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调
  • 蓝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蓝调

正版全新

31.45 7.5折 42 全新

库存2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一箪 著

出版社阳光出版社

ISBN9787552531343

出版时间2016-1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42元

货号1938013

上书时间2024-05-10

文学书专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蓝调
【书    号】 9787552531343
【出 版 社】 阳光出版社
【作    者】 一箪 著
【出版日期】 2016-11-01
【开    本】 16开
【定    价】 42.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诗集,由“我只想躲在一首安静的音乐里”“我的灵魂在替我开口说话”等五个专辑组成,是作者积三十多年来的写作经验和人生感悟凝聚而成的*部诗集,全面梳理了作者多年的诗歌创作,诗集内容丰富,厚重大气,所写内容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表达。

【目录】 
目  录 

第*辑 我只想躲在一首安静的音乐里…………………◎

蓝颜知己 /  003

我只想躲在一首安静的音乐里 /  004

蓝调情结 /  004

爱尔兰咖啡 /  005

在忧郁的涅瓦河边漫步 /  006

献给昔日的沉溺 /  007

想象爱情 /  008

把自己伪装起来 /  009

给霍尔顿 /  010

荒谬 /  010

因歌唱而咽喉肿痛的女人 /  011

听马友友演奏圣桑小提琴协奏曲 /  012

题林山水彩画《宁静》 /  013

这个下午我和巴尔扎克在一起 /  014

活着就意味着长久地生病 /  015

我就这样静静地坐着 /  016

世界在我眼里一片漆黑 /  017

绝望 /  017

把音量降下来 /  018

我将对时光说出那句我没有说出的箴言 /  019

夜曲 /  020

世界 /  020

我的内心长满了皱纹 /  021

今夜的月光真美 /  022

在一片草坪的中央 /  023

美丽的火车,孤独的火车 /  024

给加缪 /  024

世界在我眼里永远是一堆废铜烂铁 /  025

我还没有听见树上的蝉叫 /  026

正午的黑暗 /  027

空寂 /  028

爱 /  028

给W /  029

给死亡或孤寂 /  029

给唯一能拨动我心弦的鸟 /  030

当黑暗突然来袭 /  031

向晚,或一个词 /  032

一个词,被另一个词唤醒 /  032

以前我爱很多 /  033

汨罗江畔,不屈的灵魂 /  034

蜻蜓 /  035

箪食琼浆 /  035

给R /  036

那个人的背影 /  037

面无表情 /  038

那个人是谁 /  039

无调情绪 /  040

给叶芝 /  041

夜听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  042

E大调前奏曲 /  042

梦游者 /  043

不要和诗歌扯上关系 /  043

给勃拉姆斯 /  044

给亨利·贝尔 /  045

给卢梭 /  046

灯盏 /  047

如果有一天你也死去 /  048

第二辑 我的灵魂在替我开口说话…………………◎

我的灵魂在替我开口说话 /  051

我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 /  051

午夜从梦中醒来 /  052

无题 /  053

一只鸟被一个隐藏的弹弓打死 /  053

东篱 /  054

空白 /  054

致D /  055

一组写给春天的诗 /  056

请不要称呼我为诗人 /  059

总有一天 /  060

沉沦 /  060

我决定这样去想一个人 /  061

小鸟在树林里歌唱 /  062

到樱桃树下去乘凉 /  062

我是异乡人一箪 /  063

我们还要在尘世里昏睡多久 /  064

小小的房子没有门 /  064

我听见风走动的声音 /  065

傍晚经过春熙路大街 /  066

风的指尖 /  067

给黑夜 /  067

黑夜成为黑色的预言 /  068

悲伤 /  069

时光 /  069

夜很美 /  070

多么想突出重围 /  071

