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断代史系列:中华远古史
  • 中国断代史系列:中华远古史
  • 中国断代史系列:中华远古史
  • 中国断代史系列:中华远古史
  • 中国断代史系列:中华远古史
  • 中国断代史系列:中华远古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断代史系列:中华远古史

38 3.2折 118 九五品

仅1件

甘肃兰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玉哲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4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11-04

待锦书楼

四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玉哲 著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4
  • 版次 1
  • ISBN 9787208155985
  • 定价 11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书是作者毕生治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从中国历史的序幕开篇,一直写到西周末,详尽论述了中国远古历史从史前文明经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演变、发展的过程,尤其对夏、商、周三代的族源、地望、世系、宗法制度、继承制度、政权形式、社会经济及社会性质等问题的论述见解独到。迄今仍是此一领域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王玉哲,1913年生,河北深县人。1936至1943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及北大文科研究所(昆明)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43年至今先后受聘于华中大学、湖南大学及南开大学历史系,任副教授、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等职。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等职。著作有《中国上古史纲》、《古集林》等书;主编有《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国历史大辞典?先秦史卷》等;撰有先秦史研究论文百余篇。
【目录】


自序1
章原始群居的社会生活1
节绪说1
一、人类的起源1
二、原始社会史的分期7
第二节中国历史的序幕——中国猿人10
一、元谋猿人12
二、蓝田猿人14
三、北京猿人的发现及其体质特征16
四、北京猿人的石器和用火18
五、北京猿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组织22
六、其他地区猿人化石的发现23
第三节“古人”时期的发展25
一、古人时期人类化石的发现及其体质特征26
二、古人阶段人类的劳动工具和石器28
三、古人时期人类的生存环境30
四、古人时期的原始社会关系30
第四节“新人”时期的与氏族的产生30
一、新人时期人类体质和的特征30
(一)这一时期的古人类化石32
(二)这一时期的古人类遗址42
二、新人时期原始氏族和原始信仰的产生45
附:中国原始社会史表47
第五节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原始经济生活48
第二章妇女为中心的母系氏族公社51
节母系氏族公社的出现51
一、氏族公社的起源51
二、我国境内母系氏族公社的遗迹52
(一)我国境内的中石器时代的53
(二)弓箭的出现55
(三)妇女成为氏族公社中心的原因56
(四)新石器时代的村落56
第二节母系氏族社会的婚姻关系和墓葬制度63
一、男女分区埋葬制与族外婚制63
二、迁移合葬所反映的女中心64
第三节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65
一、原始农业的出现66
(一)北方仰韶时期的农业66
(二)南方河姆渡时期的农业67
二、制陶、纺织与石器等手70
三、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生产关系和生活75
第四节我国古文献上有关母系氏族社会的史影76
一、“知母不知父”77
二、族外婚78
三、婿称岳父为舅,称岳母曰姑;妇称丈夫之父为舅,
称丈夫之母曰姑79
四、父子不相续相处,而祖孙相续相处80
五、古帝王称“毓”称“后”81
六、图腾痕迹82
七、姓的质83
第五节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原始的科学、艺术和83
一、原始科学83
二、原始艺术85
三、原始86
第三章父系氏族公社91
节从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氏族公社的转变91
一、母系家族的产生和父系氏族制的萌芽91
二、父系氏族公社制的确立94
