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迁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迁安

正版全新

43.51 8.4折 52 全新

库存4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咏梅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30304

出版时间2018-10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轻型纸

定价52元

货号2183967

上书时间2023-10-15

文学书专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迁安
【书    号】 9787559430304
【出 版 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    者】 胡咏梅
【出版日期】 2018-10-01
【开    本】 16开
【定    价】 52.00元

【编辑推荐】 
² 

大时代大事件,本书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投资规模之*的水利工程移民工作。

² 

平民的视角出发,写不凡的平民故事。

² 

本书配置了大量插图,文字和图片相映生辉,有图有真相。

² 

名家顾坚、江子、王剑冰、安然、曹峰峻联袂推荐

【内容简介】 
《迁安》是一部厚重的纪实文学作品,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投资规模之*的水利工程移民史。这部作品创作耗时三年,记录了库区大规模移民的点点滴滴。作者是一名移民子女,她从平民的视角观察大时代大事件背后的人情、人性,关心小人物的命运。将一个大事件工笔细描,定位到一个个自然村落,定位到一件件细小的事件,乃至细分到了一座房子一棵树的命运。
  “移民”这个概念可大可小,但在这部作品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懂得喜怒哀乐的人。芸芸众生,社会群相,在这部书里得到了生动诠释。移民工作中锤炼出来的移民精神,更是无价之宝,它不仅属于移民干部,也属于广大普通的库区百姓。

【目录】 
序言

题词

 

那年忆苦篇

爷爷的驼背

表姐的婚礼

打工潮

离开家,走向独立

夏之趣

母鸭母鸭走天下

孔巷的公婆树

赣江啊,赣江,让我说爱你不容易!

“新米饭节”

 

移民思甜篇

“智多星”李长生

“铁娘子”谢庆玺

暖阳沁心

守望幸福,点亮吉水

一个聋哑移民的点赞

定不负移民心,用爱书写历史

内心深处的“移民兄弟”

坚守孔巷,见证水田

一群幕后英雄

一辆摩托车的“移民梦”

幸福像花儿一样

一双高筒雨鞋

夙愿将还,美梦成真!

稻花香里访移民

寻梦原乡,岁月静好

抱西瓜,捡芝麻

移民中的“汉奸”

水顺民安,民安顺水

绿色新移民

移民颂党恩,欢乐闹元宵

可爱的人儿

告别祠堂,奔向幸福

美丽大坝,沧澜可歌

艰苦奋斗的新市移民工作组

移民大决战

 

新村振兴篇

油菜花里的移民新村

稻花香里稻鱼香

听取蛙声一片

稻虾独当一面

荷叶田田,乐趣多多

赣江之美,垂钓之乐

丰陂葡萄采摘园

产业丰富,移民思想活跃

为民取经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醉美孔巷新村

魅力吉水,人文吉水,丰饶吉水

 

附录

在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竣工验收会上的致辞

励精图治保安澜,峡江水利谱新篇

远远的赣江,远远的家

桂香中探祠堂

吉韵古香

 

后记

【文摘】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body{font-size:1.28em}
                img {max-width:100%;}

            移民中的“汉奸”

背景

2010年移民工作拉开帷幕,移民进行到白热化状态的时候,沙上、新市两个村组干部自带被褥、炊具、工作笔记本进驻到村里了。由厉有明带队的工作组,李拥兵、廖道财等都驻扎在这个村的小学里。因为场地狭小,工作组成员有几十个,根本没地方做饭。大家只好转移到了村里的祠堂中,这才有了单独做饭的空间。可是村里的妇女们由于对移民安置的情况不满意,制造了各种状况,有时谩骂,有时把工作组的个人用品抱着扔到外面去,有时还会把做好的饭食端走,不让大家吃饭。哎,女人闹起来就是不讲理的动物啊!

