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祖谦文献辑刊(16开精装 全120册)9787540255343 北京燕山出版社j cwg
  • 吕祖谦文献辑刊(16开精装 全120册)9787540255343 北京燕山出版社j cwg
  • 吕祖谦文献辑刊(16开精装 全120册)9787540255343 北京燕山出版社j cwg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吕祖谦文献辑刊(16开精装 全120册)9787540255343 北京燕山出版社j cwg

74850 7.5折 9980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慈波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55343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其他

定价99800元

上书时间2024-08-29

东方博古书城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描述:
吕祖谦文献辑刊
書號:978-7-5402-5534-3
主編:慈波 編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3月
冊數:120冊   開本:16開
中图法分类号:Z424.42

慈波,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宋元文学与文献、中国古代文章学研究。主持国家哲社项目、省部级项目共7项。出版有《黄溍评传》《陈绎曾集辑校》,古籍整理有《爱日吟庐书画丛录》《屈辞精义》。

出版説明
吕祖謙(一一三七——一一八一年),字伯恭,婺州人(今浙江金華)。吕姓郡望東萊,學者又稱爲東萊先生。宋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及第,中博學鴻詞科,歷官太學博士、秘書郎、著作郎、國史院編修、實録院檢討官等職。吕祖謙家學深厚,其七世伯祖吕蒙正舉北宋太平興國二年(九七七)進士第一,高祖吕希哲、伯祖吕本中等皆是宋代有名的學者。吕祖謙講學、著述主要在婺州地區,與同時的陳傅良、陳亮爲學侣,强調實學,以經世致用爲歸宿,世稱『浙學』,在學術史上與朱熹『閩學』、陸九淵『江西之學』並稱。後人鑒于吕祖謙在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又合朱熹、張栻並稱爲『東南三賢』。
金華吕氏的學術淵源,文獻紀録謂爲『中原文獻之傳』,傳承濂洛之學。《宋史》本傳也説『祖謙之學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獻之傳』。從歷史觀點來看,經過靖康之變,北方文化世家轉徙流落,到南宋初期,惟韓、吕等數家尚能奕葉相承,不墜家風。吕氏家族整體的文化成就,見于著述者,涉及傳統經學、史學、文學等多方面,僅《宋元學案》就收録吕氏家族七世十七人。以家庭傳習爲主的學問傳承方式,造就了吕氏家族别具一格的學風。錢穆先生總結説:『大抵吕氏家學,都主調和斟酌,不使偏鋒;都喜平易切近,不唱高調;都尚謹慎篤厚,不走險路』。這在宋代新儒學的氛圍中尤爲難得,也留給我們長久的啓示。
據有關著録,吕祖謙生前有著述五十多種,後世幾經散逸,今存尚有近三十種,其中以經、史文獻爲大宗。不同于通常的理學家,吕祖謙十分重視史學。他據孔子因魯史而修《春秋》,從而認爲經由史出。吕祖謙對《尚書》《左傳》以及傳世的十七史文獻都有深入的研究。
吕祖謙的《尚書》學,今存《東萊書説》,又名《增補東萊書説》。原書説解始于《尚書·洛誥》篇。王應麟謂祖謙受業于林之奇,林氏書説止于《洛誥》,蓋吕氏欲續其師説而成一家之言。原書經編訂之前,有傳抄流傳,見于著録者卷次不一。後吕氏門人時瀾取其語録中説解《尚書》者,補注《堯典》以下諸篇,釐爲二十二卷,又編原書爲十三卷,合爲今本三十五卷。
