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装)中国语言文字研究丛刊(9种共10册)
  • (精装)中国语言文字研究丛刊(9种共10册)
  • (精装)中国语言文字研究丛刊(9种共10册)
  • (精装)中国语言文字研究丛刊(9种共10册)
  • (精装)中国语言文字研究丛刊(9种共10册)
  • (精装)中国语言文字研究丛刊(9种共10册)
  • (精装)中国语言文字研究丛刊(9种共10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精装)中国语言文字研究丛刊(9种共10册)

420 2.3折 1853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姚萱;喻遂生

出版社线装书局

出版时间2008-10

装帧精装

定价1853元

货号DGP10266

上书时间2024-08-28

7号书虫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的初步研究》
该书是在作者申请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完成的一本关于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的专著,据黄天树先生的介绍,该书主要有以下几个贡献。一是花东卜辞的排谱,二是字词的考释,三是论证花东卜辞中的“丁”均为武丁生称,四是提出花东卜辞的“子”是武丁之子,五是对花东卜辞的辞例形式作了全面考察和总结。该书率先全面研究殷墟花园庄东地卜辞材料,取得诸多重要认识和结论,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
作者简介
姚萱,在复旦大学执教的姚萱博士,1990-1994年在四川大学中文系读本科并获学士学位;1996-1999年在河北大学中文系读硕士并获硕士学位;2001-2005年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跟随我攻读古文字学博士学位。她的文字学、语言学、文献学的根底扎实,加之生性聪慧,入学不久,很快就能直接阅读甲骨文拓片,开始搜集积累甲骨资料,并注意每一片甲骨资料的背景情况,如分类断代、缀合情况、各家考释、对贞关系、成套(或“同文”)关系、残辞互足等。

《湘江流域商周青铜文化研究》
本书包括湘江流域自然地地理概论和史前文化传统,湘江流域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系谱研究,湘江流域出土商周青铜器研究,湘江流域出土商周时期社会发展概况等全6章。与正式文本的湘江流域出土商周铜器的关联问题和地方青铜文明起源有关发展过程的新的认识,在非中原地区出土商周铜器的研究里(上)有方法论的意义。
作者简介
向桃初,湖南慈利人,1965年4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此后一直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田野考古工作,2004年任研究员。2006年7月调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任教授。2007年1月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青铜时代考古学专业博士学位。曾先后赴日本滋贺县立大学进修和美国、台湾、香港等地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侧重湖南及中国南方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研究,发表相关论文近30篇,建立了自己关于湖南及周边地区商周青铜器和古代文化的学术体系,基本解决了“湖南商周铜器之谜”这一重大学术问题。2001至2005年主持发掘宁乡县炭河里遗址,发现西周时期古城,获“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奖。2006年完成国家文物局重点课题“湘江下游商周青铜文化研究”。现任湖南省考古学会理事、湘鄂豫皖四省楚文化研究会理事、湖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成员。

《殷墟甲骨非王卜辞研究》
非王ト辞一词是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在1957年的《评陈梦家殷虚卜辞述)》和1958年的《帝乙时代的非王ト辞》两篇小文里提出来的。YH127坑的子组ト辞及一些有ト辞,还有YH251、330等坑的ト辞,都不是王ト辞,故称作非王ト辞。
非王ト辞之説得到不少学者批评讨论。持不同见解的论作,从种种角度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极有裨于探索的深入。当时非王辞的材料有限,特别是子组及所谓午组等与典型的王卜辞宾组同出YH127一坑,容易模糊其非王ト辞的性质。及至1993年花园庄东地H3ト甲发现,数量大而性质纯一,大家的看法就容易统一了。
各种非王ト辞中反复出现的“子”,迄今仍是学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有些论作认为花东ト的“子”是王子,或论证为太子孝己,但其他卜辞、铭文的“子”能不能同样讲,还暠要通盘考虑,才能达到学者们同意的效果。
甲骨学在酿和发展了一个世纪之后,当前正在续前进和别的学科一様,这种前进必然会导致一些带根本性的观念的变革。今天看来,殷墟甲骨ト辞比过去想像的要复杂得多,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卜辞更多地暸解商代历史和文化。
《殷墟甲骨非王卜辞研究》这部书的性质是非常专业的,然而透过书中论述,我们却可更清晰地看见商代历史景的若干鲜活侧面。
作者简介
常耀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古文字专家,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国际考古学暨历史语言学学会学术副会长。研究方向:古文字与出土文献、中国文化遗产、中国书法艺术。出版学术论著6种,译著2种,论文百余篇。代表论著:《殷墟甲骨非王卜辞研究》,线装书局,2006年;《书谱讲疏》,书法出版社,2017年;《中国文化史十七讲》,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年;《神与兽的纹样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重论YH251、330卜辞》,《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4期;《YH251、330卜辞研究》,《中国文字》1997年新23期;《子组卜辞人物研究》(上),《中国文字》2005年新30期;《子组卜辞人物研究》(下),《中国文字》2006年新31期;《殷墟甲骨刻辞与商代旅游史的建构》,《旅游学刊》2007年第5期;《卜辞“弋”字考辨》,《汉字研究》2012年第6辑;《许学研究综述》,《辞书研究》1993年4期;《开隶变端绪的东周盟书》,《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历史文脉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