黑夜,请等我吧 /  072

站在一棵树的阴影里 /  073

背影 /  074

冬日的书信 /  074

在山的脊梁上 /  075

以一朵花的姿势 /  075

蓝色梦幻 /  076

给凡·高 /  076

给博尔赫斯 /  077

给卡夫卡 /  078

给阿根廷诗人胡安·赫尔曼 /  079

睡在鸟窝里的流浪汉 /  080

内心 /  080

独占 /  081

给恺撒和埃及女王 /  081

九月水深 /  082

我就是你要等的那个人 /  083

柏拉图式的爱慕 /  083

证据 /  084

写给堕落 /  085

绝望连一小会儿都不肯放过 /  085

这一片残荷,怎一个愁字了得 /  086

第三辑 今夜我走在唐朝…………………◎

我写着证明我活着 /  089

致 /  089

今夜我走在唐朝 /  090

神,静默在壁画中 /  091

寂静的宝梵寺 /  092

高跟鞋的嗒嗒声像一首无标题的音乐 /  093

我被众多的钢筋水泥包围 /  094

好像稻草人的四臂是张开的 /  096

再一次写到孤独的火车 /  097

星星的小脚丫是银色的 /  098

色拉寺的清晨 /  099

风瞬间滑过树丛 /  100

风 /  100

弗朗西丝卡的眼泪 /  101

为澳大利亚广袤的草场和碧蓝的星空所作 /  102

给罗伯特·金凯 /  105

给弗朗西斯科 /  105

你的名字让我的夜燃烧 /  106

隐藏 /  108

妥协 /  108

请允许,我来了 /  109

今夜,我和你貌合心离 /  110

聪明的,我该怎么对你 /  111

我承认我的爱是苍白的 /  112

在潮湿的夜晚爱蛐蛐儿的鸣叫 /  112

心语 /  113

给一个独行者 /  113

如果早一些遇上你 /  114

今夜,只适合把自己埋葬 /  114

我蓬头垢面的兄弟 /  115

我需要一面向北的山崖 /  115

请允许我在这样的时候想你 /  116

和母亲通电话 /  116

我爱江河横躺在母亲怀抱中恣意汪洋的样子 /  117

我就是钟情于你的唐朝美人 /  118

今夜,我要向一座山峰致敬 /  120

我其实不需要这样 /  120

树木安静地长成神 /  121

孤独是迷人的 /  122

孤独 /  123

放逐 /  123

苍凉的旋律 /  124

当枫叶红了的时候 /  125

我的锄园 /  126

午夜时分的冥想 /  129

给自己找个目不识丁的村夫 /  130

第四辑 我只是这个空虚时代无用的人…………………◎

我只是这个空虚时代无用的人 /  133

女人 /  134

牢笼 /  135

我拒绝死亡,也拒绝新生 /  136

拳头 /  136

我需要孤独,而不是像一个隐居者 /  137

如果能够忘记,我便会忘记一切 /  140

我喜欢把自己坐成石头 /  141

把所有的光收回内心 /  141

一颗心想你时是痛的 /  142

我喜欢这样的夜 /  142

突然想起雪莱的诗句 /  143

给山东日照的兄弟 /  144

想起那些透明的夜和悲悯的情节 /  145

躺卧在我的寂静里 /  146

私奔 /  147

我想在乡间建一所房子 /  148

我宁愿独自坐在南瓜上 /  149

内心的自由 /  150

总有某个人是被我用来思念的 /  152

大海啊,我看透了你的平静 /  153

把时光退回去 /  154

初生的婴孩 /  155

穿草裙的女孩 /  156

淡淡的远山 /  157

让我醉吧 /  157

我从没有要求你给我你的一生 /  158

你把夜从窗户里推出去 /  161

不要告诉我你姓甚名谁 /  162

把你的脸朝向阳光 /  163

幸福的女人是罕见的 /  164

我真正是爱着你的 /  164

春天也已移情别恋 /  165

我的幻梦来自一匹忧伤的白马 /  166

幻梦 /  167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  167

给Q /  168

梦见凡·高 /  169

不再是 /  169

观《特洛伊》有感 /  170

我一直是一个看不清自己的人 /  171

我没有爱过这世界 /  171

哭凡·高 /  172

我仅仅生活在自己的爱情和歌声之中 /  175

我就是这样一个顽固不化的人 /  177

写给九十岁的自己 /  178

第五辑 我拥有爱,同时也拥有痛苦…………………◎

我拥有爱,同时也拥有痛苦 /  181

省略号 /  182

没有必要活得像个幸存者 /  182

想着你 /  183

我和上帝都听到了你祈祷的声音 /  184

我们好像在梦里见过 /  185

午夜一点的心很空旷 /  185

