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的丝绸之路
  • 一个人的丝绸之路
  • 一个人的丝绸之路
  • 一个人的丝绸之路
  • 一个人的丝绸之路
  • 一个人的丝绸之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一个人的丝绸之路

92.2 7.2折 128 全新

库存14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意】亚历山德罗·科代洛 译者 袁茵 文铮

出版社北京联合

ISBN9787559664891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28元

货号31951167

上书时间2024-06-28

晨雨图书店121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亚历山德罗?柯德罗|作者意大利学者、科学家,现代“马可波罗”,东方文化爱好者。多次轻装出发,以骑行为主,一遍遍踏上丝绸之路,跨越欧亚大陆的“四大板块”——地中海板块、波斯板块、中亚板块及中国板块,游历以新月沃地和华夏地区两个古文明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众多国家,并用平板电脑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全数记录下来。
袁茵|译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主要译作有《旅行的植物》《大脑的奥秘》《马可波罗遗嘱》等。
文铮|译者先后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意大利罗马大学,获罗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教研室主任、教授、意大利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意大利教学研究会会长。曾任罗马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曾获意大利总统授予的“意大利之星”骑士勋章。

内容摘要
跨越多个文明,“现代马可波罗”的东西世界独旅抱着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意大利青年科学家亚历山德罗?柯德罗带着一本《马可波罗行记》从威尼斯启程,沿着丝绸之路,跨越东方和西方,穿越过去和未来,探索在他眼中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东方文明。眼前这个美丽的世界与马可波罗眼中的逐渐重合,它新鲜、蓬勃、强大,足以包容一切。
携带最低限度的行李,在旅途中留下近130组图文记录,讲述充满野性的自然、与崭新面孔的相遇和对陌生文化的体验。所有的插图均为作者穿越各国国境来到中国的过程中所拍下的最真实的照片,是作者对旅途、对人像、对自然生态和对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的记录。文字中既有对所到之处风土人情的描写,也有对不同文明发展的赞叹与尊敬。
旅途中,他依次穿越地中海世界、波斯世界、中亚世界,以及最后到达的中国世界,这“四个世界”共同构成了欧亚大陆的主体,带领读者接触了几乎所有的沿线国家和地区——自“新月沃地”至长江和黄河流域,自古以来这些国家和地区就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中心。

主编推荐

l 二十一世纪·从西方到东方·现代丝绸之路

l 依次穿越地中海世界、波斯世界、中亚世界,以及最后到达的中国世界

l 近130组摄影与感悟成组呈现,沉浸式感受跨越多个文明的神秘之旅

l 百闻不如一见,在旅行途中消除偏见,认识非常真实的新鲜文明

l 携带尽量少的行李骑行出发,分享独自进行宏大旅行的“意想不到”

l 北外意大利语教研室主任、意大利研究中心主任文铮翻译

l 全书采用高品质特种纸印刷,裸脊装帧,提供极好的阅读体验




精彩内容
“蒙古统治下的和平”确保马可波罗一家三人成功到达了契丹(中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的称谓)。在翻过高山、穿过沙漠之后,他亲眼见到了相貌不同、民族相异的人们,还亲身感受了所经之地的语言、文字、艺术、建筑、文化、宗教、习俗、植物、动物和饮食的差异。当我到达中国之后,也像七百多年前来过这里的马可波罗一样,对眼前的一切充满着好奇。走过中国新疆,我来到了这个“中央之国”的腹地。《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了中国当时的辽阔地域和恢宏气势,在今日中国的土地上这些特点仍十分清晰。今日这个实力强大的现代化国家不得不令我折服,这促使我将其与西方世界的国家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一个新千年的中国正向我们走来。我现在明白为什么马可波罗在描述这个地方时会使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我也理解了亚历山大大帝未实现的梦想。
在我看来,信仰冲突所导致的分歧已让西方人付出了高昂代价,未来我们还会继续为此付出代价。对于意大利而言,信仰差异的鸿沟似乎是无法逾越的,但在丝绸之路的另一端,这样的问题却并不存在。在旅途的终点,我反问自己:欧亚大陆未来路在何方?

媒体评论

《一个人的丝绸之路》的作者是亚历山德罗·柯德罗,一位现代的马可波罗,他配备着低限度的“可有可无”的行李,骑着他的自行车开始了几次穿越东西文明的旅行。在旅行中,他用平板电脑拍摄照片并记下印象和感受,经过筛选后编辑成书。百余组照片和百余组文章一一对应、交替出现,使其成为一本真正的旅行笔记,一本崭新的《马可波罗行记》。

在本书中,作者提供了在各个文明间旅行的建议,分享了他对社会发展的反思,记录他行走世间真实的感觉,用严肃而深刻的文字传达他对所处风景的惊奇,对所遇之人的好奇,和对所在之地的历史的思考。他不像人们常做的那样带着各种各样的东西,而只是带着最大限度的“可有可无”的行李。在旅程中,他以前人的著作、当下的研究、热门的广播节目为指导,在旅途中寻找听说过的景色。

在他这场旅行的最后一站,他到达了中国。他首先带我们去新疆,在吐鲁番停留,然后去敦煌,去嘉峪关。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爬上长城,到达西安,欣赏兵马俑和碑林,迷失在被称为回民街的美食区,再到达开封、苏州、上海、深圳,最终到达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在那里我们穿过紫禁城的大门,感受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崛起。

在离开中国之前,他问了自己和读者一个问题:“中国是否能承担起知识领头羊,特别是科学知识领头羊的身份?”这个答案,也许读者们能在阅读完本书后给出自己的答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