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代学案丛书(16开精装 全184册)9787540255336北京燕山出版社 j cwg
  • 历代学案丛书(16开精装 全184册)9787540255336北京燕山出版社 j cwg
  • 历代学案丛书(16开精装 全184册)9787540255336北京燕山出版社 j cwg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代学案丛书(16开精装 全184册)9787540255336北京燕山出版社 j cwg

126000 7.5折 16800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建强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55336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其他

定价168000元

上书时间2024-08-29

东方博古书城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描述:
历代学案丛书
書號:978-7-5402-5533-6
主編:马建强 編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3月
冊數:184冊   開本:16開
中图法分类号:B2-51

出版説明
學案,是指記述學派源流及其學説内容並加以論斷的著作。從廣義上來説,學案屬于學術史著作。早在先秦時期,《莊子·天下篇》中就敘述了先秦諸子各家的歷史淵源,並對其主要思想做了簡要評價,而在《荀子·非十二子》中又對先秦學術做了較爲全面的批判性總結。西漢時期,司馬遷《史記·儒林列傳》記述了幾百年間儒學的興衰沉浮,此種形式爲後世正史所沿襲。班固《漢書·藝文志》雖爲文獻目録,但對六經、諸子、詩賦、兵家、數術、方技等學問的源流、内容皆有梳理和考辨。然而,正如梁啓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指出的,真正的學案乃是始于南宋朱熹所編的《伊洛淵源録》。原因何在?這是因爲中國古代的學案與一般的學術史著作不同,有其特殊的含義。下面我們將通過對《伊洛淵源録》産生背景的介紹來説明學案的特殊含義—確立道統。
在唐代,儒釋道三教並立,中後期佛教尤其興盛,而儒學則相形式微。當時信奉儒家孔孟學説的韓愈力辟佛老,在其《原道》篇中指出,真正的『道』並非佛老所謂道,而是由堯、舜、禹、湯傳文、武、周公,又傳至孔子、孟子的儒家之道。他哀歎孟子以後儒家之道不得其傳,倡導儒者應以繼承和恢復儒家道統爲己任。韓愈這一道統學説對後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他所列的從堯到孟子的道統完全爲宋儒所接受,對宋代理學的興起奠定了理論基礎。朱熹評價道:『韓愈亦近世豪傑之士』(《近思録》卷十四)『如《原道》一篇,自孟子後,無人似它見得』(《朱子語類》卷一三七)。宋代理學發展至朱熹時,雖然理論已經相當成熟,體系也日臻完善,但由于當時盛行講求事功的荊公之學以及其他政治原因,它並未取得學術界的主導地位,更非官方所承認的正統學説。與韓愈一樣,朱熹爲謀求理學的正統地位,也需要建構相應的學術傳承體系即道統,于是編寫了《伊洛淵源録》一書。該書溯源探流,上溯至周敦頤,以居住和講學于伊川、洛水的二程爲中心,兼録張載、邵雍及其弟子的行狀、墓誌銘、遺事等傳記資料,彰顯了理學的學術和道統,對後世理學的發展影響巨大,元人編寫《宋史》時所寫的《道學傳》《儒林傳》即是以此爲藍本。必須指出的是,由于學案是爲争取正統地位而作的,自然就與一般的學術史著作不同,少不了門户之見。正如《四庫提要》對《伊洛淵源録》所言:『厥後聲氣攀援,轉相依附,其君子各執意見,或釀爲水火之争、其小人假借因緣,或無所不至。』
《伊洛淵源録》之後,有遵其舊例而作的《伊洛淵源續録》(明謝鐸撰)《考亭淵源録》(明宋端儀撰)《道南源委録》(明朱衡撰)《閩南道學源流》(明楊應詔撰)《洛學編》(清湯斌撰)《道學淵源録》(清黄嗣東撰)等,還有變通體例而頗具成就的衆多學案體著作。尤其是明劉元卿以『學案』之名作《諸儒學案》以後,經周汝登的《聖學宗傳》、孫奇逢的《理學宗傳》承先啓後,至黄宗羲的《明儒學案》而旗幟高懸。與以往的『淵源録』不同,《明儒學案》不僅反應學術源流、記載言行語録以及撰寫人物傳記,而且是將這些與各派學術宗旨有機結合起來並附以評論,可以説是第一部完整而系統的學術思想史巨著。繼此之後,清前期黄百家、全祖望《宋元學案》加以發展,民國徐世昌主持修纂《清儒學案》而臻于大備。
學案體著作一脈相承、源遠流長,對中國學術和文化的發展産生了重大影響。正如上文所指出的,學案既屬于一般學術史,又具有其特殊含義。通過閲讀和研究歷代學案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宋元以來各派、各地域的學術源流、主要思想及發展狀况,還可以發現編著者所受的時代影響及其自身的思想傾向。這也是我們編撰此叢書的目的與意義。當然,由于編者學識有限,編撰過程中或有不妥之處,懇請各位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總目録