第二节父系氏族社会经济的重大发展98
一、北方草原地带的细石器与游牧经济98
二、细石器的来源问题103
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农业、畜牧业和手的
发展105
(一)山东南部、江苏北部的大汶106
(二)大汶与龙山、青莲岗的关系108
(三)龙山时期的经济生活110
(四)黄河上游的马家窑和齐家113
(五)长江流域的良渚、屈家岭及其他115
四、手与原始交换119
第三节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氏族公社制的瓦解122
一、私有制的产生与贫富开始两极分化122
二、阶级、奴隶制的出现与氏族公社制的解体125
第四节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文字和艺术127
一、文字的产生127
二、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艺术130
第五节古史传说中的部落战争及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133
一、古代传说中诸部落居住的地域133
二、部落战争促使氏族制度益趋崩溃137
第四章唐、虞、夏与先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
过渡时期(上)140
节唐、虞、夏的禅让制与军事选举制141
一、尧、舜、禹的生活141
二、禅让的传说142
三、篡夺的传说与“天下为家”的产生145
第二节传说中的夏王朝147
一、夏王朝的开国147
二、夏王朝的历史传说及夏代的社会质151
三、传闻中的夏时156
第三节古发掘与夏158
一、夏族活动的地域158
二、所谓“河南龙山”应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161
三、二里头与夏的关系164
四、夏与仰韶的关系166
五、二里头、二期遗存所反映的夏168
第四节商族的兴起和先商的社会阶段170
一、商族的来源170
(一)商族来源的四种不同说法171
(二)商族起于东方的证据172
(三)从古学上推测商族的来源190
二、先商的世系195
三、商族在先商时所处的社会阶段200
第五章商王朝前期的历史——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
过渡时期(下)203
节商汤的灭夏203
第二节商代前期的政治207
一、商汤和伊尹207
二、商代前期的“盛君”212
第三节从田野古上看商代前期的(一)215
一、二里头遗址三、四期所反映的早商青铜器与农业
生产215
二、二里头的早商宫殿建筑219
三、二里头的艺术生活220
第四节从田野古上看商代前期的(二)222
一、二里岗的农业生产和手的分工222
二、商代前期的城池建筑及其意义224
三、商代前期的青铜器和漆器兼论陨铁的利用227
第五节商代前期的阶级对立与个阶级社会的逐渐
形成232
第六章商代阶级的形成237
节盘庚迁殷及其社会意义237
一、自汤至盘庚五迁的问题237
二、盘庚迁殷的原因及其意义242
第二节商代后期阶级斗争的尖锐和的出现250
一、商代后期的阶级对立250
二、的出现255
第七章商代后期奴隶的数量、“众”或“众人”的身份及商的
社会属260
节商代后期有多少奴隶260
一、商代后期人殉和人牲的数量惊人261
二、商代后期的奴隶数量要具体分析265
第二节众或众人的身份274
一、众或众人是商代后期主要的生产劳动者274
二、商代“族”的组织及其同“众”的关系277
三、众或众人所受的剥削281
四、“众人”的政治待遇284
第三节“古代东方”的理论与商代后期的社会质289
一、什么是“亚细亚生产方式”290
二、“古代东方”奴隶制的社会特征296
三、商代后期社会近于古代东方的家庭奴隶制299
第八章商代后期的经济发展304
节商代后期农业的发展304
一、卜辞中的“年”、“侑雨”、“受年”304
二、商代后期农作物的品种和酿酒所反映的农业情况306
三、商代后期的农具与耕作技术313
第二节畜牧、田猎与渔业319
一、畜牧与田猎319
二、渔业324
第三节商代后期手的辉煌成325
一、精致的青铜器325
二、陶器的新创造330
三、纺织和其他332
四、商代后期的土木建筑工程335
第四节交换、货币、交通339
一、商代后期的商业和货币339
二、商代后期的交通342
第九章商代后期的社会组织与政治机构344
节商王朝的政治疆域344
一、商的王畿及其据点344
二、王畿与四土、四方、邑的关系350
第二节商族的氏族组织354
一、商代后期商氏族的地域354
二、商的世系及其继承制度356
(一)商王朝的世次和世数357
(二)商人的名号359
(三)商王世次及其“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366
三、“兄终弟及”制是的社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373
四、商代的婚姻制度与宗法制度377
附:商代先公先王世系表381
第三节商代后期的政治机构383
一、商代的王383
二、百官384
三、诸侯方伯387
第四节商与各方国389
一、鬼方390
二、方(方)395
三、土方399
四、羌方400
五、人方402
六、虎方403
七、周及其他404
第十章商代的、科学与艺术407
节商代的文字407