吕祖謙十分欣賞《左傳》,他以爲《左傳》一書『綜理微密,後之史者鮮能及之』。又以爲學者治史,『當自左氏至《五代史》,依次讀,則上下首尾,洞然明白』。據有關著録,吕祖謙先後有《左傳類編》《左氏博議》《左氏傳説》《左氏續傳説》等著述。方孝岳先生謂『《左氏傳説》極精美,就《左傳》所記,發揮其知人論世之識,頗有宏識孤懷。篇首有「讀左規模」一篇,示人以讀《左》之法,淹貫經史,洵通人之見』。四庫館臣亦謂『祖謙邃于史事』,故此書『于朝祭、軍旅、官制、賦役諸大典,及晋楚興衰、列國向背之事機,詮釋尤爲明暢』。《左氏博議》爲課試諸生而作,全書 『取左氏書理亂得失之跡,疏其説于下』。《左氏博議》作爲文章範本,在古代流傳極廣,出現了多種增補注釋之作。在日本地區,《左氏博議》作爲漢文學範本受到日本學者的重視,被大量地翻刻注釋,爲漢文學的傳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吕祖謙檢讀歷代正史,有《十七史詳節》二百七十三卷。全編删録《史記》、兩《漢書》《三國志》《晋書》、南北二《史》《隋書》《唐書》《五代史》,前有疆域、紀年世系之圖。四庫全書入存目,欲使後世學者『知前人讀書,必貫徹首尾。即所删節之本,而用功之深至,可以槩見』。
吕祖謙精研歷代史部文獻,嘗宗太史公書法以及司馬温公《資治通鑑目録》的體例,比次歷代史事,編爲《大事記》一書。原書斷限,上起春秋下迄五代史,後以疾病,僅成今本十二卷。全書始周敬王三十九年,迄漢武帝征和三年。于《史》《漢》異同,以及名物制度之類,皆條分縷析,原原本本。朱子雖然不滿意吕祖謙偏重史學,但獨推賞《大事記》,以爲條理精密。
儒家經部文獻,是傳統社會價值觀的根本來源,故歷代學者都注意經學研究。吕祖謙的經學研究,有《古周易》《吕氏家塾讀詩記》等文獻。《周易》原書分經、傳兩部分,自王弼注盛行之後,傳世本《易》傳皆附于經文之下。宋代吕大防、晁説之等,都力圖恢復古《易》經傳别行的原始面貌。吕祖謙熟讀《周易》,作《古周易》一卷,分上下經、十翼各爲一篇,朱熹作《易本義》,即以吕氏《古周易》爲據。
《吕氏家塾讀詩記》,爲吕祖謙説《詩經》之作。陳振孫謂『其博採諸家,存其名氏,先列訓詁,後陳文義,翦截貫穿,如出一手。有所發明,則别岀之。詩學之詳正,未有逾于此書者』。又有魏了翁後序,稱是書發明詩人躬自厚而薄責于人之義。書中多處徵引朱熹之説,朱子序云:『熹少時淺陋之説,伯恭父誤有取焉』。朱熹後期改變了某些對《詩》的理解,然並不一定以舊説爲非,《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迄今兩説相持,嗜吕氏書者終不絶也』。
吕祖謙編訂諸書,以與朱子合編的《近思録》影響最大。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四月,祖謙入閩,與朱熹共讀周、張、二程之書,『嘆其廣大閎博,若無津涯』,惜初學者不得其門,乃選録『關于大體而切于日用者』六百二十二條,分十四卷,是爲《近思録》。此書是宋代理學的重要文獻,後世多以爲朱子之書,但書中多處貫徹了吕祖謙的編輯意見。
南宋初期,臨安書坊有《聖宋文海》,孝宗得其書,命儒臣校正刻版。周必大上言此書『去取差謬,殊無倫理』。于是命吕祖謙主持重編修訂事宜,『盡取秘府藏書,廣羅士大夫所藏本朝文集,旁求傳記他書』,書成以後,孝宗賜名《皇朝文鑑》(後世又名《宋文鑑》),收北宋開國至中興以前之文,分六十一類,一百五十卷,作者二百餘人,作品二千五百餘篇。書成以後,引發了一些争論,但久而論定,朱熹晚年評價此書,以爲『其所載奏議,皆係一代政治之大節,祖宗二百年規模,與後來中變之意思,盡在其間,讀者着眼便見』。葉適甚至稱賞『後有欲明吕氏之學者,宜于此求之矣』。本書對于宋代文學史、政治史都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吕祖謙殁後,先有《東萊先生集》行世,吕祖謙之弟吕祖儉以該書『真贗錯揉,殆不可讀』,因而决定重編。後來經過吕祖儉及其子吕喬年兩代人的努力,編成四十卷本《東萊吕太史》集,基本囊括了吕氏所作的詩文、表疏、策問、尺牘等單篇作品。
吕祖謙的文獻整理,在當代有重要的成果。如整理本《吕祖謙全集》以及單行本《宋文鑑》《近思録》等。編者等人長期從事歷史文獻的整理工作,留心于吕祖謙文獻的收集整理。今將有關資料合編爲《吕祖謙文獻輯刊》,《輯刊》收録文獻五十餘種(《十七史詳節》拆爲十種),爲了更好地反映文獻的源流,全編兼收同書異本。《東萊博議》《吕氏家塾讀詩記》《皇朝文鑑》等收録了異本。本編特别注意收録日本地區印刻的吕祖謙文獻,希望藉此擴大讀者的視野。全編按照四部分類排序,吕祖謙編輯注釋的其他人的著作數種,置于全編之末。全編影印發行,希望能推進相關的研究工作。

