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中国伟大的诗人)(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杜甫(中国伟大的诗人)(精)

49.9 6.4折 78 全新

库存10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洪业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95945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8元

货号30883465

上书时间2024-07-03

晨雨图书店121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洪业(1893-1980),号煨莲(William)。福建侯官人。有名史学家、教育家。先后就读于卫斯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协和神学院,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神学学士等学位。1923年回国,被聘为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任大学文理科科长,先后兼任历史系主任、大学图书馆馆长、研究院文科主任及导师等。创办《燕京学报》,并以哈佛一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主任总纂哈佛一燕京学社《引得》64种。1946年春赴美讲学,1948至1968年兼任哈佛大学东亚系研究员。1980年在美国去世。 其学术名篇有《考利玛窦之世界地图》《礼记引得序》《春秋经传引得序》《杜诗引得序》《(蒙古秘史)源流考》《破斧》等。所撰《礼记引得序》于1937年获法国巴黎茹理安(一作儒莲)奖金。主要著述见《洪业论学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Tu Fu:China's Greatest Poet(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52年)。

目录
自 叙
引 论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
第一章 “记一不识十”公元712-735年(长安—吴越)
杜甫诗[1]
第二章 “快意八九年”
公元736-745年(长安—兖州—偃师—洛阳—陈留—兖州)
杜甫诗[2]-[13]
第三章 “骑驴三四载”
公元745-749年(长安)
杜甫诗[14]-[25]
第四章 “陵厉不飞翻”
公元749-752年(长安)
杜甫诗[26]-[43]
第五章 “故山归兴尽”
公元752-755年(长安)
杜甫诗[44]-[59]
第六章 “东胡反未已”
公元756-757年(奉先—长安—凤翔—三川羌村)
杜甫诗[60]-[89]
第七章 “万国兵前草木风”
公元757-758年(长安—华州—洛阳—华州)
杜甫诗[90]-[115]
第八章 “一岁四行役”
公元759年(秦州—成州同谷—剑州—汉州)
杜甫诗[116]-[160]
第九章 “此生那老蜀?”
公元760-762年(成都)
杜甫诗[161]-[222]
第十章 “何地置老夫?”
公元762-766年(梓州—绵州—汉州—梓州—阆州—梓州—成都—戎州—忠州—夔州云安)
杜甫诗[223]-[267]
第十一章 “夔子之国杜陵翁”
公元766-768年(夔州)
杜甫诗[268]-[337]
第十二章 “孤舟增郁郁”
公元768-770年(夔州—江陵—江陵公安—岳州—潭州—衡州—耒阳—潭州)
杜甫诗[338]-[374]
结 语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索 引
附 录
一 注疏卷自叙
二 我怎样写杜甫(洪业)
三 再说杜甫(洪业)
四 洪业英译杜甫诗选(《秋兴八首》中英对照)
洪业及其《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代译后记)
初版补记
再版说明
第三版后记

内容摘要
“诗圣”杜甫何以荣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称号?洪业身处日寇囹圄,欲以杜甫诗晨祷夕诵;自述平生以杜诗慰其大悲大喜。后寓居大洋彼岸,用英文写就《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TuFu:China'sGreatestPoet),这部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于1952年出版的杜甫传记,迄今为止仍是海外汉学领域有关杜甫研究的最重要的著述。洪业的传记书写寄寓个人感情,全书译引杜诗达374首,融合史事,逐一析释,力求考实诗人生平踪迹。译者曾祥波专研杜诗,研、译相得,译笔生动流畅。书后附原书索引、洪业自述杜甫传记写作文章两篇;另选录洪业英译杜甫巅峰之作七律《秋兴八首》,中英对照,可资赏鉴。此书中译本初版于2011年,2014年收入《海外汉学丛书》,此为全新修订精装本。

精彩内容
即使在今天的中国,当所有道德和文学的标准被抛进质疑和混淆之中,杜甫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他的魅力和他所收到的尊崇却依然如故,未曾经受挑战。一方面,那些主张绝对权力以维持现状的人士以杜甫为号召,因为他始终不渝的站在政府的立场上,毫不犹豫地反对叛乱。另一方面,那些支持流血革命的极端左翼人士也援引杜甫为例证,因为他描绘出了最为催人泪下的苦难场景,大声呼喊出对不公平现实的最为愤慨的谴责。一方面,研习文学的老派学生崇拜杜甫繁复典雅诗文中反映出来的渊博学识,那些词汇、典故来自于各种各样的历史和文学典籍,恰如其分地被用于他所要描写的主题和情境。她们如痴如醉于杜甫既能严格遵循不同诗歌体裁的格律,又能灵活变通地加以拗救处理。而另一方面,提倡打破旧习的学生,又为杜甫从形式和语言上大胆地涉及新内容而感到欢欣鼓舞。
在举子们被锁入贡院进行考试之前,他们在长安如何打发时间呢?我们也许会希望他们能忙着温习书本。事实上,很少有人会这么勤奋。一般来说,当时的风气是举子们会忙着作自我宣传。若干世纪之后,对考卷进行糊名的措施才开始实行。因为考官能够直接在卷面上看到举子姓名,因此很自然,如果他们碰巧认识举子本人,或者认识举子的权贵亲属、引荐者,或者了解此人的文学声名,他们的判卷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影响。这样的风气助长了举子们蹄声自己声名的行为。在长安,春天成为一个寻欢作乐的季节,无数的宴会在举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