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波夫人(从青楼名妓到一品诰命夫人的传奇一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横波夫人(从青楼名妓到一品诰命夫人的传奇一生)

正版全新

23.18 4.7折 49.8 全新

库存1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陆福明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25372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49.8元

货号3726346

上书时间2024-05-26

文学书专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横波夫人(从青楼名妓到一品诰命夫人的传奇一生)
【书    号】 9787521225372
【出 版 社】 作家出版社
【作    者】 陆福明
【出版日期】 2023-11-01
【开    本】 16开
【定    价】 49.80元

【编辑推荐】 
★从青楼名妓到一品诰命夫人的逆袭之旅。 

★ 秦淮八艳中追求爱情,终得爱的顾横波,她的爱情秘籍是做一个精神独立、富有才气的女子。

★著名史家孟森先生尝作《横波夫人考》一文,认为顾横波和丈夫龚鼎孳二人皆是势利无耻之徒,利欲熏心之辈。曾被誉为大才子袁枚称为“礼贤爱士,侠内峻嶒”的横波夫人,真就如此不堪吗?

★明代末期的秦淮河畔,一盏河灯能照亮一段往事,一只船桨能激起几多涟漪,一处楼台能留下才子佳人的传奇。一位名列秦淮八艳,一位与钱谦益、吴伟业齐名,顾横波与龚鼎孳享受着相濡以沫的爱情,也承受着世人的非议。琴瑟和鸣能否抵岁月漫长?

【内容简介】 
侠骨芳心的顾横波,经历了青楼楚馆的歌舞升平,也遭受了江山易代的苦痛挣扎。幸运的是,她遇上了执着深情的龚鼎孳,她的一生便多了温馨的底色与传奇的色彩。一枝篱下晚含香,一河秦淮多少梦。往事悠悠,故人不再,个人命运的浮沉与沧桑,时代兴衰的苍茫与悲壮,早已随风而逝……

【目录】 
目录

序:主体意识揳入历史画卷中 吴调公 001

 

第*章   夜泊秦淮 001

第二章   眉楼上的复社名士 023

第三章   石巢园的鬼蜮之计 040

第四章   卞玉京与吴伟业 059

第五章   却悔石城吹笛夜 078

第六章   梦系青溪 091

第七章   合肥才子龚鼎孳 108

第八章   桃叶渡茶香 124

第九章   五千绛纱灯 135

第十章   茅元仪之死 149

第十一章  黄道周醉卧赛虹桥 167

第十二章  题画 180

第十三章  魂销海月楼 196

第十四章  京华风雨 210

第十五章  刀光血影 224

第十六章  龚鼎孳降清 242

第十七章  祸起歌台 253

第十八章  黄钟与瓦砾 269

第十九章  静静的市隐园 286

第二十章  西湖月夜 300

第二十一章 魂断垂虹桥 313

第二十二章 柳敬亭挥泪说王郎 327

第二十三章 游说苏松提督 341

第二十四章 一曲秦淮哀江南 354

【文摘】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body{font-size:1.28em}
                img {max-width:100%;}

            第*章 夜泊秦淮

六朝金粉之地的金陵,自燕王朱棣称帝北迁之后,在战乱兵燹之余,曾有过短暂的衰败。但这儿毕竟是人文荟萃、商业繁荣的江南首府,几年之后,这个曾设六部九卿和其他官署的留都,又逐渐变为更加绮靡浮华的风月之乡、酒色征逐之窟。崇祯元年之后,南北水旱灾情频繁,李闯王、张献忠起义,烽火所至,各地官僚士绅纷纷南迁金陵,这里愈加显出种种畸形病态的繁华。

十里秦淮从东水关到西水关,经武定桥、长板桥,再经桃叶渡到大中桥,水满的时候,画船箫鼓,昼夜不绝。沿河两岸更筑有精美的河房,那描金的画栋和朱漆栏杆,那绿窗上悬挂着的五色缤纷的流苏、华丽的帏幔,都让人有一种神秘莫测之感。到了月上秦淮的时候,更有那细吹轻唱的灯船在河中游弋,其音凄清婉转,沁人魂魄。这时,两岸河房里的女郎们穿着轻绸衣衫,头簪茉莉,湘帘半卷,让房里的龙涎酒味向河上弥漫而去,和水面上的月光融成一片,远远望去此地犹如阆苑仙乡一般。

这是崇祯八年初夏的夜晚。桃叶渡对岸的御河坊的清吟阁传出一阵阵缠绵悠邈、清越流丽的昆山腔,时而管弦齐奏,时而洞箫一缕,桨声灯影中,回荡着令人魂心醉迷的声音。这儿正开着一年一度的品曲会。

