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集
  • 通信集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1 / 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通信集

正版全新

17.1 3.8折 45 全新

库存4件

上海浦东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8.00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傅雷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ISBN9787547048634

出版时间2000-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1101976

上书时间2024-03-12

评价433好评率 99.95%

  • 物流很快 18
  • 发货速度快 17
  • 品相不错 17
  • 非常满意 16
  • 包装仔细 13
  • 服务态度好 11
  • 值得信赖 10
  • 价格实惠 9
  • 品相超预期 8
  • 物超所值 8
  • 有小瑕疵 1
查看全部评价

文学书专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通信集
【书    号】 9787547048634
【出 版 社】 万卷出版公司
【作    者】 傅雷
【出版日期】 1900-01-01
【版    次】 1
【开    本】 其他
【定    价】 45.00元

【编辑推荐】 
★ 傅雷先生一生在文学、音乐、美术理论、美学批评等领域多有建树,体现出勤奋、正直、热心、严谨、慈爱的美德,凝聚成了独特的“傅雷精神”。

【内容简介】 
《通信集》中的封封书信展现了傅雷“父亲”之外,作为朋友、作为同事的真诚和热忱。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写给朋友的信里,有许多也是在谈论儿子傅聪,比如给好友成家和、成家榴的信以及给夏衍的信等等。这些信与《傅雷家书》对照看,无疑更丰富了本书的主体:一个苦心孤诣用心良苦的父亲、一个永远“不忘祖国之荣誉,不忘艺术之良知”的艺术家。