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移民干部们被分派到各家各户,以为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了。好景不长,移民干部们都被移民们纷纷请出了家门!有的移民干部扛不住压力,被谩骂所折服,撤退了。有的要求调离工作,有的积极性已经被消耗殆尽。组内的李拥兵起先是安排在赤脚医生家里住,可是赤脚医生的老婆却把李拥兵的被褥抱出来,搁置在二爷爷家(尹财进)。李拥兵七尺男儿,被村里的妇女们围起来谩骂、刁难,他深知这点委屈比起移民的背井离乡就是毛毛细雨,让她们骂几句,又不会少块肉。就是这样李拥兵愣是坚持下来了。二爷爷老两口,看他可怜巴巴的,没地方吃饭,没地方睡觉,晚上还要深入移民家中做思想工作。白天跟着移民行走在田间地头,巴望着能早点做通工作,尽快完成工作任务,移民们也能尽早建设新家园,脱离苦海,远离赣江边旱涝无常的光景。

李拥兵和廖道财被好心的尹财进老两口收留下来,让进了家门。有口饭吃,有个地方住,老两口把自己住的那间房子让给两位移民干部住。自己则住到了隔壁那间更加简陋的房间里。廖道财身体比较胖,干工作时汗如雨下。村里的情况很复杂,李拥兵摸准了移民们的作息规律,白天上田间去做工作,晚上再趁移民休息在家的时间,继续讲移民政策,宣传大家都急需了解的情况!村里的老房屋破旧,巷子里只要是下雨天,污浊的泥水泛着恶臭,而且漫着墙基。杂草丛生,蛇鼠虫蚁聚集。行走在这样的环境里,脚上的鞋子早就浸泡得腐烂进水。脚趾间的皮肤浸泡在水里,发白,溃烂。李拥兵夹着雨伞,快速地走家串户,趁着雨天,能多走访几户人家,多做几份表格,多完善几份资料。二爷爷尹进财说,李拥兵是*能吃苦的人,水西人的优良品质就是特别能吃苦。这一年多,李拥兵穿烂了几双鞋哦,皮鞋被浸泡得都脱胶,运动鞋磨得底都穿了,这后生相当壳硬。

当我去了解情况时,李拥兵就是呵呵笑,没得啥子说,都过去了。如今又调任水田党委书记一职,是缘分、是组织的信任。对这块地方,李拥兵是有很深的感情啊。能够再到这里来建设移民新村,是一种力量的积聚和延伸。而对于移民期间发生的事情,吃了什么苦,遇到哪些困难,李拥兵都只字未提。我请求他给我看看他的移民日记,他很“小气”,总是推脱不让我看。我也比较执拗,不到南墙不回头,不给我看,我就经常问。终于有一天,他受不了了,拍了几张照片给我。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当时移民安置的情况。手写的字体有点草,在那样争分夺秒的工作环境下,每天从移民工地下来,还要手记笔记,这是一个工作认真踏实又细致的人,非常能吃苦的行为。在疲惫不堪的境况下,还能打起精神记录移民的情况,是真的把移民工作当成了事业来做。移民把他慢慢当成了亲人、朋友,有困难都愿意找他帮忙。这个二爷爷就是与李拥兵结下了深厚的移民情。

廖道财*怕热,胖的人总是爱出汗!他走起来又快,裤子总是摩擦得呲呲呲响。移民们老远就能听到是廖道财要来啰唆了,有些不讲道理的人就会故意关门,假装家里没人。移民们抵触的情绪总是很难化解的,移民是做人的工作,却不是人做的工作。每一个移民干部分包几户人家做工作,不管移民怎么拒绝你,工作照样是要做的。廖道财说:“我们苦一点儿没什么,只要能尽快让移民建设新房子,搬迁到新家,脱离这样的生活环境,再苦再累,我觉得都值得!”三房1035亩林地会被淹没,环湖路穿过移民的林地。移民特别想后靠,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迁徙他处。当时就带领省水利设计院和监理部门、业主单位前后一共去了七次,勘测当地的地势是否可以后靠安置。那些专家们背着沉重的仪器,夏季穿的衣服短袖短衫,行走在山野中,荆棘丛生,皮肤都被划破了一道道血口子,渗出来的血液快速地凝固在皮肤的表面,结成了痂。

移民们想在山上造田,经专家鉴定测量,先决条件不允许,行不通的路。移民干部们拿着检测分析报告,挨家挨户地去做思想工作。后来想出来一个更加有效的方法:把本村在外面吃商品粮的人叫回来,做移民的思想工作。移民工作非常细致繁复。尤其是需要外迁安置的人口有绝大部分,遇到的问题就来了:

第*,外迁对接点,需要调田、调山;第二,调林地、调旱地;第三,工程资金缺口很大。

上尹家、杜的村、新市村组建了一个特别的工作组,那就是一个尖刀连。每个移民干部分包几个人,后靠工作很难做。分配后靠人数时,每个家庭都需要做工作,前后都要上门二三十次,移民拒绝和我们交流,无法取得沟通。我们就采用*土的办法,和移民一起干活。一边干活,一边谈工作,不知不觉,工作就做通了。我每一次给他们介绍安置点的优势,带着他们亲自去踩点选点。那段时光,真是太难忘了。2013年七八月份我们都是凌晨三点以后才有觉睡,白天开会总结经验,晚上都要上门去做思想工作,好在同志们都任劳任怨,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尽快完成大坝蓄水搬迁工作。