二〇一九年八月二十八日編者識

總目録
第一册
古周易 一卷 宋 吕祖謙 等編 清康熙十九年通志堂刻本一
周易繫辭精義 二卷 宋 吕祖謙 編 古逸叢書覆刻宋景元至正本八五
易説 二卷 宋 吕祖謙 著 學海類編本二○一
第二册
增補東萊書説(一) 序—卷十七 宋 吕祖謙 著 宋 時瀾 修定 
                               清康熙十三年通志堂刻本一
第三册
增補東萊書説(二) 卷十八—卷三十五 宋 吕祖謙 著 宋 時瀾 修定 
                               清康熙十三年通志堂刻本一
第四册
吕氏家塾讀詩記(一) 序—卷九 宋 吕祖謙 撰 宋淳熙九年江西漕臺刻本一
第五册
吕氏家塾讀詩記(二) 卷十—卷十九 宋 吕祖謙 撰 宋淳熙九年江西漕臺刻本一
第六册
吕氏家塾讀詩記(三) 卷二十—卷二十四 宋 吕祖謙 撰 宋淳熙九年江西漕臺刻本一

第七册
吕氏家塾讀詩記(四) 卷二十五—卷三十二 宋 吕祖謙 撰 
                                    宋淳熙九年江西漕臺刻本一
第八册
吕氏家塾讀詩記(一) 序—卷十三 宋 吕祖謙 撰 明嘉靖十年傅鳳翺刻本一 
第九册
吕氏家塾讀詩記(二) 卷十四—卷二十二 宋 吕祖謙 撰 明嘉靖十年傅鳳翺刻本一 
第十册
吕氏家塾讀詩記(三) 卷二十三—卷三十二 宋 吕祖謙 撰 明嘉靖十年傅鳳翺刻本一 
第十一册
吕氏家塾讀詩記(一) 序—卷十二 宋 吕祖謙 撰 日本寬永元年霜月刻本一 
第十二册
吕氏家塾讀詩記(二) 卷十三—卷二十二 宋 吕祖謙 撰 日本寬永元年霜月刻本一 
第十三册
吕氏家塾讀詩記(三) 卷二十三—卷三十二 宋 吕祖謙 撰 日本寬永元年霜月刻本一 
第十四册
續吕氏家塾讀詩記 三卷 宋 戴溪 撰 
                                        清道光咸豐間大梁書院修同治七年王儒行刻經苑本一
續吕氏家塾讀詩記 三卷 宋 戴溪 撰 墨海金壺本二六九 
第十五册
東萊吕太史春秋左傳類編 不分卷 宋 吕祖謙 輯 
                                                      四部叢刊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鈔本一
第十六册
左氏傳説 二十卷 宋 吕祖謙 撰 清康熙十九年通志堂刻本一
第十七册
左氏傳續説 十二卷 綱領一卷 宋 吕祖謙 撰 鈔本一
第十八册
東萊博議 四卷 宋 吕祖謙 撰 清 張文炳 評點 清乾隆五十五年三與堂刻本一
第十九册
東萊先生左氏博議(一) 序—卷十一 宋 吕祖謙 撰 金華叢書本一
第二十册
東萊先生左氏博議(二) 卷十二—卷二十五 宋 吕祖謙 撰 金華叢書本一
第二十一册
精選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句解 十六卷 宋 吕祖謙 撰 明刻本一
第二十二册
東萊博議 四卷 宋 吕祖謙 撰 日本寬政十一年有隣館柳原喜兵衛刻本一
第二十三册
吕東萊先生左氏博議 十二卷 宋 吕祖謙 撰 清 孫執升 評 
                                             日本江户間高橋權兵衛刻本一
第二十四册
評注東萊博議 六卷 宋 吕祖謙 撰 清 瞿世瑛 校 日本 阪谷素 評注訓點 
                               日本明治十二年阪上半七刻本一