想你的时候 /  186

局外人 /  186

当我老了 /  187

我的心将次第为你开放 /  188

等我好吗 /  189

豆蔻 /  190

下午两点 /  190

锁 /  191

孤独的沉淀 /  191

垭口 /  192

站在窗前 /  192

我将在下一个飘着红叶的垭口等你 /  193

一切是否都是幻觉 /  193

耳语 /  194

旧梦 /  194

薄雾 /  195

我的柔情只有你懂 /  195

只要我爱 /  196

中午,我独自躺在棕皮沙发上 /  196

不要做声 /  197

请到另一个房间去 /  198

秘密 /  198

我不得不写一首悲剧的序曲 /  199

我不想说 /  200

爱我吧,爱我憔悴的容颜 /  201

又及 /  202

爱是不需要理由的 /  202

我的左脸被情火灼伤 /  203

想你在我绝望的时候 /  203

我将如何挥霍我们共有的时光 /  204

在世界的转角 /  204

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事要发生 /  205

是谁掠走了我的灵魂 /  205

向一朵花讨要幸福 /  206

无望 /  206

向野菊花讨要忧伤和希望 /  207

请静静地等待,等待春暖花开 /  208

面对世界的盛情邀请 /  209

站在一朵花的面前我沉思良久 /  210

我愿意就这样束手就擒 /  211

不要对这个世界动真情 /  212

别在窗前等我 /  212

致云朵 /  213

我赞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  214

那朵花 /  215

天凉好个秋 /  216

这一片无人喝彩的野菊花 /  217

我如果要奔向你 /  218

乡间小路 /  219

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  219

我如何走近你 /  220

有一封信将要从远方寄出 /  221

忏悔 /  222

附录一 神思飘逸、淡雅悒郁的智灵性诗人一箪 /  223

附录二 品《今夜我走在唐朝》 /  231

后记 关于写诗种种 /  234

【前言】 
现实世界的理想寄寓与诗意的栖居 

——一箪诗集《蓝调》

·苗雨时·

一箪的诗集《蓝调》在我的案头摆放很久了,尽管琐事缠身,我仍然抽时间认真地阅读了它。虽然阅读是断断续续的,但我总能感受到一个诗人鲜活的内心,一个真实的一箪活脱脱地就站在我的面前。她的喜怒哀乐、她的悲观厌世以及她的虚无遁世,似乎都融入她的作品里。这是一个自信且喜欢思考,对音乐有着极大感悟力的人。她安静而孤独,固执而清醒,落寞而不避讳现实,敢于言说心中的块垒,真实地游走在城市的夹缝中,既看见残缺又发现了美。她的作品透露着一种单纯无瑕的品质。

写作是寂寞者的事业。在我的印象中,一箪是一位耐得住寂寞、具有较高哲学素养与文学素养、多思多产的女作家。短短几年时间,她写下了一百多万字的散文随笔及大量的诗歌。这样的事实是令人惊讶的。我以为这首先归功于她的安静与勤奋。在点点滴滴的文字里,我感受到了她拒绝浮华、安静读书、善于思考、随性写作的纯粹灵魂。我甚至还可以从一箪的文字里发现她涉猎哲学、文学、音乐、书画等。诗人老皮曾经评价一箪:“多年以来,我一直很欣赏一箪的为人与为文,也一直想为她的文字写点读后感言。但每每面对一箪的文字,我就惶惑,唯恐画蛇添足。一箪文字里闪现的灵魂以及庞大的哲思,自然有她感染和打动读者的力量。实际上,一箪的文字是随性的。也正是这种毫无功利的纯粹,让她写出了好的散文和好的诗歌。”

一箪之所以把她的诗集命名为《蓝调》,可见她对蓝调音乐是多么的喜爱。一箪曾在一篇文章中说:“写作的时候,我会放一首悠扬舒缓的曲子伴随着我,它会把我的思绪带得很远很远……”一箪喜欢听音乐,音乐化作她生命的一部分,听音乐已成为她生存的一种方式。她喜欢在柔曼的氛围里,在摇曳着陶醉与魅惑的烛光中听,抑或在冬日静夜一个人拥被在床上听……她听肖邦,听莫扎特,听贝多芬,听巴赫,听马勒,听舒曼,听柴可夫斯基,也听《梁祝》,听《江河水》。她听交响乐,也听轻音乐,尤其爱听大提琴协奏曲……

一箪喜欢音乐,却钟情于蓝调。蓝调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南部,原本为贫苦黑人劳动时呼喊的短曲。其特点是哀怨的、倾诉的、渴求自由的。一箪从中找到了自我灵魂的色彩,感受到了自我生命的情调。一箪在《蓝调情结》一诗中写道:“喜欢黑暗,喜欢黑暗中/幽幽的烛光在那风中的摇曳/如同女子的舞动,妖娆而诱惑/渴望抚摸那种诱惑/却害怕伸手后的虚空和消失。”在《我只想躲在一首安静的音乐里》里写道:“此刻,我只想躲在一首/安静的音乐里/我不想对这个世界说些什么/只想把左脚踩在旧世界的废墟上/然后把右脚放在新世界的门口。”