(一)

村里有妇女看到二爷爷收留了移民干部李拥兵、廖道财,就对二位老人很是不满意。各种猜想,巴结移民干部,讨好移民干部,想从移民干部那里得到什么好的移民补偿条件……三个女人一台戏,更何况多个女人就更加有热闹看了。她们来到二爷爷家,要求二位老人跟她们站在统一战线上,一起对付移民干部,一起赶走移民干部,不准接纳移民干部住在家里,让他们没办法工作,知难而退。当二爷爷接纳了移民干部住家时,就应该想到这样众叛亲离,被骂作是移民中的“汉奸”。村里任何活动他都不在接纳范围之列。这种被孤立、被冷漠对待的感觉,二爷爷至今还记忆犹新。

“村里有53人后靠,400多人外迁,尹泰新村15户,双村2户,葛山中村5户,其他人全部安置在金滩了。我是带头外迁的一户,我一过来,我的三个儿子也都跟过来了。”尹财进介绍给我听。

尹财进原来是水田乡三房村的老村干部,在移民建设中起到了非常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离开自己的家园外迁,举家背井离乡,这是任何人都不情愿的事情。“六十不出门,七十不留宿,我们老两口加起来马上150岁了,是幸福的四世同堂之家,尤其不愿意,到老了却将祖祖辈辈的根源连根拔起,迁徙到别处,是锥心之痛、剜肉之感。但凡能既能助力国家建设又能保全小家庭,我想世人都会竭尽全力去争取的。那时离大坝蓄水日期越来越远近,水赶人的局面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啊。”二爷爷尹财进推了推金边眼镜。

尹财进在这一次国家行动中,被移民骂成“汉奸”“叛徒”,一家人如若不是儿孙繁盛,子孙满堂,保不齐会被糊涂的移民们群起而攻之。尹财进年纪大了,见多识广,饱经世事沧桑,对于移民搬家自然有自己的判断,带头移民,也是望得见未来幸福富强的生活之路。“我们就怕生活没有奔头,田地里没有收成,子孙后代没有出路,如果能走出一片新天地,家园可以重建,有政府帮扶,再建新房,未来不会差哦!”二奶奶从厨房里端着果盘到厅堂里补充道。

二爷爷有三个儿子,各个都英俊帅气,这遗传了二爷爷尹财进夫妇俩优良基因。家风家训就是不占别人便宜,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家庭兴旺靠自己!

尹财进端着一把椅子,坐在我的对面。我们爷孙仨开始了三个小时的美好时光。二爷爷分享了他的成长背景:自己是烈士家属,是在六岁时用六担谷子买来的养子。是我养父母以及我养父兄弟的养子。我养父当过独立团团长,我养父的兄弟也没有儿女,就把我过继给了他,他牺牲后我就作为烈士家属。我养父和孔巷村的胡弼亮是生死之交的战友。六十几年前胡弼亮来到新市村看望我的养父,邀请他一起去北京发展。当时我养父拒绝了,因为自己没文化,他情愿回来撑船,当船夫。当时听养父说毛泽谭把他调到乐安县想让他留在身边,而养父选择了手枪,再后来就一起去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养父掉队了。落伍之后,回到东固县讨生活,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回到新市村来。没有经济来源,也没有子女赡养,于是就买了我。我自己原来的父母亲家排行老二,所以别人都叫我老二。我的老太婆是和我一起长大的,在她12岁时寄养到我家,我家撑船的,有鱼吃,条件好一点。她17岁时,我19岁,先是兄妹,再是夫妻。我老太婆勤劳善良,一个人养育三个儿子,我则出去做工,我们一起赡养养父母。我从小就爱打抱不平,性格随了养父,他是部队里出来的,他的思想里就是公平公正,不欺负弱小,我小时候经常被养父打,调皮捣蛋的样子,却还是惹人爱。我开过船,去安福钨矿做过工,也想着去当兵,这些曾经的理想都没有成为自己*后的奋斗目标。如今移民就是国家行动,我虽然不是什么国家公职人员,却也有些神圣的使命感!能带领、引导群众一起为国家建设出点力,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制服了水,抬了田,修建了沿湖路,移民的生活迈上了新台阶,至少前进了30年。这要是靠个人,再怎么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也是做不到如今的格局。所以我们老百姓要眼光长远一些,不怕眼前的小困难,走出去,看看新天地。