第二十五册
大事紀(一) 十二卷 通釋三卷 解題卷一—卷二 宋 吕祖謙 撰 明刻本一
第二十六册
大事紀(二) 解題卷三—卷九 宋 吕祖謙 撰 明刻本一
第二十七册
大事紀(三) 解題卷十—卷十二 宋 吕祖謙 撰 明刻本一
第二十八册
東萊先生增入正義音注史記詳節 二十卷 首一卷 
                                                                     漢 司馬遷 原撰 南朝宋 裴駰 集解 
                                                                     唐 張守節 正義 補史 宋 蘇轍 古史 
                                                                     宋 劉恕 外紀 宋 吕祖謙 輯 
                                                                     宋元刻本一
第二十九册
東萊先生西漢書詳節(一) 卷首—卷十五 漢 司馬遷 班固 原撰 宋 吕祖謙 輯 
                                             明慎獨齋本一
第三十册
東萊先生西漢書詳節(二) 卷十六—卷三十 漢 司馬遷 班固 原撰 宋 吕祖謙 輯 
                                             明慎獨齋本一
第三十一册
東萊先生東漢書詳節(一) 卷首—卷十二 南朝宋 范曄 原撰 宋 吕祖謙 輯 
                                             明慎獨齋本一

第三十二册
東萊先生東漢書詳節(二) 卷十三—卷三十 南朝宋 范曄 原撰 宋 吕祖謙 輯 
                                             明慎獨齋本一
第三十三册
東萊先生三國志詳節 二十卷 晋 陳壽 原撰 宋 吕祖謙 輯 宋刻元遞修本一
第三十四册
名公增修晋書詳節(一) 卷一—卷十六 唐 房玄齡等 原撰 宋 吕祖謙 輯 
                                        宋刻元遞修本一
第三十五册
名公增修晋書詳節(二) 卷十七—卷三十 唐 房玄齡等 原撰 宋 吕祖謙 輯 
                                        宋刻元遞修本一
第三十六册
東萊先生校正北史詳節 二十八卷 唐 李延壽 原撰 宋 吕祖謙 輯 宋刻元遞修本一
第三十七册
東萊先生校正南史詳節 二十五卷 唐 李延壽 原撰 宋 吕祖謙 輯 宋刻元遞修本一
第三十八册
東萊先生校正隋書詳節 二十卷 唐 魏徵等 原撰 宋 吕祖謙 輯 宋刻元遞修本一
第三十九册
諸儒校正唐書詳節(一) 序—卷十八 宋 歐陽脩 原撰 宋 吕祖謙 輯 
                                        宋刻元遞修本一

第四十册
諸儒校正唐書詳節(二) 卷十九—卷三十九 宋 歐陽脩 原撰 宋 吕祖謙 輯 
                                        宋刻元遞修本一
第四十一册
諸儒校正唐書詳節(三) 卷四十—卷六十 宋 歐陽脩 原撰 宋 吕祖謙 輯 
                                        宋刻元遞修本一
第四十二册
東萊校正五代史詳節 十卷 宋 歐陽脩 原撰 宋 吕祖謙 輯 宋刻本一
增節標目音注精議資治通鑑(一) 序—卷二 宋 吕祖謙 輯 
                                                            蒙古憲宗三至五年張宅晦明軒刻本 配宋本二五三

第四十三册
增節標目音注精議資治通鑑(二) 卷三—卷二十二 宋 吕祖謙 輯 
                                                            蒙古憲宗三至五年張宅晦明軒刻本 配宋本一
第四十四册
增節標目音注精議資治通鑑(三) 卷二十三—卷四十一 宋 吕祖謙 輯 
                                                            蒙古憲宗三至五年張宅晦明軒刻本 配宋本一
第四十五册
增節標目音注精議資治通鑑(四) 卷四十二—卷五十八 宋 吕祖謙 輯 
                                                            蒙古憲宗三至五年張宅晦明軒刻本 配宋本一