第一册
伊洛淵源録 十四卷 宋 朱熹 撰 明刻本一
第二册
歷代道學統宗淵源問對(一) 序—卷五 明 黎温 撰 明成化刻本一
第三册
歷代道學統宗淵源問對(二) 卷六—卷八 明 黎温 撰 明成化刻本一
第四册
歷代道學統宗淵源問對(三) 卷九—卷十二 明 黎温 撰 明成化刻本一
伊洛淵源續録 六卷 明 謝鐸 撰 明嘉靖八年高賁亨刻本一四九
第五册
道南源委録 十二卷 明 朱衡 撰 明嘉靖四十二年楊一鶚建寧大儒書院刻本一
第六册
閩南道學源流(一) 序—卷九 明 楊應詔 撰 
                               明嘉靖四十三年建安楊氏華陽書院刻本一
第七册
閩南道學源流(二) 卷十—卷十六 明 楊應詔 撰 
                               明嘉靖四十三年建安楊氏華陽書院刻本一
第八册
考亭淵源録(一) 序—卷十一 明 宋端儀 撰 薛應旂 重輯 明隆慶三年林潤刻本一
第九册
考亭淵源録(二) 卷十二—卷二十四 明 宋端儀 撰 薛應旂 重輯 
                          明隆慶三年林潤刻本一
第十册
金華正學編 十二卷 明 趙鶴 輯 明萬曆十八年刻本一
第十一册
聖門人物志 二卷 明 郭子章 撰 明萬曆二十二年趙彦刻本一
第十二册
聖學宗傳(一) 序—卷六 明 周汝登 撰 明萬曆三十三年王世韜等刻本一
第十三册
聖學宗傳(二) 卷七—卷十二 明 周汝登 撰 明萬曆三十三年王世韜等刻本一
第十四册
聖學宗傳(三) 卷十三—卷十八 明 周汝登 撰 明萬曆三十三年王世韜等刻本一
第十五册
諸儒學案(一) 明 劉元卿 輯 明萬曆刻劉應舉補修本一
第十六册
諸儒學案(二) 明 劉元卿 輯 明萬曆刻劉應舉補修本一
元儒考略 四卷 明 馮從吾 撰 明萬曆刻本四三三
第十七册
聖學嫡派 四卷 明 過庭訓 撰 明萬曆刻本一
第十八册
浙學宗傳 不分卷 明 劉鱗長 撰 明崇禎十一年刻本一
第十九册
伊洛淵源録新增 十四卷 明 楊廉 輯 日本慶安二年刊本一
第二十册
理學宗傳(一) 序—卷七 清 孫奇逢 撰 清康熙六年張沐程啟朱刻本一
第二十一册
理學宗傳(二) 卷八—卷十五 清 孫奇逢 撰 清康熙六年張沐程啟朱刻本一
第二十二册
理學宗傳(三) 卷十六—卷二十二 清 孫奇逢 撰 清康熙六年張沐程啟朱刻本一
第二十三册
理學宗傳(四) 卷二十三—卷二十六 清 孫奇逢 撰 清康熙六年張沐程啟朱刻本一
第二十四册
洛閩源流録(一) 序—卷八 清 張夏 撰 清康熙二十一年黄昌衢彝敘堂刻本一
第二十五册
洛閩源流録(二) 卷九—卷十八 清 張夏 撰 清康熙二十一年黄昌衢彝敘堂刻本一
第二十六册
學統(一) 序—卷八 清 熊賜履 撰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一
第二十七册
學統(二) 卷九—卷三十二 清 熊賜履 撰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一
第二十八册
學統(三) 卷三十三—卷四十二 清 熊賜履 撰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一
第二十九册
學統(四) 卷四十三—卷五十三 清 熊賜履 撰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一
第三十册
中州道學編 二卷 清 耿介 輯 清康熙三十年嵩陽書院刻補修本一
道統録 二卷 附録一卷 清 張伯行 撰 清康熙四十七年正誼堂刻本三七一
第三十一册
道南源委 六卷 清 張伯行 輯 清康熙四十八年正誼堂刻本一
第三十二册
伊洛淵源續録(一) 序—卷十 清 張伯行 撰 清康熙五十年正誼堂刻本一
第三十三册
伊洛淵源續録(二) 卷十一—卷二十 清 張伯行 撰 清康熙五十年正誼堂刻本一
第三十四册
聖學知統録 二卷 清 魏裔介 撰 清康熙龍江書院刻本一
聖學知統翼録 二卷 清 魏裔介 撰 清康熙龍江書院刻本二二五
第三十五册
理學正宗(一) 序—卷六 清 竇克勤 撰 清康熙求善居刻本一
第三十六册
理學正宗(二) 卷七—卷十五 清 竇克勤 撰 清康熙求善居刻本一
第三十七册
理學備考(一) 序—卷七 清 范鄗鼎 撰 清康熙范氏五經堂刻本一
第三十八册
理學備考(二) 卷八—卷十四 清 范鄗鼎 撰 清康熙范氏五經堂刻本一
第三十九册
理學備考(三) 卷十五—卷二十四 清 范鄗鼎 撰 清康熙范氏五經堂刻本一
第四十册
理學備考(四) 卷二十五—卷三十四 清 范鄗鼎 撰 清康熙范氏五經堂刻本一
第四十一册
廣理學備考(一) 清 范鄗鼎 編 清康熙五經堂刻本一
第四十二册
廣理學備考(二) 清 范鄗鼎 編 清康熙五經堂刻本一
第四十三册
廣理學備考(三) 清 范鄗鼎 編 清康熙五經堂刻本一
第四十四册
廣理學備考(四) 清 范鄗鼎 編 清康熙五經堂刻本一
第四十五册
廣理學備考(五) 清 范鄗鼎 編 清康熙五經堂刻本一
第四十六册
廣理學備考(六) 清 范鄗鼎 編 清康熙五經堂刻本一
第四十七册
廣理學備考(七) 清 范鄗鼎 編 清康熙五經堂刻本一
第四十八册
廣理學備考(八) 清 范鄗鼎 編 清康熙五經堂刻本一
第四十九册
廣理學備考(九) 清 范鄗鼎 編 清康熙五經堂刻本一
第五十册