【目录】 
目 录致吴宓一通一九三一年七月一日 / 1致舒新城一通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一日 / 2致罗曼·罗兰通一九三四年三月三日 / 3第二通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日 / 6致刘抗通一九三六年七月一日 / 7第二通一九三六年八月十日 / 9第三通一九三六年八月十九日晚 / 10第四通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日晚 / 11第五通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夜 / 11第六通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八日 / 12第七通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四日夜 / 12第八通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 13第九通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 14第十通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六日下午 / 16第十一通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六日深夜 / 19第十二通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九日 / 23第十三通一九六一年五月七日 / 24第十四通一九六一年七月十五日 / 25第十五通一九六一年七月三十一日晚 / 25第十六通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八日—三月一日夜 / 35第十七通一九六二年三月三日 / 39第十八通一九六三年二月十四日 / 40第十九通一九六五年四月二十八日 / 41第二十通一九六五年五月九日 / 41第二十一通一九六五年七月四日 / 43第二十二通一九六五年九月二十六日 / 44致黄宾虹通一九四三年五月二十五日 / 46第二通一九四三年六月九日 / 47第三通一九四三年六月二十五日 / 49第四通一九四三年七月十三日 / 51第五通一九四三年七月十七日 / 53第六通一九四三年八月二十日 / 53第七通一九四三年八月三十一日 / 54第八通一九四三年九月一日 / 55第九通一九四三年九月十一日 / 56第十通一九四三年九月二十日 / 57第十一通一九四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 58第十二通一九四三年九月二十四日 / 59第十三通一九四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 59第十四通一九四三年九月二十九日 / 61第十五通一九四三年十月一日 / 61第十六通一九四三年十月二日 / 62第十七通一九四三年十月四日 / 63第十八通一九四三年十月七日 / 64第十九通一九四三年十月十一日夜 / 65第二十通一九四三年十月十三日 / 66第二十一通一九四三年十月十五日 / 67第二十二通一九四三年十月十八日午 / 68第二十三通一九四三年十月三十日 / 70第二十四通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三日 / 72第二十五通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四日 / 73第二十六通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八日 / 74第二十七通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二日 / 74第二十八通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九日夜 / 75第二十九通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夜 / 76第三十通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 78第三十一通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 79第三十二通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日 / 81第三十三通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日 / 83第三十四通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六日 / 83第三十五通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十一日 / 85第三十六通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夜 / 87第三十七通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 87第三十八通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三日 / 88第三十九通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五日 / 90第四十通一九四四年二月八日 / 90第四十一通一九四四年三月二十日 / 91第四十二通一九四四年四月十四日 / 92第四十三通一九四四年五月一日 / 92第四十四通一九四四年五月十六日 / 93第四十五通一九四四年五月二十二日 / 94第四十六通一九四四年六月十八日 / 94第四十七通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三日 / 95第四十八通一九四四年七月十三日 / 96第四十九通一九四四年七月十六日 / 97第五十通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三日 / 98第五十一通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四日 / 99第五十二通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 / 99第五十三通一九四四年八月十六日 / 101第五十四通一九四四年八月三十日 / 102第五十五通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九日 / 103第五十六通一九四五年八月七日 / 103第五十七通一九四五年九月 / 104第五十八通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 / 105第五十九通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七日 / 105第六十通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 106第六十一通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下旬 / 107第六十二通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七日 / 108第六十三通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 108第六十四通一九四六年一月四日 / 109第六十五通一九四六年一月九日 / 109第六十六通一九四六年一月十四日夜 / 110第六十七通一九四六年二月十七日 / 111第六十八通一九四六年三月八日 / 111第六十九通一九四六年三月二十六日 / 112第七十通一九四六年四月十四日 / 113第七十一通一九四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 114第七十二通一九四六年六月十一日 / 114第七十三通一九四六年八月二十日 / 115第七十四通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 116第七十五通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 116第七十六通一九四七年一月十八日 / 117第七十七通一九四七年四月十三日 / 117第七十八通一九四七年五月二十七日 / 118第七十九通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十四日 / 118第八十通一九四八年三月五日 / 119第八十一通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 / 119第八十二通一九四八年六月二日 / 