当年正德皇帝南巡驻跸过的观灯处——御河房早已无复那种金碧辉煌、雕栏玉砌的气派,但这清吟阁庭院清旷,林木蓊郁,楼台亭榭甚为宏丽,仍不失旧家府第规模。此时,清吟阁楼上搭着半人高的小小戏台。红氍毹上,生、旦、净、丑一概不施粉黛,逐个上台低吟高唱着。台下靠前边坐着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以及文人雅士、清客篾片,稍后或坐或站的是三教九流、百业之民,无所不包。

原来今天的秦淮品曲会与以往大不相同。除了早已擅名江南的脱十娘、郑妥娘、李宛君、李雪衣、董小宛之外,正走红的李香君和顾横波都要首次登台献艺,一展歌喉。

此刻,媚香楼身材小巧玲珑的李香君穿着一袭淡青色轻薄罗衣、外披鹅黄披肩出了场。那一双眼睛明如秋水,双眉微蹙,真似在春寒中初绽的一枝兰花,于清淡处露出个极艳来。李香君自幼受复社名士的艺术熏陶,十三岁时便拜昆曲名家周如松为师,在他那儿学到一手好琵琶。她平时*擅长《牡丹亭》中的诸曲,此时李香君在乐工的伴奏下,唱了一曲她*拿手的《牡丹亭》中的《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李香君的嗓音并不嘹亮,却唱得低回婉转、缠绵悱恻,将杜丽娘这个囿于深闺中的少女盼望解脱礼教束缚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她在唱法上的技巧尚不如脱十娘、郑妥娘圆熟,甚至比李宛君、李雪衣、卞赛还稍逊一筹,但她年轻俏丽。那垂首敛眸时的神态,舞姿的飘逸温柔,使得台下的看客们如痴如醉,连声唤绝。

李香君款款莲步,刚下了台,就被一个生得眉清目秀、头上挽着个冲天髻的童子拦住。

“你是谁呀?”李香君和善地问道。

“我是端哥,学名叫夏完淳。家父请你到后边去。”原来这个五岁的童子便是松江几社领袖人物夏允彝的宠儿。在李香君的媚香楼上*受敬重的就数复社的张溥和夏允彝。有一次,夏允彝亲口答应她,为她寻找一个才貌出众、气节高尚的夫婿。想不到今天夏允彝意外地屈居后座,专程来听她唱曲,这真使李香君有受宠若惊之感。

李香君搀着这位被文坛泰斗钱谦益称为“神童端哥”的夏完淳,在众人青睐之下穿过一排排听客的座位,走到临河的阳台上。李香君见身穿海蓝直裰、头戴儒巾的夏允彝神情慈祥地端坐在一张雕花红木靠椅上,便十分恭敬地上前施礼道:“彝仲公屈尊枉驾,香君不胜惊喜。但恐香君所唱有污清听,尚祈先生不吝指教。”

“过谦了。你学唱昆曲时间不长,却能按拍依腔,唱得音韵悠扬,独饶风采,尤其是一口苏白,不亚于玉峰陈圆圆,真是难得。”夏允彝虽是松江人氏,但对源于昆山的昆曲却十分熟稔。李香君是一个明辨事理的少女,她有些腼腆地说:“我唱《牡丹亭》哪有圆圆姐唱得好,听说冒公子听了圆圆姐的水磨调后,简直欲仙欲死哩。”

站在一旁的童子夏完淳,扑闪着一双亮晶晶的眸子,以尖嫩的童音说道:“香君姐姐,冒辟疆听了水磨调便要欲仙欲死,这不是溺于声色而忘却经国大事吗?”

“小孩儿懂什么,在这儿胡乱评论!”夏允彝一面佯为训斥,一面内心窃喜。莫非自己的五岁儿子真是个神童?“快进去看戏去吧,待会儿有武打戏,真刀真枪,精彩纷呈。”

待夏童子跳跳蹦蹦复进阁内,李香君躬身施礼道:“夏公今日一定有事教诲。”

夏允彝见夏完淳已走,便说出了来意。他这次带着爱子夏完淳去京都拜访了曾任兵部侍郎、户部尚书的侯恂,认识了侯恂的儿子侯方域。这侯公子风流倜傥,文才出众,以名家贵公子仪观伟然,雄怀顾盼。海内文人把侯方域、方以智、陈贞慧、冒辟疆合称为“四公子”。侯方域颇好声色,每宴必邀乐伎侑酒陪坐,夏允彝受复社领袖张溥之托欲将自幼崇尚骨气、有侠女风的李香君引荐给侯方域,免得这位复社中的知名人物招来物议和攻讦。于是,夏允彝缓缓地说道:“香君,你可知道商丘公子侯方域其人?”