廣理學備考(十) 清 范鄗鼎 編 清康熙五經堂刻本一
第五十一册
廣理學備考(十一) 清 范鄗鼎 編 清康熙五經堂刻本一
第五十二册
廣理學備考(十二) 清 范鄗鼎 編 清康熙五經堂刻本一
第五十三册
廣理學備考(十三) 清 范鄗鼎 編 清康熙五經堂刻本一
第五十四册
廣理學備考(十四) 清 范鄗鼎 編 清康熙五經堂刻本一
第五十五册
廣理學備考(十五) 清 范鄗鼎 編 清康熙五經堂刻本一
第五十六册
陸子學譜(一) 序—卷十二 清 李紱 編 清雍正十年無恕軒刻本一
第五十七册
陸子學譜(二) 卷十三—卷二十 清 李紱 編 清雍正十年無恕軒刻本一
第五十八册
洛學編 四卷 清 湯斌 撰 清乾隆元年湯定祥刻本一
洛學續編 一卷 清 尹會一 輯 清乾隆三年懷澗堂刻本二○三
閩中理學淵源考(一) 序—卷四 清 李清馥 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二四七
第五十九册
閩中理學淵源考(二) 卷五—卷十一 清 李清馥 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六十册
閩中理學淵源考(三) 卷十二—卷二十三 清 李清馥 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六十一册
閩中理學淵源考(四) 卷二十四—卷三十三 清 李清馥 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六十二册
閩中理學淵源考(五) 卷三十四—卷五十六 清 李清馥 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六十三册
閩中理學淵源考(六) 卷五十七—卷七十二 清 李清馥 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六十四册
閩中理學淵源考(七) 卷七十三—卷九十二 清 李清馥 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六十五册
儒林宗派 十六卷 清 萬斯同 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明儒言行録(一) 序—卷二 清 沈佳 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二八一
第六十六册
明儒言行録(二) 卷三—卷五 清 沈佳 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六十七册
明儒言行録(三) 卷六—卷八 清 沈佳 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六十八册
明儒言行録(四) 卷九—卷十 續編卷一 清 沈佳 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六十九册
明儒言行録(五) 續編卷二 清 沈佳 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關學編 六卷 明 馮從吾 撰 清 王心敬 等 增補 清嘉慶七年周元鼎增修本一四一
第七十册
國朝漢學師承記 八卷 附録一卷 清 江藩 撰 清嘉慶十七年刻本一
第七十一册
儒林傳稿 四卷 清 阮元 撰 清嘉慶刻本一
國朝宋學淵源記 二卷 附記一卷 清 江藩 撰 粵雅堂叢書本二六五
第七十二册
宋元學案(一) 卷首—卷五 清 黄宗羲 輯 全祖望 訂補 馮雲濠 王梓材 校正 
                     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紹基刻本一
第七十三册
宋元學案(二) 卷六—卷十二 清 黄宗羲 輯 全祖望 訂補 馮雲濠 王梓材 校正 
                     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紹基刻本一
第七十四册
宋元學案(三) 卷十三—卷十八 清 黄宗羲 輯 全祖望 訂補 馮雲濠 王梓材 校正 
                     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紹基刻本一
第七十五册
宋元學案(四) 卷十九—卷三十 清 黄宗羲 輯 全祖望 訂補 馮雲濠 王梓材 校正 
                     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紹基刻本一
第七十六册
宋元學案(五) 卷三十一—卷四十一 清 黄宗羲 輯 全祖望 訂補 馮雲濠 王梓材 校正 
                     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紹基刻本一
第七十七册
宋元學案(六) 卷四十二—卷五十 清 黄宗羲 輯 全祖望 訂補 馮雲濠 王梓材 校正 
                     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紹基刻本一

第七十八册
