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个墙上的年轻人(2023笔会文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那个墙上的年轻人(2023笔会文粹)

正版全新

33.44 6.8折 49 全新

库存1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文汇报笔会编辑部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ISBN9787549642984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49元

货号4537307

上书时间2024-09-11

文学书专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那个墙上的年轻人(2023笔会文粹)
【书    号】 9787549642984
【出 版 社】 文汇出版社
【作    者】 文汇报笔会编辑部
【出版日期】 2024-08-01
【开    本】 32开
【定    价】 49.00元

【编辑推荐】 
“笔会”作为历史悠久的副刊,所刊之文,既有浓厚的书卷气,又不排斥日常生活的烟火气,形成独有的风格。笔会文章常入选中考和高考语文试卷作为阅读材料,可见其文对中国文学正统的继承和发扬,深受教育界的认同;一年一本的文粹,也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

【内容简介】 
本书为文汇报“笔会”副刊的年度作品结集。编辑部从2023年发表的文章中精选47篇,按内容编为六辑,记录阅读心得,追忆人物往事,寻找艺文活动中的点滴趣味,珍惜日常生活里的吉光片羽。作者多为华语散文界的名家高手,也有九零后的文坛新秀,作品见报后的社会反响也极佳。笔会是中国报纸的老牌副刊,文汇报的第*品牌,此番优中选优,将散诸报端的美文结集出版,既满足了读者收藏、欣赏的需要,对青年学生的语文学习、作文写作也大有裨益。

【目录】 
辑一

河马     “艺术是多姿多彩的,他也是一种”——关于余有涵老师的一些印象 3

顾文艳   “你得去看看《芭比》” 7

孙小宁   白塔若有光 12

任海杰   巴洛克歌剧的明珠 19

南帆     何以解忧 23

赵武平   老舍笔下的北京话语汇和用字 30

赵珩     漫忆马连良和他的师友们 38

于明诠   作为书法家的鲁迅与郭沫若 47

严奕飞   治愈之旅 53

 

辑二

罗青     “使自己成为自己”是她一生的追求——忆我的妹妹罗璧玲 65

裘山山   想起周涛 75

梁由之   忆念刘统先生 80

潘凯雄   隐韧的独行——兼怀汤世杰 89

裘小龙   老刘与我 93

王德威   刘着急先生 98

张新颖   “我这边,候鸟回来了……”——怀念黄永玉先生 103

 

辑三

谢喆平    那个墙上的年轻人 111

读史老张  推开申报馆的门 116

小黑      关于时差的那些事儿 122

丁帆      上海的早晨 127

阿尼苏    冬日的乌斯 132

雍容      “遣悲怀”与爱情观 137

停云      看完《刺客聂隐娘》,我拒绝他送我回家 141

 

辑四

孟晖      来一屉李小龙 149

沈嘉禄    一幅烟雾缭绕的街市图景 152

唐新运    拌汤 160

谈瀛洲    “复古色”月季 165

潘向黎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171

陈成益    “就这样微笑地看着自己……” 175

林语尘     一个双向害怕的故事 182

 

辑五

彭伟      “存域外书,絮中国事”——忆姜德明先生 191

谷曙光    倩魂销尽夕阳前——追怀名伶毕谷云、宋长荣 195

管继平    留得残枝叶自生 206

韩天衡    坚净翁—启功先生杂忆 211

陈贝贝    再忆孙大雨 218

陆正伟    “我想着一个人,他也想着一个人” 222

李修生    忆刘盼遂老师 232

谭苦盦    夜合花开香满庭:“门外”读辛丰年 236

 

辑六

陶洁     “你就没有错的地方?” 247

段怀清   《翻身》《大地》与当代美国汉学 253

胡晓明    ChatGPT与中国文论 258

李宏昀    常识健全,活得通透——《三体》中的史强 265

陆蓓容    查书十年 273

默音      耸立在意识深处的墙 278

谭然      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284

王晔      几只中年狗,一艘木帆船的航海 287

闫红      不是每一场归来都满心欢喜 295

【文摘】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body{font-size:1.28em}
                img {max-width:100%;}

            河马

“艺术是多姿多彩的,他也是一种”