《汉人所谓古文之研究》
古文是经学和文字学上的重要概念。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将古文和小算、籀文并列,目为三种字体中*古的一种。到清末,金石学家吴大激提出古文是战国时代的文字;民国初,王国维进一步认定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文字。近几十年来,因为战国文字资料的大量出土,王国维古文是六国文字说被学者普遍接受。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汉人所谓古文作了全面研究。
研究的对象包括《说文》古文、三体石经古文、汉代经注中的古文以及《汉简》和《古文四声韵》所引的经书古文。《说文古文》和《石经古文》的考察合为一章,按《说文》字序排列,分析字形或用法,与出土古文字尤其是战国文字作对比;汉代经注中的古文包括《仪礼》古文、《周礼》故书以及《周礼》郑注、《礼记》郑注、《毛诗》郑笺中注明的古文,说明其通假或异体关系,与《说文》、出土古文字包括秦汉简帛文字作对照;*后是选取《汗简》和《古文四声韵》所引《周易》《毛诗》《周礼》《礼记》《论语》《尔雅》《孝经》《尚书》九种经书的古文,用表格的形式列出,并简要对比《说文》古文、文、籀文、石经古文以及出土古文字。
本书对以上材料作了细致考察后,认为汉人所谓的古文并不单纯,汉人所谓古文可以分成两部分,其大部分是六国文字,小部分是非六国文字。属于六国文字的古文主体是战国齐系文字中的鲁文字,同时含有战国晋系文字和楚文字的成分,也是不单纯的。非六国文字成分更驳杂,有西周铜器铭文中的字形,有汉代小学家考定为古文的字形,甚至有编造拼凑的字形
。另外,本书对古文本身包括字形和用字作了全面分析。基于对古文性质的认识,本书对古文经的流传方式、三体石经古文的来源、《汉简》和《古文四声韵》的价值等问题也提出了看法。
作者张富海。