李香君也听金陵一些文人说过关于侯方域恃才傲物,并经常饮酒狎妓的种种议论,然而她说:“夏公,我听说侯方域是个放荡不羁的贵公子。但他如遇知己,辄吐肺腑之言,朋友有危难之处,不吝一掷千金,遇势利小人则睚眦必报,叫人下不了台。侯公子为人很爽快。”

听完李香君的话,夏允彝朗声笑道:“香君真有主见!我也听说你在看《岳飞传》时,将那有‘秦桧’两字处,都用香火烫去,你对奸佞之徒岂止痛恨二字,你要将他们烧成灰哩,你和侯公子都是爽快人呢!”

不知怎的,李香君听了这*后几个字,脸儿发烫,顿时飞上两朵红云,说道:“我没见过侯公子,只是听人说起。”

“要是侯方域到媚香楼去拜访你,你不会让他吃闭门羹吧?”夏允彝以轻松的口气探问道。

“谁不知道桐城方密之、如皋冒辟疆、宜兴陈贞慧、商丘侯方域这四位公子的大名呢。只是这四人之中,我唯独没有见过侯方域呢!”李香君说着嘴角泛起了笑意。虽然直至四年之后,李香君才和从商丘处到南都应乡试的侯公子见面,并结下了生死不渝的情缘,但不能不说李侯的姻缘之红线是夏允彝所牵系的。

就在李香君和夏允彝在临河的阳台谈商丘公子侯方域的时候,那蒙古贵族后裔的脱十娘以她刚柔兼备的唱腔赢得了人们阵阵叫好。一向崇拜脱十娘的李香君便辞过夏允彝,赶忙回到戏台下。不料今天脱十娘仅仅唱了一曲短章便匆匆地走下了台。

此刻,踏上红氍毹的是年方二八的顾横波,她身穿银白闪丝窄袖衣衫,外罩一件薄如蝉翼的粉红披风,丰姿绰约。顾横波,原名顾媚,字眉生,号横波,她自幼便是一个美人坯子,假母延师授课,小小年龄便将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以及食谱茶经、琴棋书画熟记在心。顾横波那双漂亮的眼睛向台下投去温柔而含羞的目光,真是秀丽天成,自饶柔媚。而后,她凝了凝神,在秦淮吹箫圣手张魁官的伴奏下,唱起袁玉的《西楼记》传奇中的《楚江情》:

朝来翠袖凉,薰笼拥床。昏沉睡醒眉倦扬。懒催鹦鹉唤梅香也,把朱门悄闭,罗帏漫张,一任他王孙骏马嘶绿杨。

梦锁葳蕤,怕逐东风荡。只见蜂儿闹纸窗,蜂儿闹纸窗,蝶儿过粉墙。

这一段《楚江情》是《西楼记》女主角穆素徽为她的情人于叔夜所唱,也是全剧中*为难唱的一曲。顾横波不愧是秦淮翘楚,她唱得宛转悠扬,如清风爽籁,音韵清脆,如听春莺。加上她的丰姿,她的粲笑,她的明眸,她的风情,让满场的听者掌声雷动,手舞足蹈,如痴似狂,几乎要将这清吟阁掀倒似的。然而,这顾横波并不陶醉于一般听者狂热的欢呼与激赏,她的眼光全注意在第七排上坐着的一位神情潇洒、瘦精精的中年人——张岱身上。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他的曾祖张元汴在隆庆年间当过状元,因而张岱是个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臂鹰、弹琴拍曲的生活的贵公子。崇祯初年之后,张府家道中落,他便流落金陵当起寓公来,由于他家数代都是官宦之家,家里养着戏班子,并在绍兴著名藏书家祁承?的澹生堂中读尽有关戏曲传奇之书,所以张岱特别精于品曲演戏之道,秦淮南曲姐妹串戏无不以得张岱赞许为荣。

【前言】 
序:主体意识揳入历史画卷中

吴调公

面对错综浩瀚的历史事件,面对性格纷呈的历史人物,作为历史小说的作者,既是一个历史判断者,也是在往古的形象世界中遨游并与其中诸多角色进行心灵对话的人。究竟应该怎样揳入历史画卷中呢?这历史不是一般的历史,而是历史人物的“灵魂史”(勃兰兑斯语,见其《十九世纪文学的主潮·序言》)。这就必须入乎其中而又出乎其外。