第四十六册
增節標目音注精議資治通鑑(五) 卷五十九—卷七十五 宋 吕祖謙 輯 
                                                            蒙古憲宗三至五年張宅晦明軒刻本 配宋本一
第四十七册
增節標目音注精議資治通鑑(六) 卷七十六—卷九十二 宋 吕祖謙 輯 
                                                            蒙古憲宗三至五年張宅晦明軒刻本 配宋本一
第四十八册
增節標目音注精議資治通鑑(七) 卷九十三—卷一○六 宋 吕祖謙 輯 
                                                            蒙古憲宗三至五年張宅晦明軒刻本 配宋本一

第四十九册
增節標目音注精議資治通鑑(八) 卷一○七—卷一二○ 宋 吕祖謙 輯 
                                                            蒙古憲宗三至五年張宅晦明軒刻本 配宋本一
第五十册
歐公本末(一) 卷一—卷二 宋 吕祖謙 撰 宋嘉定五年序刻本一
第五十一册
歐公本末(二) 卷三—卷四 宋 吕祖謙 撰 宋嘉定五年序刻本一
第五十二册
泳齋近思録衍注 十四卷 宋 朱熹 吕祖謙 撰 宋刻本一
第五十三册
近思録集解 十四卷 宋 朱熹 吕祖謙 撰 宋 葉采 編集 明刻本一
少儀外傳 二卷 宋 吕祖謙 撰 守 山閣叢書本五二五
第五十四册
麗澤論説集録 十卷 宋 吕祖謙 撰 宋 吕祖儉 輯 宋嘉泰四年吕乔年刻本一
第五十五册
麗澤論説集録 十卷 宋 吕祖謙 撰 宋 吕祖儉 輯 宋刻元明遞修本一
第五十六册
紫微雜説 一卷 宋 吕祖謙 撰 指海本一
卧遊録 一卷 宋 吕祖謙 撰 明刻本九九
歷代制度詳説 十五卷 宋 吕祖謙 撰 續金華叢書本一三一

第五十七册
東萊吕太史文集(一) 十五卷 附録三卷 宋 吕祖謙 撰 
                                    宋嘉泰四年吕喬年刻元明遞修本一
第五十八册
東萊吕太史文集(二) 别集卷一—卷十二 宋 吕祖謙 撰 
                                    宋嘉泰四年吕喬年刻元明遞修本一
第五十九册
東萊吕太史文集(三) 别集卷十三—卷十六 外集五卷 宋 吕祖謙 撰 
                                    宋嘉泰四年吕喬年刻元明遞修本一

第六十册
東萊吕太史文集(一) 卷一—卷十五 闕卷九 別集卷一 宋 吕祖謙 撰 
                                    宋刻明遞修本 有補配一
第六十一册
東萊吕太史文集(二) 別集卷二—卷十五 宋 吕祖謙 撰 宋刻明遞修本 有補配一
第六十二册
東萊吕太史文集(三) 別集卷十六 外集五卷 附録三卷 拾遺一卷 宋 吕祖謙 撰 
                                    宋刻明遞修本 有補配一
東萊太史外集 存卷一至卷四 宋 吕祖謙 撰 宋刻明遞修本四六七

第六十三册
吕東萊先生遺集(一) 序—卷九 宋 吕祖謙 撰 清 王崇炳 編輯 
                                    清雍正元年金華陳思臚校刻本一
第六十四册
吕東萊先生遺集(二) 卷十—卷二十 宋 吕祖謙 撰 清 王崇炳 編輯 
                                   清雍正元年金華陳思臚校刻本一
第六十五册
東萊吕太史全集(一) 卷一—卷十七 宋 吕祖謙 撰 日本江户鈔本一
第六十六册
東萊吕太史全集(二) 卷十八—卷二十八 宋 吕祖謙 撰 日本江户鈔本一