宋元學案(七) 卷五十一—卷五十八 清 黄宗羲 輯 全祖望 訂補 馮雲濠 王梓材 校正 
                     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紹基刻本一
第七十九册
宋元學案(八) 卷五十九—卷六十七 清 黄宗羲 輯 全祖望 訂補 馮雲濠 王梓材 校正 
                     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紹基刻本一
第八十册
宋元學案(九) 卷六十八—卷七十四 清 黄宗羲 輯 全祖望 訂補 馮雲濠 王梓材 校正 
                     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紹基刻本一

第八十一册
宋元學案(十) 卷七十五—卷八十二 清 黄宗羲 輯 全祖望 訂補 馮雲濠 王梓材 校正 
                     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紹基刻本一
第八十二册
宋元學案(十一) 卷八十三—卷九十二 清 黄宗羲 輯 全祖望 訂補 馮雲濠 王梓材 校正 
                     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紹基刻本一
第八十三册
宋元學案(十二) 卷九十三—卷一○○ 清 黄宗羲 輯 全祖望 訂補 馮雲濠 王梓材 校正 
                     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紹基刻本一
第八十四册
明儒學案(一) 序—卷十 清 黄宗羲 撰 清刻本一
第八十五册
明儒學案(二) 卷十一—卷二十一 清 黄宗羲 撰 清刻本一
第八十六册
明儒學案(三) 卷二十二—卷三十三 清 黄宗羲 撰 清刻本一
第八十七册
明儒學案(四) 卷三十四—卷四十三 清 黄宗羲 撰 清刻本一
第八十八册
明儒學案(五) 卷四十四—卷五十五 清 黄宗羲 撰 清刻本一
第八十九册
明儒學案(六) 卷五十六—卷六十二 清 黄宗羲 撰 清刻本一
第九十册
學案小識(一) 卷首—卷五 清 唐鑒 撰 清道光二十六年四砭齋刻本一
第九十一册
學案小識(二) 卷六—卷九 清 唐鑒 撰 清道光二十六年四砭齋刻本一
第九十二册
學案小識(三) 卷十—卷十四 卷末一卷 清 唐鑒 撰 清道光二十六年四砭齋刻本一
第九十三册
道南淵源録(一) 序—卷六 清 鄒鍾泉 撰 道光二十八年道南祠刻本一
第九十四册
道南淵源録(二) 卷七—卷十二 清 鄒鍾泉 撰 道光二十八年道南祠刻本一
第九十五册
正學編 八卷 清 潘世恩 潘曾瑋 疏解 清同治刻本一
第九十六册
北學編 四卷 清 魏一鰲 輯 尹會一等 續訂 清同治七年重刻本一
鄭學録 四卷 清 鄭珍 撰 清同治刻本二四五
第九十七册
宋元學案補遺(一) 序—卷一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九十八册
宋元學案補遺(二) 卷二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九十九册
宋元學案補遺(三) 卷三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册
宋元學案補遺(四) 卷四—卷五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一册
宋元學案補遺(五) 卷六—卷八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二册
宋元學案補遺(六) 卷九—卷十二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三册
宋元學案補遺(七) 卷十三—卷十八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四册
宋元學案補遺(八) 卷十九—卷二十四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五册
宋元學案補遺(九) 卷二十五—卷二十八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六册
宋元學案補遺(十) 卷二十九—卷三十四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七册
宋元學案補遺(十一) 卷三十五—卷四十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八册
宋元學案補遺(十二) 卷四十一—卷四十四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九册
宋元學案補遺(十三) 卷四十五—卷四十八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一○册
宋元學案補遺(十四) 卷四十九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一一册
