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法史导论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法史导论

511 九五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源盛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9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5-22

旃檀香风的书摊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源盛 著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9
  • 版次 1
  • ISBN 9787549556632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04页
  • 字数 4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新民说
【内容简介】
  《中国法史导论》是台湾著名法学家黄源盛教授任教政治大学、兼职“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期间的呕心之作。作者采取“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的书写方式,有选择性地集中阐释了几个重要的核心课题。从规范的源流到法系的形成(溯源),总述传统中国法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及下自先秦以迄民国,以“历史时期”区分为经,从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到法律思想、法律意识乃至司法实践,以“问题导向”解析为纬,兼采“变”与“不变”的静态与动态书写方式,从时间、空间和事实三个向度呈现了中国法史演变的面貌。
【作者简介】
  黄源盛,1955年生于台湾云林。台湾大学法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法学部研究。政治大学法学院前特聘教授,现专任辅仁大学法律学系教授,“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员。先后兼职于台北大学、台湾大学、东吴大学等校,讲授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刑法。专长法史学、刑法学,著有《中国传统法制与思想》(1998,五南)、《民初法律变迁与裁判》(2000,台湾政治大学法学丛书47)、《法律继受与近代中国法》(2007,台湾政治大学法学丛书55)、《汉唐法制与儒家传统》(2009,元照)、《民初大理院与裁判》(2011,元照)以及《中国法史导论》(2013,犁斋社)等书,另有法史学相关学术论文多篇。近二十年,主要致力于“民初司法档案”与“晚清民国立法史料”的整编与研究,论著颇丰。
【目录】
1导言:法史学的第一堂课
1.1法史学的名称、性质及其定位
1.2法史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1.3研究中国法史的目的和方法

绪编路漫修远,上下求索
2规范的源流与法系的形成
2.1人类社会规范的起源及其衍化
2.2传统中国社会中的习惯与习惯法
2.3历史中的罗马法系与中华法系
3传统中国法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3.1天人感通的法理论基础
3.2以刑为主的规范混同编纂体例
3.3以家族伦理义务为本位的法律实质精神
3.4司法与行政合中有分
3.5法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

上古篇古典法文化的原型
4先秦时期的封建社会与法理思想
4.1西周的封建体制与法理念
4.2先秦诸子的法理论
4.3春秋晚期成文法公布的争议
4.4中国体系化成文法典的始原
5秦汉法制与两汉春秋折狱
5.1《睡虎地秦墓竹简》与秦律
5.2汉初法制的规制与运作
5.3《张家山汉墓竹简》与汉初法制
5.4春秋折狱与儒家传统

中古篇成文法典的成熟与因袭
6唐律中的礼刑思想
6.1唐律的前世今生
6.2唐律立法思想的理论基础
6.3唐律礼本刑用观的具体内容
6.4唐律礼本刑用观评述
7宋元时代的法律文化
7.1宋代的立法与司法
7.2宋朝法制的变与不变
7.3宋朝的司法考试及案牍判语
7.4元朝法制的变化及其特点
7.5元代的刑制与司法机构

近世篇中国法文化的盘整与转化
8明清社会与法制的发展
8.1明朝法律的基本内容与特色
8.2明朝的司法制度
8.3清朝的立法素描
8.4清朝的司法制度

现代篇西潮冲击与新旧法文化的交替
9晚清社会变迁与中国法律的近代化
9.1从固有法到继受法
9.2法律西化过程中的配套措施
9.3晚清变法修律中的礼法争议
9.4晚清西法东渐中国法律的重大转折
9.5晚清继受外国法的历史与时代意义
10民国法制的继承与新创
10.1民初北京政府时期的过渡性法制(1912-1928)
10.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六法全书”的成形与实际(1928-1949)
10.3民国法律文化的几点省思
11结语

附录
附录一帝制中国法文化纪事
附录二晚清民初法制要事年表
附录三关键词索引
附录四黄源盛作品一览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