第六十七册
東萊吕太史全集(三) 卷二十九—卷四十 宋 吕祖謙 撰 日本江户鈔本一
第六十八册
東萊先生詩集 二十卷 宋 吕祖謙 撰 宋乾道刻本一
第六十九册
東萊先生分門詩律前集 十五卷 後集十五卷 宋 吕祖謙 撰 宋末元初刻本一
第七十册
詩律武庫前集 十五卷 後集十五卷 宋 吕祖謙 撰 金華叢書本一
第七十一册
皇朝文鑑(一) 序—卷三 宋 吕祖謙 撰 宋端平元年刻明遞修本一
第七十二册
皇朝文鑑(二) 卷四—卷十七 宋 吕祖謙 撰 宋端平元年刻明遞修本一
第七十三册
皇朝文鑑(三) 卷十八—卷三十 宋 吕祖謙 撰 宋端平元年刻明遞修本一
第七十四册
皇朝文鑑(四) 卷三十一—卷四十二 宋 吕祖謙 撰 宋端平元年刻明遞修本一
第七十五册
皇朝文鑑(五) 卷四十三—卷五十三 宋 吕祖謙 撰 宋端平元年刻明遞修本一
第七十六册
皇朝文鑑(六) 卷五十四—卷六十七 宋 吕祖謙 撰 宋端平元年刻明遞修本一
第七十七册
皇朝文鑑(七) 卷六十八—卷八十一 宋 吕祖謙 撰 宋端平元年刻明遞修本一
第七十八册
皇朝文鑑(八) 卷八十二—卷九十六 宋 吕祖謙 撰 宋端平元年刻明遞修本一
第七十九册
皇朝文鑑(九) 卷九十七—卷一一一 宋 吕祖謙 撰 宋端平元年刻明遞修本一
第八十册
皇朝文鑑(十) 卷一一二—卷一二四 宋 吕祖謙 撰 宋端平元年刻明遞修本一
第八十一册
皇朝文鑑(十一) 卷一二五—卷一三七 宋 吕祖謙 撰 宋端平元年刻明遞修本一
第八十二册
皇朝文鑑(十二) 卷一三八—卷一五○ 宋 吕祖謙 撰 宋端平元年刻明遞修本一
第八十三册
皇朝文鑑(一) 序—卷三 宋 吕祖謙 撰 宋嘉泰四年新安郡齋刻本一
第八十四册
皇朝文鑑(二) 卷四—卷十七 宋 吕祖謙 撰 宋嘉泰四年新安郡齋刻本一
第八十五册
皇朝文鑑(三) 卷十八—卷二十八 宋 吕祖謙 撰 宋嘉泰四年新安郡齋刻本一
第八十六册
皇朝文鑑(四) 卷二十九—卷三十九 宋 吕祖謙 撰 宋嘉泰四年新安郡齋刻本一
第八十七册
皇朝文鑑(五) 卷四十—卷五十三 宋 吕祖謙 撰 宋嘉泰四年新安郡齋刻本一
第八十八册
皇朝文鑑(六) 卷五十四—卷六十六 宋 吕祖謙 撰 宋嘉泰四年新安郡齋刻本一
第八十九册
皇朝文鑑(七) 卷六十七—卷八十三 宋 吕祖謙 撰 宋嘉泰四年新安郡齋刻本一
第九十册
皇朝文鑑(八) 卷八十四—九十七 宋 吕祖謙 撰 宋嘉泰四年新安郡齋刻本一
第九十一册
皇朝文鑑(九) 卷九十八—卷一一一 宋 吕祖謙 撰 宋嘉泰四年新安郡齋刻本一
第九十二册
皇朝文鑑(十) 卷一一二—卷一二四 宋 吕祖謙 撰 宋嘉泰四年新安郡齋刻本一
第九十三册
皇朝文鑑(十一) 卷一二五—卷一三八 宋 吕祖謙 撰 宋嘉泰四年新安郡齋刻本一
第九十四册
皇朝文鑑(十二) 卷一三九—卷一五○ 宋 吕祖謙 撰 宋嘉泰四年新安郡齋刻本一
第九十五册
宋文鑑(一) 序—卷七 宋 吕祖謙 撰 明嘉靖八年刻本一
第九十六册
宋文鑑(二) 卷八—卷二十六 宋 吕祖謙 撰 明嘉靖八年刻本一
第九十七册
宋文鑑(三) 卷二十七—卷四十二 宋 吕祖謙 撰 明嘉靖八年刻本一
第九十八册
宋文鑑(四) 卷四十三—卷五十九 宋 吕祖謙 撰 明嘉靖八年刻本一
第九十九册
宋文鑑(五) 卷六十—卷七十九 宋 吕祖謙 撰 明嘉靖八年刻本一
第一○○册
宋文鑑(六) 卷八十—卷一○一 宋 吕祖謙 撰 明嘉靖八年刻本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