和性格特性。

赵韦十分尊重文学记述的特殊性,作品始终在围绕人的经历、行动故事展开。在这样的展开中,将中国在火箭发动机燃料从液体逐步靠自主研发过渡到固体的跃进发展、固液动力齐头并进的情形给予呈现。结果,人物的伟大创造精神、奉献行动、国家情怀和国家独立自主推动科学事业取得辉煌成就都得到了文学再现。作品生动地再现了一大批不计私利、终身甚至几代奉献国家航天科学事业的英雄楷模群像。可以说,这里人们的行动,几乎没有日常凡事,件件都同火箭相关,同中国的航天事业、国家安全相连。这些丰富独特的人物故事,是现实中国伟大崛起交响乐中一个强劲的声部。赵韦的这次写作,厚重了文学的价值,与那些只关注私我悲欢、宣泄怨愤的作品存在很大不同,是一种“经世致用”的“经国之大业”的文学书写行为,也是使文学富有力量价值的行动。这样贴近伟大创造者去书写的文学创作态度,是如今需要提倡和赞赏的。为了完成这次写作,赵韦花费多年时间访问当事人,收集消化各种资料,在一次次感动中理解采访对象的精神动力和行动力的来源,后将这些通过叙写表达出来。在这些高端的科学活动同看似日常的生活表现中,作家看到了沉淀其中丰厚的和平向往和国家使命担当情怀,也是一种循道承负的自觉。因此,其走笔行文都是感动和敬佩的感情流露,是从内心滋生出的真诚动人书写。虽然因科研单位名称、时间地点、各种机械型号过多,读者不易理清而会影响阅读感受,但中国航天固体动力史的轨迹、英雄史的痕迹十分清晰明显。是为祝贺!

2021 年 7 月 3 日于北京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