《殷墟花东H3卜辞主人子研究》
199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殷墟花园庄东地有重大甲骨发现,这就是编号H3的一个甲骨窖藏坑,集中出土了甲骨1583版,其中有刻辞的689版,而且大版和较完整的卜甲不在少数。如此之多的甲骨集中出土,是继1936年YH127坑和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发现以来的第三次重大发现。而花园庄东地H3所出卜辞,是目前发现内容*重要、数量*大的“非王卜辞”。特别是此坑甲骨材料单纯、完整,所涉及的人物繁多,内容复杂,且整个占卜活动都是围绕一位身份为“子”的活动展开,倍受学术界瞩目,自殷墟花东H3卜辞零星发表至2003年12月以《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简称《花东》)为书名公布全部材料的十多年间,成为甲骨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不少甲骨学家在对文字的考释、行款文例的辨析等方面都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和再发现,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韩江苏《殷墟花东H3卜辞主人“子”研究》一书,就是以更全面的资料、更新的视角,深入论证了花东H3卜辞主人“子”为商王武丁太子的一部力作;并以较为充分的论据,进一步得出此花东H3卜辞主人“子”应是商王武丁太子——孝己的结论。因此本书不仅将推动当前花东卜辞研究向纵深层次发展,而且对商代家族形态和商代历史以及甲骨学的研究将有所推动。
作者简介
韩江苏,1964年生,历史学博士,教授。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甲骨文图文资料库》一项,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商代史》、《甲骨文与商代礼制研究》、《甲骨文与民族传统体育因素研究》三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甲骨文语料库的计算机辅助考释技术研究》一项。出版《殷墟花东卜辞主人“子”研究》等专著三部。发表《从殷墟花东H3卜辞排谱看商代舞乐》等论文30余篇。曾获商承祚甲骨学奖、河南省学科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等荣誉;是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郭店简与上博简对比研究》
郭店楚墓竹简,是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郭店一号楚墓M1发掘出竹简,共804枚,为竹质墨迹。
其中有字简730枚,共计13000多个楚国文字,楚简包含多种古籍,其中三种是道家学派的著作,其余多为儒家学派的著作,所记载的文献大多为初次发现,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郭店楚简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点,而且字体典雅、秀丽,是当时的书法精品。郭店楚简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哲学、思想史、古文字学、简册制度和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简称【上博简】,总80余种,包括原存书题20余篇,涉及历史、哲学、宗教、文学、音乐、文字、军事等。
内容 包括《孔子诗论》《缁衣》《性情论》《周易》《恒先》《中弓》《彭祖》《竞公疟》《孔子见季桓子》《庄王既成·申公臣灵王》《天子建州》《武王践阼》《子道饿》《有皇将起》《陈公治兵》《举治王天下(五篇)》及《卜书》等。
作者简介
冯胜君,1970年生,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2002年博士毕业后,冯胜君到北京大学中文系与著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教授合作从事博士后研究,撰写的出站报告《论郭店简〈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语丛〉一~三以及上博〈缁衣〉为具有齐系文字特点的抄本》获得好评,该课题的研究澄清了部分战国竹简的国别和地域特点问题。于2001年提升为副教授;2004年提升为教授;2005年被遴选为历史文献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2006年3月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一等奖,为该年度惟一文科类一等奖;2006年被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殷墟甲骨文人名与断代的初步研究》
商代的人名数据主要见于商代的铜器铭文、玉石文字以及甲骨文,其中见于殷墟甲骨文中的人名资料*为丰富。
通过对殷墟甲骨文中人名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当时人名结构的特点,从而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称名习俗、姓氏制度、家族形态、封建制度、宗法制度、官制、婚姻制度、纳贡制度等方面的社会制度,也有助于了解当时社会的性质。
殷墟甲骨文人名方面的研究,可以为全部殷墟甲骨文的断代提供参照标准。对各组类甲骨文中的人名进行梳理,可以判断各组类甲骨文在时代上的衔接、交错及先后顺序,可以为某一组类卜辞时代的确定提供参照。
本书从《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补编》《小屯南地甲骨》《英国所藏甲骨集》《怀特氏等所藏甲骨文集》《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参考馆藏品》等内容宏富的著作中系统搜集殷墟甲骨文人名,填补了甲骨文人名与断代这一领域的空白,是一部材料翔实、内容充实的学术专著。
作者简介
赵鹏,汉族,1976年2月生,籍贯河北定兴。200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2006至2007年任职于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2007年来所工作。2009年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甲骨学、殷商史。主要成果:《殷墟甲骨文人名与断代的初步研究》,发表《甲骨文考释四则》《殷墟甲骨文女名结构分析》《從花東子組卜辭中的人名看其時代》《 師組肥筆類卜辭中的“王”字補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甲骨文字》《“艱”字補釋》等论文。

