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战时期词坛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抗战时期词坛研究

63.8 5.9折 108 全新

库存6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杜运威|

出版社上海三联

ISBN9787542682406

出版时间2024-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08元

货号32085594

上书时间2024-07-04

晨雨图书店121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杜运威,1989年生,江苏连云港人,中共党员,文学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现为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后。主要致力于晚清民国诗词研究,主持完成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各1项,在《中国文学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科研成果获第二届屈原诗学论文奖。2022年,被遴选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

目录
绪论
    一、抗战词坛概念及研究范围
    二、定位与特质:抗战文学、百年词史与抗战词坛
    三、分布与体量:多元视角下的群体考察
    四、现状与不足:抗战词坛整体研究的缺失
    五、方法与思路:“文史互证”与“微观史学”
第一章  晚清稼轩风接受与战争词的发展
  第一节  战争词命名与晚清词史观念
  第二节  晚清稼轩风接受情况简论
  第三节  稼轩风视角下战争词的发展演进
第二章  风云激荡、裂变新生的抗战词坛
  第一节  伦理、价值与选择:战时词人生态
    一、奔赴国统区的伦理观念
    二、坚守沦陷区的价值意义
    三、错综复杂的政治生态
  第二节  战争史与心灵史的合奏:词人笔下的抗战
    一、“刳孕占胎,斫头赌注,槊上婴儿舞”:战争史的深化
    二、“留不得,归不得,行不得”:心灵史的探寻
  第三节  传承与创新:抗战词坛之现代性考察
    一、词体功能的强化:悼挽词中不同群体的心声
    二、乡关之思与倡家强聘:走进庾信意象的深处
  第四节  转向与崛起:抗战词坛之艺术风格论
    一、从“守四声”到声情并重:梦窗风的转向
    二、从“别建一宗”到中兴鼓吹:稼轩风的崛起
第三章  期刊“词录”专栏与新型词人群体的生成及发展演变
  第一节  抗战时期期刊诗词概述:兼论围绕期刊形成群体流派的理论依据
    一、战时期刊诗词概述
    二、期刊型文学流派形成的依据
  第二节  龙榆生“别建一宗”与《词学季刊》词人群的生成及成就
    一、龙榆生“别建一宗”的提出及阐释
    二、旗帜与地位:开宗立派的手段
    三、引导与规范:从同人聚集到统一思想
    四、苏辛词风的整体取向
  第三节  卢前“民族诗歌”理论与《民族诗坛》词人群的时代书写
    一、卢前民国诗宣言与“民族诗歌”论
    二、卢前与龙榆生及《词学季刊》词人群之关系
    三、期刊动态与创作分歧
    四、民族词史的书写与鼓吹的不同选择
    五、以沉挚绮语达贞刚之境
第四章  战时词人雅集结社与词体写作的“情”“格”博弈
  第一节  抗战时期词群与词社考述
  第二节  高校迁徙与大后方的雍园词群
    一、雍园词人的群体特征
    二、熔铸周辛,自成机杼:论汪东词
    三、哲理与笔法:论沈尹默词
    四、以当时语道当时事:论吴白匋词
  第三节  四声之争与上海孤岛午社词群
    一、“守四声”风气的生成演变与午社词人的拨乱反正
    二、《午社词钞》词心探微
    三、四声遮蔽下的仇埰词

内容摘要
本书首次将1931至1945年间的词坛作为整体研究对象,勾勒出此期复杂的词人生态状况,揭示了词体鼓吹抗战的现实意义,厘清了词体社会功能增强、艺术范式丰富、叙述语境特殊等疑难问题,明确认为此期词坛是百年词史风格流变的转折点,是抗战文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破除因政治地域分割而造成的文学研究之视角局限,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期刊、社团、性别为突破口,建立新的跨区域比较机制。首次将微观史学法运用于抗战诗词研究,为解决沦陷区词作的复古现象提供新的切入视角和理论支撑。书稿明确了词体在抗战文学中的地位及承担的时代使命,努力建构抗战诗歌史中新旧文体平分秋色的文学史格局,梳理出词坛风貌动态演变的实际情况,在看清稼轩风占据主流的同时,注意到词坛多元并存,此消彼长的整体态势,格外关注相同风格下鱼龙混杂的实际情形,形成对整个词坛的立体化观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