宋元學案補遺(十五) 卷五十—卷五十三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一二册
宋元學案補遺(十六) 卷五十四—卷五十八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一三册
宋元學案補遺(十七) 卷五十九—卷六十四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一四册
宋元學案補遺(十八) 卷六十五—卷六十八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一五册
宋元學案補遺(十九) 卷六十九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一六册
宋元學案補遺(二十) 卷七十—卷七十二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一七册
宋元學案補遺(二十一) 卷七十三—卷七十七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一八册
宋元學案補遺(二十二) 卷七十八—卷八十一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一九册
宋元學案補遺(二十三) 卷八十二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二○册
宋元學案補遺(二十四) 卷八十三—卷八十六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二一册
宋元學案補遺(二十五) 卷八十七—卷九十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二二册
宋元學案補遺(二十六) 卷九十一—卷九十二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二三册
宋元學案補遺(二十七) 卷九十三—卷九十七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二四册
宋元學案補遺(二十八) 卷九十八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二五册
宋元學案補遺(二十九) 卷九十九—卷一○○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二六册
宋元學案補遺(三十) 別附三卷 清 王梓材 馮雲濠 輯 四明叢書本一
第一二七册
續理學正宗 四卷 清 何桂珍 編 叢書集成本一
第一二八册
正學續 四卷 清 陳遇夫 撰 叢書集成本一
台學源流 七卷 明 金賁亨 撰 清金文煒刻光緒八年陳樹桐補修本一五一
蜀學編 二卷 清 方守道 輯 清光緒十四成都尊經堂刻本二四一

第一二九册
船山師友記 十七卷 首一卷 清 羅正鈞 纂 清光緒三十三年刻本一
第一三○册
道學淵源録(一) 清 黄嗣東 輯 撰 清光緒三十四年鳳山學舍刻本一
第一三一册
道學淵源録(二) 清 黄嗣東 輯 撰 清光緒三十四年鳳山學舍刻本一
第一三二册
道學淵源録(三) 清 黄嗣東 輯 撰 清光緒三十四年鳳山學舍刻本一
第一三三册
道學淵源録(四) 清 黄嗣東 輯 撰 清光緒三十四年鳳山學舍刻本一
第一三四册
道學淵源録(五) 清 黄嗣東 輯 撰 清光緒三十四年鳳山學舍刻本一
第一三五册
道學淵源録(六) 清 黄嗣東 輯 撰 清光緒三十四年鳳山學舍刻本一
第一三六册
道學淵源録(七) 清 黄嗣東 輯 撰 清光緒三十四年鳳山學舍刻本一
第一三七册
道學淵源録(八) 清 黄嗣東 輯 撰 清光緒三十四年鳳山學舍刻本一
第一三八册
皖學編 十三卷 清 徐定文 輯 清宣統元年萬卷樓刻本一
第一三九册
台學統(一) 序—卷八 清 王棻 輯 一九一八年吴興劉氏嘉業堂刻本一
第一四○册
台學統(二) 卷九—卷十七 清 王棻 輯  一九一八年吴興劉氏嘉業堂刻本一
第一四一册
台學統(三) 卷十八—卷二十八 清 王棻 輯 一九一八年吴興劉氏嘉業堂刻本一
第一四二册
台學統(四) 卷二十九—卷三十六 清 王棻 輯  一九一八年吴興劉氏嘉業堂刻本一
第一四三册
台學統(五) 卷三十七—卷四十六 清 王棻 輯  一九一八年吴興劉氏嘉業堂刻本一
第一四四册
台學統(六) 卷四十七—卷五十四 清 王棻 輯  一九一八年吴興劉氏嘉業堂刻本一
第一四五册
台學統(七) 卷五十五—卷六十二 清 王棻 輯  一九一八年吴興劉氏嘉業堂刻本一
第一四六册
台學統(八) 卷六十三—卷七十二 清 王棻 輯  一九一八年吴興劉氏嘉業堂刻本一
第一四七册
台學統(九) 卷七十三—卷八十 清 王棻 輯  一九一八年吴興劉氏嘉業堂刻本一
第一四八册
台學統(十) 卷八十一—卷九十 清 王棻 輯  一九一八年吴興劉氏嘉業堂刻本一
第一四九册
台學統(十一) 卷九十一—卷一○○ 清 王棻 輯  一九一八年吴興劉氏嘉業堂刻本一
第一五○册
顏氏學記 十卷 清 戴望 撰 清同治十年冶城山館刻本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