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人信札(汉译世界文学2·小说类)
正版全新
¥
29.07
6.3折
¥
46
全新
仅1件
作者孟德斯鸠,梁守锵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99919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46元
货号3405757
上书时间2024-08-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书 名】 波斯人信札(汉译世界文学2·小说类)
【书 号】 9787100199919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作 者】 孟德斯鸠,梁守锵
【出版日期】 2022-03-01
【开 本】 大32开
【定 价】 46.00元
【编辑推荐】
本书是孟德斯鸠的一部文学作品。本书的主人公郁斯贝克是一位波斯贵族,小说通过郁斯贝克在巴黎的所见所闻,描绘了十八世纪初巴黎现实生活的画卷。在本书中,孟德斯鸠借郁斯贝克的见闻揭露了法国的专制制度,批判了路易十四的专制统治,反映了启蒙运动初期人们要求重新认识现实、寻求真理的心态。
【内容简介】
《波斯人信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的一部书信体小说。 本书的主人公郁斯贝克是一位波斯贵族,他在法国旅游期间,不断与朋友通信,靠跟他众多的女人信件来往进行意淫,以非凡的能力在脑子里去疼爱,去憎恨,去杀人。小说通过郁斯贝克在巴黎的所见所闻,以令人着迷的笔力描绘了18世纪初巴黎现实生活的画卷。小说中所描绘的流血、肉欲和死亡使人百读不厌,黑白阉奴与后房被囚妻妾的对话,身处异国他乡的主人的绵绵情话使人常读常新。《波斯人信札》“写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大胆”,是启蒙运动时期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开创了理性批判的先河。
【目录】
作者自序
波斯人信札
第1封信 郁斯贝克寄友人吕斯当(说明出国目的在于求知)
第2封信 郁斯贝克寄黑人阉奴总管(嘱咐如何看守后房妇女)
第3封信 扎茜寄郁斯贝克(回忆旧日欢情,诉说别后相思)
第4封信 泽菲丝寄郁斯贝克(诉说阉奴总管的专横)
第5封信 吕斯当寄郁斯贝克(反映伊斯法罕对郁斯贝克出走的议论)
第6封信 郁斯贝克寄友人内西尔(担心后房妻妾不守妇道)
第7封信 法特梅寄郁斯贝克(诉说相思激情和孤衾独眠的凄苦)
第8封信 郁斯贝克寄友人吕斯当(说明出国的真正原因在于逃避宫廷倾轧)
第9封信 阉奴总管寄伊毕(阉奴生活悲惨,心理变态)
第10封信 米尔扎寄郁斯贝克(询问何谓幸福)
第11封信 郁斯贝克寄米尔扎(以特洛格洛迪特人的故事说明幸福在于道德)
第12封信 郁斯贝克寄前人(以特洛格洛迪特人的故事说明幸福在于道德)
第13封信 郁斯贝克寄前人(以特洛格洛迪特人的故事说明幸福在于道德)
第14封信 郁斯贝克寄前人(以特洛格洛迪特人的故事说明幸福在于道德)
第15封信 阉奴总管寄黑人阉奴雅龙(说明自己对他的爱护)
第16封信 郁斯贝克寄三墓看守者毛拉穆哈迈德•阿里(表示虔信宗教)
第17封信 郁斯贝克寄前人(询问如何判别物体的洁污)
第18封信 先知的仆人穆哈迈德•阿里寄郁斯贝克(以猪与鼠的典故说明猪肉何以不洁)
……
【文摘】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body{font-size:1.28em}
img {max-width:100%;}
《波斯人信札/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
你不运用你的理智而要试问我的看法,你不耻下问,以为我有能力指教你。亲爱的米尔扎,有件事比你对我的称誉更使我高兴,那就是你的友谊。
为了谨遵台命,我认为不应运用十分抽象的说理。有些真理仅仅让人信服还不够,还必须让人感同身受,有关道德的真理就是这样。也许这段故事会比繁琐的哲学更能打动你。
在阿拉伯有个小民族叫做特洛格洛迪特,是古代穴居人的后裔。如果照历史学家所述,这些穴居人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其实他们并没有丑到如此地步:并非浑身长毛犹如黑熊,他们并不尖声呼啸,他们也有两只眼睛。不过他们极其凶狠残暴,没有任何公平与正义的原则。
他们有个国王是外族人。他想匡正他们凶狠的本性,对他们十分严厉。特洛格洛迪特人密谋造反,杀死了国王,并灭绝了整个王室。
事成之后,他们聚会选举政府。经过多次讨论,他们设立了一些官职。但是刚把官员选好,他们便感到无法忍受,于是又把这些官员杀死了。
这个民族摆脱了这一新的束缚,便只凭野蛮的天性行事。大家都同意今后再也不服从任何人,每个人只注意自己的利益而不管别人怎样。
这个一致通过的决定使所有人皆大欢喜。他们说:“我干吗去替跟我毫不相关的人拼命干活呢?我只顾我自己好了,我会生活得幸福的。别的人是不是幸福干我屁事?我设法获得一切必需品,只要我应有尽有,我才不管别的特洛格洛迪特人穷得精光哩!”
播种季节到了,每个人都说:“我只耕我的田,长得麦子够我吃就行。我才不自讨苦吃白费力气哩!”