我望着眼前的二爷爷,身材挺拔,面容慈祥,戴着金边眼镜,谈吐举止大方得体,对未来发展趋势有着独到的见解。就是这样的两位老人,在移民搬迁中受了不少的委屈,被众人怀疑、被孤立都有着打不垮的信念,这就是家风的耳濡目染,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马上要新年了,厅堂里暖意融融,儿子、孙子、孙女们都齐聚一堂,围着火盆烤火。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生活、谈着学习。屋外的阳光灿烂,像一道金色的瀑布从树梢倾泻而下,照进了院子里、墙壁上,老母鸡咯咯地叫着,刚刚呈现了一个作品,格外地高兴。二奶奶捡起一枚蛋,乐呵呵地说:“留下来吃午饭,给我吃土鸡蒸蛋,你在南京很少能吃到正宗的土鸡蛋吧?”我点了点头,欣喜地接受了。

来到尹泰新村,水南镇政府附近,地理位置特别优越,去哪儿都方便快捷。二爷爷对目前的生活状态比较满意,他说老了图个啥,就图安享晚年,一家平安!

(二)

今天是2018年2月13日,距离新年还有两天的时间。我提前来到乌江镇福源村,这是水田乡西流村移民过来的,目前福源村有57人。我今天是特地来给黄斌亮老书记拜早年的。

要约到黄书记可是很不容易的啊。一个早晨打了七八个电话,每次一接通,对方一听是关于移民的事情马上就挂了电话。我锲而不舍,寻找外援。谢庆玺书记,乌江镇党委书记,刚从水田乡调任上岗,整个移民工作,全程参与,这个福源村也是她亲自协助驻点干部做思想工作的。黄斌亮不愿意谈及移民期间的事情,不愿意我去给他拜年,不愿意把当年的苦楚和艰难再撕开一道口子来。在他的心里和眼里,现在的福源村就是幸福的家园。

我的车子很顺利地找到了福源村!阳光正好,照得车子里温度达到了25摄氏度,舒适极了,感觉春天就在身边!茂密的树木把“福源村”三个大字掩盖了大部分。我打电话给黄斌亮书记,请他来村口领个路。

一排排整齐的庐陵风格建筑鳞次栉比,让人赏心悦目!村口的孩童正在追气球,粉色、蓝色、大红色、柠檬黄……彩色的气球扎成了一把,看似结婚办喜事的场合之用。孩子们欢乐的脸上满是汗珠,湿漉漉的头发贴在耳朵背、额头上,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像是会说话似的,他们看到陌生人开着车停在村口,都好奇地看着我,我觉得特别可爱!把带来的好吃的统统分给孩子们。

他们很开心地吃起来,有的咬不动风干的牛肉干,就用牙来回磨,再磨,咯吱的声音像是在拉扯大锯子。口水顺着嘴角流下来……旁边几个更小的孩子羞涩得不敢吃,只是攥在手里,准备放进口袋,偷偷地吃吧!

正当我准备自己开车进村去找黄书记时,一个高高个子、瘦瘦身材的中年男子,着黑色夹克、灰色的裤子,一双迷彩布鞋上全是泥土,戴着金边老花镜快速地向我走来,老远就热情地问:“是胡教授吗?谢书记跟我说了你。”“我是胡老师,感谢您来接我。我能拍一下你们村口的大石碑吗?”我很不好意思地问他,心里真是有点过意不去。

“没问题啊!我们先回家坐下,喝点茶水,吃点点心,等会儿再来拍可以吗?”黄书记走过来握手。我紧随黄书记身后,车子开到了小广场上。一些妇女正在织毛衣,围坐在一起,聊天嗑瓜子。黄书记的家就在广场这边,我们进了屋,书记老婆马上给我倒了一杯水,端来一碟瓜子,颗颗喷香油亮。黄书记腼腆的笑容让我觉得很亲切,那就是朴实的农民的笑容。“黄书记,我这样称呼您,可以吗?”我端起水喝了一口。“不要这样叫我,我已经不当书记了,来到福源村,我就是一个村队长。负责我们福源村移民工作联系。2008年我就开始做移民工作了,统计、丈量土地,水田、旱地、山场。从1988年到1995年我是村主任,1995年到2014年是书记。来到这里,我刚开始也有不适应的感觉。我种了8亩田,无论何时我的思想都需要和政府保持一致。我们西流村38户人家留在水田,属于后靠安置。我们是外迁安置人家。我先出来考察每个点,我不断去做移民工作,告诉大家是田土被淹没,没有抬田的条件,没有足够的生产生活材料,人们无法全部后靠,只能选择外迁安置。”