《新出殷周青铜器铭文整理与研究》上下册
青铜器铭文习称金文,有铸铭与刻铭两种。在青铜器上铸铭文,早在商代就开始了。铭文为族名标志或所祭奠父祖的日名。到商代晚期开始有长达四五十字的记事铭文。进入西周以后,出现了一百多篇百字以上的长篇铭文。这些铭文里面有的是记载国君对自己的奖赏册命,有的是纪念战争中的功绩,有的是记录契约盟誓,也有一些是对后世子孙的训诫箴言。因此,青铜器铭文已成为今天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有学者曾言,一篇长铭金文,可抵《尚书》一篇,可见其史料价值之珍贵。
殷周金文在古文字学研究上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它时间跨度大,上起殷代,下迄战国;它是古文字发展史上的中间环节,上承甲骨文,下启战国秦汉文字,是研究文字演变规律的重要依据和中介。甲骨文的许多字,是靠着金文次,传世和出土商周铜器铭文已逾万件单字近五千,这些铭文涉及当时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而且有不少长篇铭文和有韵铭文,这为研究上古词汇、语法、训诂、音韵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再次,早期金文中保存了一些汉字的原始形态,是研究文字起源的一手资料。因此,在古文字研究领域里,金文的研究举足轻重,古文字学家一直为之倾注心智。
作者简介
胡长春,又名井川,号嘉碚,安徽当涂人。先后师从于徐无闻先生、荀运昌先生、秦效侃先生、何琳仪先生丶黄德宽先生,问学于葛介屏先生、刘子善先生、章祖安先生、黄惇先生、曹宝麟先生。现为西南大学教授,美术学院院长助理,书法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古文字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字与书画艺术交叉学科博士点带头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市书法篆刻艺委会副会长,重庆北碚区书协副主席。出版专著《新出殷周青铜器铭文整理与研究》,并获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出版编著6部,发表论文40篇,其中《邓石如书学师从考论》入选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

《叶玉森甲骨学论著整理与研究》
叶玉森,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卒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字荭渔,或作葓渔,号中冷亭长,原是满族旗人,大约其曾祖叶秉高时始入汉籍,自署江苏丹徒(镇江)人,与刘铁云(刘鹗)是同乡。清光绪优贡,自费留学日本,入明治大学攻法律,加入兴中会。回国后,曾执教于南京宁属师范,工诗文,善书画篆刻,旁及音乐歌唱,懂得法律、数学、教育、翻译,尤精甲骨文。
本次整理,主要根据叶玉森已出版的原著,参考后之学者以及作者本人研究甲骨文所取得的成果,与叶玉森的考释文字相校。所引用资料,主要是于省吾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诂林》,行文中简称《诂林》,注明《诂林》的编号,以便读者阅核对。鉴于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已于1983年重新影印出版了《般虚书契前编集释(线装全八册),此书一般大学图书馆,或较大的地方图书馆皆有收藏,可以借阅,加之该书内容较多,且多处修改,因此,本次整理只对叶玉森所做的集释工作进行研究。
在这次整理与研究的过程中,还征得中华书局赵诚先生同意,将其《重新认识叶玉森》一文收入本书作为代序,这使本书大为增色。亦有镇江市教育局裴伟同志为本书撰写《叶玉森小传》。裴伟同志是在镇江长大的,又长期在镇江工作,对民国时期镇江籍名流叶玉森、鲍鼎等颇有研究。在此次撰写《叶玉森小传》过程中,他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了大量有关叶玉森的资料,冒着盛夏酷暑,辛勤写作,为本书增添不少色彩,使读者对叶玉森其人有了较为全面深刻的了解。同时,还提供了青年叶玉森像和叶玉森的书法作品以及手迹等重要图片资料。
作者简介
叶正渤,江苏省响水县人,教授,文学硕士。1988年6月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赴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讲师。1995年2月调入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现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汉语优秀课程(群)负责人,汉语言文字学与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古代汉语、古文字学、古汉语词汇学和先秦两汉文献的教学与研究。中国语言学会、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中国文字学会、江苏省语言学会会员。主持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二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项。发表学术论文、译文70余篇,参加《中国书院辞典》、《汉字形音义演变大字典》(待出)编写。和李永延先生合著《商周青铜器铭文论》(1998,1999年获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另著《汉字部首学》(2001)、《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2003)、《金文月相纪时法研究》(2005,2008年获江苏省高校社科成果评选二等奖)、《上古汉语词汇研究》(2007)以及本书《叶玉森甲骨学论著整理与研究》(200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