在现实生活中,一箪总是有意无意地站在“生活的废墟”上仰天长问:人为什么活着?什么是人活着的意义?到哪里去寻找自我心灵的精神家园?在迷惘中,在困惑里,她以一个诗人的敏感和思想者的睿智,借助音乐,并在音乐中,感受与思考、探寻与叩问……她企望经历炼狱而抵达天堂,更犀利地澄明生命的本真……

的确,在我看来,一箪曾是一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也有开花的童年和烂漫的人生春季。然而,在现实的重压下她似乎迷失了自我,她痛苦、孤独、挣扎、愤世嫉俗。人世的贪婪、淫欲、欺诈、掠夺、野心、嫉妒、专横,缺乏信仰和起码的公平、正义,日常生活的烦琐、庸俗、重复,使她的人生逐渐变成寂寞、无聊、无奈的灰色风景。一箪渴望在音乐中重新找回自我,实现自我救赎。她沉浸在莫扎特、巴赫的乐曲里,让自己的心灵受到洗礼而复归生命的本初。一箪在《初生的婴孩》一诗中写道:“C大调在暗夜里空洞地忧伤/你为C弦的一个变奏/冥想苦想,殊不知一串音符/正破窗而去,落叶萧萧的凄凉/划破冬的手指/如泣如诉的旋律如细雨初歇/杜鹃啼血的孤独/穿透暗夜的忧伤/潺潺小溪里你的眼睛/晶亮如初生的婴孩。”

啊,蓝调,“寂寞的蓝调”,“蓝色的梦幻”,请你唤起我生命的激情吧,没有激情就没有创造,就像没有孤独就没有智慧一样。在激情消弭之前,我还保有一颗躁动的爱的心。请听,我和我所爱的人一起弹奏的一支缠绵悱恻的《夜曲》:“横躺的四弦琴/轻搂我腰,托腮轻抚我脸/G弦贴近你的脖颈/爱如潮水,并排躺在一首小夜曲里/辗转腾挪,如风中翻飞的/蜂蝶……”

纯真的爱情是美好的,但也是短暂的,它很容易被生存的压力所压垮,也很容易被柴米油盐的繁杂所吞没……于是,她在爱情与友情之间寻求“第四类情感”,并把爱延伸和扩展开,转向人民,转向民族,转向人类。这样,她的爱就生成一种人道主义情怀……

我们说,一箪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悲观是理想之光的暗淡,但悲观主义的极致,却是信仰的不泯。就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却依然有力地撞响命运的门……



当今时代正处于转型期,即从农业中国成为工业中国。市场经济的“利益*大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却造成了某种物质生活带来的道德沦丧、人心不古。面对此种境遇,一箪烦闷茫然、痛心疾首,长期沉浸在自己的灰色世界里不能自拔。一箪声称自己时不时地“和一个灰色的我对峙着,和周遭的世界对峙着”,也正是这种对峙,不仅拓展了诗人的社会生存,而且也开启了她自省的心灵空间,从而把内外世界在历史之痛中融通起来,在批判时代的同时,进行自我批判,以自我忏悔深化对时代的批判。所以,她能够沉下心来,与世间万象拉开距离,静观默察,凝思结想,既对峙人生原有的虚无,又对峙生存现状的荒诞……

翻开一箪的诗作,呈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的是各色人物的身影和光怪陆离的图谱。人与人的关系被权力与金钱合谋所掌控、所左右,充斥着虚伪、冷漠、猜忌、倾轧……就是这些人和故事,编织了当下某种现实场景,并在历史的前台上演着一幕又一幕的人间闹剧和悲剧……对此,诗人痛心疾首,但愤激之余也是无奈。她在《习惯黑夜》一诗中这样写道:“习惯黑夜/不习惯光明/习惯黑夜蒙蔽我的眼睛/不习惯光明让我看得清楚。”

这是诗人真实的心声。她说,我“就这样沉默着/与暗中的你较量着,对峙着/默默地折磨自己/许久以来,我都是这样对待自己/就这样枯坐着/与眼前这个肮脏的世界/保持一种清醒的距离。”此种冷静的现实主义姿态,赋予她的诗歌一种锐利、洞彻的批判锋芒。

她在批判社会各种丑恶现象的同时,也在对象身上投射了自己或正或反的影子,诸如贪欲、冷漠、麻木、颓废、沉沦、墮落等。不论是反讽,还是自嘲,都带有警戒的意味,“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她说,自己要做一个“沉入深渊者”。由于她把对自我灵魂的剖析融进了对时代的批判,因而,她的诗歌便有了直抵人性本质的穿透力,从而让真善美和假恶丑都现形……