这个小王国的土地肥瘠不一,有在冈坡上的旱地,也有溪流灌溉的低洼田地。这一年大旱,冈坡上的旱地十分缺水,而有水灌溉的水田大大丰收,山区的人几乎全都饿死,因为平原的人铁石心肠,不肯分给他们粮食。
第二年霪雨连绵,地势高的田大获丰收,而地势低的田全被淹了。有一半人也闹饥荒,可是他们发现另一半人跟他们过去一样心狠。
当地一个有头面的人的妻子十分漂亮,他的邻居爱上了她,把她抢走。两人大吵大骂,大打出手。后他们同意去请另一个人决断,那人在共和国存在时有一点威望。他们一起去找此人,要向他申诉自己的理由。这个人说:“这个女人是你的还是他的,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有我的田要种。我才不会放下我自己的活,花时间去解决你们的争端,处理你们的纠纷哩。让我安静安静吧,别来吵得我不得安宁了。”说完,他便离开他们去自己地里干活了,那个抢走人妻的人身强力壮,发誓宁死也不交还那女人,另外那个看透了邻居如此不义,而那个仲裁者又如此无情,便绝望地回家去。在半路上他突然看到一个年轻美貌的女人从泉边汲水回来。他这时没了老婆,便看上了这个女人,尤其是当他知道这女人就是他去请求充当仲裁而对自己的不幸漠不关心的那个人的老婆时,他更觉得这女人合他的心意了,于是便把这女人抢走,带回家去了。
有一个人有一块相当肥沃的田,他精耕细作。有两个邻居合起来把他从家里赶走,占了他的田地。他们两人结成联盟,谁要是来夺那块地,他们便一同抵御,他们的确也这样维持了几个月。但是后来,其中一个不情愿跟人平分,认为这块地本可独占,便把另一个人杀了,成为这块地的主人。可是他的天下没有存在多久,另外两个特洛格洛迪特人来进攻他,他势单力薄,无法抵御,被他们杀死了。
一个特洛格洛迪特人身上几乎一丝不挂,看到有人卖羊毛,他问价钱多少。商人心中盘算:“我的羊毛当然只值买两斗小麦的钱,不过我要卖得贵四倍,好买八斗。”买羊毛的人只得听他漫天要价照价付款。商人说:“我很高兴,我现在可有小麦了。”买的人说:“你说什么?你要小麦?我有小麦要卖,只怕价钱也许会让你吃惊,因为眼下到处都在闹饥荒,小麦很贵。不过你把钱还给我,我给你一斗小麦,要不我就不卖了,即便你会饿死也罢!”
……
【前言】
《波斯人信札》(1721)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的部、也是的一部小说。该书一出版便取得巨大的成功:当年就出了四版,印刷十来次,还有若干伪版,并立即被译成欧洲各国文字。孟德斯鸠靠着这部处女作,从一个外省法官,跻身巴黎上流社会,出入著名沙龙,于38岁就摘取了法兰西学士院院士的桂冠,得到了法国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荣誉,这一切应归功于该书的美学价值和认识价值。
《波斯人信札》这部书信体小说继承了法国笔记文学的传统。这种文学体裁虽有结构松散的缺点,但却可自由选择主题,组合素材,剪接文字,铺陈事实;可以蓦然而来,飘然而去,戛然而止。但孟德斯鸠与前人不同,或者说,胜于前人之处,在于此书融传奇与哲理于一体,虽无拉伯雷《巨人传》的想象丰富,恣肆汪洋,诙谐生趣,却以虚构影射现实,用事实晓谕真理,借荒诞以娱众,寄覃思于诡谲,情节离奇,文笔幽默,叙事简洁,说理明晰。孟德斯鸠说:“此书出版时,人们并没有把它视为严肃作品,它其实也不是严肃作品。”(《<波斯人信札>说明》)正是这种寓庄于谐的风格,令人常读不厌,而又不至于锋芒太露,授人以柄。另一方面,小说适应了法国人在路易十四去世后,寄望变革而对摄政时期的改革又感到失望的心情,反映了启蒙运动初期人们要求重新认识现实、寻求真理的躁动心态,同时满足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主义的扩张,人们对东方的猎奇心理。这一切,作者通过塑造主人公郁斯贝克而表现出来。郁斯贝克一方面在巴黎宣扬理性的批判,揭露虚假的价值和虚伪的行为;另一方面,在波斯,对自己的后房妻妾,实行无理性、无人道、虚伪的专制。有的评论者把《波斯人信札》中的巴黎见闻与后房故事割裂开来,认为全书不存在统一性问题。其实,该书的统一性和把全书联系起来的“秘密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条人们觉察不到的链条”(孟德斯鸠:《关于(波斯人信札)的几点想法》),就在于贯穿其中的批判精神,而这种批判精神,正体现在郁斯贝克的两重性格上。作者以郁斯贝克和里加等人在巴黎的所见所闻,所发表的言论,批判了法国当时的现实,笔锋所指,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风俗习惯,无所不及,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虽嫌零碎、但却发人深省的社会风情画。与此同时,作者又以郁斯贝克对其妻妾的残酷迫害,批判了当时波斯的风俗。即使如某些人所说,作者写后房故事只是“为了给沙龙消遣,为了解闷”,但当作品发表之后,这故事便独立于作者的意志之外,以它自身的力量去感动人,启迪人。正是这种批判精神、这种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奠定了《波斯人信札》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