——关于余有涵老师的一些印象

余友涵老师回归自然了。

  余老师*初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正如他的名字所显示的:大度、包容、有涵养。初遇余老师,是1986年,和他的学生王子卫在书店偶遇他。余老师邀我们去离得不远的长乐路画室看看,当时他已经开始在画“黑白圆”。他谦虚地请我这个毛头小子提提意见,我就老实不客气地说了感受,提岀了些不同意见,第二天还写了一页批评他的评论寄给了他。过了几个月再去余老师家,见他把那几幅*早的“黑白圆”自制成一本画册,竟然还把我写的评论贴在第*页上,我暗暗吃惊,这是什么气量!后来问余老师,他说:毕竟你那篇评论是我*早收到的对“圆”的评论,蛮真心的,再说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余老师的谦虚包容是发自内心的,他对他的学生们从不摆架子,总是在一起切磋。经常听见他问:*近在研究哪个画家?有什么心得?后来,我越来越觉得余老师的这种态度是真正能取得不断进步的智慧。有时,我和朋友在艺术观点上有分歧,余老师会告诫我:“艺术是多姿多彩的,他也是一种。”

  余老师很少写东西,写出来的通常也是很简短的“格言”式的话,但都很朴素,通俗易懂,诸如:“艺术一头联系传统,一头联系未来。”“艺术求新,但新不是唯一的目标。”“艺术是创造,但创造不是唯一的要求。”“艺术表现心的自由。”“绘画就像走路,人类发明了汽车和飞机,但还要走路。”至于我亲耳聆听的没有记下的言教那就更多了。余老师有很多“理论”。印象较深的一个是“美就是美中不足”,这是他和我讨论“人性就是人的局限性”时他生发出来的。还有“草地理论”:“一根草绿了,说明草地马上也会绿了”;“帐篷理论”:“帐篷往那边倒,这边就要拉一下;往这边倒,那边就要拉一下”……太多了!这么些年,我就在这些“理论”引导、帮助之下,成长,变老。

  余老师另一个让人深深崇敬的品质,是慈悲善良。他温和谦卑,用流行的话说,很低调,但他的内心却是敏感而火热的。他不仅爱护他的家人、朋友,而且对芸芸众生都饱含着深深的悲悯之心。90年代后期他开始画“啊!我们”系列时,曾对我说过:“我画的都是我魂牵梦绕的东西。”他一直在画抽象画,但不追求不带感情的“纯形式”,而是通过色彩和笔触,让观者自己去体会那些形式的意味。

  而对身边的朋友,余老师的慈悲更是无处不在。在我人生处于低谷时,他会骑两个小时自行车来看我鼓励我;每当工作、生活中遇上挫折,他会陪我散步谈心,给出他理性的分析和睿智的建议。有一次深夜我突然身体不舒服,打电话给他,他连忙赶来送我去医院做仔细检察,折腾到早上,后来得知,他一早还要赶到嘉定去上课……

  至于余老师在艺术上的成就和对现代艺术的贡献,早就自有公论,*近的“朋友圈”也多有介绍余友涵艺术的文章。我想多说一句的是:他的艺术语言并非仅仅只是对西方绘画语言的学习和借鉴,而是对所有人类艺术经验的学习和体会。余老师很早就和我说过:“我是古今中外的‘拿来主义’。”他的谦虚包容让他能不断地有新的探索,他的慈悲善良又让他具备更深刻的洞察力和表现力。他为探索美而画,也为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画。我觉得他的艺术*核心的就是在表达“道法自然”,而不管古今还是中外,这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大智慧。

  前一阵,读到宋代禅师弘智正觉的一句偈语:“莫道鲲鲸无羽翼,今日亲从鸟道回。”这让我想起余老师的“圆”,特别是其中一张用蓝色画的右上角有块白色的大画。那张画是他的抽象画里首次出现了具象元素,其实是他早期的一张“黑白圆”,晚年他把那张旧作的笔触和背景色都改成了蓝色。当时他先用电脑打印了旧作照片作草图,草图右上方有块地方弄脏了,但却给他带来新的启发,那天我去他画室,见他涂白了那一块正思考怎么改,我说现在这样看上去让人想到蓝天白云。余老师想了想,没再画下去,于是他的抽象画里就开始有了地球上的蓝天白云。

  当时余老师还点化了我一下:你有没有觉得这些自然游走的笔触像一只大鸟?我马上明白了,他是画他喜欢的庄子《逍遥游》的境界。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鹏其实是古人看到鲸鱼出水时想象它展开双翼化作大鹏。正觉禅师的偈语用“鲲鲸”一词,说明他很明白这个意象的源头:不要以为鲸鱼没有翅膀,你也会亲自经历鱼鸟变化般的天道变化和轮回。偈语体现了禅师对天道、自然、变化、无常、轮回的深刻体悟,而余老师的抽象画也有同样的意味。那张草图后来一直挂在我家墙上。

  余老师病重时,有天我和汤光明老师去看他,从医院回到家,看着余老师的那张草图,我们都觉得正觉禅师的那句偈语送给余老师很贴切:

  莫道鲲鲸无羽翼,

  今日亲从鸟道回。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