120第八十三通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五日 / 120第八十四通一九四八年七月五日 / 121第八十五通一九四八年八月七日 / 121第八十六通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九日夜 / 122第八十七通一九四八年十月二十日 / 123第八十八通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日午夜 / 123第八十九通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 124第九十通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六日 / 124第九十一通一九四九年三月四日 / 125第九十二通一九五〇年六月二十七日 / 125第九十三通一九五一年九月二十三日 / 126第九十四通一九五二年四月九日 / 126第九十五通一九五二年五月二十五日夜 / 127第九十六通一九五四年四月二十八日 / 127第九十七通一九五四年四月二十九日 / 128第九十八通一九五四年五月十三日 / 129第九十九通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六日 / 129〇〇通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八日 / 130〇一通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十三日 / 130致宋若婴通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四日 / 132第二通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 133致耶鲁大学音乐院院长布鲁斯·西蒙兹通一九四八年十月八日 / 134第二通一九四八年十月十八日 / 135致成家复、朱嘉棣一通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日 / 137致宋奇通一九五一年四月十五日 / 139第二通一九五一年六月十二日 / 144第三通一九五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 145第四通一九五一年九月十四日 / 146第五通一九五一年十月九日 / 148第六通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五日 / 150第七通一九五三年二月七日 / 151第八通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九日 / 154第九通一九五四年四月二十六日 / 156第十通一九五四年七月八日 / 157第十一通一九五四年十月十日 / 158第十二通一九五五年一月八日 / 161致宋希通一九五二年三月二十日 / 164第二通一九五三年九月十四日晚 / 165致柯灵一通一九五六年五月七日 / 167致李广涛一通一九五六年六月二十七日 / 168致夏衍通一九五六年五月二十四日 / 169第二通一九五六年八月二十一日午夜 / 171第三通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 172第四通一九五七年四月三十日 / 175第五通一九五七年九月二十五日 / 176致人民文学出版社通一九五六年三月二十二日 / 178第二通一九五六年三月三十一日 / 179第三通一九五六年四月十六日 / 179第四通一九五六年五月七日 / 180第五通一九五六年八月五日 / 180第六通一九五六年八月七日 / 183第七通一九五六年八月二十四日晨 / 184第八通一九五六年九月九日 / 185第九通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五日 / 186第十通一九五七年四月十六日 / 187第十一通一九五七年七月二十七日 / 188第十二通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 188第十三通一九五八年四月十二日 / 189第十四通一九五八年四月二十日 / 189第十五通一九五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 190第十六通一九五九年四月十四日 / 191第十七通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九日 / 194第十八通一九六〇年一月二十一日 / 194第十九通一九六〇年十二月六日 / 197第二十通一九六一年一月十二日 / 197第二十一通一九六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 198第二十二通一九六二年六月六日 / 203第二十三通一九六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 204第二十四通一九六二年十月一日 / 204第二十五通一九六二年十月十三日 / 205第二十六通一九六三年三月二十五日 / 205第二十七通一九六三年九月三日 / 206第二十八通一九六三年九月十五日 / 206第二十九通一九六三年九月二十二日 / 206第三十通一九六四年八月七日 / 207第三十一通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一日 / 207第三十二通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三日 / 208致郑效洵通一九五六年六月二十五日 / 210第二通一九六二年六月十二日 / 211第三通一九六二年十月三十日 / 212第四通一九六四年六月十二日 / 212第五通一九六四年十月九日 / 213第六通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十三日 / 214致王任叔一通一九五六年七月十日 / 216致王任叔、楼适夷一通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十日 / 217致楼适夷通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五日 / 223第二通一九五七年二月二日 / 225第三通一九六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 226致中国青年社思想修养组一通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 229致人民出版社编务室一通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九日 / 230致马叙伦一通一九五六年八月十七日 / 231致徐伯昕一通一九五六年八月十七日 / 232致周煦良一通一九五六年八月十七日 / 234致黄源一通一九五七年三月三十一日 / 236致周扬通一九五七年四月三十日 / 239第二通一九五七年五月三十日 / 240致牛恩德通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 242第二通一九五九年一月三日 / 244第三通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十七日 / 247致萧芳芳一通一九六一年四月 / 250致汪己文通一九六二年六月二十四日 / 251第二通一九六二年六月三十日 / 253第三通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十八日 / 253第四通一九六三年四月二日 / 254第五通一九六四年一月二十九日 / 255第六通一九六四年八月十七日 / 256致汪孝文通一九六二年三月四日 / 257第二通一九六二年三月十四日 / 258第三通一九六二年七月十九日 / 262第四通一九六三年一月六日 / 263第五通一九六三年六月二十四日 / 263第六通一九六四年一月十九日夜 / 264第七通一九六四年五月十二日夜 / 265第八通一九六四年八月一日 / 265第九通一九六五年十月二十七日 / 267致周宗琦一通一九六二年九月十日 / 268致罗新璋一通一九六三年一月六日 / 270致叶常青、季碧一通一九六四年二月二日 / 272致黄苗子一通一九六四年九月二十三日 / 274致成家和通一九六五年五月十三日夜 / 275第二通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六日 / 279第三通一九六五年六月五日 / 280第四通一九六五年六月十三日 / 282第五通一九六五年六月十七日 / 285第六通一九六五年七月十六日 / 288致成家榴一通一九六五年九月八日 / 290致石西民一通一九六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 292致林散之一通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 295