一、汉族文字起源的传说和早的汉字407
二、甲骨文已达到文字发展的进步阶段410
三、汉字的读音问题412
四、甲骨的发现和卜辞文例415
五、甲骨卜辞的史料价值416
第二节商代的信仰418
一、自然神的崇拜419
二、祖先崇拜424
第三节商代的科学成427
一、商代卜辞所反映的天象427
二、商代的历法430
三、其他科学432
第四节商代的艺术433
一、雕塑艺术433
二、音乐与乐器437
三、其他艺术439
第十一章先周族的来源及其社会发展441
节周为夏族的分支441
一、周始祖的时代问题441
二、周族为夏后的推测443
三、先周人物传闻445
第二节周族初的地望453
一、周族克商前夕的根据地是陕西岐山453
二、先周族早来源于山西455
(一)山西汾水流域自商至西周一直有周族的根据地459
(二)姬姓之古国在山西者独多464
(三)姜姓之族原亦在山西470
(四)古有易与先周的关系475
(五)周原一地原在山西太原477
(六)先周族的迁徙是自东而西480
第三节先周的及其社会阶段482
一、由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482
二、先周的488
三、周原所出的甲骨文问题494
第十二章周王朝的建立498
节周武王的灭商498
一、武王克商前中原的形势498
(一)商王朝的阶级盾498
(二)民族盾501
二、灭商的步骤509
(一)克商时商周兵力的对比及其胜败的原因510
(二)克商的期512
三、政权的建立516
(一)周武王革商受命的大典516
(二)反映武王灭商的《大武》舞517
(三)周初的三监问题521
四、西周开始的年代问题526
第二节周公旦及其东征531
一、武王死后周政权的危机531
二、周公践位称王问题533
三、管蔡之乱与周公东征537
四、周公营建东都洛邑和还政成王541
第三节周王朝政权的巩固548
一、分封措施550
二、对商遗的政策559
三、制礼作乐561
附:西周帝王世系表566
第十三章西周的政治及其发展567
节西周的政体形式与“成康之治”567
一、政权是,还是城邦制567
(一)西周政权既有旧传统又有新因素567
(二)西周的阶级关系压倒血亲关系570
(三)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是不等的君臣关系571
(四)西周政体是575
二、“成康之治”575
(一)成康盛世的历史条件575
(二)成王事迹576
(三)康王即位典礼577
(四)康王的武功579
第二节西周的政治制度581
一、西周政治制度导论581
(一)史料根据581
(二)地理环境582
(三)层累组织的特点583
(四)神权583
二、西周的宗法制度588
(一)宗法制度的特征588
(二)宗法制度推行的范围595
(三)宗法制度的继统法及其制定之用意598
三、西周的分封制度599
(一)分封制度起于周初599
(二)分封制的具体内容600
(三)西周分封多少诸侯邦国602
(四)分封的典礼与程序604
(五)分封诸侯的等级问题608
(六)周王与诸侯的封建关系
四、西周的监国制度615
第三节西周的官制617
一、周初的优选长官——太保、太师617
二、西周卿士的质620
三、西周的政务官和文史官621
(一)政务官622
(二)文史官625
(三)西周职官的来源627
四、世族的世官、世禄制度634
(一)何谓世族634
(二)世族制度的产生634
(三)西周的异姓世族639
(四)世官世禄必须由上级重新册命640
(五)世官制与宗法制的盾643
第四节西周的兵制与刑法645
一、兵制645
(一)周武王克商时的兵力645
(二)周初的武装编制646
(三)西周的正规士兵和族兵654
二、刑法659
(一)周初刑法制定的原则660
(二)西周刑法的特点661
第五节西周“”的历史作用668
第十四章西周的社会经济680
节西周的农业经济680
一、西周农业的地理环境680
二、西周农作物的品种686
(一)黍686
(二)稷687
(三)麦690
(四)菽691
(五)稻692
三、西周劳动生产的编制、生产工具和技术694
(一)西周的集体生产与小生产694
(二)西周的农业生产工具698
(三)西周的耕作技术704
第二节西周的土地制度709
一、西周田制的基本内容710
二、田制分公田和私田是所谓“井田制”711
三、孟子“井田论”的内涵713
四、西周为贵族土地所有制716
(一)西周井田制既不能称为“农村公社”,也不是“土地
国有”716
(二)西周的“藉”、“助”是劳役地租720
(三)西周土地制度是“彻”与“助”并行兼“贮”的制度721
五、西周“仆庸土田”和“民”的身份问题724
(一)“仆庸土田”问题724
(二)西周“民”的身份726
第三节西周的手、商业732
一、西周的手732
(一)西周的青铜器手733
(二)陶瓷业734
(三)玉、石业,骨、角业,竹木业735
(四)纺织业737
(五)论“百工”的身份及民间手738
二、西周的商业740
第四节西周的社会质742
一、社会质研究的重要意义742
二、西周的社会质问题何以长期不能解决743
三、历史研究应从历史实际出发745
四、西周社会形象的四大特点745
第十五章西周的衰微、灭亡747
节西周衰微始于何时747
第二节周厉王专利与国人及国人的意义750
第三节何谓“共和行政”752
第四节所谓“宣王中兴”756
第五节幽王昏乱、灭亡与王东迁760
附录一大事年表768
附录二本书引用甲骨著录书目简称表77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