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似水流年,家乡味道(回不去的故乡,忘不掉的乡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似水流年,家乡味道(回不去的故乡,忘不掉的乡愁)

正版全新

34.22 6.6折 52 全新

库存22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曾高飞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25013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52元

货号3726347

上书时间2024-05-26

文学书专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似水流年,家乡味道(回不去的故乡,忘不掉的乡愁)
【书    号】 9787521225013
【出 版 社】 作家出版社
【作    者】 曾高飞
【出版日期】 2023-11-01
【开    本】 32开
【定    价】 52.00元

【编辑推荐】 
让每个砥砺前行,努力逐梦的人,在漂泊的旅途中,都有家乡可以怀念。

 

在你我的心灵深处,总有一个地方,总有一段时光,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给我们温暖,给我们陪伴,让我们放下戒备,摘下面具,真诚以对。

 

乡愁与空间和时间的距离是成正比的,离家越远,情感越浓;离家越久,情感越深。

【内容简介】 
《似水流年,家乡味道》是一本关于故乡记忆的散文集,作者以细腻的感情,生动的笔触,将游子对故乡的深情娓娓道来。全书分为“那年那风味”“那年那动物”“那风情那人”三辑,撷取童年故乡生活中的美食、动物、亲朋故交、乡村往事作为创作对象,构建起关于故乡记忆的优美版图。
  “那年那风味”中,作者将笔触对准童年的美食,如:刁子鱼、油豆腐、腊肉、猪血丸子、糍粑等,色香味俱全的描写瞬间勾起无数游子舌尖上的记忆;“那年那动物”中乡村少年的动物小伙伴、儿时趣事纷纷登场,宠物灰鸡婆、生产队的鸭、捉泥鳅等既有温情又有野趣;“那风情那人”中作者饱蘸感情追忆难以忘怀的亲朋故交以及乡村往事,露天电影、斗鸡、偷桃等文章,既有时代的烙印,又有作者独特的经历和感受。

【目录】 
序:穷人家的孩子,你懂? … 001

自序:记住乡愁,把感动留下 … 007

 

第*辑 那年那风味

 

刁子鱼 … 003

油豆腐 … 010

腊 肉 … 018

猪血丸子 … 026

红薯粉条 … 032

油 渣 … 040

糍 粑 … 045

雷公菌 … 051

凉 粉 … 057

爆米花 … 062

咸 蛋 … 068

粽 子 … 074

月 饼 … 081

 

第二辑 那年那动物

 

与我同龄的儿时宠物灰鸡婆 … 091

生产队的那群鸭 … 099

那三只鹅 … 107

那年那狗 … 112

那年那猪 … 119

那年那牛 … 126

那年那窝荷兰猪 … 133

捉泥鳅 … 139

钓黄鳝 … 146

摸螺蛳 … 151

抓螃蟹 … 158

蛇 … 165

 

第三辑 那风情那人

 

野 炊 … 173

尝 鲜 … 179

偷 人 … 186

露天电影 … 193

纸包糖 … 200

单 车 … 206

钢 笔 … 213

电视机 … 220

斗 鸡 … 227

偷 书 … 232

偷 桃 … 239

偷西瓜 … 246

外 婆 … 252

很想为奶奶立块碑 … 258

花儿是那样红 … 262

遗落在乡村的天才兄弟 … 267

那位英才早逝的兄弟 … 273

【前言】 
自序:记住乡愁,把感动留下

再忙碌的生活,再淡薄的人情,再世故的思维,都没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在你我的心灵深处,总有一个地方,总有一段时光,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给我们温暖,给我们陪伴,让我们放下戒备,摘下面具,真诚以对。

对离乡背井、漂泊在外的我来说,这些就是家乡,这些就是家乡的味道。

转眼就是人到中年,离开家乡已经二三十年了。当初背起行囊离家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青涩少年;现在已经是两鬓秋霜、隐约秃顶的油腻大叔了。随着年龄增长,离开家乡的距离,是越来越远了,先是从村庄到县城,然后从县城到省城,再南下广州深圳,*后是北漂,在首都定居下来。这些年的漂泊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乡愁与空间和时间的距离是成正比的,离家越远,情感越浓;离家越久,情感越深。

处在一个伟大时代,人类对世界的改造能力前所未有。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记忆中完全不一样了,成了一个陌生的存在。当年的山川河流,道路桥梁,稻田、池塘、房屋早就不是印象中的面貌,甚至不复存在了。当年的亲人、熟人,老的老,死的死,就连流着清鼻涕一块儿长大的童年伙伴,也成了油腻大叔或者徐娘大妈,早就没了记忆中或愣头或清纯的模样。那片土地孕育出来的新生命,他认不得我,我也认不得他了。已经物非人非的家乡,是彻底回不去了,既回不去当年的风景,也回不到当年的时光。

越是回不去,就越想回去。我是回家*勤快的人。每年春节都要拖儿携女往家乡跑,让成长中的后辈感受乡下的年味——年味是家乡留下来的*有当年味道的项目了;即使是平时一个人,一年也要回家跑几趟,去寻觅家乡留在记忆中的蛛丝马迹。庆幸的是,父母双亲健在,当年*要好的童年伙伴正当壮年,与他们一起,炒几个小菜,温一壶米酒,边吃喝边忆苦思甜,仿佛一切又回来了。对那段艰难困苦的时光,大家的感觉都是一样。忆苦思甜是一个永远的话题,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感谢这一生选择了以文字谋生,尽管物质清贫,精神却很富有。对家乡和过去的岁月,不仅仅是回忆,还可以用文章,将回不去的故乡和时光记下,让时光倒流,让自己穿越,就像抢救文物,借此还原一个已经陌生了的环境,一个已经陌生了的时代,一些已经陌生了的画面,却是一份永远不陌生的情怀。

很多人觉得写作很苦很累,只要能找到新的门路,就放弃了。对我来说,却是一种创造的快乐过程和幸福的体验享受,尤其是在写作这些乡土散文的时候,仿佛又是一个童年、少年的自己在那个环境里重新来过。伏案写作中,听得到当年的风声从耳边刮过,闻得到当年的饭菜清香从鼻畔拂过,看得到当年的明月白晃晃地照在窗前;风声中,还有母亲年轻时的呼唤隐约传来;那些抓过的鱼,捕过的青蛙,摸过的螺,钓过的黄鳝,就像钱塘江的潮水一样汹涌而来,浮现眼前。

也许,记忆中的家乡和那段成长的时光,我们是回不去了;但情感上,我们却也走不出来,甚至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很多有共同成长经历和感受的朋友,在读完文章后,留言、打电话、发微信,说写得很好,很有味道,看得眼泪都来了,与之相关的各种命题作文也纷至沓来。看来,对家乡的惦记,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并非我一个人。

不管见没见过,认不认识,网友粉丝的命题作文,我一般都会写,除非那景我没见过,那事我没做过,那情我没经历过。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系列乡土散文,并非我一个人的创作,而是集体智慧和血汗的结晶。那些熟悉的、陌生的朋友,在此笼统且真心地谢过了。

有一个同在北京逐梦的老乡评价我的乡土散文说,我的文章让他“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这么高的评价让我心有窃喜,也惴惴不安。若真如此,吾心足矣。所有缺眠少觉和身体的不适,都无足轻重,不值一提了。

因为我把岁月的感动留下,与他们一起重温了或浅或深,或淡或浓的美味乡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