然而,人间乱象无论怎样令人悲观、绝望、无所作为,但人总还是应该活在希望之中,因为希望,正是生命力量的一种心灵向往。人的生命在于爱,于是爱,便成了希望的内在的动力。诗人在《我为什么活着》一文中写道“爱是我活着的唯一理由。没有爱的生活将是无法想象的”,有了爱,“我们活在我爱和爱我的人的心中”,有了爱,我们才能“看到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的神秘景象”。

诗人在《睡在鸟窝里的流浪汉》一诗中,对那个从乡村来到城市,饥寒交迫,无处安身,只得睡在鸟窝里的流浪汉,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她在一篇文章中也说:“有的人为生存劳苦奔波却一无所获,有的人生活在贫困之中背井离乡、流离失所,那些饥饿的儿童,被压迫和被剥削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虽然她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内疚,但也表现了她对那些不幸的人们的无限怜悯,并于无奈中隐含着对社会的不公和缺乏道义的抗议。

面对人类和世界,诗人站在大地之上,挺立成一个额头镀满阳光的思想者的姿势。这就是诗人的人格形象。这一形象从历史阴影中凸现出来,是经历了多么漫长的求索的历程啊。这其中有心灵的煎熬、步履的蹒跚、艰难的寻绎、痛苦的抉择,跨过了虚无与怀疑,在世俗的超拔中,把理性与体验融会起来,既有传统的对接,又有人类智慧的借鉴,并把这些根植于本土现实的地基之上,小心翼翼地修筑着自己生命的精神家园,*终完成了自我的型塑。这不能不令人钦佩与惊喜,也让我感慨万千:一箪,你是一个怎样的具有独立精神和哲学思维的奇女子啊!……



西塞罗说:“没有书籍的房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在读一箪的诗文时,你总能感到一箪是个爱阅读的人。一箪说她有名著情结,据说她把世界文学名著通读了三遍,第*遍是在上学时,第二遍是在参加工作以后,第三遍是在近几年。一箪的诗歌有很大一部分都与读书积累有关。对文学名著痴迷的一箪据说藏书颇丰,文学的、艺术的、历史的、自然的、哲学的。她热爱书籍,阅读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她读巴尔扎克、塞万提斯、海明威,读卢梭、尼采、加缪、荷尔德林……读书是她生存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她把自己的生存体验、人生困惑,乃至关于时代变迁、人类命运的思考融入读书。她与它们对话、探讨,心灵感应、同情共鸣。在这样的过程中,迸发真理的火花,激发自己的人生感悟,从而提升她的思想品质和人格涵养。她沐浴在大师们的精神光照之下,她的灵魂飞翔在人类文明的天宇之中……

一箪在《这个下午,我和巴尔扎克在一起》中写道,这个一生创作了近百部作品,总称《人间喜剧》的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一天的下午和她在一起,她陪他喝咖啡、悲伤、流泪、写作。他写作是为了还债,却以情妇为灵感。在那个贵族没落、资本抬头的年代,他风流一生,也尴尬一生。他的离世与他小说中的人物“高老头”的死一样悲惨。如果说,他所处的历史转换是“人间喜剧”,那么,对他个人而言,则是一出人生悲剧。巴尔扎克走了,“这个下午,我是一个绝对的/悲观主义者,陷于黑暗的房间里/思绪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中”。

诗人读塞万提斯,被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精神和骑士风度所打动,虽然他四处碰壁,吃尽苦头,*终被世俗打败,幻想破灭,但也了却了他“漂浮梦幻的一生”。她读《老人与海》,对那个一辈子与大海搏斗、精神上永远也打不倒的老人极为敬佩,但对海明威的自杀却不只一次地诘问:“你用枪口结束了硬汉的生命/你是战无不胜的/为什么就战胜不了自己。”她读加缪的《局外人》,那个对什么都麻木,对一切都采取冷漠态度的“局外人”的故事和内心世界令她感同身受。她赞佩加缪的伟大,因为他写出了现代人的世态炎凉。《局外人》是对人生虚无的深度透视,也表达了作家对荒诞时代的反叛和抗议。

她尤其敬仰奥地利现代小说家卡夫卡。她在《给卡夫卡》一诗中,几乎追踪了卡夫卡只有四十一岁的人生。四十一年中,他历尽挫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