“尽管我每天都和驻村干部一起去做移民的思想工作,可是大家对我意见还是特别深,深达什么程度呢?2012年6月的一天全村的后生都来到我家,把我活生生打一顿。面对这样的误解和偏见,我当时真的不想干书记了。我觉得人生没意思,做得再多,也不能让每个人满意。可是又想,我不带头搬,那怎么还叫共产党员呢?怎么叫国家的干部呢?被打一顿,就爬不起来了?那不就真的跌倒了?在各级领导的看望鼓励之下,我重新站起来了,带头搬家。尽管后生把我家的东西全部砸了,我搬家时,基本上是没有东西的。李长生常委挂点在我们村里,他经常鼓励我要振作起来,要看到自身的价值,做一个好榜样,争取早点带移民寻找到一个没有水灾、资源丰富的安置点,重新建设家园。当时我经常奔波在全县外迁点上。选择是*头疼的事情,要让大家都满意,这是天下*难的事。我跟着县里工作组,分工包户去做工作。白天做,晚上做,白天太阳毒辣辣的,晒得脱皮。晚上月亮都爬上树梢,跟着我们回到家。往往是累得没有劲,倒床就睡着了。一沾枕头就打呼噜。有一天夜里哦,我以为可以好好睡一觉,半夜听到有人砸我家大门和玻璃窗户,等我爬起来查看时,人早就跑掉了。我老婆子就会很生气地骂我,骂得我烦躁。但是我们共产党人就怕‘认真’二字!在黄明熙书记、李长生常委的鼓励下,我带头搬迁到了福源村。移民过来,大家慢慢适应生活,现在我们福源村到乌江街上,只要十几分钟,方便得很。种地也很方便,不操心水,不怕涝灾。再也不用半夜三更搬东西上楼,吃楼梯饭。刚开始,移民们都喊我‘汉奸’书记当得去死,没半点用,争取后靠安置,都当不了家,拿不了主意。如今我想大家都过上了好生活,有水作田,不怕水灾,不用半夜看着水。大家应该都原谅我了,我再回到西流村时,大家都热情地招呼我,说明我还是做对了!所有的委屈和无奈都已经过去了,我还是我,该做好一个老党员分内的事。”

黄斌亮又提起一段往事:“2006年,我在西流渡口解救了一名男子,那是一个清晨。男子一边自言自语,一边走下河去。身后两个女子试图去拉住他,没想到手插进了男子的皮带里,怎么也拔不出来。眼看男子就要被水浸到胸部,女子挣脱不了,搞不好就会连累一起淹死。我拼命喊西流渡口店里打麻将、扑克的年轻人,一起来解救男子。可是大家都不想沾晦气。我把鞋子、衣服脱掉,赶紧跳下去救人,谁知道那个男子一上岸就抓起我的手机丢到河里去了。我的脚心被玻璃、贝壳等扎破了好多个口子,那年的农忙脚就得了破伤风,严重发炎,无法行动自如。整个农忙都是穿着长筒鞋子。这些事情,我觉得我一个村支书应该去做,我不做,谁做?救人于危难,救人于水火,受点伤不算什么。”

我被眼前这个七尺老汉感动了!他一直在讲作为党员应该带头外迁,应该带头去解救他人。而这样的人还被误解为移民中的“汉奸”,正是有了这些管事的“汉奸”,大坝蓄水安全了!“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误解我,只要我对得起党,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移民,问心无愧啦!”

起身离开福源村时,已是下午,太阳依然那般灿烂辉煌,我们提议在大门口来一张合影,留下这个老党员对移民期间的期许、委屈、喜悦、担当……愿我们的家园能如春日暖阳,处处精彩。愿我们的身边多一些这样的“汉奸”!有了这些管家婆,我们的国家建设,才能顺利地进行。感恩每一个真心奉献于移民工作中的干部、百姓!沿着乌江流畅的柏油马路,我将去到下一个地方,我又会被谁感动呢?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