【文摘】 
大师座右:尊作“名人传”三册,现已译竣,祈允予付梓出版为感。此请沉吟迟久,盖因译述未完,迄无把握也。先生关于三大天才之著作,已哺育万千青年,谅各现行语言早有译本,中译已落后手。个中原因,容弟子追述一二,俾先生知愚以何等感恩之情勉力从事哉。曩者,年方弱冠,极感苦闷,贾舟赴法,迅即笃嗜夏朵勃里昂、卢梭与拉马丁辈之作品。其时颇受浪漫派文学感染,神经亦复衰弱,不知如何遣此人生。无论漫游瑞士,抑小住比国修院,均未能平复狂躁之情绪。偶读尊作《贝多芬传》,读罢不嚎啕大哭,如受神光烛照,顿获新生之力,自此奇迹般突然振作。此实余性灵生活中之大事。尔后,又得拜读《弥盖朗琪罗传》与《托尔斯泰传》,受益良多。鉴于此番经历,愚曾发愿欲译此三传,期对陷于苦闷中之年轻朋友有所助益,以此等青年在吾国亦为数不少耳。然因种种缘由,至去年十一月方嘱笔,于近期始得完成。再者,促成此事者,尚有另一想法。先生当知中国人之性气心理,自有传统。吾国历四五千年而未藉任何宗教以为支持,道德之追求,亦异于世界其他民族。孔子倡导中庸,主张克己,强调尊卑,尤宜顺乎天理。老子揭示文明之欺罔,诋斥虚伪尤力。遵循孔子遗训,吾人安于平静、勤俭、欢愉之生活,知足常乐。受老子之影响,贤人智士大率洒脱高蹈,超尘出世。既无强行信奉严紧宗教之事,亦无率然听命于多能上帝之举,盖俱为吾人所不堪忍受者也。然此黄金时代已成往昔。欧风东渐,时事遂多变化。今日之民众,既不能效法尊奉孔老之先辈,于危险之激情预加防范,亦不能如欧洲狂热之教徒,一旦摆脱羁绊,还我以更伟大、更完善、更纯洁之面目。顾精神平稳由之失却,非溺于激情而懵懵懂懂,即陷于麻痹而无所作为。第贝多芬以其庄严之面目,不可摇撼之意志,无穷无竭之勇气,出现于世人面前,实予我辈以莫大启示。至于弥盖朗琪罗,以其意志与才力不称,此种悲剧命运于吾人为鲜闻矣。若托尔斯泰,其不抵抗主义宜乎我辈深长思之。读尊作《托尔斯泰传》之前,愚曾有一幼稚想法,自谓遏止内战之良策,莫过于不纳税不当兵,取兴办实业之法,一举消弭失业与军队。士兵转而做工,收入既丰,人身亦得安全,何乐而不为耶?彼等兵众受人雇佣,仅为糊口而甘冒锋镝,情实堪怜。待将帅手下无部卒,欲作战即请其自赴疆场,庶免无辜送死,岂非“勿以恶抗恶”之不抵抗主义欤?至于托翁致辜鸿铭函,相似之见解,从一意大利将军处亦曾敬闻。愚于一九三一年五月途次罗马,得缘拜识加维里耶元帅,闻其宏论如下:现代西方文明已步入崎岖危途,焉能长此以往而不作变计?中国有何效法之必要?值此人间惨祸,欧洲各国创巨痛深,且劫难未已,中国自宜趋避。须知种田耕地,为个人很好之营生。元帅追忆一九〇八年远东之行,认为中国人乃很勤劳、很淡泊、很平和之民族,身体耐力亦强于世界上其他民族。各种气候,俱能适应,且饮食有节,消费少而出产多。即使加恶于其人,无论在中国本土抑在域外,也从不抵抗,而很后胜利竟属之焉!元帅以菲律宾荷兰东印度公司占区之华侨为例,称虽受不公平法律之压抑与欧洲官员之苛待,复被本国政府所遗忘,然彼等均能逆来顺受,埋头苦干,就地汲取滋养(该地区之贸易命脉,似均握于华人之手)。元帅作结道:中国人不能,也不必有组织,“无组织”更胜于“有组织”。中国无需发展工业,步近代文明之后尘。体魄与道德方面,但得保存本色,自能脱出困厄。因不抵抗之效用,实胜于诉诸暴力。加维里耶元帅是否托氏弟子,不得而知,其持论当基于参加欧战之个人观感。元帅直视不肖为中国新一代数典忘祖之代表,其责难之辞使愚思维再三,类乎今日译毕托翁传之掩卷深思欤。上述想法,杂然胪列,更兼法文表达欠佳,甚以为歉。区区愿藉此函,以获明教。先生乃当今人类一大明星;先生所言,犹托翁之于上代人,不啻先知式之预言。倘蒙赐覆,并允权充代序冠于拙译之前,则欣慰何如。缘此而得时亲教言,更将引为幸事。特先申谢,并请接受一远方弟子之敬意。傅怒庵顿首一九三四年三月三日附言:能有幸获赠一帧签名照片否?第二通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日大师座右:六月三十日赐书奉悉,不胜感激。尊作“名人三传”,译稿已为商务印书馆接受,该馆系我国很大之出版社,惜乎书待明年方能印就。鄙人已将大札译成中文,同时亦已复制所赠照片,冠于《托尔斯泰传》卷首;特此再致谢意。先生于英雄主义所作之界说,与鄙意十分契合,足证不肖虽无缘拜识尊颜,实未误解尊意,良可自慰。近想迻译尊作《昔日音乐家》与《今日音乐家》,因余笃嗜音乐,此其一;再者,真正之中国音乐尚不存在,或说已不存在,故尤应介绍欧洲音乐,以音乐家之人格更重于音乐也。先生上述两部大著,于尚未有切当之听觉,一味注重教化之吾国听众,当大有裨益也。此信拟托一赴欧友人寄交,因时间仓促,恕不多写。至于敬隐渔,苦于无法获致确讯。一说此人已疯,似较可信,因已听说不止一次;一说业已谢世,尚无法证实。很后拟告,不肖正如来教末段所言,为国家与环境所挤逼,既无力量亦无勇气实行反抗,惟期隐遁于精神境域中耳。虽知吾辈努力不至于全属枉然,但确乎甚少把握。旷日以待,犹如临终受难,道德信念也将为之动摇!祈各方以援手,实吾人之急需!草草奉复,敬颂近安!后学傅怒庵再拜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日于上海吕班路二〇一弄五十三号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