*近几年中,致力于历史小说创作的陆拂明同志,在创作中,一向注意揳入主体意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而又解决得比较好。继以柳如是为主人公的《兰舟恋》出版后,他又写了以顾横波为主人公的《横波夫人》。这两本长篇我都读了,特别是后一种,我深深感到作者能掌握历史小说(而有异于一般小说)创作的特殊技巧。

写历史小说的人不但要掌握小说范式,更要在艺术思维中掌握科学的历史观。事实很清楚,拂明写的是明末期的秦淮旧事,是17世纪的历史形象。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把它写成演绎历史的演义,写成笔记式的稗官野史的拼凑,也并不像有些小说家的以古喻今或借古讽今。(比如说,他们往往喜欢凭主观臆想去编造人物,*后让历史人物穿上当代服装,想的,说的,所作所为的,思想的本质,情感的结构,心态的浮现,都不符合历史规律,变成了非古非今的作者主观意念的高音喇叭。)拂明同志不是为写横波夫人顾横波而写顾横波,他是在饶有深刻意蕴的历史形象中挖掘出这一段历史的现实意义。既不是纯客观地演绎,但也不是用他自己的20世纪的主体意识代替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这显然是“入”于17世纪而又“出”于20世纪90年代。真的,他把“历史”写“活”了。这就是克罗齐所谓的“活的历史”(《史学的理论和实际》第*编之一)。如第二章所写,冒辟疆等人在顾横波的眉楼之上结盟,意在显示复社名士忧国哀时的特色,而与此同时,却又通过他们出入于舞榭歌台,征歌选色,表现了在那个天崩地裂时代悲歌郁勃中的文人名士的自我聊遣。在作者笔下,当时人物性格的二重性被巧妙地、有机地组合了起来。字里行间,莫不倾注了作者的深邃而高瞻的主体意识,透露了合情合理的艺术判断,尺幅之间,晚明之季,这一个特定的“世纪末”的悲愁,跃然纸上。这是17世纪时代气氛中历史性格的复活,也更是作者深深领会了时代气氛后得到的历史的浸润。

按理说,时代气氛中的历史性格和历史事件、审美情趣、感情色彩,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土壤和心理状态,由于时代的变迁,今天的作者难以揣摩得恰如其分。什么秦淮八艳,什么明末四大公子,什么东林、复社之对阮马的斗争……一切一切,从今天来说,都已经凝结为历史的“化石”了。可现在,拂明成功地运用他那柄艺术雕刀揳入历史,揳入那些灰飞烟灭的古人灵魂,在小说的“历史”和“现实”(包括今天的作者和读者)之间居然架起了一座艺术阐释和描写人物的桥梁,沟通古今,进而和历史人物在心灵世界展开对话。这就不得不感谢拂明同志的桥梁工程了。他让千万的《横波夫人》读者,有幸走进大诗人杜甫说过的“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的既悠邈而又亲切的境界。

所谓揳入历史人物的心灵深处,和把历史人物性格复活,二者是一个意思。不把历史人物片面化、简单化,这是《横波夫人》*大的成功。写好顾横波*大的难关,是要准确地把握顾横波的丈夫龚鼎孳,这一极其复杂的人物。龚鼎孳是一个传统所不屑的“贰臣”。不错,他是降清的,不能把他写成高风亮节、大义凛然。可是,难道我们就能把他写成第二个洪承畴吗?揳入主体意识的历史形象,首先该是全面了解人物所处的形势和深入领会人物的多样性格。就算是“贰臣”吧,也应该恰如其分地多种多样地来表现。拂明之所以能揳入龚鼎孳内心深处,就是由于他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地对龚鼎孳进行剖析。当作者写到身居兵部官员的龚鼎孳看到李自成声讨明皇朝檄文后,这一段心理活动就显然符合他的性格逻辑,描写了他既跟顾横波议论了农民军事件,但也仍然穿插了一段他同顾横波的爱情生活。而更为浓墨重彩的,是第二天清早的一段细节。龚鼎孳坐在轿子中往皇宫走去时,不由想到当朝政治风气腐败如何使人痛心。崇祯皇帝朝中那些老于世故的大臣,怕触犯皇上一个个韬光养晦,噤若寒蝉。为了朝廷安危,他竟一夜没有回到一茎庵去。在这个一向温文尔雅的人物身上,迸发了一场磅礴的雷霆。终于他揭发了显赫一时的大学士周延儒。结果呢,他因此下狱。书中的龚鼎孳,不但敢于弹劾奸佞、呼吁关注人民疾苦,还曾固守蕲水县达七年之久。对这件事,他的历史局限不必讳言,但却也可以从中看到他忠于职守、才胆俱备而绝不做丧家之犬的一面。就是这样,用全面地写人的艺术方法,在书中揳入作者的主体意识:不盲从古人,也不硬做翻案文章。就是这样,在历史小说中人物的大节、出处和主要性格上给人物以恰如其分的描绘,融会了精湛的艺术判断,站在时代高峰,还其历史真相:龚鼎孳的一生就是徘徊于爱情与忠君交织之中,被卷到血与火的历史旋涡内,在矛盾中走向自己明知其沉沦而终身为之郁勃的道路。美化他不对,鄙夷他难道就对吗?作者选择的是用网络式思维意识揳入这一个复杂性人物的深层次之中,打破了那些简单化的“俯看”或丑化式的方法。

全方位的创作思维,对女主人公顾横波来说也是一样。拂明能写出横波夫人毕竟是横波夫人,写出她是秦淮名妓的“这一个”,应该说是成功地塑造龚鼎孳形象以外的又一成功。

在描写这位夫人生活的复杂航程中,顾横波的个性跃然而出,这是《横波夫人》的成功,但也更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真理:任何作品中,任何一个卓越作者的主体意识都不可能像呼风唤雨一样地渗进历史形象。只有真正了解和把握人物心灵的全部流程,才能从人物的多维活动中选择并突出其主导性格,从而深化其一维性。主导性格的突出,区别于与“这一个”人物的,亦即与之依稀相似的诸多人物,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阐述和描述主导性格之中,也都离不开作者对人物的所作所为的评价,离不开作者在情节安排和组织结构中感情的荡漾和审美情趣的流露。可以这样说,顾横波艺术个性的突出,正是作者从顾横波毕生复杂的生活中,从顾横波和许多秦淮名妓同辈的比较中,经过多维的艺术构想,才逐步深化了对顾横波特质的认识,是于多维中深化一维的艺术结晶。顾横波有其与同侪姊妹们依稀仿佛的一面:她花容月貌,多才多艺;她熟谙文史,锦心绣口;她受了复社名士的熏陶,为名节所砥砺。这些在明清之际的秦淮都不是十分罕见的。而这特质,亦即*难把握的同中之异,却被拂明发掘出来,而且生动地外化出来了。譬如,书中的顾横波,虽有潇洒之气,但却不同于风流不羁的杨宛叔;虽也能急人之急,但却不同于侠义刚烈的葛嫩娘;虽也婉转深情,但又不同于缱绻温柔的董小宛。她的特性当然大体有其历史依据,可在小说中、在拂明笔下,分明是写出了这一位在特定心灵土壤中遵循其历史逻辑而成长起来的横波夫人的性格,既有历史依据,又有艺术想象的生发。

归根到底,在人物性格的多维中突出一维,恰恰是作者在整个创作思维活动中强化自己主体意识的成果,也是作者主动将他自己的悟性理解特别是艺术判断渗入到历史形象客体之中的成果。

也正因为拂明的主体意识在创作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在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能够把“辐射思维”和“辐集思维”二者统一起来,亦即在把握顾横波、龚鼎孳的多种性格基础上突出他们的主导性格,揭示出这样的艺术判断:顾横波在比其他名妓更为饱经沧桑的生活中培养出一种与深沉相结合的灵动之美;龚鼎孳在多歧人生中,始终保持着一种爽朗胸襟和浩瀚气度之美。当然,除此以外,由于主体意识揳入画卷,小说还表现出了更多的艺术魅力。妙肖如生的秦淮曲会,眉楼美食雅集,河房的洞箫声,莫愁湖的苍茫暮色……这些都可以说是绝妙的江南风物画卷。高尔基所激称的风景画与风俗画,这二者都兼而有之了。不过,作者写下这些应接不暇的历史画卷并不同于散文家之写游记。这里的一切山川风物,都是为小说服务的。它们的感情旋律随着标志着一代兴衰的时代脉搏而共振,从而以内在节奏渗透于历史画卷深处。这真是寒蝉哀泣的钟山行将易主时的苍茫感和悲壮感啊!

拂明的才华,十几年前我早已发现,想不到他的创作进步如此惊人!面对这堆得高高的长篇原稿,我不禁联想到小说的格局和气魄之大。当然,我自己也深浸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沉思之中。特别重要的则是,对于如何把主体意识揳入历史形象、入而能出的问题,拂明同志给了我启发。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